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我市唯一一家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团体考古发掘领队资质单位。
, museumCode=tjwbzx, pcTemplateName=null, imgPath=portal/ad-slot/tjwbzx/微信图片_20201118095638.jpg, appTemplateName=null, slotOrder=null, link=null, adDetails=[])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
, museumCode=tjwbzx, pcTemplateName=null, imgPath=portal/ad-slot/tjwbzx/微信图片_202006231010081605612814215.jpg, appTemplateName=null, slotOrder=null, link=null, adDetails=[])为了进一步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优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博物馆成为学校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与第二课堂,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达成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
\n\n
11月12日下午,我馆应邀赴天津市第七中学,参加河东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暨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工作会议。会上首先通过“同心、同向、同行”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主题沙龙等三个环节,系统展示了河东区思政教育成果。随后,展陈教育部部长郭男平代表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的合作共建,是实现博物馆与河东区中小学校平台间的文化教育资源互补,推进馆校结合教育机制建设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双方的合作对提升河东区中小学生研学教育质量、丰富学生的历史和文博知识储备、提升博物馆宣教课程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n","id":9591},"id":9591,"linkAddress":"302/305/9591.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117.10.161.247,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31634603000,"viewCount":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1-10月,我市文旅工作成绩斐然","columnId":305,"crtHost":"60.24.103.180,10.0.23.143","crtTime":173146118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2024年,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聚力“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全力实施“十项行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展现新的面貌,天津文旅显示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1-10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2832.08万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游客旅游花费2563.56亿元,同比增长33.7%;游客人均花费1122.79元,同比增长19.4%。其中,10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558.99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全市国内游客旅游花费338.07亿元,同比增长40.6%;游客人均花费1321.10元,同比增长33.0%。
\n\n
\n
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协同走深走实。三地文旅领域进一步拓展对接的广度深度,沟通协同体系更加畅通、文物保护利用更加有力、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惠、文旅行业秩序更加规范。召开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会议,达成十项天津共识,签署三地“公共服务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旅游领域执法协作工作措施”等,上线20条京津冀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三地联合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新闻发布会、京津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流会等,联合发布京津冀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京津冀文旅LOGO和京津冀文旅地图等,联合举办京津冀戏曲展演季、京津冀非遗联展、“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等一系列文旅活动,共同推出畅游京津冀、文物主题游径等一系列精品线路。
\n\n
\n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盘活存量资源。积极推动我市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7个。广泛对接国内文旅“规上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0.9%,位居全市第一。推动携程全生态超级旗舰店落地河北区,盘活意风区闲置楼宇资源。深入开展全市闲置历史文化资源的底数摸排和盘活工作,已盘活原蔡氏家祠、原开滦矿务局大楼、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等8处历史文化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n\n
\n
举办贯穿全年的文旅主题活动,拉动文旅消费。围绕“天津始‘钟’‘响’你”总主题,举办“春风十里 天津等你”“粽情天地 嗨啤津夏”“秋意盎然 津彩斑斓”“冬日暖阳 津味绵长”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和一揽子优惠措施。圆满举办了100场“桥见海河 邂逅浪漫”——桥边音乐汇活动,累计吸引现场和直播平台400余万人次观看,图文浏览量超过1亿次。“海河邂逅泰晤士”天津时尚秀,与伦敦时装周专场秀形成双城互动,让世界目光聚焦天津。抢抓假日经济,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7个假日,全市共接待游客7119.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2.93亿元。天津成为假期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北京人首选出游目的地。成功举办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共吸引2000家企业来津参展参会,参与人数28.16万人次,展会期间线上线下成交额3.85亿元,项目签约额300.7亿元,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和投融资。
\n\n
\n
推进文旅商体农深度融合,实现文旅赋能。实施乡村旅游示范片区提升和精品线路提亮工程,开展全市1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推动乡旅公司建立全市精品民宿项目开发资源库,国旅公司策划设计5条精品线路,实现导流4.5万人次。举办2024天津马拉松“体彩杯”文创设计大赛,共评选出10个金奖作品,20个入围作品,并于2024天津马拉松期间在马拉松博览会进行展示展销。抢抓全面实施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重大机遇,积极推动邮轮旅游与港产城协同联动发展、与文商体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天津气派的邮轮旅游场景。今年1-10月(截至10月24日),共接待国际邮轮91个航次、32.1万人次,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航次及旅客量稳居全国第二、北方第一。
\n\n
\n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赓续城市文脉。扎实推进天津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建立已认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在梁启超纪念馆旧居举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精心组织2024年天津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发布第三批文物主题游径。实施梁启超旧居之饮冰室书斋、李纯祠堂三道院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服务我市重大项目,推动天津劝业场大楼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保护示范项目。开展天津石质长城抢救性维修研究项目。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完成基建考古项目149项,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
\n\n
\n
加强文博资源挖掘展示利用,激发文物活力。全市正式备案博物馆达80家,基本形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组织开展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和全市“类博物馆”培育计划,静海区萨马兰奇纪念馆、滨海新区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天津梁启超纪念馆被评为三级博物馆。深挖馆藏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1至10月,全市各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543个,接待参观人数1599万余人次,举办社教活动9922场。天津博物馆“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获评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日出东方——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的诞生”、平津战役纪念馆“浴血沽口——纪念塘沽解放75周年专题展”等三项展览入选“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成功举办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创新打造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百年会馆 精彩戏博”系列项目。组织策划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周年国际研讨会及展览活动,加强交流互鉴,提升国际影响力。
\n\n
\n
扎实开展文艺创作演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以“以文惠民 以文润城”为主题,开展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策划组织2024天津戏剧节、天津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交响音乐会,实施“邂逅·天津”创意城市计划,策划推出“最美街角”系列活动,以各种城市艺术的跨界、对话、交融、混搭为样态开展系列艺术演出。多个剧目演出获评荣誉奖项,天津京剧院《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巾帼英杰》荣获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俗世奇人》荣获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天津评剧院三团《夜宿花亭》、天津宝地荷花演艺有限公司《孙继皋卖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
\n\n
\n
\n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增强均衡性可及性。创新开展第九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策划推出52项群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首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共评出特级文化站24个、一级文化站165个、二级文化站45个、三级文化站16个。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打造首届“海河共读汇”品牌活动,推动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推出“我在天图读古籍”等亲子体验活动。紧扣节庆假期及重要节点,组织开展26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8场“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下基层活动。举办2024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群文精品活动百余项,惠及群众百万余人次。组织7场村晚活动,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n\n
\n
统筹推动文旅宣传工作,讲好天津故事。持续开展“引客入津”行动,举办系列发布会、推介会。深入与携程、抖音等网络平台和头部企业合作,展示天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近悦远来、好戏连台”的文旅新气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文旅系统全媒体矩阵发布43914篇作品(央媒刊发消息1282条、市媒发稿6876篇),全网总粉丝量514.9万,开展3984场(次)主题直播活动,总时长7844.58小时,全网总浏览量突破40亿人次。“文旅媒资库”电子资料累积近2T,组建7个全市文旅宣传工作矩阵,稳妥处置3次网络舆情。天津文旅自有新媒体账号15个,位居全国各省级文旅第一梯队。天津文旅抖音粉丝突破50万,年度增长1500%,位居全市政务抖音号综合排名前三位。新注册5个海外账号粉丝数突破10万。天津文旅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在天津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排行榜稳居前十,多次排名进入前三。全媒介投放新闻素材3000余条(次),新华社、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栏目对天津文旅工作进行了多次深入报道。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id":9586},"id":9586,"linkAddress":"302/305/9586.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4.103.18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31461177000,"viewCount":2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彩韵扎染·匠心独运”扎染艺术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03.180,10.0.23.143","crtTime":173128767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2024年11月9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以“彩韵扎染·匠心独运”为主题的文遗工坊系列之扎染体验活动。旨在带领大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扎染,同时,在互动体验中进一步感受扎染工艺的魅力。
\n\n
讲座中,扎染老师以扎染工艺的起源开讲,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相关内容: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n\n
\n
\n
\n
\n
随后,扎染老师将扎染材料派发给到场公众,带领大家现场体验扎染工艺,在互动体验中,大家对扎染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n\n\n\n
各位文物及文化遗产爱好者,博物馆11月文遗工坊招募已经开始了!
\n活动为各位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将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公众,通过专业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使参与者获得新知识,拓宽视野。
\n欢迎大家加入动手实践等活动,提升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与认识。
\n活动一:
\n“彩韵扎染·匠心独运”——扎染艺术体验
\n\n
活动时间:2024.11.9
\n活动介绍:扎染,这一古老而美丽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活动中,参与者将有机会亲手体验扎染的全过程,从选材、设计图案、绑扎布料,到上色、晾干、拆线,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创造的成就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将一块块平凡的布料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感受到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n\n
活动二:
\n“折纸汉服·雅韵传承”主题活动
\n\n
活动时间:2024.11.23
\n活动介绍:此次活动巧妙地将折纸艺术与汉服文化相结合,通过折纸这一传统手工艺形式,展现汉服的雅致韵味,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活动中,参与者将学习如何将简单的纸张折叠成精美的汉服样式,体验折纸的乐趣和汉服文化的魅力。通过亲手制作,他们可以深入了解汉服的款式、色彩搭配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感受汉服所承载的优雅与庄重。
\n\n
报名方式:
\n\n
活动仅限线上报名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n咨询电话:022-24313183
\n活动人数:上限10组家庭
\n活动地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国庆假期已临近尾声,10月6日上午,在这个举国同庆、星光璀璨的美好时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了“星光璀璨·爱国筑梦”国庆节专题工坊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与深意的活动环节,激发参与者的爱国热情,鼓励大家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n\n
“星光璀璨·爱国筑梦”工坊活动融合了文化、艺术与梦想元素,通过手工制作、创意分享的形式,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活动开始,老师从新中国的成立讲起,带领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庆节的意义以及象征。
\n\n
\n
活动中,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星星摆件制作活动。将天安门模型、中国地图等一片片材料,亲手组装成星星摆件。参与者们亲手制作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作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过程中加深了对祖国的情感认同。让星光照亮我们的爱国之路,共同筑就心中的中国梦!
\n\n
\n
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参与者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还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通过手工制作、梦想分享与星光表演等环节,参与者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美好,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与目标。
\n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文遗工坊的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与文化自信。
\n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寓意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10月19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精心策划举办了“纸杯花开·重阳情浓”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到博物馆的老年人带来了欢乐与温暖,也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n\n
对于当天到馆的老年人,我们提供了博物馆免费讲解。老年人深入地了解到博物馆是为了保护天妃宫遗址而建立的,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原生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n参观后,博物馆宣教人员送给了老人们纸杯画,大家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纸杯制作画作,活动巧妙地将环保理念与尊老敬老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不仅锻炼了老年人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环保意识,更将这份心意送给了社区的老年人,传递了浓浓的温情。
\n\n
通过活动的举办,馆内充满了重阳节的节日氛围。老年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博物馆的关爱与尊重,他们的笑容与幸福之情成为了最美的风景线。
\n\n\n
国庆期间,全国各地都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了进一步营造节日氛围,10月3日上午,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组织开展了“国庆缤纷·衍纸绘梦”——国庆节专题工坊。
\n活动开始,老师以“国庆假期的出行计划”开场,与大家展开讨论,同时还为大家带来了国庆节相关内容分享,从新中国的成立再到相关国庆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话国庆。
\n\n
活动中,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衍纸体验活动。衍纸也叫卷纸,是纸艺的一种。主要采用卷、捏、折、拼、剪等手法,借助专用的工具,改变不同宽度彩色纸条的形状来创作一些“零件”,再用胶水粘合组成艺术品。活动现场,参与者们发挥想象,将五星红旗、天安门、长城、和平鸽等国庆元素融入衍纸作品中,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参与者们感受到衍纸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n\n
\n
\n
完成作品后,我们组织了成果展示环节,让参与者们互相欣赏、交流心得。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衍纸作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大家制作出一幅幅国庆主题衍纸作品,包含着每个人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衍纸这一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庆祝祖国母亲的华诞。
\n\n
\n
\n
\n
国庆假期,本馆还将持续开展国庆专题工坊,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更多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n9月28日上午,在国庆节到来前夕,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绘梦祖国,共庆华诞”为主题的国庆节专题工坊,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每一位参与者尤其是孩子们深刻理解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深刻这个节日所承载的庄严与荣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n\n
活动伊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向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讲述了国庆节的由来,从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庄严的宣告,到如今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每一个历史瞬间都让人心潮澎湃,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的不易与辉煌。接着,通过PPT展示与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详细介绍了五星红旗的设计寓意,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国旗之美,活动特别设置了国旗样式肌理画制作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肌理画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国旗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
\n\n\n\n随着精美的国旗肌理画展现在大家面前,活动也缓缓落下了帷幕。但那份对祖国的深情与祝福却久久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庆节的内涵,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n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
\n9月17日上午,我们携手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共赴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灯笼情,中秋梦”花灯制作体验活动。在这里,每一盏灯都承载着故事,每一束光都温暖了心房,值此中秋佳节,参与者在博物馆里共同编织了一段温馨而美好的中秋记忆。
\n\n
活动开始前,老师讲述了中秋节的起源,追溯至古代对月神的崇拜与丰收庆典的融合,而花灯作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其起源亦与月亮紧密相连。老师娓娓道来,讲述着花灯如何从最初的简单烛火纸灯,逐渐演变成如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艺术品,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美满的向往,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创意。
\n\n
\n
\n
\n
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纸张在巧手中翻飞,从简单的折叠到精细的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参与者的热情与创意。参与者们在传统花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与创意,制作出了许多既具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花灯作品。制作花灯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那份纯真的快乐与深厚的情谊,成为了这个节日最宝贵的礼物。
\n\n
\n
\n
活动尾声,所有完成的花灯作品进行了集中展示,每一盏灯都承载着制作者的匠心与梦想,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比手中的花灯还要耀眼,他们与父母一同将心中的中秋梦融入一盏盏独一无二的花灯之中。
\n\n
“灯笼情,中秋梦——花灯制作体验活动”圆满落幕,它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相聚,继续用双手编织梦想,用心灵感受文化的力量。
\n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昨日闭幕。博览会共吸引2000家企业来津参展参会,28.16万人次参与展会及各项活动。展会期间线上线下成交额3.85亿元,项目签约额300.7亿元。
\n本届博览会紧扣文旅产业脉搏,精准聚焦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新需求、新业态、新场景,突出“科技感”与“融合度”,强调“可交易”和“可体验”。旅行者在体验式文旅场景中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蕴,旅行商在交易互动中助力产业走向繁荣。津城连接世界,文化旅游融通,产业同频共振,彰显出开放、融合、互联的独特魅力。
\n\n
关键词一 智能——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场景
\n博览会上,高科技助力文旅场景展示,智慧管理提升旅行体验,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增效明显,令参观者耳目一新。
\n\n
咖啡机器人为参观者提供服务;AR(增强现实)版的《天津地图》加深参观者对天津的印象;扫描世纪钟的具象雕塑,马卡龙色的立体世纪钟就出现在眼前……作为本届博览会的东道主,天津主展区内科技感十足。“穿越开启的解放桥时,划船的感受和视角无比真实,转头就能看到一路随行的全息鲸鱼和飞龙,还有空中飞船的设定,这种体验非常奇妙。”来自四川的厂商李先生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体验划船游览海河项目,“这个技术把城市漫游和虚拟现实结合在一起,还可以锻炼身体,创意挺好,特别好玩。”
\n天津文化中心是我市重要的城市窗口,在本届博览会上,河西区展出的智能化平台系统格外引人注目。在大屏幕上,根据实景制作的三维地图可以显示该区域室内户外客流变化、停车场实时车位情况、商业载体及各文化场馆半年客流变化、商业载体消费数据、游客偏好、活动信息等,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现天津文化中心区域的全感知、全链接、全场景管理。河西区数据局局长崔晶介绍:“智能化平台系统主要依据实景三维技术来完成,融合了客流监测、客户服务、设备管理指标,通过发挥区域的协同管理功能实现服务优化,希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n此外,博览会还设置了智慧旅游馆,集合5G、大数据、AR、VR等最新科技成果赋能文旅发展的应用案例。智慧旅游设施设备、智慧出行车辆等为参观者提供VR观影区、球幕影院、VR幻影飞碟等沉浸式体验。
\n\n
关键词二 融合——天津连接世界 文旅相得益彰
\n“我非常喜欢天津,想去现场看京剧,博览会让我实现了愿望,他们唱得非常好!”越南的云英一脸兴奋地表示。本届博览会吸引了上百位来自全球各地的旅行博主。攀登黄崖关长城、漫步海河两岸、到古文化街感受传统文化、在东疆港观海听涛,博主们用镜头捕捉记录,向世界传播动人的中国故事。
\n9月13日下午,由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指导,携程集团和Tripadvisor猫途鹰主办的2024全球旅行者(天津)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万豪酒店举办。行业大咖、嘉宾、博主齐聚一堂,助力天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都市旅游国际推广,促进入境旅游发展。
\n开放的天津正在主动拥抱世界,迎接八方来客。在博览会上,猫途鹰推出了《天津旅游指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携程集团合作推出“T(天津)计划”发展战略,助力天津文旅走向世界时尚舞台。
\n博览会上,文旅融合成为关键词,各类演出异彩纷呈,文创产品助阵盛会,非遗技艺闪耀全场,“跟着影视剧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文化为旅游赋能,成为展会最鲜明的特色。越来越多非遗技艺、文化IP(知识产权)巧借文旅的东风,投入文创产品的创新领域,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
\n\n
关键词三 成交——项目签约额超300亿元
\n9月16日,在“天津好物集聚为你来”平台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荣程文化健康集团与泥人张、祥禾饽饽铺、耳朵眼、桂顺斋等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将通过“为你来”平台集成天津传统非遗工艺记忆、中华老字号等名优产品,形成天津好物荟萃线上营销平台,助力天津文旅产业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新发展。
\n本届博览会强化交易平台新功能,通过“展览+交易+会议”的形式搭建旅游产业展览展示的舞台、洽谈交易的平台和创新研发孵化的基地。展会上,超过2000家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一对一”采购对接活动;全球旅行者(天津)大会、“聚焦产业焕新 推动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投融资大会、国内旅行商大会、景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天津景区装备供需对接洽谈会成功举办,为至少150家重点企业、100家各类金融机构、400个项目搭建洽谈合作平台。展会期间,线上线下成交额3.85亿元,项目签约额300.7亿元。
\n在2023年第十三届旅博会上,智信文旅产业发展(天津)有限公司因为互动项目“自行车游津城”提供了“VR三维建模”“实时渲染技术”等高科技支持,吸引了不少参展旅游服务商的关注,并因此承接了水上公园津彩大灯会等项目。在本届博览会“聚焦产业焕新 推动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投融资大会上,该公司与水西庄签约,将承接蛇年春节的水西庄大型灯会项目建设。
\n“水西庄灯会的规模将超过水上灯会,通过高科技的加持,游客直接扫花灯就可以观赏到不同的互动式视觉影像。我们还将设置球幕沉浸式体验。”公司总经理王紫佛表示。
\n天津,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宝藏城市。这里既有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又有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既有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独具韵味的人文景观。如今,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与加持下,天津文旅产业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乘着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的春风,让世界倾听这座城市的声音,让更多人感受天津独特的魅力。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黑神话:悟空》引发全球玩家关注,中国游戏、动漫、小说不断“扬帆出海”:“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中国文旅融合场景不断“推陈出新”:出台110余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措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已增至37个口岸、54个国家,火爆全网的“China Travel”打开世界认识中国的新通道……中国正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文旅业态模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全球目光。
\n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即将在天津启幕,全球网红博主、旅行达人、企业代表齐聚津门,近距离感受中国文旅的新气象和新风貌,共谋国际文旅合作新机遇。
\n\n
一、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IP”
\n当《黑神话:悟空》中的角色亢金龙缓缓倒下,日本玩家优子松了口气。她看着屏幕中自己造访了10多次的游戏场景——一座古刹遥遥矗立在峭壁之间。“古刹很庄严,看着让人心中感到格外平静。”优子说。
\n优子口中这座庄严古刹的建筑原型是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的独乐寺。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n“我很期待能有机会去中国看看。”优子说,除了独乐寺,她还想去山西大同的悬空寺“打卡”。
\n“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可·穆勒表示,《黑神话:悟空》以中国文化为创作基础,以新技术、新工具、新媒介赋之以崭新的阐释和表达,让中华传统文化“IP”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n随着中国游戏、动漫、小说不断“扬帆出海”,各地文旅部门也抓住契机,“开足马力”吸引海内外游客。作为《黑神话:悟空》主要取景地,山西“光速”推出了游戏取景地游玩路线图,还贴心规划出“晋北线”“晋东南线”等游览线路。游戏《原神》也将其重要取景地桂林带动成为许多国外玩家的“中国第一站”。另一款游戏《天涯明月刀》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委达成合作,以客家文化为背景,打造沉浸式剧场……
\n跟随游戏画面了解真实取景地,国外玩家不仅“种草”了多地自然风光,有的玩家还在游戏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主动学习起汉语拼音和中华饮食文化。“出海破圈”的网游、网剧,不仅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拓展了游戏在娱乐层面之外的文化价值、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n\n
二、入境游客源结构更加多元
\n近期,中国推出《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等一系列方便国外入境游客的政策“组合拳”极大降低了外国游客入出境和来华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门槛,让更多海外人士来到中国、了解中国。
\n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多地旅行后,德国旅游博主肯在自己拍摄的视频中感叹,中国是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国家,城市风格多元、人民友好热情。“我对中国印象非常好,强烈推荐大家到中国旅游,来亲眼看看。”
\n火爆全网的“China Travel”不仅使不少外国友人得以了解中国发展现状、体验各地风土人情,也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n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3.41亿人次,同比增长62.34%;各口岸签发口岸签证84.6万证次,同比上升182.9%;来华旅游外国人预计拉动消费超1000亿元。
\n除北京、上海等老牌入境游“目的地”外,越来越多的城市登上“心愿单”。携程发布的暑期出游市场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目的地为天津的暑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4%。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说,天津还推出了“漫游城市计划”、网络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津门旅游热度不断提升。
\n今年,美国视频博主凯瑞就曾乘坐京津城际来到天津,第一站先品尝煎饼果子、锅巴菜、面茶等早点,她的视频呈现了天津多元交融、兼收并蓄的美食文化。
\n桂林唐朝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晓光认为,近段时间“China Tour”(中国旅行)等关键词搜索量明显提升,入境游的客源结构更加多元。除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的游客以外,来自欧洲、南美洲、东南亚的客群也明显增多。
\n“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邀请多位驻华使节和国外旅游达人来津参会,外国留学生志愿者也将首次亮相。我们将通过全球旅行者(天津)大会等配套活动,充分展示天津独具特色和多元交融的文化底蕴,共同聆听国内国际文旅行业专家和头部企业家的真知灼见。”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鹏洲说。
\n文旅场景的焕新也带动了中国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近年来,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旅游景区投资、旅游目的地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更为活跃,技术创新、产业焕新也带动着全球文旅产业的变革。
\n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下半年外国游客人数有望超过1500万人次。“中外游客正在加速进入彼此的日常生活场景。随着人们在旅途中感悟文化、增进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与文化魅力也得以充分彰显。”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505},"id":9505,"linkAddress":"302/305/950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7.4,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6121769000,"viewCount":1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一刀一剪,传承非遗文化——剪纸手作体验","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110,10.0.23.143","crtTime":172586277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喜爱。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于9月7日举办“一刀一剪,传承非遗文化——剪纸手作体验活动”。
\n\n
在活动中,参与者将有机会亲手拿起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自由发挥,通过折叠、剪刻等手法,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和造型。从简单的窗花、喜字,到复杂的动植物、人物故事,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n\n
随着活动的正式启动,现场氛围热烈,参与者们满怀期待地投入到这场非遗文化盛宴中。老师从剪纸的历史沿革到剪纸工艺的方法技巧为参与者们进行详细讲解,带来了生动而深刻的教学体验。而后,展示了从选纸、折纸到落剪的全过程。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们纷纷拿起剪刀,尝试亲手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每一次落剪都凝聚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n随着活动的深入,参与者们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形并展示在众人面前。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创意无限,既有对传统题材的深入挖掘,也有与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合。通过作品展示环节,不仅让参与者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大家纷纷表示,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剪纸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n\n
\n
通过“一刀一剪,传承非遗文化”活动,我们不仅成功传承了剪纸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非遗保护工作,探索更多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与发展路径。
\n巨匠足迹主题路线:①李叔同故居——②曹禺旧居——③梁启超旧居——④孙犁旧居——⑤梁斌旧居——⑥张爱玲旧居
\n\n
①李叔同故居
\n李叔同(1880 ~ 1942) 我国最早将西洋绘画、音乐、话剧等艺术引进国内的先驱者之一,著名高僧。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岸,别名息霜、法号弘一,出生于天津,青幼年时生活于此。早年与津门硕儒严范孙、孟广慧、赵元礼、王仁安等常有交往,才华横溢,被誉为“津门才子”。1898年离津抵沪,曾与曾孝谷创办春柳社,从事话剧活动。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绘画、音乐,1910年学成回国,先后在津、宁、沪、杭从教。1918 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专研律宗,有南山律宗大师之称。旧居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田”字形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有房60 余间,其留学回国后,亲自主持修建洋书房与花园,取名“意园”。执教之余,在此为文、刻石、作画及接待宾客,现对公众开放。
\n\n
李叔同故居〔河北区粮店后街60 号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清末•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②曹禺旧居
\n著名剧作家曹禺青少年时居住于此,话剧《雷雨》在此创作。旧居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砖 木结构,西式二层楼房,坡式瓦顶。建筑面积 827平方米。门厅方形,两侧砖砌壁柱,二楼西侧筑有阳台。现对公众开放。
\n\n
曹禺旧居〔河北区民主道25号•民国 •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③梁启超旧居
\n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学者、政治家。1890年入京会试,与其师康有为一起,致力于维新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辛亥革命后归国,1912年在津创办《庸言报》。1915年定居天津。旧居建 于1914年,是一幢意大利式二层楼房,带地下室,楼顶东侧建有八角形阁楼。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平方米,共有房50间。袁世凯复辟称帝,梁曾在此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并和蔡锷密谋反袁护国。
\n\n
梁启超旧居〔河北区民族路44 号•1914 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④孙犁旧居
\n孙犁先生在天津三处旧居分别在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尤以和平区居住的时间最长。在这里,孙犁完成了包括中篇小说《村歌》、短篇小说《吴召儿》《山地回忆》《秋千》和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在内的一系列作品。孙犁在和平区的居所一处是多伦道216号的大院内(已拆)。一处是山西路35号的小楼。
\n\n
\n
⑤梁斌旧居
\n由实业家胡氏建房成巷,因其原籍为浙江省永康县,名永康里,1982年因重名改为永健里。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庄。11岁即在就读的县立高小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纪事》等,1996年病逝于天津。旧居为砖木结构的二层(局部为三层)楼房,清水砖墙,坡式台阶,梁斌先生逝世后依其生前原样完整保留了小楼的内部摆设。
\n\n
梁斌旧居〔和平区南海路永健里•1923年〕
\n\n
⑥张爱玲旧居
\n1923年,张爱玲2岁多时,其父津浦铁路局谋得英文秘书职位,举家由沪迁津,她在津度过了6年的童年时光。经考证张爱玲天津旧居地址应为赤峰道83号,该楼内外均有变化。
\n","id":9433},"id":9433,"linkAddress":"302/305/943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4.9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4222049000,"viewCount":2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心系国防,情系中华”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7.234.90,10.0.23.143","crtTime":172412131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于8月17日成功举办“心系国防,情系中华”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国防军事手工拼装的活动,激发全民对国防事业的关注与热爱,强化国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n\n
活动伊始,从航空和航天的基本概念开始,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对比,让复杂的航空航天知识变得直观易懂,随后,带领大家回顾了人类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再到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每一个历史瞬间都凝聚着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这段历程不仅展示了科技进步的力量,更激发了参观者对于国家航天事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中国航天成就也十分震撼人心,我国在航天领域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从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辉煌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n\n
\n
\n
活动的高潮部分莫过于航天运载火箭模型的拼装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者们亲手组装起一个个精致的火箭模型,从零件识别到组装调试,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让航天梦想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n\n
\n
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成功搭建起了一个学习国防知识、感受航天魅力的平台。它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国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更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未来,天妃宫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举办更多类似活动,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贡献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n\n
\n
\n
","id":9432},"id":9432,"linkAddress":"302/305/9432.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4.9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4121315000,"viewCount":2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9月文遗工坊火热招募中~","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51,10.0.23.143","crtTime":172403385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各位文物及文化遗产爱好者,博物馆9月文遗工坊招募已经开始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和文化传播功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激发民众对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及艺术等领域的兴趣与热爱,博物馆特此发起文遗工坊丰富多彩的活动招募。9月文遗工坊将通过手工创新体验形式开展活动,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探索历史的奥秘,感受文化的魅力!
\n\n
一刀一剪,传承非遗文化
\n活动时间:9月7号 上午9:30
\n活动亮点:学习非遗剪纸知识、体验个性化创作、成品展示增强自信
\n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喜爱。在活动中,参与者将有机会亲手拿起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自由发挥,通过折叠、剪刻等手法,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和造型。从简单的窗花、喜字,到复杂的动植物、人物故事,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n\n
\n
灯笼情,中秋梦——花灯艺术工坊
\n活动时间:9月17号 上午9:30
\n活动亮点:中秋节文化知识分享、体验花灯制作、赏月赏灯共话中秋
\n花灯作为中秋节的传统元素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工坊中,参与者将学习花灯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寓意,通过亲手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匠人精神的精髓。这一期文遗工坊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亲手制作花灯、体验传统手工艺的机会,更搭建了一个传承文化、寄托情思、共赏明月的美好平台。
\n\n
\n
绘月寄相思·肌理画团圆——中秋节专题工坊
\n活动时间:9月28号 上午9:30
\n活动亮点:中秋节文化知识分享、肌理画绘制、作品展示交流
\n此次活动作为中秋节专题工坊,将通过绘画的方式,尤其是肌理画这种能够展现丰富层次和质感的艺术形式,来寄托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月亮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成为了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参与者可以在画布上绘制出各种形态的月亮,利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活动的作品不仅是对中秋节的庆祝,更是对家人团聚、情感交融的美好祝愿。
\n\n
\n
报名方式:
\n\n活动仅限线上报名
\n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n咨询电话:022-24313183
\n活动人数:上限10组家庭
\n活动地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n
意法风情主题路线:①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②原万国桥(解放桥)——③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④法国公议局旧址——⑤中心公园建筑群
\n\n
①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
\n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意大利公使嘎里纳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签订协议,从1908年至1916年历时八年建成一个完美,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马可波罗广场意式花园别墅住宅建筑群。砖木结构,均二层,带半地下室,共计6幢。该建筑群分三组,围绕圆形的马可波罗广场。各族楼内装修大致相同,一层是起居室、客厅;二层为卧室、卫生间等,其主要区别在于塔楼的平顶凉亭,有平拱、圆拱、尖拱之别,整体建筑造型优美,风貌别具一格。
\n意大利兵营旧址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光明道20号,建于1925年。意大利在中国常驻军队曾驻扎于此,1940年后侵华日军曾盘踞恣肆。抗战胜利后,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在此驻扎,是西方列强近代侵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为典型的古罗马风格建筑造型,建筑平面布局呈“凹”型,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后增建为四层,风格变化较大,清水墙体,前外檐为大拱券式通廊,虚实变化丰富,造型别致,规模宏大。
\n\n
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河北区民族路与自由道交口〕
\n②原万国桥(解放桥)
\n原万国桥(解放桥)位于天津东站前海河上。1923年为沟通老龙头车站和海河两岸租界交通,投资白银一百万两,由法商达德与施奈尔公司承建,1926年建成。桥分三孔,中孔为开启式,跨度47米,两旁边孔跨度各为24.6米。上部结构用钢桁架及纵横梁构成。桥面总宽度为19.5米,中间车道宽12米,铺设双轨电车道,两侧为人行道,此桥设计科学,施工精良,造型美观,是天津城市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
\n\n
③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n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成立于1875年,总行设在巴黎。天津分行设于1907年,利用外汇差价倒卖,牟取暴利。1912年建成此楼。砖混结构,三层带地下室楼房,建筑面积3651平方米。台基用条石砌筑。外檐首层以水泥横条饰面,二、三层做红砖清水墙,砖砌图案装点。正门分设两个台(阶)段,两段之间设空心花饰铁门。屋顶平面转角原设四坡顶凉亭,1976年震毁拆除。主楼东面为院落,三面设回廊,上下为附属用房。
\n\n
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旧址〔解放北路77号•1912年〕
\n④法国公议局旧址
\n公议局是租界内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法国领事兼公议局董事会长,下置总务处、巡警局(后为工部局)、工务处、卫生处、教育处等。大楼混合结构,三层西洋建筑,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主立面中间突出,两翼内收,庄重对称。基座采用花岗石镶面,主入口呈三联半圆状,花饰铁门。二层中央有6根高大石柱,形成空廊。正门大厅彩色大理石地面,汉白玉扶手,井字梁带花饰线条顶棚,内装做工精细的八角形吊灯,墙面装饰丰富多彩。整个建筑内外协调,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具有典型西洋古典建筑风格。1991年被评为近代优秀建筑。
\n\n
原法租界公议局大楼〔 承德道10号•1931年〕
\n⑤中心公园建筑群
\n中心公园始建于1917年,1922年完工,由法租界当局所建,时称为法国花园。主要建筑为花园中心的六角石亭一座(民国重建时改为八角亭)。以石亭为中心,向周围的六条路口辐射,各路之间形成不同造型的区域,区域内路径曲折,小桥流水,绿柳成荫。公园外围以铁栏杆绕护,栏杆外为一条环绕公园的马路。园内原筑有法国民族英雄诺尔达克塑像和一座和平女神铜像。1941年后改名为中心公园,1946年曾改名为罗斯福花园,并将铜像等拆除。1949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该园后更名为中心公园。现对公众开放。
\n紫竹林教堂北京教区主教田嘉壁(L.G.Delaplace)用1870年天津教案所获赔款九万两白银,在法租界紫竹林建“圣路易”教堂,俗称紫竹林教堂,建筑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为三通廊,十字穹顶。该建筑正立面用四棵立柱支撑,中部入口作拱券形,上作三角形门楣,腰线为小出檐带状花饰砖雕,做工精细。首层两侧设拱券式小门。顶部装修已震毁,改为简易顶。堂内一端设圣坛,一端设二层楼台,供唱诗班使用。
\n首善堂是法国巴黎天主教圣味增爵会在中国北方设立的管理教会财产的机构,以经营房地产业为主,亦为天津一大财团。该建筑原为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带地下室)。外檐做水泥饰面。多坡瓦顶,两翼对称,中间突出,是一座风格稳重的法式建筑。
\n海关胡同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与吉林路交口,始建1887年,为大清海关高级职员所建宿舍。建筑为法国风格的三层联排别墅,砖木结构,每排楼房有九个组团,每组团均设有前后院和前后院门,二、三层房间内设有壁炉为主人房,一层仆佣住房。楼房内部各层由木质楼梯相连。
\n\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430},"id":9430,"linkAddress":"302/305/9430.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5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3791121000,"viewCount":1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京津冀文化一脉之黎明号角","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51,10.0.23.143","crtTime":172361869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黎明号角主题路线:①北京北大红楼——②陶然亭——③天津南开学校旧址——④觉悟社旧址——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⑥河北省李大钊纪念馆
\n\n
①北京北大红楼
\n北大红楼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 29 号,始建 于 1916 年 ,建成于 1918 年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建筑风格朴素,外观坚实、庄重,主体色彩呈红色,故名红楼,原为北京大学一院(文科)、校部、图书馆所在地。地上 4 层,地下 1 层 ,建筑面积 10000 平方米 。基本陈列“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 ”主题展,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着力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n\n
②陶然亭
\n陶然亭公园建于1925年,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6.15公顷,是一座集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突出中华“亭文化”的历史名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最早修建的现代园林,国家AAAA景区(点),国家重点公园,北京历史名园。2008年,陶然亭公园被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有高君宇烈士墓和慈悲庵两处革命旧址。
\n\n
③天津南开学校旧址
\n1904年10月17 日严(范孙)、王(益逊)二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继改名为“敬业中学堂”,后曾易名“私立第一中学堂”,张伯苓任校长。学生日众,校舍难容,邑绅郑菊如捐赠南开田地10亩,严范孙、王益逊、徐世昌、卢木斋、严子均诸人捐银二万六千两,1906年秋,新校舍建成,因地处南开,后更名为南开中学校。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433平方米。截至1929年,主要建筑有东楼、北楼、中楼、南楼、礼堂等。砖木或砖混结构,二层至四层不等。造型庄重雄伟,建筑手法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该校历史悠久,学风优良,1913年~1917年周恩来曾就读于此。
\n\n
南开学校〔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2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④觉悟社旧址
\n觉悟社是1919年9 月1 6日由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创建的爱国团体。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宗旨,成 为当时天津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锋。旧址为一座由7间平房组成的三合院,青砖瓦顶,占地面积192平方米。现为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对社会开放。
\n\n
觉悟社旧址 〔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号 •1919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n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毗邻天津水上公园风景区,占地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1平方米,于1998年2月28日建成开放。
\n\n
馆内基本陈列分为四大展区,即主展馆、仿建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展区、周恩来总理专机展区和“新海门”号船舶展区。主展馆一层为“人民总理周恩来”展览,三层为“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邓颖超”展览;西花厅展区设有复原陈列和主题文物展“伟大的情怀”;周恩来总理专机展区陈列着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的伊尔—14型678号飞机;“新海门”号船舶展区陈列着1992年承担邓颖超骨灰撒放任务的“新海门”号船舶。
\n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n\n
⑥河北省李大钊纪念馆
\n李大钊纪念馆座落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主要参观景点包括: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李大钊纪念碑林及李大钊故居。
\n纪念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8656平方米。整个建筑古朴庄重典雅,体现了李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共分三个展厅,九个专题,全面系统地展现李大钊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对中国革命做出的丰功伟绩。
\n李大钊纪念碑林于2004年10月29日建成,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与艺术欣赏与一体,以独特的形式展现革命先驱李大钊的高尚节操、丰功伟绩和后人缅怀敬仰之情。
\n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始建于1881年(清光绪七年),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如珍设计监造。故居建筑布局合理,古朴无华,具有明显的明清时期乐亭民居特色,是典型的穿堂套院,故居占地1010.1平方米,建筑面积434平方米。李大钊故居现为复原陈列,在故居西正房举办有“李大钊与故乡”陈列展览。
\n\n
李大钊纪念馆鸟瞰图
","id":9429},"id":9429,"linkAddress":"302/305/9429.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5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3618683000,"viewCount":2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瓷上雅韵,指尖上的艺术”陶瓷彩绘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51,10.0.23.143","crtTime":172351269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早在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陶艺的技术,传承至今天已将近万年,陶器是大地的馈赠,制陶人用自己巧妙的双手,让平凡的泥土有了生命的灵气。陶艺的历史,与人类的文明史息息相关,它记录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从石器时代的土陶到当今的高科技陶瓷,无一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24年8月10日上午,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组织开展了文遗工坊——“瓷上雅韵,指尖上的艺术”陶瓷彩绘主题活动。
\n活动开始,博物馆老师以“陶器的起源”、“陶器的历史”以及“陶器的发展”三个部分讲起,带领学生们走进中华陶艺,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活动中,老师还与大家就“陶与瓷的区别”展开互动,带领大家进一步感受陶艺。
\n\n
\n
随后,博物馆馆老师还带来了陶艺体验道具,带领大家现场绘制陶器。一笔笔地涂抹,一种种颜色的绽开,一件件精美的陶器在手中成型。
\n\n
我们的双手赋予了陶器生命,也成就了它的艺术价值。而陶器带给制作者瞬间的治愈,也是值得反复回味与留恋的。今后,本馆还将持续开展多类型、多主题的特色服务,更好的服务公众。
\n","id":9428},"id":9428,"linkAddress":"302/305/9428.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5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3512655000,"viewCount":2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京津冀文化一脉之文明探源","columnId":305,"crtHost":"60.25.159.197,10.0.23.143","crtTime":172308115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文明探源主题路线:①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遗址——②北京周口店遗址——③中科院中国古动物馆——④天津北疆博物院旧址
\n\n
\n
①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遗址
\n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依托泥河湾遗址群而建,是国家文物局2022年12月公布挂牌的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核心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区域内分布着涵盖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各类遗址30余处,建有纪念性园区、知识性园区和体验性园区三大功能区,是集科研、展示、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n\n
\n
②北京周口店遗址
\n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西南约50公里处,自1927年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具有科研价值的化石地点27处。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遗址,周口店遗址除发现古人类化石外,还发现了近十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n\n
\n
③中科院中国古动物馆
\n中国古动物馆隶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该所于1994年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中央机关思想教育基地。
\n中国古动物馆馆内按照脊椎动物的演化序列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人类演化馆),4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并有东厅和西厅两个临时展厅、3D电影放映厅和科学课堂以及达尔文实验站。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从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藏品千余件。这里陈列着自5亿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史前时代的地层中产出的各门类化石标本和石器标本,包括无颌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石器等,全面展示了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n第一层的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展示了各种无颌类、鱼类和两栖类化石标本,其中包括馆藏珍品:科摩罗政府赠送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拉蒂迈鱼标本;在一层的中央“恐龙展池”,展出了中国有代表性的大型恐龙的骨架,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植食性恐龙——合川马门溪龙,还有头上长着棘的棘鼻青岛龙;龙池还展出了加拿大皇家特雷尔古生物博物馆赠送的霸王龙完整骨架;一层热河生物群特展区展示了生活在1亿多年前的古老生物群,包括长有四个翅膀的恐龙——顾氏小盗龙,腹中有7个小宝宝的怀孕满洲鳄等精美展品。
\n第二层的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展出了包括恐龙、恐龙蛋、翼龙、鱼龙、鳄、龟、蜥蜴等各种古爬行动物以及古鸟类的珍贵标本。二层入口处的马门溪龙大腿骨化石是博物馆内唯一可以触摸的展品,也是让观众亲身体验化石的质地,感受来自远古的气息。二楼南侧“恐龙走廊”中的第一件展品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化石骨架,它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生活在2亿多年前),是中国第一具装架的恐龙骨架(1941年在重庆装架),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锺健院士研究命名,也是世界首枚恐龙邮票的主角。这件许氏禄丰龙的珍贵标本也是我馆的镇馆之宝。二层还展示了其他很多珍贵标本,如只有腹甲没有背甲的龟——半甲齿龟,以及世界第一只长有角质喙的古鸟——孔子鸟,其化石上的羽毛印痕清晰可见
\n第三层古哺乳动物展厅展出各种各样的古哺乳动物标本及骨架,包括被写入我国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的威严耸立的黄河象的巨型骨架,它生活在250万年前,身高有3.81米,是当时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之一。还有熊猫的始祖——禄丰始猫熊、相貌凶恶却食草的“六角兽”、长着利齿的剑齿虎、与“北京人”生活在同时代的大角鹿和鬣狗化石等等。
\n古脊椎动物馆的每层都各有一副数十米长的巨型油画依墙展开,分别绘制了“古生代的海洋及陆地”、“中生代的恐龙世界”、“新生代哺乳动物家园”等三个主题,展示产自中国的各个地质时代古脊椎动物群落独有的生态面貌。
\n中国古动物馆的树华人类馆1999年建成开馆,2021年4月升级改造完成,改造后更名为“人类演化馆”。通过展出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标本及模型,系统普及了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知识。展品包括举世瞩目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及国外赠送的各种珍贵的古人类化石标本模型。
\n\n
\n
④天津北疆博物院旧址
\n法国天主教会神甫桑志华主持创建中国早期的博物馆之一。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北楼三层,南楼二层,两楼之间用跨空封闭式天桥相连,陈列室采用中心牛腿柱框架结构,设计独特,具罗马式建筑风格。馆内珍藏有1919年在甘肃庆阳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物及华北、西北地区哺乳类动物种群标本。中外学者杨钟健、裴文中、德日进等曾在此作过富有成效的研究。现对社会开放。
\n\n
北疆博物院旧址〔河西区马场道117号•192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id":9427},"id":9427,"linkAddress":"302/305/9427.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9.197,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3081148000,"viewCount":2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公告|“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即将闭展","columnId":304,"crtHost":"60.27.233.201,10.0.23.143","crtTime":172282379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9425},"id":9425,"linkAddress":"302/304/942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0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2823793000,"viewCount":2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中华百年看天津之兴学育人","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01,10.0.23.143","crtTime":172249267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兴学育人主题路线:①北洋大学堂旧址——②原工商学院旧址——③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④南开大学
\n\n
\n
①北洋大学堂旧址
\n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堂”。庚子之役后,于1902年迁至西沽武库新校址,改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最早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大学,历史悠久,名闻中外,中国经济学家马寅初、革命活动家张太雷等,均毕业于此校。旧址现存早期建筑教学楼3座,均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986平方米,现为“河北工业大学”。
\n\n
北洋大学堂旧址〔红桥区光荣道2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②原工商学院旧址
\n工商学院是法国天主教会在津创办较早的一所大学,包括主楼、宿舍楼、办公楼。主楼建于1925年。法国人设计。三层混合结构,带地下室,建筑面积4917平方米,平面呈“H”形,用封闭式外廊连接所有教室。立面富于变化,首层大块蘑菇石墙面,正中设凸字形大平台,下作四组塔司干双柱组成的门廊。曼塞尔式屋顶,前后各设大圆钟一座,用巴洛克式券罩保护,拱券形门洞。一层为弧券窗,二、三层为矩形窗。室内装修讲究,门厅、大厅、内廊均采用彩色马赛克美术图案地面,教室、办公室为人字地板。钢筋混凝土楼梯装带铁护角,黑漆方铁花饰透孔栏杆木扶手。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n\n
工商学院主楼〔河西区马场道117号•1925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③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n中国较早的新型女子学校,简称“直隶女师”,占地面积40151平方米。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等均曾在此校就读。校内仅存早期二层砖木结构教学楼一座,现为天津美术学院。
\n\n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河北区天纬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市文物保护单位〕
\n④南开大学
\n1919年,由著名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创办。原校址在南开中学南端,教学楼为今南开中学之“南楼”,1923年8月迁至八里台新校址。校内陆续建有秀山堂(教室、办公室)、思源堂(科学馆)、木斋图书馆、柏树村(教授宿舍)、芝琴楼(学生宿舍)等,又辟南、北莲池、丽生园、山桃林、枣林、临溪亭、爱莲亭等园林建筑。1937年7月,校园主要设施遭日军轰炸,早期大型建筑物今仅存1925年落成的“思源堂”,现为第二教学楼,砖混结构,西式三层,带地下室,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建筑面积3052平方米,保存较好。
\n\n
南开大学〔南开区卫津路94号•1923年•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424},"id":9424,"linkAddress":"302/305/9424.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0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2492674000,"viewCount":2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妙笔生花,唤醒藏品——手绘创作博物馆文物包","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01,10.0.23.143","crtTime":172238676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7月28日上午,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妙笔生花,唤醒藏品”手绘创作博物馆文物包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度探索与传承文化精髓的旅程,让参与者们在画布上共同绘制出对博物馆藏品独特理解与热爱的篇章。
\n\n
活动前,我们精心挑选了博物馆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作为创作主题,涵盖了历史文物、艺术品、民俗器物等多个领域,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作灵感。
\n参与者们根据文物形状、花纹、颜色,在文物包上进行绘制。每个参与者从构图设计到色彩运用,再到细节刻画,都精益求精,经过精心的创作,一幅幅充满创意与情感的手绘作品应运而生。
\n\n
\n
\n
这些作品每一笔都蕴含深意,每一幅作品都独一无二,展现了参与者们对博物馆藏品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活动不仅提升了公众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还激发了更多人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情。
\n\n
","id":9423},"id":9423,"linkAddress":"302/305/942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0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2386761000,"viewCount":1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潮涌津沽之向海而生","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01,10.0.23.143","crtTime":172230263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向海而生游径主题路线:①芦台场古盐田——②国家海洋博物馆——③天津市滨海新区博物馆——④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⑤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⑥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n①芦台场古盐田
\n芦台场古盐田位于天津盐业风情游览区。天津盐业风情游览区坐落于滨海新区北部,旅游路线包含:长芦汉沽盐业文化展览馆、古滩遗迹、候鸟救护、玉砂仓廪、盐塑DIY制作、三体VR体验、网红滑盐、古法制盐体验等内容,集文化参观、生态湿地、研学科普、亲子体验、网红拍照、美食品尝、文创礼遇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工业旅游标杆。
\n\n
\n
②国家海洋博物馆
\n国家海洋博物馆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占地面积15公顷,建筑面积8万平米,展览展示面积2.3万平米。
\n国家海洋博物馆建筑主体3层局部4层,陈列展览内容围绕“海洋与人类”主题展开,分为“海洋人文”、“海洋自然”、“海洋生态”三大版块,共设六大展区15个展厅,同时设有博物馆商店、餐厅、咖啡厅、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n国家海洋博物馆将努力打造成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权威的海洋文物收藏保护中心、海洋文明研究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传播中心、海洋体验中心,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n\n
\n
③天津市滨海新区博物馆
\n滨海新区博物馆滨海新区博物馆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中心路南端的河滨公园与海河临界处,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建筑外型南高北低,平面呈橄榄状,造型独特,极富艺术性与观赏性。尽管没有红墙绿瓦的热烈色彩,也没有雕梁画栋的精工巧致,但亮灰色的墙体边饰、古铜色的大门以及独特的艺术造型,使博物馆看起来清爽而又不失恢宏。博物馆内部布局呈中轴式,序厅居中,东西两侧各一展厅。
\n\n
\n
④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n创建于1922年8月。前身为久大塘沽盐场的化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私立化学工业学术研究机构。社长孙学悟、董事长范旭东、董事侯德榜、唐汉三。出版刊物《海王星》,自1922年至1952年,30年成果累累。旧址为一幢英别墅式砖混结构灰色三层楼房,占地面积1920平方米,保存较好。
\n\n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滨海新区塘沽解放路22号•1922年•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⑤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n大沽口为京津门户,明朝中叶即在此构筑炮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始建炮台二座,分别位于海河口南北两岸,称“南炮台”和“北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41),又于北岸增建一座,南岸增建两座。咸丰八年(1858)僧格林沁全面整修大沽炮台,并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在北岸另建石头缝炮台一座,此外还建小炮台25座。一般高10米~17米,周围建堤墙,于海口两侧构成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侵略者兵舰进入大沽口,威逼京师,1859年6月25日,炮台守军在提督史荣椿率领下,奋战一昼夜,击伤击沉敌舰8艘,俘获2艘,并重伤英国舰队司令贺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炮台守军与义和团并肩展开大沽口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陷,守将罗荣光英勇捐躯。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规定,炮台被迫拆除。现仅存“威”、“镇”、“海”、“石头缝”四处炮台遗址。1997年辟作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n\n
大沽口炮台〔滨海新区东大沽海河口•清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⑥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n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位于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2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3年10月对外开放。博物馆外形呈贝壳状,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保护用地6公顷,基本陈列包含五个篇章:重点展示古贝壳堤的形成、分布以及渤海湾西岸沿海平原的海陆变迁历程。同时,展区设有实物展柜,主要展出各种珍贵的贝壳标本和古海岸遗迹研究成果资料。贝壳堤作为古代和现代泥质海岸带地区的一类特殊的海岸线,是大自然留赠给人类的珍贵的地质地理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地学和古气候信息。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421},"id":9421,"linkAddress":"302/305/9421.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0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2302632000,"viewCount":3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8月夏令营火热招募中~~","columnId":305,"crtHost":"60.25.158.65,10.0.23.143","crtTime":172171668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各位文物及文化遗产爱好者,博物馆8月夏令营活动招募已经开始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窗口,其角色愈发重要。为了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8月文遗工坊将通过手工创新体验形式开展夏令营活动,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探索历史的奥秘,感受文化的魅力!
\n夏令营(第三期)
\n瓷上雅韵,指尖上的艺术——陶瓷彩绘工坊
\n活动时间:8月10日上午9:30
\n活动亮点:学习传统陶瓷知识、体验个性化创作、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n此次活动为艺术体验活动。在这场活动中,参与者将置身于陶瓷彩绘的奇妙世界,亲手在精致的瓷坯上绘制出绚丽多彩的图案。活动提供了多种形状和尺寸的陶瓷器皿作为彩绘基底,配以丰富多样的彩绘颜料和专业的绘画工具。参与者将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将自己的创意与灵感倾注于瓷面之上,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n\n
\n
“心系国防,情系中华”——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
\n活动时间:8月17日上午9:30
\n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和人民的防务,是保卫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防备敌人侵略的重要基石。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将无从谈起。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策划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
\n活动内容:“心系国防,情系中华”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国防军事手工拼装的活动,激发全民对国防事业的关注与热爱,强化国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该活动以“心系国防”为核心,强调每个人都应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以“情系中华”为情感纽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共同为保卫祖国、建设强大国防贡献力量。
\n\n\n
夏令营(第四期)
\n鸡羽绕尾 上下翻飞——花毽制作主题活动
\n活动时间:8月24日上午9:30
\n活动亮点: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交融、体验动手实践花键、互相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n此次活动为传统工艺的手工活动。在这场活动中,参与者将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花毽,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制作过程中,参与者将感受到手工艺的精细同时也将体会到创意与想象力的碰撞。将鸡羽绕尾,制作成花毽,参与者将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品。此外,活动还设有互动环节,让参与者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感受传统手工艺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n\n
\n
报名方式
\n\n
活动仅限线上报名,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n咨询电话:022-24313183
\n活动人数:上限10组家庭
\n活动地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中山先生在津革命活动主题路线:①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②天津广东会馆——③中山公园——④新开河火车站旧址——⑤大连道海河码头——⑥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⑦曹家花园旧址
\n\n\n
①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n利顺德饭店(ASTOR HOTEL)是中国近代首家外商开办的大饭店,1863年由英国圣道堂牧师约翰•殷森德(Inno-Cent)创建,许多名人,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溥仪、袁世凯、段祺瑞、蔡锷、梁启超、张学良等都曾在此下榻。美国前总统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亦曾长期住在这里。该店至今保存有孙中山用过的银质烟碟,溥仪用过的餐具,张学良听过的留声机。曾先后在此签署过《中国丹麦条约》、《中国荷兰条约》。始建时为砖木结构瓦棱铁顶英式平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改建为三层(局部五层),具英国古典风格。192年在老楼北侧又增建钢混结构的四层楼房。总建筑面积12610平方米,保存有文艺复兴式的雕花古典沙发,“奥迪斯”早期电梯等文物,是英租界现存早期建筑之一。
\n\n利顺德饭店〔和平区解放北路199号•清光绪十二年(1886)•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②天津广东会馆
\n1903年动工,1907年落成。由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倡议集资兴建,作为在津广东同乡会馆。坐北朝南,由南部四合院、北部戏楼、东西两侧箭道等组成,具有我国北方和南方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特点。总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768.08平方米,是天津现存规模较大、构造精巧的会馆建筑。馆前广场,设砖筑照壁。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前接卷棚廊厦。大门的边框、门额用石砌筑。额刻“广东会馆”四字。厅中设木制屏门,两侧耳房山墙砌作岭南常见的“五岳朝天”式。四合院正房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前接卷棚廊厦。前檐悬“岭渤凝和”匾额。东西配房作廊庑式,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院内四面廊厦环绕,檩、枋施苏式彩画。戏楼是会馆的主体建筑,为二层楼四合院布局。南房为戏楼后台,面阔五间,进深一大间。舞台向北伸出,台前不设边柱,面积64.5平方米,高1米。舞台中心上部圆形藻井作“鸡笼”状,用微型斗拱榫接而成。舞台天幕上悬木匾“薰风南来”,下面镶刻“天官赐福”、“衔桃蝙蝠”图案。北房和东、西房面阔各五间,进深一间。楼上为包厢,楼下为茶座。楼内中部为天井式,上筑玻璃窗大罩棚。馆内砖、木、石雕工艺精湛,著名戏剧艺术家梅兰芳、谭富英、尚小云等都曾在此演出。现保存完好,现为天津戏剧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n\n广东会馆〔南开区城厢中路1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③中山公园
\n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名劝业会场,后改称“天津公园”、“河北公园”,是天津最早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1912年8月孙中山北上参加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会谈,途经天津,在此出席天津国民欢迎大会。1915年、1919年周恩来、马骏等都曾于此发表过演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更名“中山公园”,沿用至今。是天津人民进行革命活动和集会的场所。园内还有十五烈士纪念碑和魏士毅女士纪念碑及南皮张氏双烈女碑等文物。
\n\n中山公园〔河北区中山路•1928年•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④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n初称新开河火车站,后改称天津新站。1910年,京奉铁路与津浦铁路在天津新站举行联轨典礼。1912年更名为天津总站,1938年始称天津北站,沿用至今。站舍分布面积866485平方米,站台三座。现存钢架天桥、礼堂、站台候车室各一座。候车大厅为砖混结构,坡顶出檐深远,以遮阳避雨,檐下铁架支撑。礼堂为单层硬山顶,现状尚好。新开河火车站旧址为中国最为古老的车站之一,1960年代为中国七大中转站之一,曾在此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n\n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190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⑤大连道海河码头
\n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商埠,随后各国租界都相继沿海河修建码头,其中以英租界码头地理位置好,规模最大,位于台儿庄路的赤峰道至彰德道之间,经多次扩建重修。怡和、太古等一些较大的洋行,在此设有专用码头。轮船客运码头也设于此,俗称“大连码头”孙中山北上来津即在此登岸。码头水泥堤坝保存较好,并存有大小不等的铸铁缆拄40个。
\n⑥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
\n该建筑建于1915年,原为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私人园所,津人俗称“张园”。1924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为解决中国统一和建设问题,应冯玉祥之邀北上期间曾在此居住月余。1925年,清逊帝溥仪从北京逃至天津,也曾在此居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孙中山北上在津期间居住建筑已被日本中国驻屯军强购后拆除,并于1935年在原址建造了现存建筑作为日军司令官官邸。1949年至1953年,该建筑作为中共天津市委的第一个公开的办公地址。1949年6月15日,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迁入,与市委机关合并办公,开展工作。在此期间,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天津市委完成了对天津市的接管任务,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城市顺利完成接管、恢复发展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更名为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天津市委旧址。
\n旧址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75平方米。混合结构,二层(带地下室),建筑布局不对称,转角处设有塔楼。现已制作专题展览《见证——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在张园(1949-1953)》,对公众开放。
\n\n
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和平区鞍山59号••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n\n
⑦曹家花园旧址
\n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3),原为孙仲英花园,1922年北洋军阀曹锟购得并扩建,人称“曹家花园”,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现大部圯废,仅存湖心亭和石狮等。1924年孙中山北上途经天津时,曾于此与张作霖会晤。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
\n\n
曹家花园旧址〔河北区黄纬路60号•1922年〕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413},"id":9413,"linkAddress":"302/305/941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5.20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1634347000,"viewCount":2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建筑博览之折衷主义特征建筑","columnId":305,"crtHost":"60.27.235.209,10.0.23.143","crtTime":172135822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折衷主义特征建筑主题路线:①原光明社光明电影院——②惠中饭店——③天津劝业场大楼——④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n\n\n
①原光明社光明电影院
\n1919年由英籍印度人巴厘建造,名“光明社”。1927年转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罗明佑接管经营,更名“光明电影院”。砖混结构,四层西式建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门厅三开间,观影厅置于其后。立面三段对称设计,中轴线顶部筑三层楼阁式塔亭,两侧作山花状女儿墙陪衬。首层为横排玻璃门窗,山花门楣上有“光明社”字样。二层至四层为纵向玻窗,外窗抱框周边饰浮雕,外廊镶以几何形琉璃砖面。造型匀称美观,具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
\n\n原光明社光明电影院〔和平区滨江道劝业场对面•1927年〕
\n\n
②惠中饭店
\n由天祥股东李魁元和周振东、康振甫等人合资兴建,1931年开业。店内有客房100多间,设中餐、西餐部及舞厅、露天电影。剧作家曹禺曾以30年代的惠中为背景,写出名剧《日出》。大楼建于1930年,框架结构,局部六层。平面布局呈三角形,建筑面积11940平方米。主立面底层做基础处理,台阶、立柱、墙面镶嵌大理石。二层至四层采用附墙刷石壁柱,五层往上作出檐,穹窿顶塔楼。
\n\n
惠中饭店〔和平区华中路2号•1930年〕
\n③天津劝业场大楼
\n坐落在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是天津大型综合商场。由井陉煤矿买办高星桥集股资,法籍工程师慕乐(Muller)设计,法商永和公司营建,1928年12月落成,匾额由津门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建筑为钢混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部分八层,由五层起三段逐节收分,顶端设旗杆式避雷穹窿塔顶。临街首层上部出钢混大挑檐,以方柱支撑,构成风雨走廊。入口作大拱券与连檐贯通。立面阳台凹凸相间。护栏式层顶花园,辟“天外天”游乐场。楼内营业大厅为中空回廊式,两端设双向楼梯,以过桥连接。四角分设楼梯,便于顾客分流。大楼集娱乐、购物于一体,功能齐全。
\n\n
天津劝业场大楼〔和平区和平路280~290号•192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④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n浙江兴业银行前身附设于浙江全省铁路公司,光绪三十一年(1905)5月27日正式独立为浙江兴业银行。初总行设于杭州,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及发行银行券为主,后兼营储蓄业务。1914年总行迁上海。1915年在天津经营仓库业务。旧址建于1921年,为西洋古典造型,混合结构,主体二层,建筑面积2043平方米。平面近似三角形,入口设于转角,为椭圆形。一、二层各以六棵立柱对接,下呈开放式门廊,上为开放式三开间大厅。入口两侧用花岗石砌筑,配以券窗。二层水泥饰面,窗间以壁柱相隔,平顶出檐,做护栏式女儿墙。楼内大厅采用方、圆形大理石柱,拱形四色玻璃吊顶,四壁采用汉白玉古币浮雕图案装饰。现对公众开放。
\n\n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和平区和平路319号•1921年•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id":9411},"id":9411,"linkAddress":"302/305/9411.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5.20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1358220000,"viewCount":3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教育联盟|天津中学走进联盟基地,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columnId":305,"crtHost":"60.27.235.209,10.0.23.143","crtTime":172111507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促进文物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落实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文化遗产教育联盟活动。2024年7月9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天津中学在馆内举行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陶瓷修复体验活动。
\n活动当天,来自天津中学的50名师生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陶瓷文物有一定的了解。
\n\n\n参观后,师生们在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着手进行陶瓷修复。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旧等多个步骤。本次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步骤进行了精简,但其中的拼接、补缺、打磨等基础步骤一应俱全,旨在让师生们初步认识陶瓷修复工作,体验古代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n\n作为四位一体全链条文化遗产教育联盟主要成员的天津中学第一次走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了解了天妃宫遗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今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校走进文化遗产大课堂,增进学生对珍贵城市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爱,建立青少年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心。
\n","id":9409},"id":9409,"linkAddress":"302/305/9409.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5.20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1115075000,"viewCount":2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夏令营|夏日我和天妃宫有个约会——博物馆寻宝活动(第一期)","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182,10.0.23.143","crtTime":172100509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在炎炎夏日,为了让广大市民和文化遗产爱好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特别策划了文遗工坊夏令营主题系列活动,活动第一期“夏日我和天妃宫有个约会——博物馆寻宝活动”于7月13日上午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行。多个寻宝人穿越回历史的长河,在博物馆内展开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通过解谜、寻找隐藏线索,寻宝者不仅能深入了解天妃宫的历史文化,还能在互动中增进友谊,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
\n夏日与天妃宫相约,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寻宝活动”,无疑是一次融合历史文化探索与趣味互动的美妙体验。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迹,其内藏有的文物与故事,正是这场寻宝之旅的最佳线索。
\n\n\n\n活动开始前,由专业讲解员介绍天妃宫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本次寻宝活动的规则、注意事项等。随后寻宝者在天妃宫内的各个展厅区域寻找不同难度线索,通过分析这些线索猜测宝物。在第一轮线索找寻结束后,档案室和验宝屋同时开启,有的寻宝者花费“小金条”到档案室解读线索,有的寻宝者到验宝屋验证宝物是否正确。这些线索都与博物馆文物、建筑特色相关,让参与者在寻宝之余,也能学习历史文化。一条条线索解开后,藏宝图碎片也散落在展厅中,寻宝者集齐碎片后,最终将一个个碎片拼凑成完整的藏宝图,找到宝物。
\n\n\n本次寻宝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它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在探索与发现的乐趣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寻宝线索,我们不仅重温了天妃宫的历史故事,还亲身感受了追溯历史的精神之旅。在接下来的暑假期间,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丰富青少年观众的暑期生活,敬请期待!
\n\n\n\n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由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64天的时间里,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战线上,对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经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共歼灭、俘虏、改编国民党军52万1千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n\n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的胜利;是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东北、华北两区人民全力支援,中共平津地下组织积极配合,以及其他战场人民解放军密切协同的结果。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形成了对国民党军的压倒性优势,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石。天津保存了多处平津战役相关历史遗存,见证了这段烽火中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
\n\n
胜利凯歌主题路线:①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②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遗址——③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④平津战役纪念馆
\n\n
\n
①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
\n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位于蓟州区礼明庄镇孟家楼村,1948年12月7日至1949年1月11日,东北野战军总部进驻孟家楼村,平津前线总前委在此指挥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是平津战役的作战指挥核心,为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旧址成为解放天津、和平解放北京,进而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历史见证。
\n\n
旧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为面阔五间正房二进,东西厢房共六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10平方米。1991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n
②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遗址
\n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遗址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药王庙东大街4号,原为杨柳青“戴记钱铺”旧址,占地384平方米,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为传统抬梁式结构,青砖砌墙。
\n\n
1949年作为解放天津时的一个重要指挥部,刘亚楼曾在此指挥作战,1962年,当时的河北省政府将指挥部旧址核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将它重新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修缮后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
\n\n
\n
③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
\n1949年1月2日,东北野战军天津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根据天津的地形和守敌布防特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部署了\"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东西对进的会师地点就是以金汤桥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区。
\n\n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击,打响了解放天津的战役。经过一番激战,在突破外围城防后,于15日凌晨5时30分,东西对进的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桥头,完成了\"拦腰斩断\"作战目标,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南北联系,打乱了其作战部署,彻底动摇了国民党守军的信心。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于金汤桥成为全歼守敌的关键,金汤桥就此成为了天津获得新生的起点。
\n\n
金汤桥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西端,与南开区水阁大街相连。该桥建于1906年,取“固若金汤”之意,为平转式开启,跨两孔铁桥,长76.4米,宽10.5米。
\n\n
④平津战役纪念馆
\n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红桥区平津道,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十四届第67次会议决定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1995年11月29日奠基动工,1997年7月23日建成开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纪念馆主题思想鲜明,陈列内容翔实,环境艺术高雅,展示手段先进,是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n\n
开馆以来,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年接待观众量超过100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等60多个荣誉称号。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n
\n
","id":9405},"id":9405,"linkAddress":"302/305/940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182,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0591748000,"viewCount":2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红色记忆之伟人足迹","columnId":305,"crtHost":"60.25.159.220,10.0.23.143","crtTime":172014257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周恩来、邓颖超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年代。他们在天津求学期间刻苦学习、探索真理、品学兼优,为拯救中华立下宏伟志愿,他们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的急风暴雨中。
\n“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津是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城市之一。100多年前,天津爱国青年学生勇敢地冲在斗争的最前线,同各界群众一起奋力投入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为推动“五四运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天津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n“五四运动”期间,作为接触到新思想的先进学生代表周恩来和邓颖超立即投身到运动中,为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投身于爱国运动,开启了他们革命生涯的序幕,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现实情况的认识并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在爱国运动中他们相识、相互仰慕,共同的革命理想促使两个人在日后的革命历程中走到了一起,共同致力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这对革命夫妻携手走过半个世纪,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卓越的领导人。两位伟人始终将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和天津海河。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纪念馆,缅怀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
\n红色伟人主题路线:①南开学校旧址——②原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③觉悟社旧址——④女星社旧址——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n\n
\n
①南开学校旧址
\n南开学校旧址位于南开二纬路与南开四马路交口处,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天津最早的私立中学。创办人为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南开学校旧址的前身为敬业中学堂,1906年新建后改称南开中学堂,为我国近代早期中等教育机构。该校培育出近、现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及各类英才50余人。1913年至1917年,周恩来曾在此就读,接受了四年学制的完整的现代教育,度过了人生的成长期。
\n\n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祖国表达出深切的忧虑,他阅读中外思想家的著作、阅读《新青年》,爱国思想更加高涨,愤然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主编《敬业》,并作为编辑代表编辑《校风》(1916—1917年)杂志。在《敬业》和《校风》上,他发表一系列的文章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1916年11月8日周恩来发表在《校风》上的《中国现时之危机》,文中全面地阐述了自己对国事的看法。他指出:在国家危亡之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去日本留学,他给同学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怀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从天津登船赴日本寻求拯救中国的方案。
\n\n南开学校旧址东楼建于1906年,为当时南开学校的中心建筑。北楼建于1913年。两楼均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坡屋顶,清水墙。建筑首层开方窗,二层为连续拱券窗,拱券门洞突出入口,造型别致。瑞庭礼堂建于1934年,砖木结构,外檐清水砖墙饰面。西斋周恩来总理宿舍始建于1914年10月,共四排带走廊,每排十间寝室。1996年1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n
②原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n原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位于河北区天纬路4号,建于1906年,是中国较早的新型女子学校,简称“女师”,直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运动”时期,女师学校涌现出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等一批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她们先后参与组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觉悟社、女星社等革命团体。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是天津地区女子教育的摇篮,妇女参与民主革命活动的基地。建国初为综合类艺术院校。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天津美术学院,延续至今。
\n\n现天津美术学院分南北两院,北院遗存一座罗马式混合结构三层带地下室教学楼,坡顶出檐,爱奥尼克柱支撑三层高门厅,上筑山花,坡顶正中有八角形拱顶阁楼。
\n\n
\n
③觉悟社旧址
\n觉悟社是1919年9月16日由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骨干创建的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宗旨的“五四运动”革命社团,是天津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锋。社址初在东南城角草厂庵,后迁至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觉悟社旧址见证了觉悟社建立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历程。
\n\n
旧址为三合院布局,由7间平房组成,青砖硬山瓦顶,占地面积175.69平方米。1984年9月16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旧址基础上建成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纪念馆内分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再现了原三戒里49号的历史原貌,展出了当年社员抓阄使用的工具和学习生活用具及文献等珍贵文物。四间辅助陈列室中,展示了大量历史文献、文物和历史照片、绘画、雕塑以及模型等,如实地反映出当年觉悟社的战斗历程。1982年7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9月,邓颖超来馆视察并题写馆名。
\n\n
\n
④女星社旧址
\n女星社旧址位于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女星社是1923年4月,邓颖超在达仁学校任教时创办的主要从事妇女运动的进步团体,女星社成立后,编辑出版《女星》旬刊和《妇女日报》等,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是我国早期妇女运动组织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n\n经过女星社的锻炼和洗礼,女星社的主要成员很快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颖超成长为“五四运动”时期女子参与民主革命活动的骨干力量。女星社团结进步青年,其宗旨是:“实地拯救被压迫的妇女”、“宣传妇女应有的革命精神”、“力求觉悟女子加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社员们在实际奋斗中,不但和别的社团联合起来,形成了妇女解放运动统一战线。而且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重要革命组织之一。
\n\n
女星社旧址为砖木结构平房。1993年,天津市政府将“女星社旧址”迁建至宙纬路三戒里天津觉悟社纪念馆旁,辟为天津邓颖超纪念馆,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匾额,1994年2月4日正式开放。1997年改为河北区发展史馆。2009年5月,按原貌修复。2016年完成女星社专题展布展并对外开放。
\n\n
\n
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n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于1998年2月28日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建成开放。馆内基本陈列分为四大展区,生动再现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光辉的一生,以及他们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n\n","id":9402},"id":9402,"linkAddress":"302/305/9402.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9.22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0142571000,"viewCount":2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中华百年看天津之工商之旅","columnId":305,"crtHost":"60.25.159.220,10.0.23.143","crtTime":171996883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天津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明时期,随着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漕运和盐业昌盛,这带动了天津地区商业的发展,使天津地区成为各地商品及货物集散的北方商业中心城市。
\n\n
天津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兴起的洋务运动,到20世纪30年代,逐步发展形成纺织、化工、冶金、机械、印刷、食品等工业门类,逐步成为北方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北方地区的重要贸易口岸。天津在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百余年来,涌现出许多实力雄厚的近代中国企业,留下众多昔日工商业繁荣发展的“印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些文物建筑,感受天津近代百年工商业的繁华。
\n\n
工商之旅主题路线:①天津劝业场大楼——②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③久大精盐公司旧址——④天津电报总局旧址——⑤大清邮政津局旧址——⑥原天津海关(外观游览)——⑦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⑧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外观游览)
\n\n
\n
①天津劝业场大楼
\n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工业门类的扩大促使产品的种类和产能快速增加,有力推动了新型商业形式在天津的兴起和传统行业的细化整合。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社会财富持续积累,市民消费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消费观念呈多样化,加之对外贸易的兴旺,销售多种商品的综合性大商场出现。1928年,位于日租界和平路的中原公司(现百货大楼)、劝业场相继开业,两大商场在和平路上遥相呼应,成为天津商业繁荣的象征。
\n\n
劝业场由井陉煤矿买办高星桥集股资,法籍工程师慕乐(Muller)设计,法商永和公司营建,1928年12月落成,匾额由津门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
\n\n
建筑为钢混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部分八层,由五层起三段逐节收分,顶端设旗杆式避雷穹窿塔顶。临街首层上部出钢混大挑檐,以方柱支撑,构成风雨走廊。入口作大拱连檐贯通。立面阳台凹凸相间。护栏式层顶花园,辟“天外天”游乐场。楼内营业大厅为中空回廊式,两端设双向楼梯,以过桥连接。四角分设楼梯,便于顾客分流。大楼集娱乐、购物于一体,功能齐全。
\n\n
\n
②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n浙江兴业银行创立于1907年,初期总行设于杭州,1915年迁往上海。1915年成立天津分行,天津分行是其北方区域的大区分行。该行除经营各种存放款和汇兑业务外,还发行带有天津地名的兑换券。1952年该行参加公私合营而正式结束。
\n\n
该建筑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建筑师设计,混合结构,局部三层。平面近似倒三角形,入口设于转角处。门前建有6棵塔司干柱式,白色大理石料10级高台阶采用内缩后退的方式修砌而成。室内过厅两侧树立大理石方柱4棵。通过过厅进入圆形交易大厅。大厅周围建有大理石圆形列柱14棵,汉白玉柱头,上有交圈的环形梁,其内侧为汉白玉和大理石饰面,上雕中国古钱币图案,与西方柱式巧妙融合。厅顶为半球形钢骨架,镶装玻璃采光。整座建筑做工精美,具有古典风格。
\n\n
1997年该大楼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8月30日,天津首家星巴克臻选旗舰店亮相这座百年文物建筑,在天津商业闹市中,历史底蕴与现代咖啡的结合,使这座封闭了十余年的老建筑,再次萌发了新的活力。
\n\n
\n
③久大精盐公司旧址
\n天津是全国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和海洋化工的摇篮。1914年,由范旭东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大型精盐制造企业——久大精盐公司在海盐丰盛、交通便利的天津塘沽成立,结束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吃粗盐的历史,久大精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族精盐企业,范旭东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1945年在重庆病逝,毛泽东评价范旭东“工业先导,功在中华”。1953年12月,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有四个人不能忘记,其中一位就是范旭东。
\n\n
久大精盐公司办公楼于1923年2月由中华兴业公司设计,1924年落成。起初为久大精盐公司驻津办事处大楼,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天津,接管法租界,1941年被日本宪兵队占用,日本战败后,由久大公司收回使用。该大楼于2021年保护性修缮后,目前由天津渤海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办公使用。
\n大楼为砖混结构,三层带地下室。平面呈八字形布局,建筑外檐立面为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正门入口为三开间的爱奥尼克巨柱式门廊。建筑整体造型稳重、气派。
\n\n
\n
④天津电报总局旧址
\n天津是中共近代邮电事业的发源地。从1881年至1892年,天津通往上海、北京、奉天(今沈阳)、保定、太原、西安、嘉峪关、新疆的电报线架通,形成了以天津为中枢的电报通讯网络。电报总局也一度设在天津。清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在津开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n\n
清光绪七年(1881)成立天津电报局,初为津沪电报总局,后改为分局。光绪八年(1882),津沪电报改官办为官督商办,成立商电局,天津电报局也改由商办官督。光绪二十八年(1902),天津电报总局奉旨改归官办。1924年后在法租界丰领事路法国花园旁自建新址办公。
\n\n
旧址于1924年建成,是一座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带地下室。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立面为简化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上下分为三段式,基座、墙身和檐部;左右分为五段式。中部大门和建筑转角处做重点装饰,其余均为红砖清水墙。主入口处有附壁柱,柱头为简化的变体爱奥尼克柱式。
\n天津电报总局的历史与中国最早的电报机构一脉相承。同时建筑处理繁简适度、比例恰当、设计精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n\n
⑤大清邮政津局旧址
\n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也曾是中国近代邮务管理中心和邮运组织中心。1878年3月9日,经清政府批准,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指派,天津海关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于当年3月23日在津海新关大公事房内(现营口道2号)创办了“天津海关书信馆”,开始收寄中外公众邮件,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邮政机构。同年7月向全国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880年1月11日书信馆改名为“天津海关拨驷达局”(英语POST译音,即海关邮局)。1884年迁入此楼办公。1897年2月2日改名为“大清邮政津局”。1912年“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n\n该旧址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含地下室),平面呈长方形,外檐用青砖砌清水墙,立面为砖柱,采用中国磨砖对缝手法,砖雕花饰极为细腻,屋檐处理采用古希腊瓦饰,但许多纹样模仿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整座建筑做工精美,属西洋式楼房且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并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是天津早期西洋楼房中的精品。
\n\n\n
⑥原天津海关(外观游览)
\n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辟为通商口岸开埠后,清政府为了发挥天津在通商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于1961年建立了天津海关,法国人克士吉(Kleczkowski,1818-1886)首任税务司,天津海关初设于东浮桥附近,1862年迁至紫竹林英法租界交界处(今营口道2号)办公,1988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曾为天津海关题写\"津海新关\"匾额。
\n\n
建筑面向海河,平面呈三角形布局,为砖混结构三层西式楼房(带地下室),入口设于转角处。该建筑历史上曾多次改建。2004年经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n\n\n
⑦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n利顺德饭店(ASTOR HOTEL),1863(清同治二年)由英国圣道堂牧师约翰·殷森德(Inno~Cent)创建,许多名人,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溥仪、袁世凯、段祺瑞、蔡锷、梁启超、张学良等都曾在此下榻。美国前总统胡佛(Herbert Cark Hoover)亦曾长期住在这里。该店至今保存有孙中山用过的银质烟碟,溥仪用过的餐具,张学良听过的留声机。曾先后在此签署过《中国丹麦条约》、《中国荷兰条约》。
\n\n
利顺德饭店创建时为砖木结构瓦棱铁顶英式平房,1886(清光绪十二年)年夏天,改建、扩建成一座带有欧洲乡土气息、三层砖木结构、平坡屋顶的古典露明式豪华楼房。1924年在老楼北侧又增建了欧洲风格钢混结构的四层楼房。总建筑面积12610平方米,保存有文艺复兴式的雕花古典沙发,“奥迪斯”早期电梯等文物,它不仅是英租界现存早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近代首家外商开办的大饭店。
\n\n
历经清王朝衰败、北洋政权更迭、国民政府起落、日伪侵占劫难,直至新中国成立迈向伟大复兴,在一个半世纪里,利顺德饱经风雨,基业长青。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和缩影,又是天津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获“中华老字号”殊荣。利顺德大饭店内设有天津利顺德博物馆,展示了利顺德饭店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天津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n\n\n
⑧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外观游览)
\n开滦矿务局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代表,19世纪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晚清政府洋务派掀起了以“自救”“富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了许多近代企业。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在河北开平筹办开平矿务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新式采煤民用企业。1900年,改隶英国商会。1906年,天津筹办滦州煤矿公司。1934年,两家公司合并为开滦矿务局,由英商独占。后落入日本人手中,抗战胜利后收回。1949年后,开滦矿务局回到人民手中。
\n\n
该建筑建于1919~1921年,由英商同和工程司美籍工程师爱迪克生和达拉斯设计。总建筑面积918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希腊古典复兴式,三层带地下室混合结构,平面呈矩形。外形庄严肃穆,门前设有坡道,高石台阶两侧筑有水磨石古典式花盆四座。外檐立面一、二层,为高10米14根爱奥尼克巨柱式空廊,空廊两端略突出,墙面转角作壁柱装饰。三层为带阁楼层的檐部,檐口饰齿状。
\n\n
楼内中部是贯通三层的大厅。以爱奥尼克大理石立柱支撑,柱头均以紫铜板制成,做工精细。厅顶作半圆形,井字分格镶彩色玻璃。顶拱上有精美雕饰。厅内地面饰彩色马赛克,周围作大理石墙群。办公用房沿周边设置。主房间内设有木制古典壁柱,并装有古典式壁炉。室内外装修雍容华丽,其造型是欧洲古典建筑形式的代表作。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395},"id":9395,"linkAddress":"302/305/939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9.22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9968827000,"viewCount":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活动圆满举办","columnId":305,"crtHost":"60.25.159.220,10.0.23.143","crtTime":171988359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博物馆等单位深入发掘馆藏资源,推出“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活动,生动讲述革命文物背后共产党人正己修身、明纪守纪、廉洁奉公、为国奋斗的不平凡故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中国革命战争史学而时习之,赓续红色血脉,感悟革命文化,守牢纪法底线。
\n\n
今天,首场宣讲活动在天津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本次宣讲以“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为主题,紧紧依托天津市革命文物资源,着重挖掘、弘扬革命文物背后的思想内涵及伟大精神,将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发扬好、传承好。
\n\n
宣讲活动现场,来自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博物馆的10名宣讲员依次走上讲台,深情讲述了《严以修身养正气 廉洁自律树家风》《一对守纪律 讲规矩的模范夫妻》《一件罗长衫》《“三好”锦旗美名扬》等十余件革命文物背后的峥嵘往事,共忆这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
\n\n
现场聆听宣讲的广大党员干部表示: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传承好红色基因,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贡献文旅人的智慧和力量!
\n\n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采取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活动,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让革命文物成为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393},"id":9393,"linkAddress":"302/305/939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9.22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9883589000,"viewCount":1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津城胜迹之运河拾珍","columnId":305,"crtHost":"60.27.234.253,10.0.23.143","crtTime":171945004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开凿始于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汉魏时曾作为国家粮食运输的主要手段,隋唐时形成沟通南北的重要漕粮通道,元代至明清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千百年来,大运河保证了国家统一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也带动了沿岸的繁荣。大运河天津段北起武清区木厂闸,南至静海区九宣闸,分别流经静海、西青、南开、北辰、武清等区,最终在三岔河口汇聚入海。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为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全长71公里,是北方城区运河典型段落之一,南运河与北运河的交接处是见证海漕转运的重要节点,通过漕运,大大加深了天津与全国其他城市及区域间的经济以及文化交流。明清时期,天津运河是漕粮到达京师的要道,处于整个京杭运河的枢纽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九河下梢天津卫,七十二沽帆影远”,天津,其实就是一座因漕运而兴的城市,故天津也被誉为“运河载来的城市”,历经千年潮起潮落,运河沿岸留下了类型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同明珠辉映在运河两岸。
\n\n
运河拾珍主题线路:①九宣闸——②独流木桥——③石家大院——④董家大院——⑤文昌阁——⑥天后宫
\n\n
\n
①九宣闸
\n九宣闸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位于静海区唐官屯镇靳官屯村南,马厂减河与南运河交汇处,初名九宣闸,取“宣泄九河”之意,扼守南运河和马厂减河的分流处,为马厂减河的枢纽工程。主要分泄南运河的洪水,经马厂减河导洪入海。清直隶总督李鸿章曾为此闸撰写《南运河靳官屯闸碑记》,碑文就立于此闸旁边,且保存完好。九宣闸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技术水平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而且还蕴含文物价值。2013年九宣闸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n
②独流木桥
\n独流地处九河下梢,始兴于宋辽对峙时期。明永乐二年(1404年),屯田大兴,渐成集镇。因海河流域的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三河汇集到此,合为一流,故名“独流”。独流木桥位于静海区独流镇兴业大街,建于1936年,长31.8米,宽5米,为木质结构,是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段目前现存唯一的木质结构桥梁,是天津境内具有标志意义的运河遗产之一,反映了南运河天津段交通的历史变迁,2013年独流木桥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n
\n
③石家大院
\n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御河桥西,门前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的南运河,原系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住宅,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为小式硬山做法,有200余间房屋,石家大院建筑设计巧妙,构件精细考究,大量砖木石雕题材多样,雕刻精美。石家原籍山东,祖辈漕运发家后在清乾隆年间定居杨柳青,以后广置田产,家大业大。石家于清道光三年(1823),析产为四大门,分别是福善堂、正廉堂、天锡堂、尊美堂。各堂门均建有一所颇具规模的建筑。其中尤以四门尊美堂治家有道,财丁兴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石家大院即为仅存“尊美堂”宅第。石家大院是我市重要的运河遗产,2006年6月,石家大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被原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n\n
\n
\n
④董家大院
\n董家大院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由董兆荣修建,董氏祖上从明永乐年间迁至杨柳青。董家大院占地面积1200平米,建筑面积686平米。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五间两进双路四合院建筑。整个建筑均采用小式硬山做法,正房为布瓦屋面,清水脊,侧房为马鞍脊。其中,东侧第二进院保存最为完整,室内露明造,角背雕花,后檐心间设一推拉门通向房后过道,所有窗心有木雕花牙,建筑采用青石台明、青石陡板,砖雕透气孔。董家大院是杨柳青镇的传统民居,是民间建造工艺的重要载体。整个建筑充分反映了董家以实用为主,不追求奢华的建筑风格,是杨柳青地区仅存的反应旧时大家族生活的建筑实例。2013年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n
\n
⑤文昌阁
\n文昌阁位于西青区杨柳青十六街,南运河南岸。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楼阁式建筑,阁内原奉祀“文昌帝君”像,因而得名。时移事易,文昌阁历经明、清及近代屡次修复重建,现仅存三层楼阁建筑一栋,文昌阁分上下三层,阁顶呈六角型亭式楼阁,建于高大砖砌基座上,边长5米,高约20米,基座正面出月台,四周有砖栏板,每层出檐,它结构灵巧,造型别致,檐角各坠铜铃,风吹作响。1991年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杨柳青地区人杰地灵,文化发达,其主要载体是文昌阁和崇文书院。崇文书院是津西最早的书院,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文昌阁就位于崇文书院内,有“杨柳青三宝”之称,是杨柳青历史上八景之一的“崇阁朦雨”的物质载体。
\n\n
\n
⑥天后宫
\n天后宫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坐落于天津三岔河口之海河西岸,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正中,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天妃宫之一。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壮观,庙宇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天后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天后诞辰,以天后宫为中心举行大型民间酬神庙会活动,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沿河船户、周边信众亦纷纷到来,各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常,这也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业街——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荣。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387},"id":9387,"linkAddress":"302/305/9387.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4.253,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9449989000,"viewCount":2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津城胜迹之故里寻踪","columnId":305,"crtHost":"60.27.234.253,10.0.23.143","crtTime":171938876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天津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金、元时 期。至明代,永乐二年(1404 年)设卫, 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南下夺取政权赐名“天 津”。天津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 化底蕴,人文与自然景观风貌独特,拥有 众多珍贵的文物建筑,天津中心城区现存 的宫、阁、文庙、会馆等建筑和文物遗址, 立体而形象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是文化寻根的重要载体。
\n故里寻踪主题路线:①天妃宫遗址——②天后宫——③玉皇阁——④文庙——⑤天津老城博物馆——⑥天津广东会馆——⑦鼓楼博物馆
\n\n
\n
①天妃宫遗址
\n天妃宫遗址位于河东区大直沽中路。遗址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有元、明、清文化遗存。天妃宫为元朝敕建,与天后宫东西相望,形成独特的格局和罕见的祭祀体系。天妃宫遗址是金代直沽寨发展为元代海津镇的标志,在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现遗址上建有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2002年,天妃宫遗址被批准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是天津市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2008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天津集文物收藏、遗址保护、妈祖研究、考古展示为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n\n
图源:网信河东
\n\n
②天后宫
\n天后宫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坐落于天津三岔河口之海河西岸,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正中,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 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天妃宫之一。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壮观,庙宇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占地面积 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
\n\n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n天后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天后诞辰,以天后宫为中心举行大型民间酬神庙会活动,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沿河船户、周边信众亦纷纷到来,各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常,这也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业街——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荣。1986年天后宫开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1982年7月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n\n
③玉皇阁
\n玉皇阁位于海河西岸、古文化街东侧坐西朝东,面向海河。玉皇阁在古代天津是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初期,宣德二年(1427)重建,历经明、清多次重修。阁内外原有旗杆、牌楼、山门、前殿、清虚阁、三清殿、钟鼓楼、八卦亭和南、北斗楼等,现仅存主体建筑清虚阁一座,梁架结构具明代风格,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顶覆绿色琉璃瓦,上层檐下出回廊一周,可凭栏远眺。占地面积 297.14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4平方米,是天津市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楼阁。明、清两代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在此举行“祭星”,重阳节举行登高、攒斗等活动。
\n\n
重阳登高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二九重阳之日,人们佩戴着茱萸,登游山岳楼阁,畅饮菊花美酒,祈颂辟邪长寿。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天津城厢地无山岳,玉皇阁位于三岔河口之滨,地域开阔,自然是登高理想之地,清人鲁之裕有《玉皇阁》诗咏:“直在云霄上,蓬瀛望可通,万帆风汇舞,一镜水涵空”,我们现在仍然可以通过诗人所描绘的场景感受玉皇阁当年的宏伟之势。玉皇阁1982年7月公布为天津市保护单位。
\n\n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n\n
④文庙
\n文庙又名孔庙,位于南开区东门内大街,天津文庙是明清两代天津地方官员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天津学宫所在地。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初建时只有大成殿,明、清增建,形成现在规模,由并列府、县两庙及明伦堂三部分组成。文庙是我国唯一一处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文庙占地面积12107平方米,建筑面积3243平方米,是天津市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府庙大成殿为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七间(26.6米),进深三间(11.74米),单檐九脊歇山顶,上置黄琉璃瓦。殿前设月台,上置白石望柱拦扳,台前设踏跺和御路。明万历年间庙前东西两侧建两柱三楼式过街木构牌楼各一,额题 “ 德配天地 ” 、 “ 道冠古今 ” 。现辟为天津文庙博物馆。1982年7月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图源: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
\n\n
⑤天津老城博物馆
\n天津老城博物馆位于鼓楼东街,为清末民初英商麦加利银行买办徐朴庵旧宅,建于民国初期。徐朴庵旧宅的建筑门楼坐北朝南,位于大院东南角。大院由中部三进四合院、东西两箭道及东西两跨院构成。整体占地面积1920.5平方米,中部正院正房、厢房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后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厢房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四面檐廊环绕相连。2000年起在此筹建全国首家捐赠博物馆,定名为天津老城博物馆,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
\n\n
\n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n\n
⑥天津广东会馆
\n广东会馆位于南开区南门里大街31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等人倡议、旅津广东客商集资修建,作为在津广东同乡会馆。广东会馆融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既体现了中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凝聚着旅居天津的广东人创业的艰辛。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十四日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当时,广东会馆主要是为初来天津的广东商人提供第一时间的落脚之地,并以会馆为平台共谋后续发展。会馆不仅提供基本的住宿等服务,也是商务洽谈、同乡聚会、节日娱乐的场所。
\n\n
广东会馆原占地15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 2768.08平方米,是天津市现存会馆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主体建筑呈长方形,南部为四合院,北部为戏楼,建筑、砖雕、木雕极为精美,且人文内涵丰富。戏楼楼下为茶座,楼上为包厢,楼内中部为天井式,上筑玻璃窗大罩棚,著名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荀慧生曾在广东会馆登台献艺。1985年,天津广东会馆成为中国第一座专门以戏剧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曹禺先生任名誉馆长,邓颖超题写馆名。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n
⑦鼓楼博物馆
\n天津鼓楼博物馆位于老城厢中心,为城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是天津卫三宗宝之首,历经两拆两建。现存鼓楼为2001年重建,连同鼓楼广场占地面积为6561平方米,为国家 AA级旅游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作为博物馆向社会开放。2014年原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开始对鼓楼博物馆进行基础设施和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2016年12月23日,鼓楼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在一、二楼推出《老城遗韵》基本陈列。此外,为丰富展陈内容,鼓楼博物馆还推出了 “ 中西文化的交汇图片展 ” “ 光影留痕——天津老城厢地区历史照片展 ” 等主题展览。三、四层为临时展厅,不定期举办体现天津城市历史及地方文化特色的临时展览。五层正中悬挂复制铜钟一口,钟高2米,下口径1.5米,重3吨,钟声音色清脆、洪亮悠远。重新修建的鼓楼采用明清建筑风格,弥古而不拘古,体积比原来更高大。东西长27米,南北宽27 米,高27米,增加了须弥基座、绿琉璃卷边、汉白玉栏杆,重檐歇山绿瓦顶,脊上飞檐走兽,较前更为美观。基座四面有拱形穿心门洞,四拱门上方恢复汉白玉门额,镌刻有 “ 镇东、拱北、安西、定南 ” 字样。鼓楼博物馆宏伟典雅,与周边的明清风格商业街建筑浑然一体,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新的旅游胜地,成为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n\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n
","id":9386},"id":9386,"linkAddress":"302/305/9386.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4.253,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9280924000,"viewCount":3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京津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流会在津举办","columnId":305,"crtHost":"111.163.123.208,10.0.23.143","crtTime":171896595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介武清特色文化,宣传武清优势资源,昨天,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武清区人民政府主办,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承办的京津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流会在武清举办。
\n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作为京津冀一条重要的文化生态廊道,大运河勾连着运河文脉的千年传承,承载着沿岸城市的乡土乡情,更见证着京津冀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历史变迁。交流会上,京津冀运河文化专家学者就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以及武清在京津冀区域内独特的资源优势等内容分享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运河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共同探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n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还走访了东宇顺香油、山珍园、御碑亭、武清区博物馆等文化、非遗点位。他们一致表示,武清区自古即为水路之冲衢、畿辅之咽喉,运河文脉延续千年、奔涌不息,目前正高标准打造京津产业新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高端时尚消费和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必将促进农、工、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助推大运河遗产保护及文脉传承,助力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n来源:今晚报
","id":9385},"id":9385,"linkAddress":"302/305/938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111.163.123.208,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8958234000,"viewCount":1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7月文遗工坊火热招募中~","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168,10.0.23.143","crtTime":171884559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id":9375},"id":9375,"linkAddress":"302/305/937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168,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8780400000,"viewCount":2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端午民风,传统游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125,10.0.23.143","crtTime":171816111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9364},"id":9364,"linkAddress":"302/305/9364.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125,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8157600000,"viewCount":2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扇动诗心,夏至文艺坊——非遗手工漆扇","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125,10.0.23.143","crtTime":171815628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9363},"id":9363,"linkAddress":"302/305/936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125,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7916400000,"viewCount":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2024年天津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成功举办","columnId":305,"crtHost":"60.27.235.45,10.0.23.143","crtTime":171772492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了充分展现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成效,扩大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民参与力度,围绕“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主办,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承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于6月6日在广东会馆举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波,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于鹏洲,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徐恒秋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相关文博单位负责同志、大专院校师生等70余人参加活动。
\n\n\n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发展城市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的重要行动。活动现场播放“天津四普进行时”短视频,系统梳理介绍了我市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所做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了更好的推动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市四普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各区四普领导小组办公室赠送四普工具书,并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更好的开展实地调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技术和人才支撑。
\n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第三批文物主题游径,共有两大主题六条游径,分别是“京津冀文化一脉”主题——“黎明号角”和“文明探源”两条线路、“中华百年看天津”主题——“兴学育人”“医疗史迹”“巨匠足迹”“意法风情”四条线路。发布文物主题游径的同时“跟着文物游津城”研学活动启动,让公众触摸历史,感受文化,让文物和文化遗产赋能人民美好生活。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现场,还举行了“旺达杯”发现文物之美影像征集大赛颁奖仪式,对2024年度“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进行了推介。
\n\n\n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的重要讲话精神,构建起一座集科研创新、保护实践、利用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天津戏剧文庙管理办公室、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举行了“天津广东会馆——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积极推动广东会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天津广东会馆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清代会馆建筑。活动当天采取沉浸式解读的方式,全方位的介绍了广东会馆的活化利用项目,再次让每一个人都能更真切感受到文物焕发出的古老魅力和现代活力。
\n\n
除主会场活动外,天津市文物局将在遗产日前后组织我市文物系统举办80余项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全面展示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进展新成效。伴随着艺术职业学院师生精彩的戏曲展演,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n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5月17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学术沙龙(第十三期),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讲座隆重登场。
\n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凯先生重磅开讲,欢迎各界同仁现场参与。
\n","id":9332},"id":9332,"linkAddress":"302/305/9332.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7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5047200000,"viewCount":3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宝塔探秘,传承经典——微型多宝佛塔制作挑战赛","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71,10.0.23.143","crtTime":171556846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9331},"id":9331,"linkAddress":"302/305/9331.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7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4975200000,"viewCount":3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5.158.3,10.0.23.143","crtTime":171333988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中就有清《御游盘山记》拓片、《渔阳盘山少林寺安练魔期三载碑记》等精美的拓片藏品展出。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拓片制作技艺,我馆特别组织开展文遗工坊-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邀请观众到馆实地体验拓片制作的全过程。
\n\n
2024年4月6日上午参与者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拓片有大体的了解。
\n参加活动的学生在教育专员的指导下着手制作瓦当拓片。清洗瓦当、上纸、上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瓦当拓片制作的全过程。活动邀请参与家庭到馆内模拟考古体验区现场制作,近距离感受拓片制作与考古发掘密不可分的关系。
\n\n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瓦当拓片制作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 非遗纸鸢制作活动
\n活动内容:
\n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制作历史悠久。在天津,有百年世家“风筝魏”,放风筝是清明时节备受民间喜爱的活动。
\n\n
活动时间:4月4日上午9:30
\n活动流程:
\n1.活动将首先介绍非遗风筝文化
\n2.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风筝的绘制与拼装
\n3.放飞风筝(视活动当日天气而定)。
\n\n
\n
☑ 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
\n活动内容:
\n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中展出了几张重要拓片,这些拓片体现了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知识,具有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n\n
活动时间:4月6日上午9:30
\n活动流程:
\n1.由宣教老师带领参与者现场制作手工拓片
\n2.通过瓦当拓片的制作感受瓦当纹饰的独特魅力
\n\n
☑ “留住春天”永生花制作体验活动
\n活动内容:
\n永生花又叫“永不凋谢的鲜花”,是使用玫瑰、海棠等品类的鲜切花,经过脱水、脱色、烘干、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加工而成的干花。4月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为了吸引青少年观众走进博物馆,留下美好的春日记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举办永生花制作体验活动,亲手制作永生花环,传递美好祝愿。
\n\n
活动时间:4月21日上午9:30
\n活动流程:
\n1.永生花制作示范及讲解
\n2.挑选花材
\n3.动手DIY制作环节
\n\n
【报名方式】
\n\n
活动仅限线上报名
\n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n咨询电话:022-24313183
\n【活动人数】
\n上限10组家庭
\n【活动地点】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9303},"id":9303,"linkAddress":"302/305/9303.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9152500.pn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1641600000,"viewCount":5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云想衣裳”中国古代服饰剪纸拼图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5.157.169,10.0.23.143","crtTime":171169769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云想衣裳”
\n中国古代服饰剪纸拼图体验活动
\n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的使用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的文化功能。
\n\n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为了吸引观众青少年在春日里走进博物馆,切实感受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源远流长,3月23日,我馆邀请嵩山道小学的30余名学生及家长到馆参加“云想衣裳”中国古代服饰剪纸拼图体验活动,让青少年们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服饰之美。
\n\n
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珍贵文物有大体的了解。
\n\n
第二部分则开始着手制作不同时期的服饰剪纸拼图,首先制作汉代的曲裾长襦拼图,这件拼图比较简单只分为两部分,但可以让参与活动的学生迅速掌握这类拼图的制作方式。而后制作宋代的服饰拼图,这一时期的拼图原型出土地与妈祖林默诞生的福建湄洲地区相去不远,人们心中最早的妈祖形象应该就穿着类似的服装。因为时间有限,其他的服饰拼图就留待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再自主完成了。
\n\n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让青少年们动手实践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服饰之美。
\n\n
扫码关注我们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
\n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中就有清《御游盘山记》拓片、《渔阳盘山少林寺安练魔期三载碑记》等精美的拓片藏品展出。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拓片制作技艺,我馆特别组织开展文遗工坊-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邀请观众到馆实地体验拓片制作的全过程。
\n\n
2024年3月2日,来自天津市河东区嵩山道小学的3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与了本次活动,参与者上午9:30分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拓片有大体的了解。
\n\n
活动第二部分,参加活动的学生在教育专员的指导下着手制作瓦当拓片。清洗瓦当、上纸、上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瓦当拓片制作的全过程。体验活动首次在模拟考古区域举行,旨在使活动参与者更近距离地感受拓片制作与考古发掘密不可分的关系。
\n\n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瓦当拓片制作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流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为了让青少年观众深入了解元宵民俗,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街坊小学的15组家庭到馆参加元宵灯笼手工制作活动,在博物馆里体验节日气氛。
\n元宵佳节万家团圆
\n\n
参与者上午9:30分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了解文物出土及保护的详细过程。
\n\n
活动第二部分,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着手制作鳌鱼灯。头套由pp模纸、两脚钉、暖串灯等部分组成。按照制作说明依次拼接固定,15-25分钟即可制作完成。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合影留念。
\n\n
\n
通过此次活动,观众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元宵灯笼制作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宝塔模型手工拼装活动
\n“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展以来,宝塔模型手工拼装活动受到了大小观众朋友们的热烈好评,应观众需求,春节期间我们再次邀请观众体验宝塔模型拼装,在手工制作中领会文物魅力,感受古建之美。
\n\n
大年初七上午9:30,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 “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过程,探知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体味天津厚重的文化底蕴,感知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和灿烂辉煌。
\n\n
参观结束后,活动参与者带着对文化遗产传承的感悟,在馆内宣教人员指导下开始体验宝塔模型拼装。首先将零件小心逐一推出,组装前用砂纸把所有粗糙边缘擦平滑,根据立体图解按顺序把零件逐一拼装,拼接时先搭建塔基,在塔基上架好框架,再由下而上层层叠堆塔身,直至塔刹,最后使用胶水把贴合不紧凑的部位粘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框架的搭建需要参与者们互相帮助,整个过程既考验了耐心,又锻炼了参与者们的协作能力。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n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旧等多个步骤。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陶瓷修复这一传统技艺,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大年初四特推出瓷器修复体验活动,邀请到馆参观的观众动手参与瓷器修复的全过程。
\n参与者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瓷器有大体的了解。
\n\n
活动第二部分,参加活动的观众在教育专员的指导下着手进行瓷器修复,拼接、补石膏、打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陶瓷修复技艺的全过程。通过此次活动,观众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陶瓷修复技艺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2024年是龙年,大年初一我馆文遗工坊推出“舞龙献瑞”文化传承制作体验活动。舞龙在民俗上与龙有着紧密的联系,常用于庆祝传统节日。活动由馆内教育专员讲解舞龙的来历和不同地方的风俗,带领到馆青少年通过手工制作龙头,认识我国因地域幅员辽阔,民间民俗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n\n
参与者上午9:30分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了解文物出土及保护的详细过程。
\n\n
活动第二部分,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着手制作舞龙头套。头套由坑纸、不织布、环扣配件、泡棉胶等四部分组成。按照制作说明依次拼接固定,15-25分钟即可制作完成。
\n\n
通过此次活动,观众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二层临展厅欣赏“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的观众与日俱增。为了将多宝佛塔出土文物更全面、更多样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已于1月30日(本周二)完成了展览部分文物的调陈工作,铜鎏金药师佛坐像、铜漆金释迦牟尼坐像等多件文物将在完成保护修复后首次与观众见面。调陈后,展览在展文物数量将达到5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数量将增加至41件/套,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n\n
明 铜漆金释迦牟尼坐像
\n\n
明 佛教经咒印本
\n此次调陈上新的文物中,以铜鎏金药师佛坐像最受大家关注,许多观众向我们表示,希望能够一睹这尊造像的真容。我们及时响应观众的诉求,这尊造像也将在调陈后与大家见面。
\n\n
明 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n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亦称“大医王佛”等。该造像螺发规整,宝珠顶严。宽额丰颐,弯眉长目,眼睑微垂,高鼻朱唇,双耳宽大,妙相庄严凝重。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边缘处錾刻花纹,胸前饰“卍”纹,内着襦裙系带。台座为双层仰莲座,莲瓣劲挺饱满,层次分明,主瓣间露出下层莲瓣尖角,微微上翘,颇具明宣德朝宫廷造像的艺术风格,其躯体挺直,肩胸宽厚,写实的雕刻手法在人物比例、肌肤质感和衣褶的垂挂感上均作了出色的表现。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旧等多个步骤。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陶瓷修复这一传统技艺,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暑假期间特推出陶器修复体验活动,邀请19名青少年到馆,动手参与陶器修复的全过程。
\n\n下午14:00,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n\n活动第二部分,学生们在馆内教育专员带领下,着手开始修复体验。首先将手套、胶带、胶水、修复石膏、文物修补刀、砂纸等修复工具准备好。然后通过纹饰确定碎片粘合顺序,用胶水和胶带将碎片依次固定。最后用石膏填补缺口,用砂纸打磨干净。
\n\n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陶瓷修复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这个夏天,我们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夏令营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8887},"id":8887,"linkAddress":"302/305/888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815113730.png","updHost":"60.27.234.19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90614000000,"viewCount":11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端午节龙舟竞技立体拼图制作活动","columnId":305,"crtHost":"125.37.181.121,10.0.23.143","crtTime":168852418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8840},"id":8840,"linkAddress":"302/305/884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705102804.png","updHost":"125.37.181.12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7575600000,"viewCount":4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考古夏令营第一期——“本宫的珍宝”手串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9.226,10.0.23.143","crtTime":168716496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为了切实响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合作,结合自身场馆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考古夏令营活动。第一期活动于2023年6月17日在馆内进行,我们邀请来自河东区大桥道小学的20名学生,参与本次“本宫的珍宝”手串制作体验活动。
\n上午9:30分,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n活动第二部分,学生们在馆内教育专员带领下,着手制作手串。首先用挖掘工具将土块中的串珠依次发掘出来,放入水盆中用小刷子清洗。特别要注意清理空隙中残留的石膏,方便之后穿绳;之后用布将串珠擦干净,串上绳子就可以佩戴了。
\n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体验了考古发掘和手工串珠的魅力。这个夏天,我们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夏令营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为了更好地发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5月31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应邀走进老城博物馆进行巡展,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呈现在老城博物馆的观众朋友们面前。
\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红色记忆,凝固历史。天津南开学校、国民饭店、吉鸿昌旧居……一个个天津市民耳熟能详的革命遗迹,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战火峥嵘的年代。我们希望通过“凝固的红色记忆图片展”在全市范围内的巡回展出,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贡献力量。
\n此外,为了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丰富我市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我单位还于近日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图片展送至河北区第一幼儿园进行巡展,提升师生的家乡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n\n
\n
随着气温的转暖, 2023年的盛夏正在向我们走来,炽热的阳光挡不住“我为群众办实事”巡展“七进”工作推进的脚步。5月12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应邀来到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进行巡展,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鲜活地呈现在观众朋友们面前。
\n巡 展
\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送展不辞辛劳,心系市民群众。此次巡展走进盘山烈士陵园,是2023年以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巡展的首次蓟州之旅,刷新了本单位送展距离的新纪录,是积极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 系列实践活动号召的切实体现。截至目前,“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本年度已相继在和平区南营门街西宁道社区、河西区柳林街微山东里社区、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等多个社区、文博场馆开展巡展,有效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了市民群众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博物馆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每年的5.18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官方公布,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为了向市民提供更有文化特色、更具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文化展览活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目标群体,聚焦博物馆在创造构建可持续未来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在博物馆日期间通过一系列展览活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文化福祉,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交隔阂问题,利用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和宣教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n一、馆校共建持续打造文化名片
\n5·18国际博物馆日上午,我单位举行仪式,与河东区教育局继续签署共建协议,推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各中小学之间的进一步深度合作,在河东区教育界打造天妃宫遗址馆文化展览活动名片。
\n\n共建仪式结束后,来自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师生共同参观了我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和“文保近镜头——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图片展”,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n\n\n
二、“云想衣裳”青春不散场
\n共建仪式结束后,我馆宣教老师带领河东区街坊小学的同学们共同开展了“云想衣裳——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互动体验活动”,邀请师生走“进”博物馆,由宣教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国历代各不相同又一脉相承的服饰文化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数套代表性中国古代服饰模型的制作体验,既动手,又动脑,共同度过了有意义的博物馆日美好时光。
\n\n三、“椽檐之韵”文物进校园
\n为了积极响应市文旅局关于推进文物进校园工作的号召,我单位特别选取馆藏文物中能够代表我馆文化特色的“福禄寿纹”瓦当图片至河东区54中学,开展一堂与众不同的文物课程。课上,同学们获得了从图片中近距离细致入微观察出土文物细节的机会。此外,我馆宣教老师还在课上结合“福禄寿纹瓦当”,开展“椽檐之韵——中国古代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同学们在宣教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以瓦当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知识,亲自体验了制作瓦当(复制品)拓片的乐趣。
\n\n今后,我馆将继续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观众呈现更多匠心独具的文化特色展陈活动。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为了向广大在校学生提供更有文化特色、更具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文化展览活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响应“文物进校园”工作号召,积极落实、全面推进本馆“文物进校园”宣教活动的筹备工作,2023年5月10日,我馆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之“瓦当赏古韵”互动体验活动走进南大附小,为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古朴而充实的文化盛宴。
\n活动当日,博物馆宣教老师将出土自天妃宫遗址的瓦当精心拍摄成图片,通过“椽檐之韵——中国古代瓦当文化”课件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同学们得以在课上认真观察出土文物的细部特征,了解“瓦当”在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窥一斑而知全豹,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
\n\n课程中,我馆宣教老师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古建瓦当的起源、发展和功能,并精心准备了“瓦当拓片制作体验”环节,将印有不同纹饰图案的瓦当(复制品)发放到大家手中,指导同学们现场制作瓦当拓片:先把边史纸放在瓦当上,刷少量的白芨水固定。接着用喷壶喷水打湿,铺一层塑料薄膜,用小拓包轻拍,保证瓦当上所有纹路都附着在纸上。待纸张稍干,用大拓包蘸取墨汁,再用小拓包蘸大拓包上墨,反复几次保证着墨均匀,将纸揭下,一张瓦当拓片就制作完成。这次特殊的动手体验,既提升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又能通过瓦当拓片的制作感受瓦当纹饰的独特魅力,留存美好的记忆。
\n\n\n
\n
—— 扫码关注我们 ——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id":8577},"id":8577,"linkAddress":"302/305/857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511134145.png","updHost":"218.68.215.40,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3783762000,"viewCount":4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国潮醒狮,文化传承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40.193,120.92.71.182","crtTime":168316416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早在唐代就将舞狮表演与前朝宫廷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盛大的太平乐,也被称为五方狮子乐。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恰逢五一假期,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委合作,邀请来自河东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到馆内参与这场体验国潮醒狮,传承传统文化的制作体验活动。
\n上午9:30分,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n活动第二部分,由馆内教育专员介绍舞狮的种类及各自特点,舞狮有南北之分,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表现扑、跌、翻、滚、跳跃等灵活的动作。南狮又称醒狮,讲究神似,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
\n活动第三部分,学生们在馆内教育专员带领下,着手制作醒狮头套。首先按顺序将醒狮主体部分的卡片安装到位,之后依次安装毛球、铃铛和不织布。每名参与者完成醒狮头套后,可以亲身体验舞狮的乐趣并合影留念,上午11:00左右,活动结束。
\n\n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了解了舞狮的历史传承,还能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舞狮头套体验“雄狮少年”的蓬勃朝气。我馆今后仍将积极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8558},"id":8558,"linkAddress":"302/305/8558.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504092532.png","updHost":"60.24.140.193,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3164168000,"viewCount":4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妃宫遗址馆举办“文遗工坊”——五一劳动节“流体兔”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40.193,120.92.71.182","crtTime":168316258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为了在2023年劳动节到来之际让大家到博物馆体验动手的乐趣,“五一”小长假期间,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文遗工坊——劳动节‘流体兔’制作体验活动”,丰富市民的假期生活。
\n\n
4月30日一早,参与活动的10余组家庭汇聚一堂.活动伊始,大家首先参观了博物馆“风正帆悬过直沽”基本陈列,了解了天妃灵慈宫遗址的前世今生。随后,在宣教老师的带领下,“流体兔”制作正式开始。老师首先为大家展示了制作“流体兔”需要用到的各类材料,并为小朋友们演示了流体兔的制作过程,鼓励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亲自动手尝试,制作出独具匠心、色彩缤纷的流体兔。
\n制作过程中,参与者们首先为“流体兔”选取主要填充颜色,再一点点地浇涂在“兔身”上。根据不同的配色构思,有的小朋友选择用一种配色贯穿始终,有的通过混合搅拌的方式完成色彩的碰撞与融合,实现了色彩的跨越,有的更是给“流体兔”戴上了绚丽的“眼镜”,不一会工夫,大家便分别按自己的想法将“兔兔”装点得五颜六色,绚丽缤纷,此次“流体兔”制作体验活动圆满完成。
\n\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01
\n文物修复知识讲堂
\n活动于2023年4月9日在馆内进行,我馆邀请来自大桥道小学的17组家庭到馆,共同开启天妃宫遗址馆“碎旧重拾·华光重现”文物修复主题活动。上午9:30分,参加此次活动的家庭汇聚一堂,听取文物修复知识,体验文物修复,近距离感受考古的魅力和乐趣,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n\n文物是人类历史生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研究、艺术、科学考古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职业,知识课堂为同学们讲解了多种有关于文物修复的知识,同时也考验了同学们的耐性和顽强的毅力。
\n\n上午9:30活动准时开始,同学们进入馆内,听取讲解员为大家介绍文物修复相关知识,在互动讨论中,讲解员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带领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感受考古魅力。
\n02
\n重重解密寻秘钥
\n在听取完文物修复知识后,讲解员开启挑战环节,邀请同学们参与解密活动。活动现场,每位同学都从“百宝箱”中抽取了一件解密器具:有的同学抽到了“鲁班魔盒”,有的同学抽到了“无中生有拼图”,有的同学抽到了“九连环”......同学们需要解开面前的器具,才能获得文物碎片,参与后续的活动。
\n同学们成功解密后,都获得了文物碎片,大家穿戴好装备后,纷纷来到沙坑遗址,寻找指定文物,扬起的细沙,掉落的汗水以及团队间的合作,无不诉说着同学们对考古的热爱,随着一个个文物在同学们的手中破土而出,大家进一步体验到了考古的乐趣。
\n03
\n文物修复现光明
\n同学们拿到指定文物后,来到博物馆多功能厅进行文物修复。拼接、粘连和石膏修复......一件件文物道具,在同学们手中重现完整。整场活动,既秩序井然,又活泼轻松,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文物修复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互相配合,协作帮助,也在他们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n文物修复的工作日复一日,代复一代的跋涉在时间的长河里,修复着华夏文明的每一件器物。愿这次考古之行能逐渐激发青少年对古代历史和考古文化的兴趣,在一次次探索中汲取精神力量,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为了切实响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合作,结合自身场馆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了“文遗工坊-清明锦鲤纸鱼灯”文化宣教活动,活动于2023年4月5日在馆内进行。我们邀请了来自河东区街坊小学的15组家庭,到馆内参与“体验清明民俗,祈福新年好运”的手工制作活动。
\n\n
上午9:30分,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n\n
活动第二部分,先是由馆内教育专员带来清明主题讲座,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及历史沿革,再是在馆内教育专员带领下,着手制作清明锦鲤纸鱼灯。每名参与者完成纸鱼灯制作后,合影留念,上午11:00左右,活动结束。
\n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更以寓教于乐地方式体验了清明民俗,锻炼了动手能力。我馆今后仍将积极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8540},"id":8540,"linkAddress":"302/305/854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411160552.jpg","updHost":"125.35.135.22,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0857913000,"viewCount":5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考之以古•焕复时光|“感受历史脉络 体验考古乐趣”——文物闯关主题活动精彩瞬间","columnId":305,"crtHost":"125.37.61.80,120.92.71.182","crtTime":168074554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切实响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合作,结合自身场馆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了“文遗工坊-考之以古·焕复时光”系列文化宣教活动。
\n\n
【活动精彩瞬间】
","id":8529},"id":8529,"linkAddress":"302/305/852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406094451.jpg","updHost":"125.37.61.80,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0604718000,"viewCount":3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考之以古•焕复时光|“感受历史脉络 体验考古乐趣”——文物闯关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125.37.61.80,120.92.71.182","crtTime":168050658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切实响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合作,结合自身场馆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了“文遗工坊-考之以古·焕复时光”系列文化宣教活动。
\n文物闯关
\n\n
活动于2023年4月2日在馆内进行,我馆邀请来自河东区54中的15组家庭到馆,共同开启天妃宫遗址馆“感受历史脉络 体验考古乐趣”考古之行。下午14:30分,参加此次活动的家庭汇聚一堂,通过一个个线索,进行文物发掘,近距离感受考古的魅力和乐趣,学习历史知识,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n\n
01
\n初探天妃宫遗址
\n天妃宫遗址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原生点的标志,发掘出元代建筑基址与明、清时期的天妃宫大殿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元、明、清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活动开始后,小考古家们需进入馆内,寻找文物守护者留下的线索,根据线索,进行后续活动。线索藏于馆内展厅的某处,小考古家们需耐心寻找。
\n02
\n重重挑战寻文物
\n一路寻找线索的小考古家们最终找到了文物守护者,但珍贵文物可谓是把守森严,小考古家们需要通过重重挑战,才能得到文物。线索分为真线索和空线索,小考古家要在活动中自行分辨,每名小考古家只需要一个真线索,就可进行后续活动。小考古家根据线索找到文物守护者,完成任务,方可进行后续活动。在知识解密、文物竞答中,文物守护者感受到了小考古家们探索和坚毅的精神,终将包裹的文物交到考古家们手中。
\n\n
03
\n文物修复现光明
\n小考古家们完成文物守护者交付的任务后,可获得盲盒一份。随后,到博物馆多功能厅进行拆箱体验。盲盒款式随机,由文物守护者发放。得到包裹着的文物,小考古家们仔细认真的一点点的进行挖掘,使用多种工具,毛刷、小锤、锯子、钩子等,逐渐将文物挖掘出来,随后巧用毛刷将文物上的灰尘清理干净,让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重现光明!
\n\n随着一个个文物在小考古家们的手中破土而出,考古之行也落下帷幕。通过这次活动,小考古家们近距离感受到考古的魅力,提升了文物保护意识。愿这次考古之行能逐渐激发青少年对古代历史和考古文化的兴趣,在一次次探索中汲取精神力量,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四季欢乐游
\n天津常走走
\n天津市文旅局副局长陈冰
\n带您打卡天津
\n领略津城魅力
\n“天地人和 津彩呈现”
\n天津欢迎您
\n\n
\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8436,"source":"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id":8436,"linkAddress":"302/305/8436.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4.99.3,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77823363000,"viewCount":6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上元佳节做“汤圆”","columnId":305,"crtHost":"60.24.150.120,120.92.71.182","crtTime":167573843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流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2023年2月5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7组学生和家长参加青少年学生到馆,在参观基本陈列后,手工制作不同“表情包”的汤圆泥塑,共度元宵佳节。
\n\n
观展览
\n\n
参加活动的家庭首先参观了展厅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通过观展,家长和学生们对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天津大直沽和海上漕运的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
\n听讲座
\n随后,在多功能厅博物馆教育专员秦老师首先给7组家庭做了《上元佳节做汤圆》的课程讲座,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沿革,着重介绍不同地区元宵节的不同美食和娱乐方式。
\n做手工
\n最后,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开始制作手工“汤圆”,准备好所有配件后将超轻黏土搓成汤圆的形状,再充分发挥想象给汤圆做上不同的表情,通过“汤圆”的形状寓意家庭团圆、和睦美满,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2023年春节假期,市文化和旅游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文旅部决策部署,充分挖掘特色文旅资源,拉动全市文旅市场强劲复苏。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极大活跃了春节假期文旅市场,吸引了八方来客汇聚津城。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709.2万人次(其中外埠游客2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2.2%和315.5%,较2019年同期增长36.7%和53.7%,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继元旦假期之后又迎来“开门红”,整体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文明”的目标。
\n一、氛围浓郁,春节民俗游人气攀升
\n春节期间,津味浓郁的民俗文化游最为红火。古文化街、杨柳青古镇张灯结彩,五大道、意风区、水上公园、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人头攒动,天津之眼摩天轮前排起了观光打卡的长队,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众多慕名前来寻找年味的游客市民体会地道的“民俗年”。黄崖关长城景区开设“大明边塞——黄崖关长城新春民俗文化主题乐园”,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古代庙会。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春节鞭炮模型制作”和“灯笼拼图制作”体验活动,烘托新年气氛,增加喜庆味道。此外,全市各景区景点推出一系列兼具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有传统的舞龙、舞狮、秧歌、年画、打铁花等民间文艺节目表演,也有光影秀、美食节、嘉年华等新兴旅游业态,既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了广大市民游客假日出游选择。
\n二、文化过年,文化文艺游火热出圈
\n为了让市民游客度过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新春佳节,全市文博场馆、艺术院团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精品展览和精彩演出。天津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了“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虚实之间·发现长城”、“新年特别活动——年味寻踪记”等展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新春文化盛宴。全市文艺院团纷纷推出拿手好戏,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剧《西厢记》、天津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蓝色多瑙河》、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雷雨》等汇集京剧、评剧、交响乐、话剧、儿童剧、鼓曲、相声等演出在我市各大小剧场轮番上演,既让市民游客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n三、业态丰富,冬季大众旅游成果初显
\n丰富多彩的假日旅游活动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给广大游客带来精彩的假日体验。短距离的近郊旅游和本地休闲倍受追捧,在酒店、民宿里泡温泉品美食、乐享各种设施,让“轻旅游”“微度假”等成为新亮点。蓟州国际滑雪场、盘山滑雪场等各大滑雪场和生态六埠、民园广场等景区纷纷推出滑雪健身惠民和冰雪季、冰雪节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激活了冬季旅游市场。欢乐谷、方特欢乐世界、极地海洋公园、吉姆冒险世界等主题公园打造了“欢乐冰雪节”、“福熊庙会”等集春节游园、美味小吃、游乐互动、刺激体验为一体的新春主题活动,让市民游客体验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的魅力。
\n四、周密部署,丰富假日市场产品供给
\n为做好202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文化旅游市场工作,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各区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打造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提早动手、精心筹划,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供给,突出特色。节日前夕,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措并举提振文旅市场,举办了“天津常走走”京冀游客新年首发团,召开了京津冀旅业同仁新春座谈会,发布了“新春逛津城”6条城市微线路、36条精品旅游线路和6条文物主题游径,加大了春节主题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发布了春节文化旅游活动大菜单,为我市旅游市场复苏创造了良好开局。春节期间,全市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博展陈精品迭出、群文活动热烈喜庆、非遗民俗特色鲜明、旅游活动丰富精彩,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浓郁节日氛围,假日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欣欣向荣。
","id":8334,"source":"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id":8334,"linkAddress":"302/304/8334.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114,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74890801000,"viewCount":7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云工坊——灯笼拼图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0.120,120.92.71.182","crtTime":167573795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灯笼又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今天,我们就来制作简易的红灯笼,给您送去兔年的第一份祝福:祝您前兔似锦,大展宏兔!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有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习俗。这个春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观众朋友们线上制作纸质鞭炮,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仪式感,破旧迎新,喜迎兔年新年。
\n\n
制做步骤
\n1.准备好所有配件将配件从卡纸上拆下,需要折叠的凸出部分粘上双面胶。
\n2.先把挂绳从上面的孔穿过,将上半部分折叠粘紧;再把挂绳穿过下半部分的孔,把下半部分粘上。
\n3.红纸卷起用双面胶固定,两头都缠上黄绳用双面胶固定。
\n4.相同的方法多做几个出来,最后串起来就好了。
\n作品展示
\n\n
\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今天是正月初一,我们告别了壬寅虎年,喜迎癸卯兔年的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向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祝愿大家新春快乐,健康平安!
\n为了在2023年春节期间与观众朋友们共同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假期,我馆除正在持续展出的“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以及在室外文化展廊展出的“文保近镜头——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图片展”外,在春节期间还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遗云工坊”春节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在春节假期与您一起感受历史与现实间的交融与碰撞。
\n\n
大年初一早上,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馆长白俊峰向最先到馆参观的三名观众赠送了书籍和特色文创产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认真听取观众朋友们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诉求与期望,在向观众朋友们送上诚挚新春祝福的同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关心和支持,与观众朋友们共同欢度新春佳节。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2023年1月12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天津市住宅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图书馆、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对“张湾2号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进行验收评审。
\n验收组专家听取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做的结项工作预告,实地查看了现场,并进行了质询与讨论。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张湾2号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实施工程中严格遵循国家文物局与天津市文物局相关要求,定制的低氧恒湿气密展柜为古沉船打造“稳定、恒湿、洁净、低氧”的微环境,实现船体防尘防腐、防虫抑菌、防酸化氧化等的目的,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对所做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意通过验收。
\n张湾2号沉船,一级文物,是2012年出土的张湾明代沉船群中,木质保存最好、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艘。为了避免气候因素及空气污染对古沉船的影响,张湾2号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克服整体承重问题,出具加固方案,通过定制大型低氧恒湿气密展柜使船体与外部环境隔绝,维持展柜内部展储环境的稳定,有效地预防船体进一步变形,同时避免微生物、昆虫对船体的损害,延长木质古船本体寿命。
\n(加固施工准备)
\n该展柜为国内首次将低氧恒湿气密技术用于古沉船展陈储藏,真正实现了“展藏合一”,在密封性、容积、温湿度调控、气体洁净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此外,该展柜采用的高显色、照度可调的专用照明也进一步提高了沉船的展示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好地观展体验。张湾2号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大幅提升了古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的再一次完善,对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n(施工完毕效果图)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的观展需求,为特殊人群观众创造便捷、舒适的观展体验。近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组织开展文博手语讲解专题培训,旨在提升馆内工作人员的手语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n\n
手语服务是无障碍服务的一部分,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或者无法言语的人互相交流的一种手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听力存在障碍的人来说,是主要的交流工具。组织开展手语培训,是持续打造特殊观众群体便捷化服务模式,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举措。
\n\n
培训中,专程到我馆为工作人员进行手语培训的和平区聋协名誉主席杨平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手语中关于引导参观过程中的常用表达方式,“欢迎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服务中心在这边”,“上午9点开馆”……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们在反复练习中,不断向老师请教着各类手语中的细节,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观众朋友提供更为准确、贴心的手语服务。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为了庆祝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精心策划制作的“文保近镜头——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图片展”将于11月18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文化展廊开展。
\n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n“文保近镜头——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图片展”分四个单元,从文保成果普惠便民、革命文物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化交流合作共享四个方面,图文并茂地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分布在祖国各地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时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内容进行了全景展示。从北京天坛到厦门鼓浪屿,从良渚文化到仰韶文化,从甲骨文到兵马俑,从运河魅力到丝路传奇……华夏大地上回响着中华民族在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工作中发出的时代之声。
\n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跟随“文保近镜头”,我们既可以尽览数千年悠久历史为美丽中国留下的壮丽画卷,也可以沿着总书记的脚步,丈量一处处或雄奇壮丽、或厚重内敛、或巧夺天工、或辉煌夺目的历史文化遗产。感受近年来我国在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促进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
\n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战略部署,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用心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惠,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统筹好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精心为市民打造更多独具天津特色的文化展览。
\n\n
在此,我们衷心邀请各位市民朋友们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共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览“文保近镜头”!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全国消防日
\n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为了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自救能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河东消防救援支队刘敬云科长为全馆工作人员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n培训中,刘老师通过对公共场所典型火灾案例的分析,对火灾事故发生诱因、灭火器配置使用方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采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家科普了工作生活中易出现的火险隐患、正确的火警报警程序、简易灭火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初起火灾的扑救方式,为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一场生动直观的专业培训。
\n安全无小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为观众提供便捷舒适参观环境的同时,更要时刻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此次消防安全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全体职工对预防和处理应对火灾事故的意识与能力,为实现博物馆全年安全零事故目标,构筑安全和谐的消防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n学习消防知识,预防火灾发生
\n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馆校合作
\n近年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积极探索馆校合作长效机制,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n共育英才
\n为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六纬路小学签订共建协议,双方将以共建为契机,共同开展参观展览、举办讲座、文化宣讲、流动展览、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搭建馆校协同育人平台,建立教育基地良好稳定长效运行机制。本着资源共享、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立足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们通过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n\n
\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为了在重阳佳节将爱与温情传递给老年朋友们,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于10月4日(农历九月初九)开展了“爱在重阳”主题线上文化活动。邀请小朋友们在重阳节期间为老年朋友们送上节日祝福。小朋友们或发挥灵巧的构思居家手工制作“纸杯画”工艺品,或吟诗诵词,用美丽的图案的吉祥的寓意和温暖的话语在重阳佳节表达对老年朋友们健康快乐、福寿绵长的美好祝愿。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n
重阳节
\n今天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日,浓浓敬老情。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制作纸杯画活动庆祝重阳节,以此表达对老人的节日祝福。我馆还制作了“爱在重阳”微视频节目,以此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
\n纸杯画的具体制作步骤:
\n1准备好所有配件,将纸杯剪成两半,用双面胶粘在底板左下角。
\n2比量一下合适的长度开始做花瓣,对折彩色纸条粘一圈花瓣,中间再粘上星星装饰。
\n3同样方法再做出另一朵花,撕开背胶粘贴重阳主题文字,纸杯画就完成了。
\n视频展示
\n\n
精彩视频一
\n\n
精彩视频二
\n\n
精彩视频三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8074},"id":8074,"linkAddress":"302/305/807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1011102614.jpg","updHost":"117.15.85.135,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64871205000,"viewCount":5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国风”袭来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国风手绘展上新","columnId":305,"crtHost":"117.15.85.135,120.92.71.182","crtTime":166545478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n
\n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近日,伴随着连绵不断的秋雨,津城秋意渐浓。为了满足大家在闭馆期间线上观看特色展览的文化需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加速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在原有“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手绘国风展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于国庆节期间又上新了第二部分。
\n观众朋友们除了打开本文首图后识别图中二维码的方式外,还可以在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中点击“天妃宫馆”后,选择菜单最下方的“云观展”进入展览;点击页面右上方音符标志左侧“去二层”选项,即可进入展览的第二部分,通过“天妃与天津”的介绍了解“妈祖”林默的生平事迹,以及妈祖到天妃、天妃到天后封号的历史沿革。
\n除了“妈祖与天津”的故事外,展览还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馆藏一级文物张湾明代二号沉船的保护发掘情况,以及近代以来直沽地区百姓生活的变迁史。观看线上手绘条漫国风展时,您可以进入展览页面,左右滑动屏幕查看不同展览场景,点击相关热点区域可以查看相关详细介绍,左滑屏幕即可将整个展览一览无余。展厅内的众多元素按钮都可点击进入,并弹出相关介绍。国风手绘风格,辅以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动画效果连贯流畅,中国风与科技感兼备,让您在国风手绘的画轴中感受天妃宫遗址馆的魅力!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今天是新中国的第73个国庆节,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庆国庆”主题活动,组织青少年在线观看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增强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在家制作国庆主题的贺卡为祖国庆生,并录制视频,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n\n
卡片制作方法
\n1.准备好所有配件,将各部分依次从底卡拆下。
\n2.在卡片背面贴上双面胶,粘在底卡合适的位置。
\n\n
3.粘贴文字时建议先预设各自位置以防贴歪。
\n4.将两个褐色卡片交叉作为底座,放上贴好的成品完成。
\n\n
制作贺卡的部分
\n精彩视频
\n精彩视频一
\n\n
精彩视频二
\n\n
精彩视频三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活动预告
\n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的祖辈、父辈在子女成家立业后,依然是家庭的精神支柱,养老孝老是年轻人的应有之义。
\n今年的重阳节恰处国庆期间,两节双至,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活动庆重阳,邀请青少年为爷爷奶奶制作纸杯画,传递节日祝福,并制作“爱在重阳”微视频节目,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n具体活动安排:
\n活动时间:10月4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录制的视频(我馆将提前把活动物料寄给参与者)。
\n活动人数:20人
\n年龄要求:6—12岁
\n报名方式:022-24313183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n
十一前夕,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积极践行“走出去”的送展模式,进一步扎实开展本单位的巡展“七进”工作。为了喜迎国庆节的到来,让更多市民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9月22日,我单位应邀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送至河北区望海楼街昆云里社区进行巡展。
\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开展首日,社区居民来到宽敞明亮的临时展厅,不时驻足在展牌前,凝神注视着天津南开学校、国民饭店、吉鸿昌旧居等一个个天津市民耳熟能详的革命遗迹。大家认为,在国庆节前夕观看“凝固的红色记忆图片展”,既加深了对天津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认知,又激发了爱国情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观展活动。
\n今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继续面向全市社区居民推出 “点单式”送展服务。截至9月,我单位相继为市内各街道社区、学校送展10余次,弘扬了革命文化,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新中国的第73个国庆节即将到来,在这举国同庆的节日里,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开展“博物馆里庆国庆”主题活动。通过组织青少年在线观看“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缅怀那段不朽的革命岁月,增强青少年的爱党爱国之情。制作国庆主题的贺卡,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祝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n具体活动安排:
\n活动时间:10月1日通过公众号推送活动视频(我馆将提前将活动物料寄给参与者)。
\n活动人数:20人
\n年龄要求:6—12岁
\n报名电话:022-24313183
\n加入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庆生吧!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7月29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团区委共同举办的“红领巾直沽文化寻根夏令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营,开营仪式上,少先队员代表为出席此次开营式的领导老师们佩戴红领巾,领导老师们也为少先队员们佩戴校外活动专属的特色徽章。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唐凤红对河东团区委领导、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天妃宫遗址的守护者和宣传者、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感受直沽地区多元深厚历史底蕴、寻觅文化根脉的最佳文博场馆。多年来,博物馆致力于推进与河东团区委、区教育局以及各学校间的合作共建工作,在为属地中小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开展主题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和文化氛围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n伴随着鲜红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和澎湃嘹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此次夏令营活动正式开始。团区委领导为少先队员代表授营旗、大队辅导员老师宣读营规,少先队员代表表态发言、校外辅导员寄语献词……在紧凑而连贯的开营式环节过后,庄重而期待的眼神浮现在每一名少先队员的稚嫩的脸上。
\n随后,大家来到多功能厅,在博物馆宣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椽檐之韵——中国古代瓦当拓片体验”活动,学习聆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知识,亲手制作纹样各异的瓦当拓片,体验动手的乐趣。
\n活动的最后,少先队员们参观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在展览中,大家既可以看到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天妃宫遗址;可以看到古代“天妃灵慈宫”大殿顶上活泼灵动的五脊六兽;可以看到“洛阳铲”等各样形式的考古工具;也可以看到近代直沽先民抗击侵略,“保卫乡闾”英勇事迹的见证。在炎炎夏日中,大家在博物馆中度过了一段与众不同的文化时光,此次夏令营开营仪式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7月8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联合甘肃省博物馆等五家文博场馆共同举办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正式闭展。当日,来自甘肃省文博界的同仁一行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联合做好“彩韵陶魂”展闭展工作的同时,就推动天津、甘肃两地文物工作者互学互鉴,进一步开展好津陇两地文物交流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n座谈会上,来自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的同仁高度称赞了此次由津陇两地六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取得的社会效益,表示“彩韵陶魂”展以彩陶为媒介,为天津、甘肃在今后开展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的文博业务和人才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唐凤红对甘肃省文博界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希望以“彩韵陶魂”展的合作为契机与起点,从文物保护、合作办展、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推动两地文物工作交流。
\n此次“彩韵陶魂”展受到了观众朋友们的广泛的关注与青睐,在近9个月的展期中,共吸引天津乃至全国各地的观众到馆参观,参观量超11000人次。其中,我馆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合开展的“甘博驿”邮寄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最受欢迎的展览配套活动,累计发放免费明信片和邮票近5000张。
\n在其中,更有来自台湾地区的同胞,在父亲节期间通过“甘博驿”向远在台北市的亲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一行行饱含思念的文字、一张张独具特色的明信片,将观众朋友们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寄向远方。此外,还有很多热心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他们观展后的感受,表达了他们对彩陶展的认可与期许。
\n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孕育诞生了多元交融的津沽文化;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甘肃历史文化在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例证。推进天津、甘肃两地考古文物工作交流互鉴及文物展示宣传,既有助于学习甘肃在文物科学性保护和多元化利用方面的有效经验,也可以将天津多元包容“海与河”的文化特色带到甘肃。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甘肃省文博场馆的交流合作,通过精品文物的两地交流完成成果转化,为津陇两地百姓带来更多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文物展览与活动。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n“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自2021年10月开展以来,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欢迎。按照计划,该展览将于近期闭展,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于7月8日(周五)起有序开展二层展厅“彩韵陶魂”展文物的撤展、清点及“风正帆悬过直沽”基本陈列的展线恢复工作。
\n7月8日至10日期间,天妃宫遗址馆二层展厅将暂闭(一层展厅及文化展廊正常开放,观众可从序厅直接到一层展厅观展),届时请观众朋友们妥善安排参观路线及时间。由此给您带来的不变,敬请谅解。
\n特此公告。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7790},"id":7790,"linkAddress":"302/304/779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0707093316.png","updHost":"218.69.159.215,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57098360000,"viewCount":6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云工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彩陶修复”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0.8,120.92.71.182","crtTime":165517290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说起彩陶,你会联想到什么?小口尖底瓶的独特造型?人面鱼纹盆的精美纹饰?彩陶是一种将矿物质颜料涂在陶坯上,经过焙烧而成的带有纹彩的陶器,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史前先民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中,以大地湾为代表的我国渭河流域的先民成功地生产出第一批彩陶,优美的造型、缤纷的色彩、绚丽的图案融汇一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
\n\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目前正在展出的临时展览《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引进了50余件出土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彩陶,从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到距今3000年的沙井文化,时间跨度上长达5000余年。这些文物精品不仅充分展示了甘肃省悠久灿烂的彩陶文明史,更是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走过的百年艰辛历程的闪亮注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推出线上的陶器修复活动,帮助青少年观众领略彩陶艺术的独特魅力。
\n\n
将活动具体流程记录如下:
\n第一步:准备修复用具
\n手套、文物固定胶带、手工酒精胶、文物修复石膏、文物修补刀、砂纸。
\n第二步 :查看整理碎片
\n带上手套,小心取出文物碎片,本次修复的文物为一件目纹彩陶钵,可以根据碎片的边缘及表面纹饰判断拼合的顺序。
\n第三步:胶水由下而上粘贴残片
\n先用文物固定胶带将碎片初步粘连,查看有无碎片遗失情况。再用手工酒精胶由下而上粘贴文物碎片。酒精胶需涂在碎片拼合处,注意控制用量,以免溢出影响文物表面。粘连碎片后需用胶带固定。
\n第四步:石膏填补缺口修复裂缝
\n待酒精胶干透后,用文物修补刀取出适量修复石膏涂抹在碎片空隙及缺失处,石膏不可过量,以免遮挡文物表面纹饰,影响最终效果。石膏根据温度,2小时左右固化。
\n第五步:砂纸打磨石膏至光滑
\n待石膏固化后,取出240目砂纸(较粗糙)打磨石膏不平的区域,再使用800目砂纸细心打磨至文物表面光滑。使用砂纸打磨时需保持耐心,注意不要打磨掉文物表面的纹饰。
\n这样,修复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n作品展示
\n\n
闫艺潇
\n\n
高吴晨曦
\n\n
李相墨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都会有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黄酒等习俗。
\n为了在端午节小长假期间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亲身参与到手工制作中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别推出“文遗云工坊——彩泥龙舟DIY制作活动”,旨在和大家一起去体验、去发现、去传承隐藏在小小工艺品中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共同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假期。
\n制作步骤:
\n1、准备好所有配件
\n\n
2、将龙舟从木板上取出
\n\n
3、黏土使用前请充分揉捏
\n\n
4、用红色黏土覆盖龙舟薄薄一层
\n\n
5、这一步需要一点耐心慢慢来哦
\n\n
6、龙舟上的亭子用另外的颜色装饰
\n\n
7、尾部也加上装饰
\n\n
8、头部的装饰可参考图示
\n\n
9、装饰眼睛和前端
\n\n
10、将龙舟插在盖满橙色黏土的底座上固定
\n\n
11、最后将船桨插上就完成啦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7730},"id":7730,"linkAddress":"302/305/773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0606150134.png","updHost":"60.24.146.185,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54232460000,"viewCount":5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健康码”“接种码”两码联查公告","columnId":304,"crtHost":"60.24.249.21,120.92.71.182","crtTime":165288191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广大市民朋友:
\n您好!
\n为全面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要求,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防护网,构筑坚实免疫屏障,按照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要求,即日起,对进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市民,实施“健康码”“接种码”两码联查(健康码+金盾)。未携带智能手机的健身市民,需出示本人天津市预防接种证及身份证,如未接种者,需出示本人身份证及禁忌证明,非禁忌未接种疫苗人员严控进入。
\n\n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2022年5月18日
","id":7695},"id":7695,"linkAddress":"302/304/769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52881865(1).png","updHost":"60.24.249.21,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52881911000,"viewCount":3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市2021年度博物馆发展报告","columnId":304,"crtHost":"60.27.17.86,120.92.71.182","crtTime":165284177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filePath":"tjwbzx/portal/article/天津市2021年度博物馆发展报告.pdf","id":7692},"id":7692,"linkAddress":"302/304/7692.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0518101635.png","updHost":"60.27.17.86,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52844279000,"viewCount":3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博物馆的力量”——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主题日","columnId":304,"crtHost":"60.27.17.86,120.92.71.182","crtTime":165284399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博物馆作为本地社区的关键参与者,广泛地为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传播科学信息贡献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以数字化创新及新技术帮助观众理解复杂且精细的概念,贡献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的力量;通过藏品和活动,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关键性的社会架构,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博物馆为塑造一个知情的、可参与的公民社会贡献社区建设的力量。我馆深入挖掘蕴藏在博物馆中更广泛、更具体的精神力量,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着力打造青春与文化力量兼备的系列文博活动。
\n\n
线上陈列展览异彩纷呈
\n我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线上“VR”全景展厅和国风手绘云展厅通过我馆微信公众号持续向观众展出,让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享受线上文博展览资源,足不出户品鉴不同风格的精彩线上展览。
\n\n
“彩韵陶魂”特展引人入胜
\n馆内开放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展出了50余件出土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精品彩陶。甘肃彩陶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一次绽放,观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一同探寻曾掩埋在黄土下的彩色世界,聆听自然笔触与远古色彩的和谐共鸣,感受来自西域彩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观众朋友们还能通过线上观展、听讲解的方式,全面的了解甘肃彩陶的初始、繁荣、鼎盛到余响的发展过程,感受甘肃彩陶的源流和甘肃彩陶艺术的文化价值。
\n\n
\n
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馆将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紧扣博物馆日主题,为观众呈现更多匠心独具的文化特色展陈活动。我们邀请大家与博物馆一起,释放博物馆的力量!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组织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世界上第一个劳动节即在1890年的5月1日。
\n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了我们的一餐一饭。早在古代,重视农耕的先民就留下了许多描绘农事的诗词,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悯农》: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n为了在五一劳动节小长假期间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亲身参与到手工制作劳动中来,向以辛勤耕作的农民伯伯们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致敬,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别推出“文遗云工坊——劳动节创意画手工制作活动”,邀请青少年以做创意画+诗朗诵的方式体验《悯农》中描绘的田间劳作场景。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体验屏息凝神的严谨,制作匠心独具的作品,号召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共同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劳动节假期。
\n制作过程
\n1、准备好背板、麦穗、白乳胶、剪刀、红色米粒、瓢虫配件等材料。
\n\n
2、将白乳胶涂在麦穗上,粘在背板合适的位置。然后重复步骤直至沾满。
\n\n
3、在太阳部分涂满白乳胶,然后沾满红色米粒。
\n\n
4、将瓢虫配件粘贴在合适位置,用剪刀修剪麦秆,最后就做好了。
\n\n
5、制作完成后,三位学生声情并茂的进行了朗读:
\n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n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在这个“五一”劳动节,号召大家珍惜劳动成果,力行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n\n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得到提高,因此逐渐普遍使用。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n造纸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古法造纸就是所谓的土法,只是不用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造纸的原料是麻类、树皮竹子和稻草等这些自然产物。为了让小朋友们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在造纸制作流程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推出古法造纸体验活动。
\n古法造纸的工艺十分繁琐,这次活动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完成。配件清单:水盆、造纸框、纸浆、造纸胶、干花、彩纸、搅拌器、勺子、绘画工具、木夹绳子。
\n\n
1、首先往水盆内加入两升左右的清水,约四瓶矿泉水的量,大概水盆一半不到的高度。然后加入一瓶造纸胶和适量纸浆。使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直至纸浆全部稀碎,并且越细越好。
\n2、将造纸框从一边斜着放入打好纸浆的水里,慢慢的前后左右晃动,使水中的纸浆均匀的铺在造纸框的框网上一层。
\n3、在框网上摆放干花进行装饰,用勺子在干花上再淋一些纸浆用于固定。
\n4、等纸浆完全晾干即可完成作品。
\n\n
作品展示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n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春和景明,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有的地方也有在上巳期间放风筝的民俗,这起源于民间的\"断鹞放灾\"信仰。人们将所有的灾病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高飞之际,剪断风筝线,祈愿所有的灾病都随风筝一一消逝。今年上巳恰逢清明假期第一天,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推出手工风筝制作活动,通过涂色、扎骨架等制作完整的风筝,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同时也寄托美好的祝愿:
\n\n
下面介绍手工风筝的制作过程:
\n1、准备好风筝线稿、油画棒、支撑杆、线轴等材料
\n\n
2、涂色: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对风筝的正面进行涂色,本次制作的均为金鱼主题的风筝,可以充分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
\n\n
3 、支骨架:涂色完成后,将风筝翻到背面,骨架杆一头卡到左端,另一头卡到右端。翻到正面三角处,连接风筝与线轴,完整的风筝就制作完成了。
\n\n
我们将在今后的每期栏目中,与青少年朋友们一同穿梭于古今之间,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体验屏息凝神的严谨,制作匠心独具的作品,并通过镜头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大家交流分享,共同品味工艺美术带来的震撼与乐趣。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开 篇
\n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心灵的震撼,是一代代前人对后人娓娓诉说民族精神的财富,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特有的文化符号。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让大家在中华文明的洋洋大观之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秉传承之初心,彰文化之遗韵,扬青春之风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为青少年群体量身打造了“文遗云工坊”系列体验栏目,聚焦造纸、制陶、扎染等我国传统手工艺术门类,号召广大青少年朋友亲身参与,居家手工制作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学习古老而新奇的工艺技法。在每期栏目中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体验屏息凝神的严谨,制作匠心独具的作品,并通过镜头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大家交流分享。
\n匠心之醇,器物之美,每一门手工技艺的背后,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精美绝伦的瞬间,都凝聚着岁月与人生的坎坷沧桑。十指灵动之间,流淌的是最真挚的坚持与最美丽的梦想;担负的是传承手工技艺、凝聚文化之魂的重任。在未来的时光里,我们将继续与青少年朋友们一同穿梭于古今之间,品味工艺美术带来的震撼与乐趣。让我们带着探寻的目光,一起去体验、去发现、去传承隐藏在小小手工艺品中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吧!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你想成为文物修复师吗?你了解陶瓷修复吗?陶瓷修复技艺其实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黏合碗盏的方法:“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这是最早的关于陶瓷修复的记载。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黏结、釉层、清洗、腻子等都有更好的材料可供选择。为更好地向青少年普及陶瓷修复工艺,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推出青花高足杯修复体验活动。
\n青花瓷是一种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系用提炼精纯的钴料在优质瓷胎上作画,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经过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画面清净,层次分明,色彩翠蓝,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青花瓷的烧造于元代达到成熟,明永宣时期、清康乾时期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馆藏中不乏青花瓷精品,如明代青花花卉纹执壶就是其中一件。该壶为典型的玉壶春式,小撇口,圆鼓腹,细长流,通体饰有蕉叶纹、勾云纹、花卉纹等多种纹饰,瓶的重心在下半部,造型沉稳。
\n\n
这次我们修复的文物是青花高足杯,高足杯又称“马上杯”,有陶瓷、金属、玉石等诸多种材质。《中国陶瓷史》中记载:“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除景德镇烧制的青花与枢府釉器外,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河南钧窑、河北磁州窑与山西霍县窑等都大量生产,成为元代瓷器中的典型器物之一。”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中珍藏了四件元代青釉高足杯,其中有一件器形完整,工艺精美。
\n\n
现将活动具体流程记录如下:
\n01
\n开盒查验物品
\n\n
02
\n准备修复用具
\n手套、文物固定胶带、手工酒精胶、缮金料、文物修补刀、砂纸、记录卡片等。
\n\n
\n
03
\n查看清理碎片
\n修复师戴上手套,小心取出文物标本袋内碎片。用清水清理碎片上残留的泥土,晾干后根据文物碎片边缘初步判断碎片拼合位置,并等按照顺序排列整齐,便于进行下一步操作。
\n\n
04
\n胶带固定残片
\n确认文物碎片位置后,修复师需使用文物固定胶带将文物碎片初步粘连,组成文物外形后,查看有无碎片遗失等情况,以便进行文物修复工作。
\n05
\n胶水由下至上粘贴残片
\n修复师使用手工酒精胶由下至上粘贴文物碎片。酒精胶需涂在碎片拼合处,注意控制用量,以免酒精胶溢出影响文物表面。如涂抹过多,需立即用纸巾、棉签等物将多余部分擦除。粘连碎片后需用胶带固定,以防胶水凝固过程中文物碎片错位。
\n06
\n缮金
\n待酒精胶干透后,修复师使用勾线笔蘸取适量缮金料涂抹在碎片拼合处,缮金料取用应少量多次,避免缮金料堆积,遮挡文物表面纹饰,影响最终效果。如缮金料涂抹过多,需立即用纸巾、棉签等物将多余部分擦除。
\n07
\n砂纸打磨至表面光滑
\n待缮金料风干后,修复师取出砂纸,先使用240目砂纸打磨胶水溢出或缮金料涂抹不平整的区域,再使用800目砂纸细心打磨至文物表面光滑。使用砂纸打磨时需保持耐心,注意不要打磨掉文物表面的纹饰。
\n\n
这样,修复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n\n
\n
\n
\n
“何处闻灯不看来”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喜迎元宵佳节
\n\n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壬寅虎年的元宵节已经到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n\n
唐代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写到:
\n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n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n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n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n\n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千百年来,人们习惯在元宵节这天吃汤圆、猜灯谜、庆团圆,为了更好的烘托节日气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元宵节当天,用喜气洋洋的灯笼装点展厅,延续虎年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与当日到馆参观的观众一同赏花灯、看展览、过元宵、颂祖国。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7310},"id":7310,"linkAddress":"302/305/731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0215145045.jpg","updHost":"125.35.135.22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44907866000,"viewCount":9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和平区南营门街","columnId":305,"crtHost":"60.24.151.42","crtTime":164136346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进一步做好巡展“七进”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让更多市民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近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应邀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送至和平区南营门街进行巡展。
\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开展首日,展览便受到了南营门街居民的关注与喜爱。为了更好的向社区居民普及党史知识,提升大家的观展兴趣和观展体验,我馆还在开展首日选派专业讲解员到社区为观众系统讲解展览内容,帮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追忆峥嵘岁月。
\n2021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依托“津云app”志愿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社区居民推出了“点单式”送展服务。其中,“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作为本单位紧密贴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的精品展览,受到了市内各社区的认同,展览“点单”量居高不下。截至目前,该展览已相继完成了在河东区春华街东盈园社区、河西区越秀路街惠阳里等社区和滨海新区杨家泊镇的巡展,有效激发了市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扎染古称扎缬,是指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被广泛用于汉族妇女的衣着。后广泛流传,如今大理等地依然随处可见扎染的印记。这个元旦假期,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市民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共同体验扎染工艺,感受中华传统工艺的魅力。
\n\n
制作步骤
\n1.准备材料
\n正方形白布、水盆、清水、颜料、皮筋、绣绷、水套、围裙。
\n2.将白布按“蝴蝶结法”折叠
\n将正方形白布对半折叠,再打开向两面反向对折,得到原白布1/4大小的长方形布条。同样的将布条对半折叠,再打开向两面反向对折,得到原布条1/4大小的正方形布块。
\n3.缠绕皮筋
\n将正方形布块沿中心位置对折,再打开向两面反向对折,用皮筋沿中心位置牢牢扎住,可以多绕几圈确保牢固。
\n4.颜料调色
\n戴好一次性围裙和手套,按1:100的比例倒入清水和颜料,搅拌均匀。将缠绕好的布团放入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
\n5.固定染布
\n剪开皮筋,展开染布,固定在绣绷上。
\n注意事项
\n染色前可以先将布团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下,这样染料比较容易上色。其次,颜料的染色性很强,一定要戴好手套,否则不容易清洗干净。
\n\n
教学视频
\n\n
学生制作视频1
\n\n
学生制作视频2
\n\n
学生制作视频3
\n\n
\n
\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随着气温的逐渐转冷,2021年的脚步正在离我们远去。虽然时间已近岁末,但刺骨的寒风挡不住“我为群众办实事”巡展“七进”工作推进的脚步。12月22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应邀来到滨海新区杨家泊镇进行巡展,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和党史知识鲜活地呈现在观众朋友们面前。
\n\n
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详实的图文资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n
为了将展览及时、专业、有温度地呈现给杨家泊镇的村民和学生朋友们,送展人员和讲解员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向目的地进发。到达杨家泊镇后,在镇政府同仁的配合下,工作人员相继完成了在杨家泊小学和杨家泊村两个地点的布展工作,两位讲解员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专业细致地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处处铭刻峥嵘岁月、饱经历史沧桑的革命遗址、遗迹。
\n\n
本次巡展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杨家泊小学。巡展中,讲解员老师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讲述着发生在南开学校旧址、吉鸿昌旧居、觉悟社旧址等凝固在天津的红色遗迹中的革命往事。在仔细聆听讲解、认真观看展览的同时,杨家泊小学的同学们还不时向老师们询问着关于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杨家泊镇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老师不辞辛劳为学生们带来巡展和讲解,让村镇的孩子们也有机会观看主题展览、学习党史知识。
\n\n
此次巡展走进杨家泊镇,是今年以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巡展的首次乡村之旅,刷新了本单位送展距离的新纪录,也实现了一天内完成两个地点巡展、进行两场公益讲解的送展目标,是本单位深入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 系列实践活动号召的切实体现。截至目前,“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本年度已相继完成了在河东区春华街东盈园社区、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河北区望海楼街金兆园等10个社区的巡展,有效激发了市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6997},"id":6997,"linkAddress":"302/305/699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227095257.jpg","updHost":"218.68.215.10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40570060000,"viewCount":7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河北区望海楼街金兆园社区","columnId":305,"crtHost":"111.165.140.42","crtTime":163996676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进一步做好巡展“七进”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让更多市民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12月15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应邀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送至河北区望海楼街金兆园社区进行巡展。
\n\n
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n
开展首日,展览便受到了金兆园社区居民的关注与喜爱。为了更好的向社区居民普及党史知识,提升大家的观展兴趣和观展体验,我馆还在开展首日选派专业讲解员到社区为观众系统讲解展览内容,帮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追忆峥嵘岁月。
\n\n
2021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依托“津云app”志愿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社区居民推出了“点单式”送展服务。其中,“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作为本单位紧密贴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的精品展览,受到了市内各社区的认同,展览“点单”量居高不下。截至目前,该展览已相继完成了在河东区春华街东盈园社区、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河西区越秀路街惠阳里等社区的巡展,有效激发了市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12月10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主题文化宣教课程走进河东区街坊小学,在学校“第十届津沽文化日”主题文化活动中向在校百余名学生讲述天妃灵慈宫遗址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通过对馆藏文物历史知识的介绍,系统展示了天妃灵慈宫在古代大直沽地区民俗文化演进中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引导同学们走进文物、了解家乡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n\n
我馆宣教老师通过一系列清晰精美的文物影像展示、活泼有趣的文物故事讲述,图文并茂地将我馆脊兽、瓦当、高足杯等在展文物和它们背后蕴藏的历史知识生动的向同学们进行了展示。授课过程中,宣教老师向同学们着重介绍了“住在”宫殿顶上的“神兽”们的由来,勇猛威严的狮子、入海临渊的海马、张牙舞爪的鸱吻、能辨曲直的獬豸(xiè zhì)……一个个或生活于现实中的动物、或只存在于神话中的瑞兽,仿佛从文物展柜中“跳”了出来,一一活跃在大家面前,吸引着同学们兴奋而好奇的目光。
\n\n
除了活泼灵动的“五脊六兽”外,体现着元代少数民族人民豪放气概的高足杯、体验感与纪念意义兼备的“椽檐之韵”瓦当拓片制作活动也都受到了师生们的热情关注。在宣教老师和同学们关于高足杯文物知识的一次又一次问答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顶点。
\n\n
本次文化宣教课程走进街坊小学,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又一次全新尝试,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殷切嘱托的切实践行。将博物馆中的文物用富有童趣的方式进行讲述,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在校学生文物历史知识科普,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11月26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推出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河西区越秀路街惠阳里社区进行巡展。
\n\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了革命的、英雄的天津在百年党史中留下的红色记忆,歌颂了党的百年艰辛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n为了更好的向社区居民普及党史知识,我馆在开展首日派专业讲解员到社区内为观众朋友们系统讲解了展览内容和相关历史知识,在提升社区居民观展体验的同时,帮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回溯红色记忆,受到了惠阳里社区居民的欢迎。
\n\n\n\n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的策划与展出,为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了助力。今后,该展览将继续依托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信
\n息服务平台(http://wenmingshijian.enorth.com.cn/),面向全市单位提供 “点单式”送展服务,旨在进一步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n\n
\n
","id":6820},"id":6820,"linkAddress":"302/305/682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130141950.jpg","updHost":"221.198.105.7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8253212000,"viewCount":4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河北区望海楼街金田花园社区","columnId":305,"crtHost":"117.14.248.126","crtTime":163754479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进一步做好巡展“七进”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让更多市民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11月18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送至河北区望海楼街金田花园社区进行巡展。
\n\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n为了让观众更好的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升大家的观展兴趣和观展体验,我馆还在开展首日派讲解员到社区就展览内容为观众进行系统讲解,帮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看展览、学党史、感党恩。
\n\n
今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依托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单位推出了“点单式”送展服务。“流淌的历史——天津大运河文化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和“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三个图片展可根据各单位需求送展上门,其中“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作为本单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的精品展览,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内各社区的关注。截至目前,该展览已相继到和平区劝业场街福明社区、河东区春华街东盈园社区、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进行巡展,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居民的爱国热情。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n
10月20日,为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举办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精品文物展在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共展出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近60件,介绍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以“初始”“繁荣”“鼎盛”“余响”概括和表达彩陶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为观众认识甘肃彩陶及彩陶艺术的文化价值提供了素材。
\n展览以跨越五千年的时空、黄土高原风格的展陈设计、多彩的文物、浓郁的考古风吸引了诸多目光。既有企事业单位组织的集体参观,也有带着小朋友来学习文博知识、接受历史熏陶的家庭观众。
\n\n\n展览结尾处设置了明信片寄语活动。观众可以在此处选择喜欢的明信片,写下对展览的感受和对远方朋友的祝福,将明信片投递邮寄。许多游客停下脚步,在此写下内心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
\n\n
有的观众朋友在留言簿上留言,表达了观展后的感想和收获。一位观众写到:感谢举办甘肃彩陶展,让我们在家门口看到甘肃文物,希望多举办类似文物展及相关活动。一位退休老先生观看展览后留言:经常路过,未见真颜,今日得见,不存遗憾,文化积淀,源远流长,穿越河流,走向远方。
\n\n
展览是为观众服务的,观众朋友的肯定是我们办好展览的不竭动力。得到观众的认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该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喜欢文博、考古和彩陶艺术的朋友,尤其是想看彩陶而因疫情不能去甘肃的朋友欢迎你们的到来。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id":6637},"id":6637,"linkAddress":"302/304/663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117104947.png","updHost":"60.24.141.155","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7117404000,"viewCount":8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 初始(三)","columnId":304,"crtHost":"221.197.2.199","crtTime":163633420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大地湾遗址一期文化即大地湾文化,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7800-7300年。本期栏目介绍大地湾遗址一期文化陶器。
\n该期陶器除个别小型非实用器为泥质陶外,其余皆为夹细砂陶质;因烧制火候不均,器表颜色不均匀,器物表面多见红、褐斑;陶色以红色、红褐色最多,灰色、灰褐色次之,灰黑色、黑色少见;器类可分为炊器、盛储器和水器三大类;器型大多为圜底器、三足器,还有少量的圈足器、平底器,流行交错绳纹。出土的三足彩陶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批彩陶。
\n\n
彩陶是大地湾文化的显著特征, 天水市博物馆王卓在《大地湾彩陶纹饰赏析》一文中谈到:大地湾遗址发现了35座用于制陶的窑址。大地湾遗址出土的房址和灶坑附近往往会出土较多的陶器和彩陶,这些陶器的种类多为缸、瓮、盆、钵、罐、盘、壶等炊煮器和贮存器,这可以说明最原始的陶器(包括彩陶)是人类生活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品。
\n\n
大地湾一期文化层中出土的器物虽然多以残缺器为主,图案也不太完整清晰,但是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多年。
\n\n
彩陶的制作方法一般分为模具敷泥法和泥条盘筑法,彩陶颜色来自矿物质原料,矿物颜料与陶器同烧,颜色可以经久不变。大地湾的先民充分应用自己的智慧和天然的物质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了灿烂的彩陶文化。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大地湾先民在农业种植、彩陶、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在数个领域拥有中国考古之最。大地湾遗址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它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栏目介绍大地湾遗址考古之最。
\n一、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业标本
\n出土于大地湾一期文化H398灰坑,米粒近球形,经鉴定,属禾本科的黍。这些标本是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与国外最早发现的希腊阿尔基萨前陶器地层出土的同类标本年代相当。它们不仅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而且表明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黍,而此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北方农作物标本大多是粟,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它们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大地湾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化之一。
\n二、中国最早的彩陶
\n大地湾遗址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还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大地湾遗址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遗址之一。
\n\n
宽带纹三足彩陶钵,
\n口沿内饰红彩条带纹,外饰红彩宽带纹
\n三、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n\n
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这些用红彩在盆、钵器的内腹壁上所绘的连续性线条或单独个体的彩绘符号,种类有13种,比大地湾二期和西安半坡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早1000多年。这些符号有些可能具有记事或表达某种意义的功能,也有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它们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大会致信,强调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日前,为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举办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
\n为了进一步推动文物、考古知识的科普工作,我馆将以“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展线内容为切入点,为观众朋友们带来多期拓展阅读栏目,栏目将较为详细的介绍考古文化遗存、彩陶艺术等观众朋友们感兴趣的内容,将展线以外的内容通过文章传达给观众。本期栏目介绍大地湾遗址。
\n\n
大地湾文化是我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遗存主要分布在渭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阶地以及与之相连的缓坡山地上,总面积110万平方米。大地湾考古首次揭开了距今约8000-5000年的甘肃东部地区古文化发展的真实面目。
\n\n
(大地湾遗址全景)
\n\n
大地湾文化先民定居在在河边阶地的圆形半地穴房舍,出现种植业,正是这种生活方式催生了彩陶。这时期彩陶种类单纯,绝大多数为三足、圜底的钵形器,纹饰简单,表现出彩陶的原始性。从彩陶的发明、农业的肇始,到大型礼仪性建筑的出现,表明甘肃东部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
\n\n
(大地湾原始村落)
\n大地湾文化是西北地区目前所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地湾遗址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的大量房址、灰坑、窑址和墓葬,生产工具数以千计,还有大批生活用具、武器和装饰品。遗址中有距今7800—7350年之间的一批房址和墓葬,遗迹和遗物揭示出新石器时代早期渭水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先民们的生活、丧葬习俗。
\n\n
大地湾文化时的先民们已经种植粟类作物,并饲养猪、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当时的生产工具以磨制为主,但仍然有不少打制石器和细石器。制陶工艺比较原始,火候低、器类少,彩陶尚处于萌芽阶段。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对于追溯仰韶文化的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id":6459},"id":6459,"linkAddress":"302/304/645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028102115.png","updHost":"60.27.16.41","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5387698000,"viewCount":14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纪念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丨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于10月20日亮相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attribute":"","columnId":304,"crtHost":"60.24.165.33","crtTime":163469704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纪念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
\n彩韵陶魂
\n——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
\n10月20日亮相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说起彩陶,你会联想到什么?
\n是古代劳动人民狩猎储粮的辛劳场景?
\n\n
是器物上或写实灵动
\n或抽象素雅的精美图案?
\n\n还是古代先民探索并改造自然的高超技艺?
\n\n
\n
彩陶是一种将矿物质颜料涂在陶坯上,经过焙烧而成的带有纹彩的陶器,彩陶是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史前先民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中,以大地湾为代表的我国渭河流域的先民成功地生产出第一批彩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如果说陶器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发明,那么彩陶便是其中最闪亮的明星。
\n\n
1921年至今,在我国广袤的地域上,出土了众多以植物、动物、河流等自然物象以及人类本身为题材的纹饰各异的精美彩陶。仰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考古学文化,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形成了一部完整的、辉煌灿烂的彩陶发展史。
\n\n
\n
2021年10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合作,共同主办《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50余件出土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彩陶在天津荟萃一堂,这些文物精品不仅充分展示了甘肃省悠久灿烂的彩陶文明史,更是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走过的百年艰辛历程的闪亮注脚。
\n\n
在展精品文物抢先看
\n\n
展览于2021年10月20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在这个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让我们共聚天妃宫遗址馆,一同探寻曾掩埋在黄土下的彩色世界,聆听自然笔触与远古色彩的和谐共鸣,感受来自西域彩陶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n\n
彩韵陶魂——甘肃彩陶展
\n展览时间
\n2021年10月20日-2022年2月20日
\n博物馆地址
\n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
\n入馆参观
\n所有展览均免费向公众开放
\n请通过“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后
\n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n及津心办二维码(接种码)
\n到馆经身份验证、防疫检查、
\n安全检查后入馆参观
\n开放时间
\n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
\n周二到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n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n\n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为了做好本馆新引进特展的展线布设工作,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于10月8日起有序推进二层展厅“风正帆悬过直沽”基本陈列原有在展文物的撤展、清点及新展的展线调整布设工作;10月8日至19日期间,天妃宫遗址馆二层展厅将暂时关闭(一层展厅及文化展廊正常开放,观众可从序厅到一层展厅观展),届时请观众朋友们妥善安排参观路线及时间。
\n由于展厅暂闭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我们将努力策划引进更多精彩的临展,以感谢观众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馆的理解、支持与关爱。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6431},"id":6431,"linkAddress":"302/304/643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搜狗截图21年10月11日1513_5.jpg","updHost":"221.197.2.23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3755600000,"viewCount":7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缤纷秋日·欢度国庆”——拼接时光碎片,揭秘文物修复","columnId":305,"crtHost":"221.197.2.239","crtTime":163393579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文物修复体验活动
\n\n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片。彩陶的发展在仰韶文化时期达到繁荣,马家窑文化时期达到了鼎盛。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博物馆展出的陶器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国庆假期,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推出线上的陶器修复活动,现将活动具体流程记录如下:
\n#1
\n准备修复用具
\n手套、文物固定胶带、手工酒精胶、文物修复石膏、文物修补刀、砂纸。
\n\n
#2
\n查看整理碎片
\n带上手套,小心取出文物碎片,本次修复的文物为一件目纹彩陶钵,可以根据碎片的边缘及表面纹饰判断拼合的顺序。
\n#3
\n胶水由下而上粘贴残片
\n先用文物固定胶带将碎片初步粘连,查看有无碎片遗失情况。再用手工酒精胶由下而上粘贴文物碎片。酒精胶需涂在碎片拼合处,注意控制用量,以免溢出影响文物表面。粘连碎片后需用胶带固定。
\n#4
\n石膏填补缺口修复裂缝
\n待酒精胶干透后,用文物修补刀取出适量修复石膏涂抹在碎片空隙及缺失处,石膏不可过量,以免遮挡文物表面纹饰,影响最终效果。石膏根据温度,2小时左右固化。
\n#5
\n砂纸打磨石膏至光滑
\n待石膏固化后,取出240目砂纸(较粗糙)打磨石膏不平的区域,再使用800目砂纸细心打磨至文物表面光滑。使用砂纸打磨时需保持耐心,注意不要打磨掉文物表面的纹饰。
\n\n
这样,修复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n教学视频
\n\n
作品展示
\n\n
\n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祖国的第72个生日。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鼓舞爱国热情,天妃宫遗址馆在国庆期间组织线上手工活动,通过制作衍纸天安门的方式,与小朋友们一起欢度国庆。
\n衍纸画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生活艺术,使用专用的工具将纸条一圈圈卷起来,成为一个个“零件”,通过“卷”“捏”“拼”“贴”等技艺将纸条组合成不同形状,结合色彩搭配进行自主创作而成。小朋友们巧手传情,将衍纸条卷成国旗、花瓣、气球等元素,制作出自己心中的衍纸天安门作品,用衍纸画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n此次活动以天安门为主题,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在丰富有趣的手工活动中,树立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为伟大祖国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n衍纸步骤
\n#1
\n■ 打开材料包,检查工具,包括衍纸条、线稿纸、圆卷尺、白胶、衍纸笔、镊子。
\n\n
#2
\n■ 使用衍纸笔,将衍纸条卷成圆柱形。
\n\n
#3
\n■ 选择自己需要的圆圈尺寸,放入尺中,使圆圈蓬松后,用胶水粘牢。
\n\n
#4
\n■ 用镊子取出,填充至对应图形内,底部用胶水粘牢,直至用衍纸填满所有图形。
\n\n
#5
\n■ 花瓣的制作类似,将衍纸条卷成的圆圈一端轻捏,形成一个花瓣。
\n\n
#6
\n■ 制作自己喜欢颜色的花朵和气球,粘贴在线稿图纸上面。这样衍纸天安门制作完成。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金秋十月,微风送爽。在阖家团圆的中秋假期过后,我们又迎来了举国同庆的“十一”黄金周。为了在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我们对祖国的歌颂与热爱,满足市民体验文物修复工作的文化需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精心策划,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开展“缤纷秋日•欢度国庆”系列主题文化活动。
\n那么,我馆今年的国庆节主题活动有哪些亮点,又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n1.“衍纸”天安门,佳礼献国庆
\n活动时间:10月1日
\n活动方式:线上视频录制
\n“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可能是我们童年时代对祖国最初的认知,活动组织小朋友们手工制作天安门“衍纸”画,在收获乐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共迎祖国华诞。
\n\n
2.小小修复师,在家“修文物”
\n活动时间:10月6日
\n活动方式:线上视频录制
\n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如火如荼开展,“文物修复”工作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尝试将有残缺的文物(模型),甚至凌乱的碎片细心拼接成完整精美的器物成品,并完好的呈现出来,成为了许多文物爱好者的心之所念。
\n\n
开馆时间
\n\n
国庆假期期间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常开放
\n10月1日至10月7日
\n(10月4日周一正常开馆)
\n9:00至17:00开馆,16:30停止入场
\n\n
参观咨询电话
\n022—24313183
\n022—24126989
\n\n
预约须知
\n1、请使用真实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件(二代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军官证、士兵证)号码等信息进行预约,每个证件号每天只能预约1次。
\n预约编码当天有效,过期作废。
\n2、特殊情况,可凭预约记录检票,
\n符合防疫要求基础上安检合格后入馆参观。
\n3、到馆后请主动佩戴好口罩,并向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疫苗接种码,接受体温检测。无疫苗接种码的观众请配合做好登记工作。
\n\n
地址及乘车路线
\n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
\n乘车路线:公交92、511、608、665、668、678专线、760、840、860、962到大直沽五号路下车东行30米;642、673到大直沽三号路下车南行100米;地铁5号线、轻轨9号线直沽站下车后步行前往。
\n\n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恭候您的光临!
","id":6426},"id":6426,"linkAddress":"302/304/6426.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011141406.png","updHost":"221.197.2.23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2805200000,"viewCount":7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春华街东盈园社区","columnId":305,"crtHost":"221.197.2.239","crtTime":163393388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9月28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春华街东盈园社区进行巡展。
\n\n
展览选取我市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富强”“扬帆远航”四部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了革命的、英雄的天津在百年党史中留下的红色记忆,歌颂了党的百年艰辛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献礼党的百岁华诞。
\n\n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详实的文字说明,系统梳理了建党百年间凝固在我市革命遗址、遗迹中的红色记忆,为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助力。今后,该展览还将陆续在我市更多社区和学校开展。
","id":6427},"id":6427,"linkAddress":"302/305/642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011141645.png","updHost":"221.197.2.23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2798000000,"viewCount":5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中秋月圆至,人间好时节”—兔灯制作活动","columnId":305,"crtHost":"221.197.2.239","crtTime":163391334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n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n【中秋习俗-玩花灯】
\n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n\n
中秋佳节已至,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诚邀您共同制作兔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n
【兔灯制作】
\n①将材料包打开进行简单的分类。
\n②撑起灯笼,挂上流苏与灯笼杆。
\n\n③用铁丝扭出兔子耳朵形状,将耳朵固定在灯笼上
\n\n④将棉花用胶水粘贴在灯笼上。
\n\n⑤驱一块棉花将做成尾巴。最后,将灯塞进兔子肚子里。
\n\n⑥打开灯的开关,可爱的兔灯就做好了!
\n\n\n
兔灯视频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n\n
\n
","id":6424},"id":6424,"linkAddress":"302/305/642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011084756.jpg","updHost":"221.197.2.23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2207660000,"viewCount":5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中秋月圆至,人间好时节”—赏月纽扣画制作活动","columnId":305,"crtHost":"221.197.2.239","crtTime":163376140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n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n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n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n——《中秋》李朴
\n\n
中秋节,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n\n
01
\n【中秋习俗-祭月】
\n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月这项习俗逐渐演变为赏月,人们通过赏月祈愿团聚、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n中秋佳节已至,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诚邀您共同制作赏月纽扣画。
\n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n
02
\n【赏月纽扣画制作】
\n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团圆节,时间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有说法称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亦有说法称中秋节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朝时中秋赏月开始盛行。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发展至今已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n【教学视频】
\n\n
【作品展示】
\n\n
\n\n
\n\n\n
\n
\n
END
\n\n\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志愿 服务队接待美好里社区集体参观
\n\n
\n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结合实际,从创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入手,着眼于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扎实推进了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9月18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志愿服务队接待了河西区挂甲寺街道美好里社区成员50余人,带领大家集体参观室外连廊展览“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
\n在志愿服务队成员专业的讲解下,社区同志们不时在一幅幅图片前驻足凝视,通过“新生与发轫”“斗争与崛起”“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一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了革命的、英雄的天津在百年党史中印下的红色记忆,追忆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n\n
\n
此次活动充分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理念,将志愿服务贯穿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从多元化视角、不同维度提供志愿服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志愿服务“实”起来,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n下一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开展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文保工程资质管理咨询服务、鉴宝乡村行、巡展“七进”等特色活动,科普文物保护知识,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id":6191},"id":6191,"linkAddress":"302/305/619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21631946748241.png","updHost":"125.37.173.25","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1946757000,"viewCount":4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 走进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columnId":305,"crtHost":"125.37.63.233","crtTime":163125676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9月8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进行巡展。
\n\n
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歌颂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n\n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的策划与展出,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详实的文字说明,系统梳理了建党百年间凝固在我市革命遗址、遗迹中的红色记忆,为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份生动教材。
\n我馆讲解员为百货大楼社区居民进行了多场讲解服务,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观展体验。今后,该展览还将陆续在我市更多社区和学校开展。
\n","id":6132},"id":6132,"linkAddress":"302/305/6132.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0910145228.jpg","updHost":"125.37.63.23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1256761000,"viewCount":7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 |《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和平区劝业场街福明社区","columnId":305,"crtHost":"60.24.141.84","crtTime":163003412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8月26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和平区劝业场街福明社区巡展。
\n\n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展览送进社区,希望通过观展可以让更多市民铭记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增强人民爱党、爱国热情,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n\n
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歌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n\n
我馆派讲解员对展览进行现场讲解,便于参观的社区居民更好的理解展览内容,提升大家观展体验。今后该展览将陆续走进更多社区和学校。
\n\n
夜幕笼罩下的博物馆有着奇妙的氛围。你可曾想过:在夜深人静时分,博物馆的藏品会纷纷苏醒过来,而画中的人物、玻璃柜里的文物其实也都有着自己的思维和前生故事。如果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成为现实,如果“活起来”的文物传奇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在这个盛夏夜访博物馆,开始一场专属的时空“穿越”之旅……
\n7月28日,我馆邀请10组家庭到馆,共同开启天妃宫遗址馆2021年首次“一夜遇千年,梦回华夏时”奇幻之旅。下午6点整,参加此次活动的家庭汇聚一堂,大家在这个盛夏的夜晚“穿越”回古代天津,齐心协力通过一个个环节,探寻古人的生活轨迹,回溯天妃灵慈宫的前世今生。
\n\n
当时间来到傍晚时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了新的变化:展线尽头的古风灯笼、走廊两侧的茶幌招牌、随处可见的古籍铜币……徜徉在夜晚的天妃宫遗址馆展厅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元明时期的天津市井。此时,换上汉服的“童生”们好奇的往返于各式各样的店铺前,学射御、猜灯谜、做油伞、赚铜币,用闯关的方式收集一枚枚珍贵的闯关印章,完成了全部5枚闯关印章的收集任务,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消失的“天妃灵慈宫”。
\n\n
完成了“古代市集”的挑战后,大家进入了从前的“天妃灵慈宫”,“童生”们化身探险者,必须协力完成天妃宫文物守护者设置的“寻找藏宝图碎片”的考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唤醒文物守护者,找到文物埋藏线索,通过考古发掘找到文物,沟通古今,才能够最终返回“现实”社会,结束此次 “穿越”之旅。
\n\n
在昏暗的宫殿中,大家身着反光背心,头戴探照灯,细心找寻隐藏在宫殿各处的“文物”拼图碎片,拼图重现后,大家一起根据拼图内容找到了“隐藏”在天妃灵慈宫中的文物,并成功唤醒了文物守护者,文物守护者被大家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将最终的文物线索交给了探险者们,大家一同前往文物的最终埋藏位置进行发掘,随着消失的文物重见天日,大家也如愿回到了现实中的天妃宫遗址馆。
\n\n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夜晚的到来,室外的暑气也消散了不少,伴随着徐徐吹来的微风,大家在活动结束后走出了天妃宫遗址馆,回味着惊心动魄又趣味十足的“穿越”之旅的同时,欣赏着不同往日的博物馆夜景。小朋友们与家长一同离馆后,天妃宫遗址馆又恢复了往日的静谧与安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次相聚,一同到天妃宫遗址馆感受与众不同的奇幻“穿越”之旅!亲爱的小伙伴们,虽然时光寒来暑往,愿我们的探险之旅来日方长!
\n","id":6021},"id":6021,"linkAddress":"302/305/602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0730143149.jpg","updHost":"117.15.101.10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27542000000,"viewCount":9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市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介 | 天妃宫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利用","columnId":304,"crtHost":"218.68.215.70","crtTime":162667972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天妃宫又称天妃灵慈宫,位于河东大直沽地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间,为元代官方所建妈祖庙之一,历经元、明、清三代,屡有扩建及修葺。清朝末期,八国联军侵华时遭到破坏;1950年以后,天妃宫因年久失修,逐渐成为遗址。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市考古部门对天妃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建筑基址和天妃宫明清大殿基址,并出土了大量金、元、明、清各时期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天妃宫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层次清晰,是天津市区内堆积最厚的古代文化遗存,较好地反映了金元以来天津城市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脉络,是研究天津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极其重要的物质资料,被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认定为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
\n\n
一建馆展示,纳入“国保”
\n鉴于天妃宫遗址的重要性,2002年天妃宫遗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成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2006年,天妃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天妃宫遗址采取了除霉、除菌、防潮、加固等措施,天妃宫遗址的保存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n二展陈提升,焕然一新
\n2017年,为更好的保护和展示天妃宫遗址,我市拨专款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馆舍和展览进行了改造和提升。2018年底,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重新开馆以来,以阐释文物价值、发挥社会功能为宗旨,围绕天妃宫遗址扎实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研究、文化宣传、文创开发等各项工作。推出了包括遗址保护、妈祖文化、大直沽历史、漕运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内容的新展览,策划开展了“魅力运河,多彩津门”、“追溯津沽文化之源”等系列研学活动,以及“椽檐撷珍”、“云想衣裳”等以遗址出土文物或遗址相关文化元素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宣教课程,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馆内文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广大青少年学生传播津沽文化、运河文化知识。目前,天妃宫遗址及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已成为市民及国内外游客溯源津沽文化、开启“津”彩生活的重要文化阵地。
\n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随着盛夏季节的到来,学生朋友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暑假生活。为了让大家有机会在假期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文化,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文博”假期, 7月8日上午,我馆与红桥区丁字沽小学联合开展文化夏令营活动,数十名师生一起到馆做瓦当拓片、学考古知识、做志愿讲解,在炎炎夏日享受来自博物馆的别样体验。
\n 在欢快的气氛中,活动正式开始。同学们在博物馆宣教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和最新开展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一段段简明生动的文字介绍,一幅幅清晰鲜艳的照片图像,一方方历经沧桑的红色遗迹,吸引着同学们好奇求索的目光。
\n
\n
\n
\n
参观结束后,大家跟随讲解员老师一起学习了讲解工作的基本礼仪;体验了中国古代瓦当拓片制作的乐趣;共同观看了“踏访历史的印迹——天津重要考古遗产”考古公开课视频。活动的最后,来自丁字沽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才艺展示,此次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n\n
\n
近年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承天津历史文化、开展特色研学教育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阵地作用,先后与我市多所大、中、小学校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成为各校开展校外研学活动的首选场馆。同学们与博物馆宣教老师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教学相长,既丰富了同学们的假期文化生活,也为我馆今后策划开展各类特色宣教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n为了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传承展示红色记忆,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已于“七一”前夕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7月3日,来自天津市第七中学的100名在校藏族学生来到我馆开展研学活动,百余名师生一起看红色展览、赏津沽文化、学考古知识,溯源津城历史,共庆党的百岁华诞。
\n在博物馆宣教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最新开展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和“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参观中,大家被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天津留下的“凝固的红色记忆”所吸引,伴随着一段段简明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有的老师和同学驻足在觉悟社旧址模型前,沉浸在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辈青年时代的峥嵘岁月之中;有的凝视着“大沽灯塔”模型,与宣教老师交流着建国后天津市民的生活变迁。
\n\n
在深入了解过“凝固的红色记忆”后,大家来到多功能厅,共同观看了“踏访历史的印迹——天津重要考古遗产”宣传视频。从距今10万年的旧石器遗存,到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在近40分钟的时间内,同学们跟随天津考古人的脚步,一起探寻朝阳洞、青池、秦城、千像寺造像、十四仓、明长城、天妃宫等考古遗存,翻开尘封于岁月的历史长卷,享受到一堂别开生面的考古公开课。
\n为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记忆,在市文物局指导下,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将于6月30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文化展廊正式开展。
\n\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选取我市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革命的、英雄的天津在百年党史中印下的红色记忆,歌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n新生与发轫
\n五四运动爆发后的天津,涌现出了一批研究新思想、接受新思潮的进步青年和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建立社团组织,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探求救国救民之路。新生社、觉悟社、女界爱国同志会、女星社……一个个爱国社团组织,将周恩来、邓颖超、于方舟、安幸生等爱国青年汇聚到一起,犹如闪闪发光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n这些为津沽大地带来红色启蒙的革命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新生社、觉悟社、女星社这些他们曾经活动过的旧址,依然宣示着百年前青年革命者的拳拳热忱,踏访这些凝固的红色记忆,仿佛可以依稀看到发轫于津沽大地的革命之火。
\n
斗争与崛起
\n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和领导社会各阶层,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推动革命事业继续前进。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和进步力量展开血腥镇压,共产党人被迫走上了独立领导革命的道路。在坚持抗战、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党历经磨砺,不断壮大,成长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中坚力量。
\n\n
解放与统一
\n抗战结束后,毛泽东主席亲率代表团赴重庆就国内长久和平问题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以示共产党人的诚意与担当,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然而和平仅是短暂的,不久,蒋介石公开撕毁《双十协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
\n在党中央的正确指挥下,从1947年7月起,解放军接连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n\n扬帆远航
\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新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各条战线的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n\n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id":5942},"id":5942,"linkAddress":"302/304/5942.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25127164675.png","updHost":"60.24.159.11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24780800000,"viewCount":10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活动|端午佳节粽飘香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9.117","crtTime":162512807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n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随着近期气温的逐渐升高,今年的端午佳节也如期而至。为了在节日期间与大家一起庆端午、忆起源、话民俗,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6月14日举办了“端午佳节粽飘香”主题文化活动。
\n\n6月14日一早,来自我市各区的10余组家庭相聚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馆内“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随后,我馆宣教老师在多功能厅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端午佳节粽飘香”的民俗文化讲座,为大家详细讲述了端午节的传说起源、民间习俗、相关诗词和现代意义,并指导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共同制作端午主题手抄报,在亲笔记述端午节起源的同时为手抄报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活动在一片欢笑声中圆满结束。
\n\n参加此次活动的家长朋友们表示,这次端午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大家了解到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民间习俗的历史渊源,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民俗文化知识,又通过制作手抄报加深了孩子们对端午节起源的印象、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n\n
","id":5943},"id":5943,"linkAddress":"302/305/5943.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0701162636.png","updHost":"60.24.159.11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23745618000,"viewCount":1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公益鉴定受追捧,“VR”“AR”齐上阵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9.117","crtTime":162512620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6月初夏,骄阳似火,在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大家是不是已经开启休假模式了呢?今年的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我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贴合“文物映耀百年征程”活动主题,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贯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提升观众参观体验”的工作宗旨,策划上线了公益文物鉴定、线上“VR”全景展厅、“AR”互动体验项目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与认同。
\n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6月12日上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了公益性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活动。此次文物鉴定咨询活动涉及的文物鉴定范畴包括陶瓷器、玉石器、古书画、金属器、杂项等多个门类,累计为市民鉴定各类文物藏品xx余件,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此类公益文物鉴定工作的开展,对提高民间文物收藏保护利用水平、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n\n为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增强展线的科技含量,为观众朋友创造更舒适、更具科技感的参观体验,我馆分别与天津市超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红恐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加紧完成了基本陈列“VR”展厅和“AR”互动体验项目的设计制作,并于6月12日正式上线。
\n\n我馆“VR”展厅的搭建,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在网络上的真实呈现。观众可在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通过文字、图片、三维展示等最新技术,了解在展精品文物及主要展项,用手机上的互动触控、场景旋转等功能,实现现场参观的模拟效果,达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n\n与“VR”展厅一同上线的,还有基于增强现实技术,以天妃宫遗址为核心打造的实景“AR”互动体验项目,该项目以馆藏文物的多元性保护利用为切入点,通过高科技手段让天妃灵慈宫古建筑在观众面前“活起来”,还原天妃宫遗址考古发掘场景,向观众展示真实而严谨的古遗址保护工作现场,增强展线的历史感和互动性。
\n\n如果您是文物历史爱好者,如果您期待在博物馆展厅中获得最新科技体验,如果您还在为如何度过一个文化气息与科技感兼备的端午假期的话,不妨明天就出发,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来感受“VR”全景线上展厅和“AR”互动体验项目的乐趣,在这个假期与我们一起“燃爆”初夏吧!
\n","id":5941},"id":5941,"linkAddress":"302/305/594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0701160551.png","updHost":"60.24.159.11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23484602000,"viewCount":8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溯源城市历史,领略直沽文化,融入津城生活 ——河东团区委组织留津外来务工人员到馆参观","columnId":305,"crtHost":"218.68.215.73","crtTime":161655035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日前,河东区青志协和团区委工作人员与十余名留津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一起同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参观原创展览、溯源津城历史、追寻直沽记忆。
\n\n参观开始后,大家很快被序厅中的巨幅 “天妃圣母” 铜质浮雕和展厅中琳琅满目的文物藏品所吸引。在古朴雅致的展线中,一件件或凝聚着市民美好愿景、或承载着直沽历史记忆、或记述着繁忙漕运场景的文物展品,牵引着大家探索的目光。漫步在展厅之中,伴随着时空推移,古代直沽百姓的生活场景仿佛触手可及。
\n\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天妃宫遗址的守护者,在展示漕运文化物质遗存、宣传直沽民俗文化、探寻津城起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参观交流的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团区委、青志协工作人员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参观结束后,河东团区委、青志协的工作人员对我馆在参观过程中提供的各项服务表示感谢,并表示这次参观活动丰富了留津过年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来津务工人员子女对天津城市发展史的认知,更增进了大家与第二故乡——天津之间的情感联系,今后还将继续组织人员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n\n
团区委、青志协工作人员还为外来务工家庭送上新春福字,并为孩子们购买了国学书籍;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为孩子们提供了精彩的讲解等服务,鼓励他们回到学校后继续刻苦学习,努力实现理想,为热爱大直沽,热爱天津,更好地建设“金创河东,津韵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n","id":5146},"id":5146,"linkAddress":"302/305/5146.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16550474(1).png","updHost":"218.68.216.15","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14128400000,"viewCount":20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回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2020年精彩掠影","columnId":305,"crtHost":"218.68.216.124","crtTime":161640001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有疫情带给我们的紧张;有党中央运筹帷幄、笃定指挥带给我们的信心;有各行各业的积极行动,都为战胜疫情和实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做出努力和奉献。文博界按照统一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恢复开放,为民众的精神生活献上一道道大餐,缓解民众因疫情带来的不安,增强民众战胜疫情和实现正常生活的信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天津文博界的重要一员,积极谋划,努力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当担。下面回顾一下天妃宫遗址馆2020年的重要工作。
\n一、推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防疫和复工开馆工作
\n疫情爆发后,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按照上级部署,迅速反应,于2020年1月24日至3月25日期间暂停对外开放。闭馆期间,在办公区和场馆的醒目位置张贴了防疫公告、宣传海报和横幅标语,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中推送防疫小常识和微讲座等相关信息,宣传防疫知识,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做好防控工作。
\n\n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制定了分阶段恢复馆区对外开放工作的复工开馆计划。3月26日,先期开放博物馆前广场和园林区文化展廊部位,推出《历史的方印——天妃宫遗址馆带您看遗址》。
\n\n\n“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上线“文物系荆楚——湖北省考古新成就”图片展;
\n\n6月13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市主会场活动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行。活动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承办,遗产日主题是“文物赋采全面小康”。结合遗产日系列活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全面恢复开放,并引进了《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这也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自建成开放以来,首次引进的大型原创实物展览,共展出包含各类珍贵文物在内的出土文物154件(套)。
\n\n为了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别策划制作了《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图片展,于9月初在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前广场文化展廊部位正式开展。
\n\n二、宣教活动丰富多彩
\n1.社教活动持续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社教活动40余场次,累计参与青少年3000余人次。其中既有“明代帆船船模制作”、“趣味模拟考古发掘体验”等线上文博体验活动,也有“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和“寄情中秋月明时”等主题系列活动。
\n\n2.巡展“七进”工作取得新进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先后到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天津市和平区耀华小学、天津市耀华中学、南开区学湖里社区等8个文博场馆、学校、社区开展巡展。
\n\n
3.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扩大。利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送微信文章,全年累计推送线上宣教栏目、馆情动态信息、文物故事赏析等各类公众号文章170余篇。
\n\n4.馆校合作共建工作取得突破。2020年12月,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我馆与红桥区丁字沽小学达成了馆校合作共建共识,签署了“馆校携手、共育英才”合作共建协议,搭建起了馆校协同育人平台,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n\n5.社教活动获得主管部门肯定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椽檐之韵—中国古代瓦当拓片制作体验”项目,在天津市文物局举办的2020年天津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案例推介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案例”。
\n\n
三、继续推进在展文物定级工作。今年8月,经市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共完成馆内321件(套)在展文物的定级工作,其中一级文物1件(套),二级文物3件(套),三级文物19件(套),一般文物298件(套)。
\n\n四、博物馆法人治理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n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公共博物馆章程示范文本>的通知》要求,2020年12月,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选举出了理事长、理事和监事,为有效推进天妃宫遗址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n\n五、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考古与遗址专业委员会
\n中国博协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是由中国博协会员群体中,50多家考古与遗址类博物馆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团体共同发起组成的专业学术组织,为促进考古与遗址类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考古与遗址类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n天妃宫遗址馆为天津市第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承担着展示考古发掘出土的天妃宫遗址与相关文物的重要职能,与专委会职能和宗旨高度契合,加入专委会有助于天妃宫遗址馆的宣传和长远发展。
\n\n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新的一年,天妃宫遗址馆将继续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努力实践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办好展览,积极服务社会,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n","id":5141},"id":5141,"linkAddress":"302/305/514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6399985967.png","updHost":"218.68.216.12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12846800000,"viewCount":63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 走进天津耀华滨海学校","columnId":305,"crtHost":"125.36.63.234","crtTime":161594540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进一步开展好博物馆“巡展七进”工作,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之余学习历史知识、了解抗战艰辛,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继续开展“送展览进校园”活动,于12月4日走进天津耀华滨海学校,将《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以临展的方式呈现在师生面前。
\n\n展览分“铁蹄践踏”、“救亡图存”、“抗战烽火”、“抗日名将与天津”四个单元,选取我市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见证了抗战重要历史事件、节点的遗址近40处,分别通过对“抗战遗址”历史样貌、抗战记忆、相关人物的回顾与介绍,再现了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发生在天津的历史事件,用遗迹回溯历史,用记忆讲述抗战时期的天津故事。
\n\n\n
开展首日,天津耀华滨海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井然有序的参观了“御侮见证”图片展。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引导下,同学们带着对历史知识的渴求,跟随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共同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天津的艰辛往事;老师们也不时驻足展板前,品读历史,追思先烈。
\n\n《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是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以展示天津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遗存、助力合作单位开展“四史”教育的专题性展览。除在天妃宫遗址馆文化展廊展出外,还相继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觉悟社纪念馆、耀华小学、文昌宫民族小学进行了巡展,获得了观众和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id":5127},"id":5127,"linkAddress":"302/305/512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5469488.png","updHost":"125.36.63.6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7220000000,"viewCount":43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妃宫遗址馆举办“魅力运河·多彩津门”运河文化传播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125.36.63.234","crtTime":161594523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大运河历史悠久,承载的文化辉煌灿烂,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衰交替,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河段在发挥航运作用,有的河段建成了文化公园,是城市历史的窗口,是人们休息旅游的好去处。天津是南、北运河的交汇地,是京杭大运河至关重要的一段,北接通州,是南方物资抵达京师前的最后一站。为了宣传运河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于运河的认识和保护意识,11月29日,天妃宫遗址馆举办了“魅力运河·多彩津门”运河文化传播主题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10组家庭参加。
\n参加活动的家庭首先参观了展厅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通过观展,家长和小朋友们对天津大直沽和海上漕运的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展厅里的张湾沉船有了直观的感受。
\n在多功能厅,工作人员给10组家庭做了《大运河天津段与张湾沉船》课程讲座。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京杭大运河的辉煌历史、灿烂文化和大运河北辰张湾沉船考古发掘过程,以及一些随沉船出土的文物。
\n大运河灿烂的历史和张湾沉船的考古发掘,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应用于制作帆船拼图。小朋友们认真观看老师的示范,细心观察帆船的船身、帆、桅杆等不同的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尝试,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最终拼凑成一艘完整的帆船。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动手和创作的乐趣。
\n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珍贵的遗产。保护好大运河是既是青少年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一直在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事业,并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践行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积极宣传运河文化,为增强全社会的运河保护意识不懈努力。
","id":5126},"id":5126,"linkAddress":"302/305/5126.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125.36.63.23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6453200000,"viewCount":20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 巡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 走进天津市文昌宫小学","columnId":305,"crtHost":"125.36.63.234","crtTime":161594487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图片展,已先后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觉悟社纪念馆及天津市耀华小学展出,受到市民及师生的广泛关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n\n为做好“七进”工作,助力学校开展“四史”教育,弘扬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次展览于11月24日走进天津市文昌宫小学,向师生们展示我市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见证了抗战重要历史事件的遗存。学生们通过展览将了解在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发生在天津的历史事件,进一步激发勿忘国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奋斗精神。
\n\n将展览送进学校,是天妃宫遗址馆送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推进巡展工作进校园,开展好四史教育,通过展览增强师生的爱国情怀。
","id":5125},"id":5125,"linkAddress":"302/305/512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4959719.png","updHost":"125.36.63.23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6268073000,"viewCount":22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风正帆悬过直沽” 一楼展厅基本陈列即将复展","columnId":304,"crtHost":"125.36.63.234","crtTime":161594466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随着“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撤展,天妃宫遗址馆 “风正帆悬过直沽” 一楼展厅基本陈列正在抓紧布展。经过工作人员的连续施工,布展主体工作已经完成,展览将于11月17日正式与观众朋友们见面。
\n天妃宫遗址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为天津市第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妈祖文化遗址博物馆。其建馆缘于大直沽天妃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市考古部门因大直沽平房改造工程对天妃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建筑基址和天妃宫明清大殿基址,出土了大量金、元、明、清各时期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天妃宫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层次清晰,是天津市区堆积最厚的古代文化遗存,较好地反映了金元以来天津城市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脉络,是研究天津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极其重要的物质资料。经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论证认定,大直沽为天津市城市的原生点,天妃宫遗址则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2002年天妃宫遗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成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2006年天妃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23日,天妃宫遗址馆完成提升改造并重新对外开放。
\n\n天妃宫遗址馆大厅陈列有主题为“风正帆悬过直沽”的大型展览,分设“考古天妃宫”、“天妃与天津”两部分展厅,一楼展厅展出的正是“考古天妃宫”。展览以实物、浮雕、场景、图片、壁画、蜡像、文献资料等内容,重点展示了天妃宫遗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重要成果,突出表现了大直沽及天妃宫遗址在天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天妃宫遗址在体现天津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见证和重要作用,再现了天妃宫遗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天津城市近千年的发展历史。展厅还展出了2012年考古发掘出的反映元明时期天津漕运文化的张湾二号明代沉船等300余件文物,是张湾明代沉船发掘并保护处理后的首次展出。为了增强展示效果,展览还增添了模拟考古展区、智能讲解等内容,并通过动画、多功能互动屏等最新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对天妃宫遗址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诠释。
\n\n天妃宫遗址馆是了解天津悠久历史、呈现天津深厚文化底蕴,讲好天津故事的重要文化阵地和窗口。一楼展览的恢复对热爱天津文化,喜欢大直沽历史的观众是一个福音,届时欢迎观众朋友来馆参观,感受大直沽文化的独特魅力。
\n","id":5124},"id":5124,"linkAddress":"302/304/512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4636120.png","updHost":"125.36.63.23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5312180000,"viewCount":48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 文物展”将闭展","columnId":304,"crtHost":"221.198.104.170","crtTime":161594438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满足观众朋友们对优质展览的需求,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于6月13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引进“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特展,出土自朝阳北塔的150余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为观众朋友奉献了一道文化大餐。展览获得了我市各类媒体、文博学者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n“龙城瑰宝”特展是天妃宫遗址馆自2002年建馆以来,第一个从外省市引入的包含珍贵文物在内的特展,开展初期便赢得了众多天津市民的喜爱。鎏金银塔、金银经塔、玛瑙舍利罐......无论是花甲古稀之年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都可以在展线中找到各自喜爱的文物。
\n\n截止目前,“龙城瑰宝们”已经在天津陪伴了我们近5个月的时光。随着闭展日期的临近,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于11月9日起有序开始一层展厅“龙城瑰宝”特展文物的撤展及“风正帆悬过直沽”基本陈列的展线恢复工作。11月9日至16日期间,天妃宫遗址馆一层展厅将暂闭,二层展厅及文化展廊正常开放(每周一正常闭馆),届时请观众朋友们妥善安排参观路线及时间。
\n精美的展览须匹配精彩的宣讲,天妃宫遗址馆充分利用展览资源,在展期内集中发布了30余篇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微信推送稿件,为观众朋友深入了解展览及展览后的历史背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我馆还结合展览开展了“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文博达人邂逅历史、北塔巧遇阳光少年”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社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截止目前,“龙城瑰宝”特展共吸引一万余人参观。观众留言500多条。
\n\n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尽管“龙城瑰宝”特展的闭展日期应观众要求从原定的10月20日延期至11月8日,但小编看着展厅中即将回家的“龙城瑰宝”,心中和各位观众朋友一样舍不得他们离开。我们会将这份不舍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不断提升策展能力与水平,在今后为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的展览!
","id":5123},"id":5123,"linkAddress":"302/304/5123.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4365017.png","updHost":"125.36.63.6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4800860000,"viewCount":37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将撤展","columnId":304,"crtHost":"221.198.104.170","crtTime":161594366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自6月13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以来,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还记得开展时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如今古朴宁静的展线前仍然有很多观众驻足观看。“龙城瑰宝”展以其高规格的上展文物、多种质地的精美展品、多舛沧桑的文物故事,吸引着全国各地文博爱好者关注的目光。观众朋友们通过与这些文物“面对面”“零距离”感受其所蕴藏的文化与精神。
\n\n\n“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将于11月9日撤展,目前距撤展还有最后一周的时间,没看展的小伙伴,抓紧时间了。本展览展期将近5个月,通过观展,观众朋友不仅领略了朝阳北塔出土的珍贵文化瑰宝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也了解了古代文化在朝阳这片土地上曾经创造的辉煌。
\n\n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在“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撤展后恢复原来的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今后我们会适时推出更多优秀的展览,以飨观众。本馆期待您的到来!
\n\n
\n
","id":5122},"id":5122,"linkAddress":"302/304/5122.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3646867.png","updHost":"221.198.104.170","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4109660000,"viewCount":39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在红桥区巡回展出","columnId":305,"crtHost":"221.198.104.170","crtTime":161578857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articleKeyword":"巡展","content":"
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了“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专题图片展。展览图文并茂地将抗战时期发生在天津地区的历史画面还原在大家面前,日军铁蹄的践踏,日伪企业的掠夺,先进学生的尝试,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坚守,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建筑,更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n为了在国庆、中秋假期中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服务,我馆秉承“优质特展走出去”的服务理念,与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合作,于9月30日将“御侮见证”图片展送至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展出;10月9日起该展览转至天津市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展出;10月20日该展览将转至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展出。
\n\n\n“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展出
\n展览分“铁蹄践踏”、“救亡图存”、“抗战烽火”、“抗日名将与天津”四个单元,选取我市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见证了抗战重要历史事件、节点的遗址39处,通过对“抗战遗址”历史样貌、抗战记忆、相关人物的回顾与介绍,生动再现了在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发生在天津的历史图景。
\n\n“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在天津市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展出
\n此次巡展,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响应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有关博物馆“七进”工作部署,与兄弟文博场馆及其他社会单位共享优质展览资源的一次有效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御侮见证”图片展的巡展活动,还原天津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的艰辛岁月,与市民群众一同回溯历史、展望未来。
\n截至目前,“御侮见证”图片展在巡展过程中已吸引大量观众参观。下一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加速推进巡展工作进程,展览预计于11月初到天津市耀华小学展出,在助力学校、社区开展好“四史”教育的同时,用巡展的方式培育市民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热忱。
\n对展览有需求的单位可与我馆联系,联系人:郭男平,电话:13012294316。
","id":5119},"id":5119,"linkAddress":"302/305/511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788537618.png","updHost":"221.198.104.170","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2896400000,"viewCount":31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代钧窑瓷碗","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44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敛口,弧腹,近口处微收,天青色釉,釉面莹润,器型规整,紫红色窑变。钧瓷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出品的瓷器不定性,开创了我国窑变釉瓷器的先河。
","id":3290},"id":3290,"linkAddress":"302/306/329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403(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449000,"viewCount":75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明代八角形青釉碟","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36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天津北辰区张湾明代沉船遗址出土,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藏。形状为等边八角形,浅腹,通体施青釉,平底和腹部均有花卉图案。白色部分为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用石灰修补而成。
","id":3289},"id":3289,"linkAddress":"302/306/328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323(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364000,"viewCount":60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代青釉高足杯","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30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通体施青釉,上为碗形,口微撇;下有中空高足,上小下大,在形体设计上起到了均衡协调的作用,减弱了头重足轻的感觉。元代高足杯俗称“马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
\n","id":3288},"id":3288,"linkAddress":"302/306/3288.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240(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304000,"viewCount":63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脊兽","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23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
脊兽作为宫殿类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构件,通常放置于屋脊上,因为造型独特,常被看作“辟邪之物”,带有神秘色彩。中国民间俗语有“五脊六兽”一词,取其脊兽之神态,形容百无聊赖,忐忑不安的意思。这些脊兽并不是随意装饰的,而是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其数目多少代表了宫殿等级的高低。天妃宫遗址出土了包括鸱吻在内的六样瓦兽,符合其官庙地位,与“五脊六兽”一词极为相符。
","id":3287},"id":3287,"linkAddress":"302/306/328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168(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230000,"viewCount":63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代磁州窑龙凤纹瓷罐","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14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
瓷罐外壁通体白地黑褐色纹饰。肩部绘菊纹,以网格纹填充间隙;肩以下至足部绘龙凤纹,以云形纹填充间隙。
\n元代磁州窑的工匠们常以龙凤为纹饰,体现了当时人民对吉祥如意生活的热切期待与追求。
","id":3286},"id":3286,"linkAddress":"302/306/3286.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098(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146000,"viewCount":30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张湾2号沉船","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03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2012年4月,在北辰区张湾村北运河的整治清淤中发现了沉船遗址。2号沉船发现于1号沉船南侧约20米处,结构保存较好,仅两侧舷板有损坏。船体木质坚硬、纹理清晰,呈东西向覆扣在北运河河道上,全长约12.66、船底部最宽处达2.2米,船尾略宽于船头,整体形状为齐头、齐尾、平底,据船底纵向规律分布的九排铁质船钉推测,2号沉船应存在8个船舱。该船修补痕迹明显,在船底扳之间的缝隙处多用类似白灰的防水涂料填补,较大的缝隙则是先用碎瓷片填充,再用白灰涂补。在船体四周散落有大量各种形态的船钉,也见有瓷碗、陶罐、韩瓶、青砖、铜钱、骨簪、竹绳、麻绳及兽骨等遗物。
","id":3285},"id":3285,"linkAddress":"302/306/328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969(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033000,"viewCount":34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明清天妃宫博物馆举行暑期“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培训活动","columnId":305,"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176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了解文化遗产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明清天妃宫博物馆开展了两期“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培训活动。
\n首先博物馆宣教人员介绍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和本次培训活动的流程,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了解运河文化、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该展览是我馆从辽宁朝阳北塔博物馆引进的重要临展,此次活动同学们讲解的文物故事均源于这一展览。参观结束后,宣教人员根据学员们的年龄段分发相应的讲解词,通过辅导让同学们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在对讲解词基本熟悉后,走进展馆对照文物进行实地讲解,由宣教人员对同学们进行基础发声和讲解礼仪方面的一对一训练和纠正。
\n通过此次“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培训活动,同学们了解了天妃宫遗址和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的相关知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志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用学习充实自我,用行动回报社会。今后我馆将长期举办此类活动,培养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队伍,以此为“七进”载体,不断开展传统文化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络活动。
\n","id":3284},"id":3284,"linkAddress":"302/305/328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701(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97367100000,"viewCount":25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重修敕建灵慈宫天妃碑记》碑额(残块)赑屭 (碑座)","columnId":306,"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407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
《重修敕建灵慈宫天妃碑记》为明代任天祚所撰。碑文记载了明代朝廷重新修建大直沽天妃宫的经过。
","id":2038},"id":2038,"linkAddress":"302/306/2038.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848(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96265273000,"viewCount":3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临展特展)","columnId":304,"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9073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类型:特展
\n展期:2020.6.13-2020.10.20
\n简介: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这是一方非同寻常的宝塔,这是一段神秘多舛的岁月。历经三燕、北魏、隋、唐、辽五个朝代,跨越近800年的历史光阴,朝阳北塔像矗立在“龙城”之上的巨人,饱经岁月风霜,却始终屹立不倒。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此次与朝阳市北塔博物馆合作,引入包含鎏金银塔、金银经塔在内的总计150余件/套出土自朝阳北塔的珍贵文物,通过“朝阳北塔的历史变迁”和“朝阳北塔考古出土文物”两个单元,系统展示朝阳北塔“五世同体”的厚重历史底蕴,用金属、玉石、玻璃、砖瓦等质地各不相同的文物描绘“龙城”数百年间的沧桑巨变。我们希望通过引进这一展览,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佛教文化在朝阳这片土地上曾经创造的辉煌,领略朝阳北塔出土珍贵文化瑰宝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
\n","id":3508},"id":3508,"linkAddress":"302/304/3508.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01118171129.jp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94429200000,"viewCount":49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巧手益智园”——“我心中的天妃宫”画笔活动","columnId":305,"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239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开展了以“我心中的天妃宫”为主题的画笔活动,天妃宫博物馆提供画纸、画板,让孩子们绘制自己心中的天妃宫和妈祖的形象。由于我馆尚未开放馆内区域,孩子们首先通过线上参观了解天妃宫的大体形制,感受妈祖的生平事迹,然后通过画笔表现出来。通过开展此次画笔活动,小朋友们既发挥了自己的绘画特长,又对天妃宫和妈祖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发挥我馆优势,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期待下次与大家见面!
\n","id":2034},"id":2034,"linkAddress":"302/305/203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532(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90981000000,"viewCount":43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巧手益智园”——线上模拟考古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081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
传国玉玺、翡翠玉白菜……当这些频繁出现在《盗墓笔记》等热播考古题材影视剧中的“明星文物”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学生朋友可以在自家体验文物考古工作的趣味与艰辛,充满神秘色彩的考古发掘工作会与创造力和活力兼备的学生们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n我馆于“5·18”前夕举办的趣味模拟考古体验活动给出了答案。Max小朋友在模拟考古发掘中不骄不躁,主动思考发掘受阻的原因,在处理“文物”细节部位时采取不同工具,保证了模拟考古发掘的成功。王心悦同学发挥女孩心灵手巧的特点,在“文物”被完全揭露以后用软刷反复清理文物上残留的“沙土”,最终将“玉玺”的全貌完美呈现出来。
\n","filePath":"","id":2033},"id":2033,"linkAddress":"302/305/2033.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358(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89789213000,"viewCount":29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物系荆楚——湖北省考古新成就展(展览回顾)","columnId":304,"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9086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类型:图片展
\n展期:2020.5.18-2020.9.2
\n简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微博上发起了“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接龙活动,在声援疫情阻击战的同时用文物传达对湖北同胞的敬意与支持。为充分展示疫情爆发前湖北文物工作者在考古工作战线上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公众解读湖北省近些年重要的考古发现,让天津市民近距离感受考古工作的魅力,我馆积极与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所)联系,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引进《文物系荆楚——湖北省考古新成就》特展。特展于5月18日至9月2日期间在馆内文化展廊展出,将荆楚大地上“三苗与南土”的故事用专业而优美的笔触和细腻精美的考古图片娓娓道来。
\n","id":3509},"id":3509,"linkAddress":"302/304/350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01118171345.jp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89767260000,"viewCount":77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巧手益智园”——明代帆船船模制作活动","columnId":305,"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246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
我国造船业历史悠久,在元明时期达到顶峰,沿海及内河航运中均有沉船发现。2012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辰区张湾北运河的整治清淤中发现了明代时期沉船3艘,其中2号沉船保存较为完好,修复后作为我馆展出体量最大、保存相对完整的运河出土文物与观众见面。
\n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更多的了解帆船的相关知识,感受古代漕粮运输的艰辛,我馆举行了明代帆船船模制作活动,对照图纸用铅笔将拼图板上的部件编号。编号后将零件依次拆下,按顺序摆放整齐。然后按照图纸所示将零件进行船帮的拼接、固定大帆布和小帆布;最后帆布完成后,我们模型的制作就完成了。
\n","id":2035},"id":2035,"linkAddress":"302/305/203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0695(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88491267000,"viewCount":26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历史的方印——天妃宫遗址馆带您看遗址(展览回顾)","columnId":304,"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9097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类型:图片展
\n展期:2020.3.26-2020.5.17
\n简介: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一个个或如恒星烛照千年、或似流星一闪即逝的文化族群,为我们留下了璨若繁星的丰厚文化遗产。1961年至今,国家文物局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后公布了8批(共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n天妃宫遗址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栏目中将以普及知识为目标,以遗址保护为视角,带您线上走访我国30个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化遗存,探索它们在历史进程中或独一无二、或闻名遐迩的文化特色。希望能够让大家在了解我国珍贵古代文化遗存的同时,在不久的将来到全国各地文化遗址上进行实地走访,探寻更多被掩埋在时间和尘土下的历史奥秘。
\n","id":3510},"id":3510,"linkAddress":"302/304/351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01118171536.jp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84943320000,"viewCount":79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常设展览)","columnId":304,"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405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n
类型:基本陈列
\n展期:常设展览
\n简介:天津,作为河、海交汇枢纽和首都的海上门户,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早在元代,天津(时称直沽)就已经成为国内海上漕运的终点和经海路通往东北亚,尤其是高丽的起点,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行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此期间,著名的海洋文化——天妃信仰,跟随“连樯集万艘”的海船涌入津门,在大、小直沽等处落地生根。经过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的不断演变、积淀,妈祖崇拜最终成为天津海洋文化的最显著标志。
\n作为天妃信仰登陆进门后最初落脚地的大直沽,是元代海上漕运的北方管理中心,其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早于天津城的兴建,由此形成了“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历史格局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直沽”一名至今都被民间视为天津的别称。
\n展览分设《考古天妃宫》、《天妃与天津》两部分展厅。展览以实物、浮雕、场景、图片、壁画、蜡像、文献资料等内容,重点展示了天妃宫遗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重要成果,突出表现了大直沽及天妃宫遗址在天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天妃宫遗址在体现天津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见证和重要作用,再现了天妃宫遗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天津城市近千年的发展历史。
\n","id":2037},"id":2037,"linkAddress":"302/304/203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01118170904.jp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3052451000,"viewCount":8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交通指南","columnId":303,"crtHost":"60.208.61.18,120.92.71.182","crtTime":159522449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交通指南
\n1、大直沽三号路站
\n665、673、860、608、642、668、678、92
\n2、河东体育场站
\n185、621、643、656、676、806、856、905
\n3、田庄站
\n840 、760
\n4、小刘庄站
\n97、186
\n5、地铁
\n5、9号线直沽站
\n","id":1474},"id":1474,"linkAddress":"302/303/147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5688049.pn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96494000,"viewCount":8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参观须知","columnId":303,"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8833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1、周二至周日9:00—16:30开放(16:30停止入馆);
\n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n2、观众请经票务预约或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馆扫“津门战疫”码后到票务中心经验证、换票、测温、安检入馆参观;
\n3、博物馆实行预约制,总量控制的限流措施,共分4个时段(9:00-11:00、11:00-12:30,12:30—14:30、14:30-16:30)每时段入馆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
\n4、本馆提供如下服务项目:咨询、语音导览、雨伞、轮椅和常备急救药品等。
\n","id":3504},"id":3504,"linkAddress":"302/303/350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7135924.jp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82520000,"viewCount":82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注意事项","columnId":303,"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8882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1、参观前,请仔细阅读观众须知和注意事项;
\n2、观众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自觉维护遗址本体和文物展品安全;
\n3、观众须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未成年人参观须由家长带领;老年观众、行动不便者及身患疾病的观众参观须由亲友陪同;
\n4、入馆须衣着整齐,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
\n5、入馆后请到存包处存包,请勿将包带人展厅,禁止携带危险、易燃易爆品及宠物入馆;
\n6、请勿大声喧哗,严禁吸烟;建议将您的手机调到关闭或震动状态,以免影响他人参观;
\n7、请勿在博物馆内出现攀爬、躺卧、追打、跨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请勿触摸、损坏博物馆内的展品和公共设施,凡对本遗址及博物馆内的公共设施及文物展品造成损害的应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责任;
\n8、如遇观众高峰期或紧急情況,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有序进场、退场;
\n9、馆内禁止使用闪光灯、三脚架等拍照录像设备;
\n10、禁止在馆内倒卖传播反动淫秽书刊、画册、图片、音像磁带、严禁赌博、聚集搞封建迷信等活动。
\n","id":3505},"id":3505,"linkAddress":"302/303/350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71359241711520516636.jp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82220000,"viewCount":65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票务信息","columnId":303,"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8903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1、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制度。
\n2、您可通过关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预约参观门票。
\n3、网上预约请注意使用真实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件(二代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军官证、士兵证)号码等信息进行预约,每个证件号每天只能预约1次。预约编码当天有效,过期作废。如发生身份证消磁或者持身份证以外证件(如: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军官证、士兵证、户口本等)入馆等特殊情况,可凭预约记录检票,安检合格后入馆参观。参观当天凭预约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验证入馆参观,一人一证,身高1.3米(含)以下儿童凭预约填报信息,直接与家长一同入馆。
\n","id":3506},"id":3506,"linkAddress":"302/303/3506.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71359241711520578085.jp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81200000,"viewCount":73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联系方式","columnId":303,"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8918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电话:022-24313183 022-24126989
\n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
\n邮编:300170
\n","id":3507},"id":3507,"linkAddress":"302/303/350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71359241711520652153.jp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80205000,"viewCount":51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2,"articleTitle":"1","columnId":305,"crtHost":"111.161.153.40","crtTime":162512406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id":5939},"id":5939,"linkAddress":"302/305/5939.html","museumCode":"tjwbzx","updateTime":1625124060000,"viewCount":6}]}
为了进一步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优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博物馆成为学校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与第二课堂,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达成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
\n\n
11月12日下午,我馆应邀赴天津市第七中学,参加河东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暨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工作会议。会上首先通过“同心、同向、同行”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主题沙龙等三个环节,系统展示了河东区思政教育成果。随后,展陈教育部部长郭男平代表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的合作共建,是实现博物馆与河东区中小学校平台间的文化教育资源互补,推进馆校结合教育机制建设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双方的合作对提升河东区中小学生研学教育质量、丰富学生的历史和文博知识储备、提升博物馆宣教课程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n","id":9591},"id":9591,"linkAddress":"302/305/9591.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117.10.161.247,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31634603000,"viewCount":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1-10月,我市文旅工作成绩斐然","columnId":305,"crtHost":"60.24.103.180,10.0.23.143","crtTime":173146118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2024年,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聚力“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全力实施“十项行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展现新的面貌,天津文旅显示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1-10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2832.08万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游客旅游花费2563.56亿元,同比增长33.7%;游客人均花费1122.79元,同比增长19.4%。其中,10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558.99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全市国内游客旅游花费338.07亿元,同比增长40.6%;游客人均花费1321.10元,同比增长33.0%。
\n\n
\n
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文旅协同走深走实。三地文旅领域进一步拓展对接的广度深度,沟通协同体系更加畅通、文物保护利用更加有力、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惠、文旅行业秩序更加规范。召开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会议,达成十项天津共识,签署三地“公共服务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旅游领域执法协作工作措施”等,上线20条京津冀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三地联合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新闻发布会、京津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流会等,联合发布京津冀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京津冀文旅LOGO和京津冀文旅地图等,联合举办京津冀戏曲展演季、京津冀非遗联展、“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等一系列文旅活动,共同推出畅游京津冀、文物主题游径等一系列精品线路。
\n\n
\n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盘活存量资源。积极推动我市文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7个。广泛对接国内文旅“规上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0.9%,位居全市第一。推动携程全生态超级旗舰店落地河北区,盘活意风区闲置楼宇资源。深入开展全市闲置历史文化资源的底数摸排和盘活工作,已盘活原蔡氏家祠、原开滦矿务局大楼、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等8处历史文化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n\n
\n
举办贯穿全年的文旅主题活动,拉动文旅消费。围绕“天津始‘钟’‘响’你”总主题,举办“春风十里 天津等你”“粽情天地 嗨啤津夏”“秋意盎然 津彩斑斓”“冬日暖阳 津味绵长”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和一揽子优惠措施。圆满举办了100场“桥见海河 邂逅浪漫”——桥边音乐汇活动,累计吸引现场和直播平台400余万人次观看,图文浏览量超过1亿次。“海河邂逅泰晤士”天津时尚秀,与伦敦时装周专场秀形成双城互动,让世界目光聚焦天津。抢抓假日经济,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7个假日,全市共接待游客7119.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2.93亿元。天津成为假期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北京人首选出游目的地。成功举办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共吸引2000家企业来津参展参会,参与人数28.16万人次,展会期间线上线下成交额3.85亿元,项目签约额300.7亿元,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和投融资。
\n\n
\n
推进文旅商体农深度融合,实现文旅赋能。实施乡村旅游示范片区提升和精品线路提亮工程,开展全市1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推动乡旅公司建立全市精品民宿项目开发资源库,国旅公司策划设计5条精品线路,实现导流4.5万人次。举办2024天津马拉松“体彩杯”文创设计大赛,共评选出10个金奖作品,20个入围作品,并于2024天津马拉松期间在马拉松博览会进行展示展销。抢抓全面实施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重大机遇,积极推动邮轮旅游与港产城协同联动发展、与文商体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天津气派的邮轮旅游场景。今年1-10月(截至10月24日),共接待国际邮轮91个航次、32.1万人次,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航次及旅客量稳居全国第二、北方第一。
\n\n
\n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赓续城市文脉。扎实推进天津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建立已认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在梁启超纪念馆旧居举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精心组织2024年天津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发布第三批文物主题游径。实施梁启超旧居之饮冰室书斋、李纯祠堂三道院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服务我市重大项目,推动天津劝业场大楼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保护示范项目。开展天津石质长城抢救性维修研究项目。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完成基建考古项目149项,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
\n\n
\n
加强文博资源挖掘展示利用,激发文物活力。全市正式备案博物馆达80家,基本形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组织开展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和全市“类博物馆”培育计划,静海区萨马兰奇纪念馆、滨海新区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天津梁启超纪念馆被评为三级博物馆。深挖馆藏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1至10月,全市各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543个,接待参观人数1599万余人次,举办社教活动9922场。天津博物馆“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获评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日出东方——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的诞生”、平津战役纪念馆“浴血沽口——纪念塘沽解放75周年专题展”等三项展览入选“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成功举办天津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创新打造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百年会馆 精彩戏博”系列项目。组织策划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周年国际研讨会及展览活动,加强交流互鉴,提升国际影响力。
\n\n
\n
扎实开展文艺创作演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以“以文惠民 以文润城”为主题,开展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策划组织2024天津戏剧节、天津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交响音乐会,实施“邂逅·天津”创意城市计划,策划推出“最美街角”系列活动,以各种城市艺术的跨界、对话、交融、混搭为样态开展系列艺术演出。多个剧目演出获评荣誉奖项,天津京剧院《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巾帼英杰》荣获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俗世奇人》荣获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天津评剧院三团《夜宿花亭》、天津宝地荷花演艺有限公司《孙继皋卖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
\n\n
\n
\n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增强均衡性可及性。创新开展第九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策划推出52项群众文化活动。扎实开展首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共评出特级文化站24个、一级文化站165个、二级文化站45个、三级文化站16个。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打造首届“海河共读汇”品牌活动,推动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推出“我在天图读古籍”等亲子体验活动。紧扣节庆假期及重要节点,组织开展26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8场“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下基层活动。举办2024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群文精品活动百余项,惠及群众百万余人次。组织7场村晚活动,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n\n
\n
统筹推动文旅宣传工作,讲好天津故事。持续开展“引客入津”行动,举办系列发布会、推介会。深入与携程、抖音等网络平台和头部企业合作,展示天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近悦远来、好戏连台”的文旅新气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文旅系统全媒体矩阵发布43914篇作品(央媒刊发消息1282条、市媒发稿6876篇),全网总粉丝量514.9万,开展3984场(次)主题直播活动,总时长7844.58小时,全网总浏览量突破40亿人次。“文旅媒资库”电子资料累积近2T,组建7个全市文旅宣传工作矩阵,稳妥处置3次网络舆情。天津文旅自有新媒体账号15个,位居全国各省级文旅第一梯队。天津文旅抖音粉丝突破50万,年度增长1500%,位居全市政务抖音号综合排名前三位。新注册5个海外账号粉丝数突破10万。天津文旅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在天津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排行榜稳居前十,多次排名进入前三。全媒介投放新闻素材3000余条(次),新华社、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栏目对天津文旅工作进行了多次深入报道。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id":9586},"id":9586,"linkAddress":"302/305/9586.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4.103.18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31461177000,"viewCount":2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彩韵扎染·匠心独运”扎染艺术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03.180,10.0.23.143","crtTime":173128767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2024年11月9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以“彩韵扎染·匠心独运”为主题的文遗工坊系列之扎染体验活动。旨在带领大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扎染,同时,在互动体验中进一步感受扎染工艺的魅力。
\n\n
讲座中,扎染老师以扎染工艺的起源开讲,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相关内容: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n\n
\n
\n
\n
\n
随后,扎染老师将扎染材料派发给到场公众,带领大家现场体验扎染工艺,在互动体验中,大家对扎染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n\n\n\n
各位文物及文化遗产爱好者,博物馆11月文遗工坊招募已经开始了!
\n活动为各位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将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公众,通过专业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使参与者获得新知识,拓宽视野。
\n欢迎大家加入动手实践等活动,提升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与认识。
\n活动一:
\n“彩韵扎染·匠心独运”——扎染艺术体验
\n\n
活动时间:2024.11.9
\n活动介绍:扎染,这一古老而美丽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活动中,参与者将有机会亲手体验扎染的全过程,从选材、设计图案、绑扎布料,到上色、晾干、拆线,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创造的成就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将一块块平凡的布料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感受到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n\n
活动二:
\n“折纸汉服·雅韵传承”主题活动
\n\n
活动时间:2024.11.23
\n活动介绍:此次活动巧妙地将折纸艺术与汉服文化相结合,通过折纸这一传统手工艺形式,展现汉服的雅致韵味,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活动中,参与者将学习如何将简单的纸张折叠成精美的汉服样式,体验折纸的乐趣和汉服文化的魅力。通过亲手制作,他们可以深入了解汉服的款式、色彩搭配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感受汉服所承载的优雅与庄重。
\n\n
报名方式:
\n\n
活动仅限线上报名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n咨询电话:022-24313183
\n活动人数:上限10组家庭
\n活动地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国庆假期已临近尾声,10月6日上午,在这个举国同庆、星光璀璨的美好时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了“星光璀璨·爱国筑梦”国庆节专题工坊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与深意的活动环节,激发参与者的爱国热情,鼓励大家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n\n
“星光璀璨·爱国筑梦”工坊活动融合了文化、艺术与梦想元素,通过手工制作、创意分享的形式,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活动开始,老师从新中国的成立讲起,带领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庆节的意义以及象征。
\n\n
\n
活动中,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星星摆件制作活动。将天安门模型、中国地图等一片片材料,亲手组装成星星摆件。参与者们亲手制作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作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过程中加深了对祖国的情感认同。让星光照亮我们的爱国之路,共同筑就心中的中国梦!
\n\n
\n
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参与者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还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通过手工制作、梦想分享与星光表演等环节,参与者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美好,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与目标。
\n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文遗工坊的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与文化自信。
\n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寓意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10月19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精心策划举办了“纸杯花开·重阳情浓”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到博物馆的老年人带来了欢乐与温暖,也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n\n
对于当天到馆的老年人,我们提供了博物馆免费讲解。老年人深入地了解到博物馆是为了保护天妃宫遗址而建立的,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原生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n参观后,博物馆宣教人员送给了老人们纸杯画,大家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纸杯制作画作,活动巧妙地将环保理念与尊老敬老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不仅锻炼了老年人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环保意识,更将这份心意送给了社区的老年人,传递了浓浓的温情。
\n\n
通过活动的举办,馆内充满了重阳节的节日氛围。老年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博物馆的关爱与尊重,他们的笑容与幸福之情成为了最美的风景线。
\n\n\n
国庆期间,全国各地都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了进一步营造节日氛围,10月3日上午,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组织开展了“国庆缤纷·衍纸绘梦”——国庆节专题工坊。
\n活动开始,老师以“国庆假期的出行计划”开场,与大家展开讨论,同时还为大家带来了国庆节相关内容分享,从新中国的成立再到相关国庆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话国庆。
\n\n
活动中,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衍纸体验活动。衍纸也叫卷纸,是纸艺的一种。主要采用卷、捏、折、拼、剪等手法,借助专用的工具,改变不同宽度彩色纸条的形状来创作一些“零件”,再用胶水粘合组成艺术品。活动现场,参与者们发挥想象,将五星红旗、天安门、长城、和平鸽等国庆元素融入衍纸作品中,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参与者们感受到衍纸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n\n
\n
\n
完成作品后,我们组织了成果展示环节,让参与者们互相欣赏、交流心得。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衍纸作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大家制作出一幅幅国庆主题衍纸作品,包含着每个人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衍纸这一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庆祝祖国母亲的华诞。
\n\n
\n
\n
\n
国庆假期,本馆还将持续开展国庆专题工坊,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更多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n9月28日上午,在国庆节到来前夕,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绘梦祖国,共庆华诞”为主题的国庆节专题工坊,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每一位参与者尤其是孩子们深刻理解国庆节的由来与意义,深刻这个节日所承载的庄严与荣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n\n
活动伊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向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讲述了国庆节的由来,从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庄严的宣告,到如今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每一个历史瞬间都让人心潮澎湃,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的不易与辉煌。接着,通过PPT展示与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详细介绍了五星红旗的设计寓意,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国旗之美,活动特别设置了国旗样式肌理画制作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肌理画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国旗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
\n\n\n\n随着精美的国旗肌理画展现在大家面前,活动也缓缓落下了帷幕。但那份对祖国的深情与祝福却久久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庆节的内涵,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n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
\n9月17日上午,我们携手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共赴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灯笼情,中秋梦”花灯制作体验活动。在这里,每一盏灯都承载着故事,每一束光都温暖了心房,值此中秋佳节,参与者在博物馆里共同编织了一段温馨而美好的中秋记忆。
\n\n
活动开始前,老师讲述了中秋节的起源,追溯至古代对月神的崇拜与丰收庆典的融合,而花灯作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其起源亦与月亮紧密相连。老师娓娓道来,讲述着花灯如何从最初的简单烛火纸灯,逐渐演变成如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艺术品,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美满的向往,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创意。
\n\n
\n
\n
\n
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纸张在巧手中翻飞,从简单的折叠到精细的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参与者的热情与创意。参与者们在传统花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与创意,制作出了许多既具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花灯作品。制作花灯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那份纯真的快乐与深厚的情谊,成为了这个节日最宝贵的礼物。
\n\n
\n
\n
活动尾声,所有完成的花灯作品进行了集中展示,每一盏灯都承载着制作者的匠心与梦想,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比手中的花灯还要耀眼,他们与父母一同将心中的中秋梦融入一盏盏独一无二的花灯之中。
\n\n
“灯笼情,中秋梦——花灯制作体验活动”圆满落幕,它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相聚,继续用双手编织梦想,用心灵感受文化的力量。
\n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昨日闭幕。博览会共吸引2000家企业来津参展参会,28.16万人次参与展会及各项活动。展会期间线上线下成交额3.85亿元,项目签约额300.7亿元。
\n本届博览会紧扣文旅产业脉搏,精准聚焦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新需求、新业态、新场景,突出“科技感”与“融合度”,强调“可交易”和“可体验”。旅行者在体验式文旅场景中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蕴,旅行商在交易互动中助力产业走向繁荣。津城连接世界,文化旅游融通,产业同频共振,彰显出开放、融合、互联的独特魅力。
\n\n
关键词一 智能——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场景
\n博览会上,高科技助力文旅场景展示,智慧管理提升旅行体验,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增效明显,令参观者耳目一新。
\n\n
咖啡机器人为参观者提供服务;AR(增强现实)版的《天津地图》加深参观者对天津的印象;扫描世纪钟的具象雕塑,马卡龙色的立体世纪钟就出现在眼前……作为本届博览会的东道主,天津主展区内科技感十足。“穿越开启的解放桥时,划船的感受和视角无比真实,转头就能看到一路随行的全息鲸鱼和飞龙,还有空中飞船的设定,这种体验非常奇妙。”来自四川的厂商李先生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体验划船游览海河项目,“这个技术把城市漫游和虚拟现实结合在一起,还可以锻炼身体,创意挺好,特别好玩。”
\n天津文化中心是我市重要的城市窗口,在本届博览会上,河西区展出的智能化平台系统格外引人注目。在大屏幕上,根据实景制作的三维地图可以显示该区域室内户外客流变化、停车场实时车位情况、商业载体及各文化场馆半年客流变化、商业载体消费数据、游客偏好、活动信息等,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现天津文化中心区域的全感知、全链接、全场景管理。河西区数据局局长崔晶介绍:“智能化平台系统主要依据实景三维技术来完成,融合了客流监测、客户服务、设备管理指标,通过发挥区域的协同管理功能实现服务优化,希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n此外,博览会还设置了智慧旅游馆,集合5G、大数据、AR、VR等最新科技成果赋能文旅发展的应用案例。智慧旅游设施设备、智慧出行车辆等为参观者提供VR观影区、球幕影院、VR幻影飞碟等沉浸式体验。
\n\n
关键词二 融合——天津连接世界 文旅相得益彰
\n“我非常喜欢天津,想去现场看京剧,博览会让我实现了愿望,他们唱得非常好!”越南的云英一脸兴奋地表示。本届博览会吸引了上百位来自全球各地的旅行博主。攀登黄崖关长城、漫步海河两岸、到古文化街感受传统文化、在东疆港观海听涛,博主们用镜头捕捉记录,向世界传播动人的中国故事。
\n9月13日下午,由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指导,携程集团和Tripadvisor猫途鹰主办的2024全球旅行者(天津)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万豪酒店举办。行业大咖、嘉宾、博主齐聚一堂,助力天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都市旅游国际推广,促进入境旅游发展。
\n开放的天津正在主动拥抱世界,迎接八方来客。在博览会上,猫途鹰推出了《天津旅游指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携程集团合作推出“T(天津)计划”发展战略,助力天津文旅走向世界时尚舞台。
\n博览会上,文旅融合成为关键词,各类演出异彩纷呈,文创产品助阵盛会,非遗技艺闪耀全场,“跟着影视剧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文化为旅游赋能,成为展会最鲜明的特色。越来越多非遗技艺、文化IP(知识产权)巧借文旅的东风,投入文创产品的创新领域,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
\n\n
关键词三 成交——项目签约额超300亿元
\n9月16日,在“天津好物集聚为你来”平台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荣程文化健康集团与泥人张、祥禾饽饽铺、耳朵眼、桂顺斋等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将通过“为你来”平台集成天津传统非遗工艺记忆、中华老字号等名优产品,形成天津好物荟萃线上营销平台,助力天津文旅产业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新发展。
\n本届博览会强化交易平台新功能,通过“展览+交易+会议”的形式搭建旅游产业展览展示的舞台、洽谈交易的平台和创新研发孵化的基地。展会上,超过2000家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一对一”采购对接活动;全球旅行者(天津)大会、“聚焦产业焕新 推动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投融资大会、国内旅行商大会、景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天津景区装备供需对接洽谈会成功举办,为至少150家重点企业、100家各类金融机构、400个项目搭建洽谈合作平台。展会期间,线上线下成交额3.85亿元,项目签约额300.7亿元。
\n在2023年第十三届旅博会上,智信文旅产业发展(天津)有限公司因为互动项目“自行车游津城”提供了“VR三维建模”“实时渲染技术”等高科技支持,吸引了不少参展旅游服务商的关注,并因此承接了水上公园津彩大灯会等项目。在本届博览会“聚焦产业焕新 推动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投融资大会上,该公司与水西庄签约,将承接蛇年春节的水西庄大型灯会项目建设。
\n“水西庄灯会的规模将超过水上灯会,通过高科技的加持,游客直接扫花灯就可以观赏到不同的互动式视觉影像。我们还将设置球幕沉浸式体验。”公司总经理王紫佛表示。
\n天津,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宝藏城市。这里既有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又有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既有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独具韵味的人文景观。如今,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与加持下,天津文旅产业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乘着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的春风,让世界倾听这座城市的声音,让更多人感受天津独特的魅力。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黑神话:悟空》引发全球玩家关注,中国游戏、动漫、小说不断“扬帆出海”:“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中国文旅融合场景不断“推陈出新”:出台110余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措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已增至37个口岸、54个国家,火爆全网的“China Travel”打开世界认识中国的新通道……中国正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文旅业态模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全球目光。
\n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即将在天津启幕,全球网红博主、旅行达人、企业代表齐聚津门,近距离感受中国文旅的新气象和新风貌,共谋国际文旅合作新机遇。
\n\n
一、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IP”
\n当《黑神话:悟空》中的角色亢金龙缓缓倒下,日本玩家优子松了口气。她看着屏幕中自己造访了10多次的游戏场景——一座古刹遥遥矗立在峭壁之间。“古刹很庄严,看着让人心中感到格外平静。”优子说。
\n优子口中这座庄严古刹的建筑原型是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的独乐寺。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n“我很期待能有机会去中国看看。”优子说,除了独乐寺,她还想去山西大同的悬空寺“打卡”。
\n“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可·穆勒表示,《黑神话:悟空》以中国文化为创作基础,以新技术、新工具、新媒介赋之以崭新的阐释和表达,让中华传统文化“IP”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n随着中国游戏、动漫、小说不断“扬帆出海”,各地文旅部门也抓住契机,“开足马力”吸引海内外游客。作为《黑神话:悟空》主要取景地,山西“光速”推出了游戏取景地游玩路线图,还贴心规划出“晋北线”“晋东南线”等游览线路。游戏《原神》也将其重要取景地桂林带动成为许多国外玩家的“中国第一站”。另一款游戏《天涯明月刀》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委达成合作,以客家文化为背景,打造沉浸式剧场……
\n跟随游戏画面了解真实取景地,国外玩家不仅“种草”了多地自然风光,有的玩家还在游戏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主动学习起汉语拼音和中华饮食文化。“出海破圈”的网游、网剧,不仅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拓展了游戏在娱乐层面之外的文化价值、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n\n
二、入境游客源结构更加多元
\n近期,中国推出《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等一系列方便国外入境游客的政策“组合拳”极大降低了外国游客入出境和来华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门槛,让更多海外人士来到中国、了解中国。
\n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多地旅行后,德国旅游博主肯在自己拍摄的视频中感叹,中国是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国家,城市风格多元、人民友好热情。“我对中国印象非常好,强烈推荐大家到中国旅游,来亲眼看看。”
\n火爆全网的“China Travel”不仅使不少外国友人得以了解中国发展现状、体验各地风土人情,也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n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3.41亿人次,同比增长62.34%;各口岸签发口岸签证84.6万证次,同比上升182.9%;来华旅游外国人预计拉动消费超1000亿元。
\n除北京、上海等老牌入境游“目的地”外,越来越多的城市登上“心愿单”。携程发布的暑期出游市场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目的地为天津的暑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4%。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说,天津还推出了“漫游城市计划”、网络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津门旅游热度不断提升。
\n今年,美国视频博主凯瑞就曾乘坐京津城际来到天津,第一站先品尝煎饼果子、锅巴菜、面茶等早点,她的视频呈现了天津多元交融、兼收并蓄的美食文化。
\n桂林唐朝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晓光认为,近段时间“China Tour”(中国旅行)等关键词搜索量明显提升,入境游的客源结构更加多元。除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的游客以外,来自欧洲、南美洲、东南亚的客群也明显增多。
\n“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邀请多位驻华使节和国外旅游达人来津参会,外国留学生志愿者也将首次亮相。我们将通过全球旅行者(天津)大会等配套活动,充分展示天津独具特色和多元交融的文化底蕴,共同聆听国内国际文旅行业专家和头部企业家的真知灼见。”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鹏洲说。
\n文旅场景的焕新也带动了中国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近年来,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旅游景区投资、旅游目的地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更为活跃,技术创新、产业焕新也带动着全球文旅产业的变革。
\n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下半年外国游客人数有望超过1500万人次。“中外游客正在加速进入彼此的日常生活场景。随着人们在旅途中感悟文化、增进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与文化魅力也得以充分彰显。”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505},"id":9505,"linkAddress":"302/305/950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7.4,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6121769000,"viewCount":1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一刀一剪,传承非遗文化——剪纸手作体验","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110,10.0.23.143","crtTime":172586277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喜爱。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于9月7日举办“一刀一剪,传承非遗文化——剪纸手作体验活动”。
\n\n
在活动中,参与者将有机会亲手拿起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自由发挥,通过折叠、剪刻等手法,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和造型。从简单的窗花、喜字,到复杂的动植物、人物故事,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n\n
随着活动的正式启动,现场氛围热烈,参与者们满怀期待地投入到这场非遗文化盛宴中。老师从剪纸的历史沿革到剪纸工艺的方法技巧为参与者们进行详细讲解,带来了生动而深刻的教学体验。而后,展示了从选纸、折纸到落剪的全过程。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们纷纷拿起剪刀,尝试亲手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每一次落剪都凝聚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n随着活动的深入,参与者们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形并展示在众人面前。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创意无限,既有对传统题材的深入挖掘,也有与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合。通过作品展示环节,不仅让参与者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大家纷纷表示,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剪纸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n\n
\n
通过“一刀一剪,传承非遗文化”活动,我们不仅成功传承了剪纸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非遗保护工作,探索更多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与发展路径。
\n巨匠足迹主题路线:①李叔同故居——②曹禺旧居——③梁启超旧居——④孙犁旧居——⑤梁斌旧居——⑥张爱玲旧居
\n\n
①李叔同故居
\n李叔同(1880 ~ 1942) 我国最早将西洋绘画、音乐、话剧等艺术引进国内的先驱者之一,著名高僧。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岸,别名息霜、法号弘一,出生于天津,青幼年时生活于此。早年与津门硕儒严范孙、孟广慧、赵元礼、王仁安等常有交往,才华横溢,被誉为“津门才子”。1898年离津抵沪,曾与曾孝谷创办春柳社,从事话剧活动。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绘画、音乐,1910年学成回国,先后在津、宁、沪、杭从教。1918 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专研律宗,有南山律宗大师之称。旧居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田”字形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有房60 余间,其留学回国后,亲自主持修建洋书房与花园,取名“意园”。执教之余,在此为文、刻石、作画及接待宾客,现对公众开放。
\n\n
李叔同故居〔河北区粮店后街60 号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清末•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②曹禺旧居
\n著名剧作家曹禺青少年时居住于此,话剧《雷雨》在此创作。旧居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砖 木结构,西式二层楼房,坡式瓦顶。建筑面积 827平方米。门厅方形,两侧砖砌壁柱,二楼西侧筑有阳台。现对公众开放。
\n\n
曹禺旧居〔河北区民主道25号•民国 •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③梁启超旧居
\n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学者、政治家。1890年入京会试,与其师康有为一起,致力于维新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辛亥革命后归国,1912年在津创办《庸言报》。1915年定居天津。旧居建 于1914年,是一幢意大利式二层楼房,带地下室,楼顶东侧建有八角形阁楼。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平方米,共有房50间。袁世凯复辟称帝,梁曾在此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并和蔡锷密谋反袁护国。
\n\n
梁启超旧居〔河北区民族路44 号•1914 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④孙犁旧居
\n孙犁先生在天津三处旧居分别在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尤以和平区居住的时间最长。在这里,孙犁完成了包括中篇小说《村歌》、短篇小说《吴召儿》《山地回忆》《秋千》和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在内的一系列作品。孙犁在和平区的居所一处是多伦道216号的大院内(已拆)。一处是山西路35号的小楼。
\n\n
\n
⑤梁斌旧居
\n由实业家胡氏建房成巷,因其原籍为浙江省永康县,名永康里,1982年因重名改为永健里。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庄。11岁即在就读的县立高小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纪事》等,1996年病逝于天津。旧居为砖木结构的二层(局部为三层)楼房,清水砖墙,坡式台阶,梁斌先生逝世后依其生前原样完整保留了小楼的内部摆设。
\n\n
梁斌旧居〔和平区南海路永健里•1923年〕
\n\n
⑥张爱玲旧居
\n1923年,张爱玲2岁多时,其父津浦铁路局谋得英文秘书职位,举家由沪迁津,她在津度过了6年的童年时光。经考证张爱玲天津旧居地址应为赤峰道83号,该楼内外均有变化。
\n","id":9433},"id":9433,"linkAddress":"302/305/943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4.9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4222049000,"viewCount":2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心系国防,情系中华”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7.234.90,10.0.23.143","crtTime":172412131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于8月17日成功举办“心系国防,情系中华”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国防军事手工拼装的活动,激发全民对国防事业的关注与热爱,强化国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n\n
活动伊始,从航空和航天的基本概念开始,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对比,让复杂的航空航天知识变得直观易懂,随后,带领大家回顾了人类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再到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每一个历史瞬间都凝聚着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这段历程不仅展示了科技进步的力量,更激发了参观者对于国家航天事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中国航天成就也十分震撼人心,我国在航天领域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从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辉煌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n\n
\n
\n
活动的高潮部分莫过于航天运载火箭模型的拼装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者们亲手组装起一个个精致的火箭模型,从零件识别到组装调试,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让航天梦想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n\n
\n
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成功搭建起了一个学习国防知识、感受航天魅力的平台。它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国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更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未来,天妃宫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举办更多类似活动,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贡献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n\n
\n
\n
","id":9432},"id":9432,"linkAddress":"302/305/9432.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4.9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4121315000,"viewCount":2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9月文遗工坊火热招募中~","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51,10.0.23.143","crtTime":172403385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各位文物及文化遗产爱好者,博物馆9月文遗工坊招募已经开始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和文化传播功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激发民众对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及艺术等领域的兴趣与热爱,博物馆特此发起文遗工坊丰富多彩的活动招募。9月文遗工坊将通过手工创新体验形式开展活动,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探索历史的奥秘,感受文化的魅力!
\n\n
一刀一剪,传承非遗文化
\n活动时间:9月7号 上午9:30
\n活动亮点:学习非遗剪纸知识、体验个性化创作、成品展示增强自信
\n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与喜爱。在活动中,参与者将有机会亲手拿起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自由发挥,通过折叠、剪刻等手法,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和造型。从简单的窗花、喜字,到复杂的动植物、人物故事,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n\n
\n
灯笼情,中秋梦——花灯艺术工坊
\n活动时间:9月17号 上午9:30
\n活动亮点:中秋节文化知识分享、体验花灯制作、赏月赏灯共话中秋
\n花灯作为中秋节的传统元素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工坊中,参与者将学习花灯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寓意,通过亲手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匠人精神的精髓。这一期文遗工坊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亲手制作花灯、体验传统手工艺的机会,更搭建了一个传承文化、寄托情思、共赏明月的美好平台。
\n\n
\n
绘月寄相思·肌理画团圆——中秋节专题工坊
\n活动时间:9月28号 上午9:30
\n活动亮点:中秋节文化知识分享、肌理画绘制、作品展示交流
\n此次活动作为中秋节专题工坊,将通过绘画的方式,尤其是肌理画这种能够展现丰富层次和质感的艺术形式,来寄托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月亮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成为了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参与者可以在画布上绘制出各种形态的月亮,利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活动的作品不仅是对中秋节的庆祝,更是对家人团聚、情感交融的美好祝愿。
\n\n
\n
报名方式:
\n\n活动仅限线上报名
\n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n咨询电话:022-24313183
\n活动人数:上限10组家庭
\n活动地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n
意法风情主题路线:①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②原万国桥(解放桥)——③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④法国公议局旧址——⑤中心公园建筑群
\n\n
①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
\n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意大利公使嘎里纳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签订协议,从1908年至1916年历时八年建成一个完美,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马可波罗广场意式花园别墅住宅建筑群。砖木结构,均二层,带半地下室,共计6幢。该建筑群分三组,围绕圆形的马可波罗广场。各族楼内装修大致相同,一层是起居室、客厅;二层为卧室、卫生间等,其主要区别在于塔楼的平顶凉亭,有平拱、圆拱、尖拱之别,整体建筑造型优美,风貌别具一格。
\n意大利兵营旧址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光明道20号,建于1925年。意大利在中国常驻军队曾驻扎于此,1940年后侵华日军曾盘踞恣肆。抗战胜利后,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在此驻扎,是西方列强近代侵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为典型的古罗马风格建筑造型,建筑平面布局呈“凹”型,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后增建为四层,风格变化较大,清水墙体,前外檐为大拱券式通廊,虚实变化丰富,造型别致,规模宏大。
\n\n
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河北区民族路与自由道交口〕
\n②原万国桥(解放桥)
\n原万国桥(解放桥)位于天津东站前海河上。1923年为沟通老龙头车站和海河两岸租界交通,投资白银一百万两,由法商达德与施奈尔公司承建,1926年建成。桥分三孔,中孔为开启式,跨度47米,两旁边孔跨度各为24.6米。上部结构用钢桁架及纵横梁构成。桥面总宽度为19.5米,中间车道宽12米,铺设双轨电车道,两侧为人行道,此桥设计科学,施工精良,造型美观,是天津城市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
\n\n
③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n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成立于1875年,总行设在巴黎。天津分行设于1907年,利用外汇差价倒卖,牟取暴利。1912年建成此楼。砖混结构,三层带地下室楼房,建筑面积3651平方米。台基用条石砌筑。外檐首层以水泥横条饰面,二、三层做红砖清水墙,砖砌图案装点。正门分设两个台(阶)段,两段之间设空心花饰铁门。屋顶平面转角原设四坡顶凉亭,1976年震毁拆除。主楼东面为院落,三面设回廊,上下为附属用房。
\n\n
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旧址〔解放北路77号•1912年〕
\n④法国公议局旧址
\n公议局是租界内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法国领事兼公议局董事会长,下置总务处、巡警局(后为工部局)、工务处、卫生处、教育处等。大楼混合结构,三层西洋建筑,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主立面中间突出,两翼内收,庄重对称。基座采用花岗石镶面,主入口呈三联半圆状,花饰铁门。二层中央有6根高大石柱,形成空廊。正门大厅彩色大理石地面,汉白玉扶手,井字梁带花饰线条顶棚,内装做工精细的八角形吊灯,墙面装饰丰富多彩。整个建筑内外协调,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具有典型西洋古典建筑风格。1991年被评为近代优秀建筑。
\n\n
原法租界公议局大楼〔 承德道10号•1931年〕
\n⑤中心公园建筑群
\n中心公园始建于1917年,1922年完工,由法租界当局所建,时称为法国花园。主要建筑为花园中心的六角石亭一座(民国重建时改为八角亭)。以石亭为中心,向周围的六条路口辐射,各路之间形成不同造型的区域,区域内路径曲折,小桥流水,绿柳成荫。公园外围以铁栏杆绕护,栏杆外为一条环绕公园的马路。园内原筑有法国民族英雄诺尔达克塑像和一座和平女神铜像。1941年后改名为中心公园,1946年曾改名为罗斯福花园,并将铜像等拆除。1949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该园后更名为中心公园。现对公众开放。
\n紫竹林教堂北京教区主教田嘉壁(L.G.Delaplace)用1870年天津教案所获赔款九万两白银,在法租界紫竹林建“圣路易”教堂,俗称紫竹林教堂,建筑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为三通廊,十字穹顶。该建筑正立面用四棵立柱支撑,中部入口作拱券形,上作三角形门楣,腰线为小出檐带状花饰砖雕,做工精细。首层两侧设拱券式小门。顶部装修已震毁,改为简易顶。堂内一端设圣坛,一端设二层楼台,供唱诗班使用。
\n首善堂是法国巴黎天主教圣味增爵会在中国北方设立的管理教会财产的机构,以经营房地产业为主,亦为天津一大财团。该建筑原为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带地下室)。外檐做水泥饰面。多坡瓦顶,两翼对称,中间突出,是一座风格稳重的法式建筑。
\n海关胡同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与吉林路交口,始建1887年,为大清海关高级职员所建宿舍。建筑为法国风格的三层联排别墅,砖木结构,每排楼房有九个组团,每组团均设有前后院和前后院门,二、三层房间内设有壁炉为主人房,一层仆佣住房。楼房内部各层由木质楼梯相连。
\n\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430},"id":9430,"linkAddress":"302/305/9430.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5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3791121000,"viewCount":1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京津冀文化一脉之黎明号角","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51,10.0.23.143","crtTime":172361869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黎明号角主题路线:①北京北大红楼——②陶然亭——③天津南开学校旧址——④觉悟社旧址——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⑥河北省李大钊纪念馆
\n\n
①北京北大红楼
\n北大红楼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 29 号,始建 于 1916 年 ,建成于 1918 年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建筑风格朴素,外观坚实、庄重,主体色彩呈红色,故名红楼,原为北京大学一院(文科)、校部、图书馆所在地。地上 4 层,地下 1 层 ,建筑面积 10000 平方米 。基本陈列“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 ”主题展,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着力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n\n
②陶然亭
\n陶然亭公园建于1925年,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6.15公顷,是一座集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突出中华“亭文化”的历史名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最早修建的现代园林,国家AAAA景区(点),国家重点公园,北京历史名园。2008年,陶然亭公园被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有高君宇烈士墓和慈悲庵两处革命旧址。
\n\n
③天津南开学校旧址
\n1904年10月17 日严(范孙)、王(益逊)二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继改名为“敬业中学堂”,后曾易名“私立第一中学堂”,张伯苓任校长。学生日众,校舍难容,邑绅郑菊如捐赠南开田地10亩,严范孙、王益逊、徐世昌、卢木斋、严子均诸人捐银二万六千两,1906年秋,新校舍建成,因地处南开,后更名为南开中学校。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433平方米。截至1929年,主要建筑有东楼、北楼、中楼、南楼、礼堂等。砖木或砖混结构,二层至四层不等。造型庄重雄伟,建筑手法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该校历史悠久,学风优良,1913年~1917年周恩来曾就读于此。
\n\n
南开学校〔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2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④觉悟社旧址
\n觉悟社是1919年9 月1 6日由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创建的爱国团体。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宗旨,成 为当时天津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锋。旧址为一座由7间平房组成的三合院,青砖瓦顶,占地面积192平方米。现为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对社会开放。
\n\n
觉悟社旧址 〔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号 •1919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n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毗邻天津水上公园风景区,占地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1平方米,于1998年2月28日建成开放。
\n\n
馆内基本陈列分为四大展区,即主展馆、仿建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展区、周恩来总理专机展区和“新海门”号船舶展区。主展馆一层为“人民总理周恩来”展览,三层为“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邓颖超”展览;西花厅展区设有复原陈列和主题文物展“伟大的情怀”;周恩来总理专机展区陈列着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的伊尔—14型678号飞机;“新海门”号船舶展区陈列着1992年承担邓颖超骨灰撒放任务的“新海门”号船舶。
\n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n\n
⑥河北省李大钊纪念馆
\n李大钊纪念馆座落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主要参观景点包括: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李大钊纪念碑林及李大钊故居。
\n纪念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8656平方米。整个建筑古朴庄重典雅,体现了李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共分三个展厅,九个专题,全面系统地展现李大钊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对中国革命做出的丰功伟绩。
\n李大钊纪念碑林于2004年10月29日建成,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与艺术欣赏与一体,以独特的形式展现革命先驱李大钊的高尚节操、丰功伟绩和后人缅怀敬仰之情。
\n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始建于1881年(清光绪七年),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如珍设计监造。故居建筑布局合理,古朴无华,具有明显的明清时期乐亭民居特色,是典型的穿堂套院,故居占地1010.1平方米,建筑面积434平方米。李大钊故居现为复原陈列,在故居西正房举办有“李大钊与故乡”陈列展览。
\n\n
李大钊纪念馆鸟瞰图
","id":9429},"id":9429,"linkAddress":"302/305/9429.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5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3618683000,"viewCount":2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瓷上雅韵,指尖上的艺术”陶瓷彩绘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51,10.0.23.143","crtTime":172351269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早在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陶艺的技术,传承至今天已将近万年,陶器是大地的馈赠,制陶人用自己巧妙的双手,让平凡的泥土有了生命的灵气。陶艺的历史,与人类的文明史息息相关,它记录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从石器时代的土陶到当今的高科技陶瓷,无一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24年8月10日上午,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组织开展了文遗工坊——“瓷上雅韵,指尖上的艺术”陶瓷彩绘主题活动。
\n活动开始,博物馆老师以“陶器的起源”、“陶器的历史”以及“陶器的发展”三个部分讲起,带领学生们走进中华陶艺,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活动中,老师还与大家就“陶与瓷的区别”展开互动,带领大家进一步感受陶艺。
\n\n
\n
随后,博物馆馆老师还带来了陶艺体验道具,带领大家现场绘制陶器。一笔笔地涂抹,一种种颜色的绽开,一件件精美的陶器在手中成型。
\n\n
我们的双手赋予了陶器生命,也成就了它的艺术价值。而陶器带给制作者瞬间的治愈,也是值得反复回味与留恋的。今后,本馆还将持续开展多类型、多主题的特色服务,更好的服务公众。
\n","id":9428},"id":9428,"linkAddress":"302/305/9428.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5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3512655000,"viewCount":2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京津冀文化一脉之文明探源","columnId":305,"crtHost":"60.25.159.197,10.0.23.143","crtTime":172308115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文明探源主题路线:①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遗址——②北京周口店遗址——③中科院中国古动物馆——④天津北疆博物院旧址
\n\n
\n
①河北省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遗址
\n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依托泥河湾遗址群而建,是国家文物局2022年12月公布挂牌的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核心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区域内分布着涵盖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各类遗址30余处,建有纪念性园区、知识性园区和体验性园区三大功能区,是集科研、展示、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n\n
\n
②北京周口店遗址
\n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西南约50公里处,自1927年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具有科研价值的化石地点27处。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遗址,周口店遗址除发现古人类化石外,还发现了近十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n\n
\n
③中科院中国古动物馆
\n中国古动物馆隶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该所于1994年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中央机关思想教育基地。
\n中国古动物馆馆内按照脊椎动物的演化序列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人类演化馆),4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并有东厅和西厅两个临时展厅、3D电影放映厅和科学课堂以及达尔文实验站。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从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藏品千余件。这里陈列着自5亿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史前时代的地层中产出的各门类化石标本和石器标本,包括无颌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石器等,全面展示了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n第一层的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展示了各种无颌类、鱼类和两栖类化石标本,其中包括馆藏珍品:科摩罗政府赠送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拉蒂迈鱼标本;在一层的中央“恐龙展池”,展出了中国有代表性的大型恐龙的骨架,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植食性恐龙——合川马门溪龙,还有头上长着棘的棘鼻青岛龙;龙池还展出了加拿大皇家特雷尔古生物博物馆赠送的霸王龙完整骨架;一层热河生物群特展区展示了生活在1亿多年前的古老生物群,包括长有四个翅膀的恐龙——顾氏小盗龙,腹中有7个小宝宝的怀孕满洲鳄等精美展品。
\n第二层的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展出了包括恐龙、恐龙蛋、翼龙、鱼龙、鳄、龟、蜥蜴等各种古爬行动物以及古鸟类的珍贵标本。二层入口处的马门溪龙大腿骨化石是博物馆内唯一可以触摸的展品,也是让观众亲身体验化石的质地,感受来自远古的气息。二楼南侧“恐龙走廊”中的第一件展品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化石骨架,它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生活在2亿多年前),是中国第一具装架的恐龙骨架(1941年在重庆装架),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锺健院士研究命名,也是世界首枚恐龙邮票的主角。这件许氏禄丰龙的珍贵标本也是我馆的镇馆之宝。二层还展示了其他很多珍贵标本,如只有腹甲没有背甲的龟——半甲齿龟,以及世界第一只长有角质喙的古鸟——孔子鸟,其化石上的羽毛印痕清晰可见
\n第三层古哺乳动物展厅展出各种各样的古哺乳动物标本及骨架,包括被写入我国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的威严耸立的黄河象的巨型骨架,它生活在250万年前,身高有3.81米,是当时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之一。还有熊猫的始祖——禄丰始猫熊、相貌凶恶却食草的“六角兽”、长着利齿的剑齿虎、与“北京人”生活在同时代的大角鹿和鬣狗化石等等。
\n古脊椎动物馆的每层都各有一副数十米长的巨型油画依墙展开,分别绘制了“古生代的海洋及陆地”、“中生代的恐龙世界”、“新生代哺乳动物家园”等三个主题,展示产自中国的各个地质时代古脊椎动物群落独有的生态面貌。
\n中国古动物馆的树华人类馆1999年建成开馆,2021年4月升级改造完成,改造后更名为“人类演化馆”。通过展出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标本及模型,系统普及了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知识。展品包括举世瞩目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及国外赠送的各种珍贵的古人类化石标本模型。
\n\n
\n
④天津北疆博物院旧址
\n法国天主教会神甫桑志华主持创建中国早期的博物馆之一。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北楼三层,南楼二层,两楼之间用跨空封闭式天桥相连,陈列室采用中心牛腿柱框架结构,设计独特,具罗马式建筑风格。馆内珍藏有1919年在甘肃庆阳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物及华北、西北地区哺乳类动物种群标本。中外学者杨钟健、裴文中、德日进等曾在此作过富有成效的研究。现对社会开放。
\n\n
北疆博物院旧址〔河西区马场道117号•192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id":9427},"id":9427,"linkAddress":"302/305/9427.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9.197,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3081148000,"viewCount":2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公告|“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即将闭展","columnId":304,"crtHost":"60.27.233.201,10.0.23.143","crtTime":172282379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9425},"id":9425,"linkAddress":"302/304/942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0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2823793000,"viewCount":2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中华百年看天津之兴学育人","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01,10.0.23.143","crtTime":172249267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兴学育人主题路线:①北洋大学堂旧址——②原工商学院旧址——③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④南开大学
\n\n
\n
①北洋大学堂旧址
\n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堂”。庚子之役后,于1902年迁至西沽武库新校址,改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最早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大学,历史悠久,名闻中外,中国经济学家马寅初、革命活动家张太雷等,均毕业于此校。旧址现存早期建筑教学楼3座,均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986平方米,现为“河北工业大学”。
\n\n
北洋大学堂旧址〔红桥区光荣道2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②原工商学院旧址
\n工商学院是法国天主教会在津创办较早的一所大学,包括主楼、宿舍楼、办公楼。主楼建于1925年。法国人设计。三层混合结构,带地下室,建筑面积4917平方米,平面呈“H”形,用封闭式外廊连接所有教室。立面富于变化,首层大块蘑菇石墙面,正中设凸字形大平台,下作四组塔司干双柱组成的门廊。曼塞尔式屋顶,前后各设大圆钟一座,用巴洛克式券罩保护,拱券形门洞。一层为弧券窗,二、三层为矩形窗。室内装修讲究,门厅、大厅、内廊均采用彩色马赛克美术图案地面,教室、办公室为人字地板。钢筋混凝土楼梯装带铁护角,黑漆方铁花饰透孔栏杆木扶手。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n\n
工商学院主楼〔河西区马场道117号•1925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③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n中国较早的新型女子学校,简称“直隶女师”,占地面积40151平方米。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等均曾在此校就读。校内仅存早期二层砖木结构教学楼一座,现为天津美术学院。
\n\n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旧址〔河北区天纬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市文物保护单位〕
\n④南开大学
\n1919年,由著名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创办。原校址在南开中学南端,教学楼为今南开中学之“南楼”,1923年8月迁至八里台新校址。校内陆续建有秀山堂(教室、办公室)、思源堂(科学馆)、木斋图书馆、柏树村(教授宿舍)、芝琴楼(学生宿舍)等,又辟南、北莲池、丽生园、山桃林、枣林、临溪亭、爱莲亭等园林建筑。1937年7月,校园主要设施遭日军轰炸,早期大型建筑物今仅存1925年落成的“思源堂”,现为第二教学楼,砖混结构,西式三层,带地下室,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建筑面积3052平方米,保存较好。
\n\n
南开大学〔南开区卫津路94号•1923年•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424},"id":9424,"linkAddress":"302/305/9424.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0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2492674000,"viewCount":2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妙笔生花,唤醒藏品——手绘创作博物馆文物包","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01,10.0.23.143","crtTime":172238676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7月28日上午,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妙笔生花,唤醒藏品”手绘创作博物馆文物包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度探索与传承文化精髓的旅程,让参与者们在画布上共同绘制出对博物馆藏品独特理解与热爱的篇章。
\n\n
活动前,我们精心挑选了博物馆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作为创作主题,涵盖了历史文物、艺术品、民俗器物等多个领域,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作灵感。
\n参与者们根据文物形状、花纹、颜色,在文物包上进行绘制。每个参与者从构图设计到色彩运用,再到细节刻画,都精益求精,经过精心的创作,一幅幅充满创意与情感的手绘作品应运而生。
\n\n
\n
\n
这些作品每一笔都蕴含深意,每一幅作品都独一无二,展现了参与者们对博物馆藏品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活动不仅提升了公众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还激发了更多人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情。
\n\n
","id":9423},"id":9423,"linkAddress":"302/305/942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0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2386761000,"viewCount":1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潮涌津沽之向海而生","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201,10.0.23.143","crtTime":172230263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向海而生游径主题路线:①芦台场古盐田——②国家海洋博物馆——③天津市滨海新区博物馆——④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⑤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⑥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n①芦台场古盐田
\n芦台场古盐田位于天津盐业风情游览区。天津盐业风情游览区坐落于滨海新区北部,旅游路线包含:长芦汉沽盐业文化展览馆、古滩遗迹、候鸟救护、玉砂仓廪、盐塑DIY制作、三体VR体验、网红滑盐、古法制盐体验等内容,集文化参观、生态湿地、研学科普、亲子体验、网红拍照、美食品尝、文创礼遇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工业旅游标杆。
\n\n
\n
②国家海洋博物馆
\n国家海洋博物馆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占地面积15公顷,建筑面积8万平米,展览展示面积2.3万平米。
\n国家海洋博物馆建筑主体3层局部4层,陈列展览内容围绕“海洋与人类”主题展开,分为“海洋人文”、“海洋自然”、“海洋生态”三大版块,共设六大展区15个展厅,同时设有博物馆商店、餐厅、咖啡厅、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n国家海洋博物馆将努力打造成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权威的海洋文物收藏保护中心、海洋文明研究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传播中心、海洋体验中心,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n\n
\n
③天津市滨海新区博物馆
\n滨海新区博物馆滨海新区博物馆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中心路南端的河滨公园与海河临界处,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建筑外型南高北低,平面呈橄榄状,造型独特,极富艺术性与观赏性。尽管没有红墙绿瓦的热烈色彩,也没有雕梁画栋的精工巧致,但亮灰色的墙体边饰、古铜色的大门以及独特的艺术造型,使博物馆看起来清爽而又不失恢宏。博物馆内部布局呈中轴式,序厅居中,东西两侧各一展厅。
\n\n
\n
④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n创建于1922年8月。前身为久大塘沽盐场的化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私立化学工业学术研究机构。社长孙学悟、董事长范旭东、董事侯德榜、唐汉三。出版刊物《海王星》,自1922年至1952年,30年成果累累。旧址为一幢英别墅式砖混结构灰色三层楼房,占地面积1920平方米,保存较好。
\n\n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滨海新区塘沽解放路22号•1922年•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⑤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n大沽口为京津门户,明朝中叶即在此构筑炮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始建炮台二座,分别位于海河口南北两岸,称“南炮台”和“北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41),又于北岸增建一座,南岸增建两座。咸丰八年(1858)僧格林沁全面整修大沽炮台,并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在北岸另建石头缝炮台一座,此外还建小炮台25座。一般高10米~17米,周围建堤墙,于海口两侧构成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侵略者兵舰进入大沽口,威逼京师,1859年6月25日,炮台守军在提督史荣椿率领下,奋战一昼夜,击伤击沉敌舰8艘,俘获2艘,并重伤英国舰队司令贺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炮台守军与义和团并肩展开大沽口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陷,守将罗荣光英勇捐躯。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规定,炮台被迫拆除。现仅存“威”、“镇”、“海”、“石头缝”四处炮台遗址。1997年辟作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n\n
大沽口炮台〔滨海新区东大沽海河口•清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⑥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n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位于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2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3年10月对外开放。博物馆外形呈贝壳状,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保护用地6公顷,基本陈列包含五个篇章:重点展示古贝壳堤的形成、分布以及渤海湾西岸沿海平原的海陆变迁历程。同时,展区设有实物展柜,主要展出各种珍贵的贝壳标本和古海岸遗迹研究成果资料。贝壳堤作为古代和现代泥质海岸带地区的一类特殊的海岸线,是大自然留赠给人类的珍贵的地质地理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地学和古气候信息。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421},"id":9421,"linkAddress":"302/305/9421.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20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2302632000,"viewCount":3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8月夏令营火热招募中~~","columnId":305,"crtHost":"60.25.158.65,10.0.23.143","crtTime":172171668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各位文物及文化遗产爱好者,博物馆8月夏令营活动招募已经开始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窗口,其角色愈发重要。为了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8月文遗工坊将通过手工创新体验形式开展夏令营活动,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探索历史的奥秘,感受文化的魅力!
\n夏令营(第三期)
\n瓷上雅韵,指尖上的艺术——陶瓷彩绘工坊
\n活动时间:8月10日上午9:30
\n活动亮点:学习传统陶瓷知识、体验个性化创作、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n此次活动为艺术体验活动。在这场活动中,参与者将置身于陶瓷彩绘的奇妙世界,亲手在精致的瓷坯上绘制出绚丽多彩的图案。活动提供了多种形状和尺寸的陶瓷器皿作为彩绘基底,配以丰富多样的彩绘颜料和专业的绘画工具。参与者将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将自己的创意与灵感倾注于瓷面之上,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n\n
\n
“心系国防,情系中华”——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
\n活动时间:8月17日上午9:30
\n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和人民的防务,是保卫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防备敌人侵略的重要基石。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将无从谈起。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策划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
\n活动内容:“心系国防,情系中华”国防教育月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国防军事手工拼装的活动,激发全民对国防事业的关注与热爱,强化国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该活动以“心系国防”为核心,强调每个人都应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以“情系中华”为情感纽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共同为保卫祖国、建设强大国防贡献力量。
\n\n\n
夏令营(第四期)
\n鸡羽绕尾 上下翻飞——花毽制作主题活动
\n活动时间:8月24日上午9:30
\n活动亮点: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交融、体验动手实践花键、互相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n此次活动为传统工艺的手工活动。在这场活动中,参与者将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花毽,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制作过程中,参与者将感受到手工艺的精细同时也将体会到创意与想象力的碰撞。将鸡羽绕尾,制作成花毽,参与者将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品。此外,活动还设有互动环节,让参与者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感受传统手工艺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n\n
\n
报名方式
\n\n
活动仅限线上报名,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n咨询电话:022-24313183
\n活动人数:上限10组家庭
\n活动地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中山先生在津革命活动主题路线:①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②天津广东会馆——③中山公园——④新开河火车站旧址——⑤大连道海河码头——⑥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⑦曹家花园旧址
\n\n\n
①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n利顺德饭店(ASTOR HOTEL)是中国近代首家外商开办的大饭店,1863年由英国圣道堂牧师约翰•殷森德(Inno-Cent)创建,许多名人,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溥仪、袁世凯、段祺瑞、蔡锷、梁启超、张学良等都曾在此下榻。美国前总统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亦曾长期住在这里。该店至今保存有孙中山用过的银质烟碟,溥仪用过的餐具,张学良听过的留声机。曾先后在此签署过《中国丹麦条约》、《中国荷兰条约》。始建时为砖木结构瓦棱铁顶英式平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改建为三层(局部五层),具英国古典风格。192年在老楼北侧又增建钢混结构的四层楼房。总建筑面积12610平方米,保存有文艺复兴式的雕花古典沙发,“奥迪斯”早期电梯等文物,是英租界现存早期建筑之一。
\n\n利顺德饭店〔和平区解放北路199号•清光绪十二年(1886)•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②天津广东会馆
\n1903年动工,1907年落成。由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倡议集资兴建,作为在津广东同乡会馆。坐北朝南,由南部四合院、北部戏楼、东西两侧箭道等组成,具有我国北方和南方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特点。总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768.08平方米,是天津现存规模较大、构造精巧的会馆建筑。馆前广场,设砖筑照壁。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前接卷棚廊厦。大门的边框、门额用石砌筑。额刻“广东会馆”四字。厅中设木制屏门,两侧耳房山墙砌作岭南常见的“五岳朝天”式。四合院正房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前接卷棚廊厦。前檐悬“岭渤凝和”匾额。东西配房作廊庑式,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院内四面廊厦环绕,檩、枋施苏式彩画。戏楼是会馆的主体建筑,为二层楼四合院布局。南房为戏楼后台,面阔五间,进深一大间。舞台向北伸出,台前不设边柱,面积64.5平方米,高1米。舞台中心上部圆形藻井作“鸡笼”状,用微型斗拱榫接而成。舞台天幕上悬木匾“薰风南来”,下面镶刻“天官赐福”、“衔桃蝙蝠”图案。北房和东、西房面阔各五间,进深一间。楼上为包厢,楼下为茶座。楼内中部为天井式,上筑玻璃窗大罩棚。馆内砖、木、石雕工艺精湛,著名戏剧艺术家梅兰芳、谭富英、尚小云等都曾在此演出。现保存完好,现为天津戏剧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n\n广东会馆〔南开区城厢中路1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③中山公园
\n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名劝业会场,后改称“天津公园”、“河北公园”,是天津最早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1912年8月孙中山北上参加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会谈,途经天津,在此出席天津国民欢迎大会。1915年、1919年周恩来、马骏等都曾于此发表过演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更名“中山公园”,沿用至今。是天津人民进行革命活动和集会的场所。园内还有十五烈士纪念碑和魏士毅女士纪念碑及南皮张氏双烈女碑等文物。
\n\n中山公园〔河北区中山路•1928年•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④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n初称新开河火车站,后改称天津新站。1910年,京奉铁路与津浦铁路在天津新站举行联轨典礼。1912年更名为天津总站,1938年始称天津北站,沿用至今。站舍分布面积866485平方米,站台三座。现存钢架天桥、礼堂、站台候车室各一座。候车大厅为砖混结构,坡顶出檐深远,以遮阳避雨,檐下铁架支撑。礼堂为单层硬山顶,现状尚好。新开河火车站旧址为中国最为古老的车站之一,1960年代为中国七大中转站之一,曾在此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n\n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190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⑤大连道海河码头
\n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商埠,随后各国租界都相继沿海河修建码头,其中以英租界码头地理位置好,规模最大,位于台儿庄路的赤峰道至彰德道之间,经多次扩建重修。怡和、太古等一些较大的洋行,在此设有专用码头。轮船客运码头也设于此,俗称“大连码头”孙中山北上来津即在此登岸。码头水泥堤坝保存较好,并存有大小不等的铸铁缆拄40个。
\n⑥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
\n该建筑建于1915年,原为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私人园所,津人俗称“张园”。1924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为解决中国统一和建设问题,应冯玉祥之邀北上期间曾在此居住月余。1925年,清逊帝溥仪从北京逃至天津,也曾在此居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孙中山北上在津期间居住建筑已被日本中国驻屯军强购后拆除,并于1935年在原址建造了现存建筑作为日军司令官官邸。1949年至1953年,该建筑作为中共天津市委的第一个公开的办公地址。1949年6月15日,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迁入,与市委机关合并办公,开展工作。在此期间,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天津市委完成了对天津市的接管任务,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城市顺利完成接管、恢复发展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更名为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天津市委旧址。
\n旧址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75平方米。混合结构,二层(带地下室),建筑布局不对称,转角处设有塔楼。现已制作专题展览《见证——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在张园(1949-1953)》,对公众开放。
\n\n
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和平区鞍山59号••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n\n
⑦曹家花园旧址
\n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3),原为孙仲英花园,1922年北洋军阀曹锟购得并扩建,人称“曹家花园”,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现大部圯废,仅存湖心亭和石狮等。1924年孙中山北上途经天津时,曾于此与张作霖会晤。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
\n\n
曹家花园旧址〔河北区黄纬路60号•1922年〕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413},"id":9413,"linkAddress":"302/305/941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5.20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1634347000,"viewCount":2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建筑博览之折衷主义特征建筑","columnId":305,"crtHost":"60.27.235.209,10.0.23.143","crtTime":172135822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折衷主义特征建筑主题路线:①原光明社光明电影院——②惠中饭店——③天津劝业场大楼——④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n\n\n
①原光明社光明电影院
\n1919年由英籍印度人巴厘建造,名“光明社”。1927年转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罗明佑接管经营,更名“光明电影院”。砖混结构,四层西式建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门厅三开间,观影厅置于其后。立面三段对称设计,中轴线顶部筑三层楼阁式塔亭,两侧作山花状女儿墙陪衬。首层为横排玻璃门窗,山花门楣上有“光明社”字样。二层至四层为纵向玻窗,外窗抱框周边饰浮雕,外廊镶以几何形琉璃砖面。造型匀称美观,具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
\n\n原光明社光明电影院〔和平区滨江道劝业场对面•1927年〕
\n\n
②惠中饭店
\n由天祥股东李魁元和周振东、康振甫等人合资兴建,1931年开业。店内有客房100多间,设中餐、西餐部及舞厅、露天电影。剧作家曹禺曾以30年代的惠中为背景,写出名剧《日出》。大楼建于1930年,框架结构,局部六层。平面布局呈三角形,建筑面积11940平方米。主立面底层做基础处理,台阶、立柱、墙面镶嵌大理石。二层至四层采用附墙刷石壁柱,五层往上作出檐,穹窿顶塔楼。
\n\n
惠中饭店〔和平区华中路2号•1930年〕
\n③天津劝业场大楼
\n坐落在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是天津大型综合商场。由井陉煤矿买办高星桥集股资,法籍工程师慕乐(Muller)设计,法商永和公司营建,1928年12月落成,匾额由津门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建筑为钢混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部分八层,由五层起三段逐节收分,顶端设旗杆式避雷穹窿塔顶。临街首层上部出钢混大挑檐,以方柱支撑,构成风雨走廊。入口作大拱券与连檐贯通。立面阳台凹凸相间。护栏式层顶花园,辟“天外天”游乐场。楼内营业大厅为中空回廊式,两端设双向楼梯,以过桥连接。四角分设楼梯,便于顾客分流。大楼集娱乐、购物于一体,功能齐全。
\n\n
天津劝业场大楼〔和平区和平路280~290号•192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④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n浙江兴业银行前身附设于浙江全省铁路公司,光绪三十一年(1905)5月27日正式独立为浙江兴业银行。初总行设于杭州,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及发行银行券为主,后兼营储蓄业务。1914年总行迁上海。1915年在天津经营仓库业务。旧址建于1921年,为西洋古典造型,混合结构,主体二层,建筑面积2043平方米。平面近似三角形,入口设于转角,为椭圆形。一、二层各以六棵立柱对接,下呈开放式门廊,上为开放式三开间大厅。入口两侧用花岗石砌筑,配以券窗。二层水泥饰面,窗间以壁柱相隔,平顶出檐,做护栏式女儿墙。楼内大厅采用方、圆形大理石柱,拱形四色玻璃吊顶,四壁采用汉白玉古币浮雕图案装饰。现对公众开放。
\n\n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和平区和平路319号•1921年•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id":9411},"id":9411,"linkAddress":"302/305/9411.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5.20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1358220000,"viewCount":3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教育联盟|天津中学走进联盟基地,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columnId":305,"crtHost":"60.27.235.209,10.0.23.143","crtTime":172111507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促进文物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落实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文化遗产教育联盟活动。2024年7月9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天津中学在馆内举行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陶瓷修复体验活动。
\n活动当天,来自天津中学的50名师生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陶瓷文物有一定的了解。
\n\n\n参观后,师生们在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着手进行陶瓷修复。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旧等多个步骤。本次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步骤进行了精简,但其中的拼接、补缺、打磨等基础步骤一应俱全,旨在让师生们初步认识陶瓷修复工作,体验古代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n\n作为四位一体全链条文化遗产教育联盟主要成员的天津中学第一次走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了解了天妃宫遗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今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校走进文化遗产大课堂,增进学生对珍贵城市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爱,建立青少年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心。
\n","id":9409},"id":9409,"linkAddress":"302/305/9409.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5.20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1115075000,"viewCount":2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夏令营|夏日我和天妃宫有个约会——博物馆寻宝活动(第一期)","columnId":305,"crtHost":"60.27.233.182,10.0.23.143","crtTime":172100509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在炎炎夏日,为了让广大市民和文化遗产爱好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特别策划了文遗工坊夏令营主题系列活动,活动第一期“夏日我和天妃宫有个约会——博物馆寻宝活动”于7月13日上午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行。多个寻宝人穿越回历史的长河,在博物馆内展开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通过解谜、寻找隐藏线索,寻宝者不仅能深入了解天妃宫的历史文化,还能在互动中增进友谊,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
\n夏日与天妃宫相约,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寻宝活动”,无疑是一次融合历史文化探索与趣味互动的美妙体验。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迹,其内藏有的文物与故事,正是这场寻宝之旅的最佳线索。
\n\n\n\n活动开始前,由专业讲解员介绍天妃宫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本次寻宝活动的规则、注意事项等。随后寻宝者在天妃宫内的各个展厅区域寻找不同难度线索,通过分析这些线索猜测宝物。在第一轮线索找寻结束后,档案室和验宝屋同时开启,有的寻宝者花费“小金条”到档案室解读线索,有的寻宝者到验宝屋验证宝物是否正确。这些线索都与博物馆文物、建筑特色相关,让参与者在寻宝之余,也能学习历史文化。一条条线索解开后,藏宝图碎片也散落在展厅中,寻宝者集齐碎片后,最终将一个个碎片拼凑成完整的藏宝图,找到宝物。
\n\n\n本次寻宝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它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在探索与发现的乐趣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寻宝线索,我们不仅重温了天妃宫的历史故事,还亲身感受了追溯历史的精神之旅。在接下来的暑假期间,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丰富青少年观众的暑期生活,敬请期待!
\n\n\n\n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由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64天的时间里,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战线上,对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经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共歼灭、俘虏、改编国民党军52万1千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n\n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的胜利;是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东北、华北两区人民全力支援,中共平津地下组织积极配合,以及其他战场人民解放军密切协同的结果。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形成了对国民党军的压倒性优势,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石。天津保存了多处平津战役相关历史遗存,见证了这段烽火中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
\n\n
胜利凯歌主题路线:①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②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遗址——③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④平津战役纪念馆
\n\n
\n
①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
\n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位于蓟州区礼明庄镇孟家楼村,1948年12月7日至1949年1月11日,东北野战军总部进驻孟家楼村,平津前线总前委在此指挥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是平津战役的作战指挥核心,为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旧址成为解放天津、和平解放北京,进而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历史见证。
\n\n
旧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为面阔五间正房二进,东西厢房共六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10平方米。1991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n
②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遗址
\n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遗址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药王庙东大街4号,原为杨柳青“戴记钱铺”旧址,占地384平方米,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为传统抬梁式结构,青砖砌墙。
\n\n
1949年作为解放天津时的一个重要指挥部,刘亚楼曾在此指挥作战,1962年,当时的河北省政府将指挥部旧址核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将它重新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修缮后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
\n\n
\n
③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
\n1949年1月2日,东北野战军天津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根据天津的地形和守敌布防特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部署了\"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东西对进的会师地点就是以金汤桥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区。
\n\n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击,打响了解放天津的战役。经过一番激战,在突破外围城防后,于15日凌晨5时30分,东西对进的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桥头,完成了\"拦腰斩断\"作战目标,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南北联系,打乱了其作战部署,彻底动摇了国民党守军的信心。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于金汤桥成为全歼守敌的关键,金汤桥就此成为了天津获得新生的起点。
\n\n
金汤桥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西端,与南开区水阁大街相连。该桥建于1906年,取“固若金汤”之意,为平转式开启,跨两孔铁桥,长76.4米,宽10.5米。
\n\n
④平津战役纪念馆
\n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红桥区平津道,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十四届第67次会议决定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1995年11月29日奠基动工,1997年7月23日建成开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纪念馆主题思想鲜明,陈列内容翔实,环境艺术高雅,展示手段先进,是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n\n
开馆以来,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年接待观众量超过100万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等60多个荣誉称号。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n
\n
","id":9405},"id":9405,"linkAddress":"302/305/940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3.182,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0591748000,"viewCount":2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红色记忆之伟人足迹","columnId":305,"crtHost":"60.25.159.220,10.0.23.143","crtTime":172014257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周恩来、邓颖超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年代。他们在天津求学期间刻苦学习、探索真理、品学兼优,为拯救中华立下宏伟志愿,他们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的急风暴雨中。
\n“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津是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城市之一。100多年前,天津爱国青年学生勇敢地冲在斗争的最前线,同各界群众一起奋力投入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为推动“五四运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天津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n“五四运动”期间,作为接触到新思想的先进学生代表周恩来和邓颖超立即投身到运动中,为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投身于爱国运动,开启了他们革命生涯的序幕,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现实情况的认识并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在爱国运动中他们相识、相互仰慕,共同的革命理想促使两个人在日后的革命历程中走到了一起,共同致力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这对革命夫妻携手走过半个世纪,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卓越的领导人。两位伟人始终将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和天津海河。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纪念馆,缅怀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
\n红色伟人主题路线:①南开学校旧址——②原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③觉悟社旧址——④女星社旧址——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n\n
\n
①南开学校旧址
\n南开学校旧址位于南开二纬路与南开四马路交口处,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天津最早的私立中学。创办人为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南开学校旧址的前身为敬业中学堂,1906年新建后改称南开中学堂,为我国近代早期中等教育机构。该校培育出近、现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及各类英才50余人。1913年至1917年,周恩来曾在此就读,接受了四年学制的完整的现代教育,度过了人生的成长期。
\n\n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祖国表达出深切的忧虑,他阅读中外思想家的著作、阅读《新青年》,爱国思想更加高涨,愤然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主编《敬业》,并作为编辑代表编辑《校风》(1916—1917年)杂志。在《敬业》和《校风》上,他发表一系列的文章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1916年11月8日周恩来发表在《校风》上的《中国现时之危机》,文中全面地阐述了自己对国事的看法。他指出:在国家危亡之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去日本留学,他给同学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怀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从天津登船赴日本寻求拯救中国的方案。
\n\n南开学校旧址东楼建于1906年,为当时南开学校的中心建筑。北楼建于1913年。两楼均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坡屋顶,清水墙。建筑首层开方窗,二层为连续拱券窗,拱券门洞突出入口,造型别致。瑞庭礼堂建于1934年,砖木结构,外檐清水砖墙饰面。西斋周恩来总理宿舍始建于1914年10月,共四排带走廊,每排十间寝室。1996年1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n
②原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n原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位于河北区天纬路4号,建于1906年,是中国较早的新型女子学校,简称“女师”,直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运动”时期,女师学校涌现出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等一批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她们先后参与组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觉悟社、女星社等革命团体。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是天津地区女子教育的摇篮,妇女参与民主革命活动的基地。建国初为综合类艺术院校。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天津美术学院,延续至今。
\n\n现天津美术学院分南北两院,北院遗存一座罗马式混合结构三层带地下室教学楼,坡顶出檐,爱奥尼克柱支撑三层高门厅,上筑山花,坡顶正中有八角形拱顶阁楼。
\n\n
\n
③觉悟社旧址
\n觉悟社是1919年9月16日由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骨干创建的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宗旨的“五四运动”革命社团,是天津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锋。社址初在东南城角草厂庵,后迁至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觉悟社旧址见证了觉悟社建立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历程。
\n\n
旧址为三合院布局,由7间平房组成,青砖硬山瓦顶,占地面积175.69平方米。1984年9月16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旧址基础上建成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纪念馆内分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再现了原三戒里49号的历史原貌,展出了当年社员抓阄使用的工具和学习生活用具及文献等珍贵文物。四间辅助陈列室中,展示了大量历史文献、文物和历史照片、绘画、雕塑以及模型等,如实地反映出当年觉悟社的战斗历程。1982年7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9月,邓颖超来馆视察并题写馆名。
\n\n
\n
④女星社旧址
\n女星社旧址位于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女星社是1923年4月,邓颖超在达仁学校任教时创办的主要从事妇女运动的进步团体,女星社成立后,编辑出版《女星》旬刊和《妇女日报》等,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是我国早期妇女运动组织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n\n经过女星社的锻炼和洗礼,女星社的主要成员很快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颖超成长为“五四运动”时期女子参与民主革命活动的骨干力量。女星社团结进步青年,其宗旨是:“实地拯救被压迫的妇女”、“宣传妇女应有的革命精神”、“力求觉悟女子加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社员们在实际奋斗中,不但和别的社团联合起来,形成了妇女解放运动统一战线。而且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重要革命组织之一。
\n\n
女星社旧址为砖木结构平房。1993年,天津市政府将“女星社旧址”迁建至宙纬路三戒里天津觉悟社纪念馆旁,辟为天津邓颖超纪念馆,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匾额,1994年2月4日正式开放。1997年改为河北区发展史馆。2009年5月,按原貌修复。2016年完成女星社专题展布展并对外开放。
\n\n
\n
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n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于1998年2月28日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建成开放。馆内基本陈列分为四大展区,生动再现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光辉的一生,以及他们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n\n","id":9402},"id":9402,"linkAddress":"302/305/9402.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9.22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20142571000,"viewCount":2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中华百年看天津之工商之旅","columnId":305,"crtHost":"60.25.159.220,10.0.23.143","crtTime":171996883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天津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明时期,随着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漕运和盐业昌盛,这带动了天津地区商业的发展,使天津地区成为各地商品及货物集散的北方商业中心城市。
\n\n
天津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兴起的洋务运动,到20世纪30年代,逐步发展形成纺织、化工、冶金、机械、印刷、食品等工业门类,逐步成为北方的工业基地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北方地区的重要贸易口岸。天津在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百余年来,涌现出许多实力雄厚的近代中国企业,留下众多昔日工商业繁荣发展的“印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些文物建筑,感受天津近代百年工商业的繁华。
\n\n
工商之旅主题路线:①天津劝业场大楼——②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③久大精盐公司旧址——④天津电报总局旧址——⑤大清邮政津局旧址——⑥原天津海关(外观游览)——⑦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⑧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外观游览)
\n\n
\n
①天津劝业场大楼
\n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工业门类的扩大促使产品的种类和产能快速增加,有力推动了新型商业形式在天津的兴起和传统行业的细化整合。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社会财富持续积累,市民消费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消费观念呈多样化,加之对外贸易的兴旺,销售多种商品的综合性大商场出现。1928年,位于日租界和平路的中原公司(现百货大楼)、劝业场相继开业,两大商场在和平路上遥相呼应,成为天津商业繁荣的象征。
\n\n
劝业场由井陉煤矿买办高星桥集股资,法籍工程师慕乐(Muller)设计,法商永和公司营建,1928年12月落成,匾额由津门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
\n\n
建筑为钢混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部分八层,由五层起三段逐节收分,顶端设旗杆式避雷穹窿塔顶。临街首层上部出钢混大挑檐,以方柱支撑,构成风雨走廊。入口作大拱连檐贯通。立面阳台凹凸相间。护栏式层顶花园,辟“天外天”游乐场。楼内营业大厅为中空回廊式,两端设双向楼梯,以过桥连接。四角分设楼梯,便于顾客分流。大楼集娱乐、购物于一体,功能齐全。
\n\n
\n
②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
\n浙江兴业银行创立于1907年,初期总行设于杭州,1915年迁往上海。1915年成立天津分行,天津分行是其北方区域的大区分行。该行除经营各种存放款和汇兑业务外,还发行带有天津地名的兑换券。1952年该行参加公私合营而正式结束。
\n\n
该建筑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建筑师设计,混合结构,局部三层。平面近似倒三角形,入口设于转角处。门前建有6棵塔司干柱式,白色大理石料10级高台阶采用内缩后退的方式修砌而成。室内过厅两侧树立大理石方柱4棵。通过过厅进入圆形交易大厅。大厅周围建有大理石圆形列柱14棵,汉白玉柱头,上有交圈的环形梁,其内侧为汉白玉和大理石饰面,上雕中国古钱币图案,与西方柱式巧妙融合。厅顶为半球形钢骨架,镶装玻璃采光。整座建筑做工精美,具有古典风格。
\n\n
1997年该大楼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8月30日,天津首家星巴克臻选旗舰店亮相这座百年文物建筑,在天津商业闹市中,历史底蕴与现代咖啡的结合,使这座封闭了十余年的老建筑,再次萌发了新的活力。
\n\n
\n
③久大精盐公司旧址
\n天津是全国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和海洋化工的摇篮。1914年,由范旭东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大型精盐制造企业——久大精盐公司在海盐丰盛、交通便利的天津塘沽成立,结束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吃粗盐的历史,久大精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族精盐企业,范旭东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1945年在重庆病逝,毛泽东评价范旭东“工业先导,功在中华”。1953年12月,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有四个人不能忘记,其中一位就是范旭东。
\n\n
久大精盐公司办公楼于1923年2月由中华兴业公司设计,1924年落成。起初为久大精盐公司驻津办事处大楼,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天津,接管法租界,1941年被日本宪兵队占用,日本战败后,由久大公司收回使用。该大楼于2021年保护性修缮后,目前由天津渤海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办公使用。
\n大楼为砖混结构,三层带地下室。平面呈八字形布局,建筑外檐立面为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正门入口为三开间的爱奥尼克巨柱式门廊。建筑整体造型稳重、气派。
\n\n
\n
④天津电报总局旧址
\n天津是中共近代邮电事业的发源地。从1881年至1892年,天津通往上海、北京、奉天(今沈阳)、保定、太原、西安、嘉峪关、新疆的电报线架通,形成了以天津为中枢的电报通讯网络。电报总局也一度设在天津。清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在津开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n\n
清光绪七年(1881)成立天津电报局,初为津沪电报总局,后改为分局。光绪八年(1882),津沪电报改官办为官督商办,成立商电局,天津电报局也改由商办官督。光绪二十八年(1902),天津电报总局奉旨改归官办。1924年后在法租界丰领事路法国花园旁自建新址办公。
\n\n
旧址于1924年建成,是一座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带地下室。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立面为简化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上下分为三段式,基座、墙身和檐部;左右分为五段式。中部大门和建筑转角处做重点装饰,其余均为红砖清水墙。主入口处有附壁柱,柱头为简化的变体爱奥尼克柱式。
\n天津电报总局的历史与中国最早的电报机构一脉相承。同时建筑处理繁简适度、比例恰当、设计精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n\n
⑤大清邮政津局旧址
\n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也曾是中国近代邮务管理中心和邮运组织中心。1878年3月9日,经清政府批准,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指派,天津海关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于当年3月23日在津海新关大公事房内(现营口道2号)创办了“天津海关书信馆”,开始收寄中外公众邮件,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邮政机构。同年7月向全国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880年1月11日书信馆改名为“天津海关拨驷达局”(英语POST译音,即海关邮局)。1884年迁入此楼办公。1897年2月2日改名为“大清邮政津局”。1912年“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n\n该旧址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含地下室),平面呈长方形,外檐用青砖砌清水墙,立面为砖柱,采用中国磨砖对缝手法,砖雕花饰极为细腻,屋檐处理采用古希腊瓦饰,但许多纹样模仿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整座建筑做工精美,属西洋式楼房且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并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是天津早期西洋楼房中的精品。
\n\n\n
⑥原天津海关(外观游览)
\n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辟为通商口岸开埠后,清政府为了发挥天津在通商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于1961年建立了天津海关,法国人克士吉(Kleczkowski,1818-1886)首任税务司,天津海关初设于东浮桥附近,1862年迁至紫竹林英法租界交界处(今营口道2号)办公,1988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曾为天津海关题写\"津海新关\"匾额。
\n\n
建筑面向海河,平面呈三角形布局,为砖混结构三层西式楼房(带地下室),入口设于转角处。该建筑历史上曾多次改建。2004年经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n\n\n
⑦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n利顺德饭店(ASTOR HOTEL),1863(清同治二年)由英国圣道堂牧师约翰·殷森德(Inno~Cent)创建,许多名人,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溥仪、袁世凯、段祺瑞、蔡锷、梁启超、张学良等都曾在此下榻。美国前总统胡佛(Herbert Cark Hoover)亦曾长期住在这里。该店至今保存有孙中山用过的银质烟碟,溥仪用过的餐具,张学良听过的留声机。曾先后在此签署过《中国丹麦条约》、《中国荷兰条约》。
\n\n
利顺德饭店创建时为砖木结构瓦棱铁顶英式平房,1886(清光绪十二年)年夏天,改建、扩建成一座带有欧洲乡土气息、三层砖木结构、平坡屋顶的古典露明式豪华楼房。1924年在老楼北侧又增建了欧洲风格钢混结构的四层楼房。总建筑面积12610平方米,保存有文艺复兴式的雕花古典沙发,“奥迪斯”早期电梯等文物,它不仅是英租界现存早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近代首家外商开办的大饭店。
\n\n
历经清王朝衰败、北洋政权更迭、国民政府起落、日伪侵占劫难,直至新中国成立迈向伟大复兴,在一个半世纪里,利顺德饱经风雨,基业长青。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和缩影,又是天津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获“中华老字号”殊荣。利顺德大饭店内设有天津利顺德博物馆,展示了利顺德饭店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天津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n\n\n
⑧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外观游览)
\n开滦矿务局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代表,19世纪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晚清政府洋务派掀起了以“自救”“富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了许多近代企业。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在河北开平筹办开平矿务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新式采煤民用企业。1900年,改隶英国商会。1906年,天津筹办滦州煤矿公司。1934年,两家公司合并为开滦矿务局,由英商独占。后落入日本人手中,抗战胜利后收回。1949年后,开滦矿务局回到人民手中。
\n\n
该建筑建于1919~1921年,由英商同和工程司美籍工程师爱迪克生和达拉斯设计。总建筑面积918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希腊古典复兴式,三层带地下室混合结构,平面呈矩形。外形庄严肃穆,门前设有坡道,高石台阶两侧筑有水磨石古典式花盆四座。外檐立面一、二层,为高10米14根爱奥尼克巨柱式空廊,空廊两端略突出,墙面转角作壁柱装饰。三层为带阁楼层的檐部,檐口饰齿状。
\n\n
楼内中部是贯通三层的大厅。以爱奥尼克大理石立柱支撑,柱头均以紫铜板制成,做工精细。厅顶作半圆形,井字分格镶彩色玻璃。顶拱上有精美雕饰。厅内地面饰彩色马赛克,周围作大理石墙群。办公用房沿周边设置。主房间内设有木制古典壁柱,并装有古典式壁炉。室内外装修雍容华丽,其造型是欧洲古典建筑形式的代表作。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395},"id":9395,"linkAddress":"302/305/939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9.22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9968827000,"viewCount":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活动圆满举办","columnId":305,"crtHost":"60.25.159.220,10.0.23.143","crtTime":171988359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博物馆等单位深入发掘馆藏资源,推出“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活动,生动讲述革命文物背后共产党人正己修身、明纪守纪、廉洁奉公、为国奋斗的不平凡故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中国革命战争史学而时习之,赓续红色血脉,感悟革命文化,守牢纪法底线。
\n\n
今天,首场宣讲活动在天津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本次宣讲以“传承红色基因 严守党的纪律”为主题,紧紧依托天津市革命文物资源,着重挖掘、弘扬革命文物背后的思想内涵及伟大精神,将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发扬好、传承好。
\n\n
宣讲活动现场,来自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博物馆的10名宣讲员依次走上讲台,深情讲述了《严以修身养正气 廉洁自律树家风》《一对守纪律 讲规矩的模范夫妻》《一件罗长衫》《“三好”锦旗美名扬》等十余件革命文物背后的峥嵘往事,共忆这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
\n\n
现场聆听宣讲的广大党员干部表示: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传承好红色基因,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贡献文旅人的智慧和力量!
\n\n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采取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革命文物主题宣讲活动,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让革命文物成为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393},"id":9393,"linkAddress":"302/305/939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5.159.220,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9883589000,"viewCount":1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津城胜迹之运河拾珍","columnId":305,"crtHost":"60.27.234.253,10.0.23.143","crtTime":171945004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开凿始于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汉魏时曾作为国家粮食运输的主要手段,隋唐时形成沟通南北的重要漕粮通道,元代至明清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千百年来,大运河保证了国家统一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也带动了沿岸的繁荣。大运河天津段北起武清区木厂闸,南至静海区九宣闸,分别流经静海、西青、南开、北辰、武清等区,最终在三岔河口汇聚入海。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为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全长71公里,是北方城区运河典型段落之一,南运河与北运河的交接处是见证海漕转运的重要节点,通过漕运,大大加深了天津与全国其他城市及区域间的经济以及文化交流。明清时期,天津运河是漕粮到达京师的要道,处于整个京杭运河的枢纽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九河下梢天津卫,七十二沽帆影远”,天津,其实就是一座因漕运而兴的城市,故天津也被誉为“运河载来的城市”,历经千年潮起潮落,运河沿岸留下了类型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同明珠辉映在运河两岸。
\n\n
运河拾珍主题线路:①九宣闸——②独流木桥——③石家大院——④董家大院——⑤文昌阁——⑥天后宫
\n\n
\n
①九宣闸
\n九宣闸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位于静海区唐官屯镇靳官屯村南,马厂减河与南运河交汇处,初名九宣闸,取“宣泄九河”之意,扼守南运河和马厂减河的分流处,为马厂减河的枢纽工程。主要分泄南运河的洪水,经马厂减河导洪入海。清直隶总督李鸿章曾为此闸撰写《南运河靳官屯闸碑记》,碑文就立于此闸旁边,且保存完好。九宣闸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技术水平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而且还蕴含文物价值。2013年九宣闸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n
②独流木桥
\n独流地处九河下梢,始兴于宋辽对峙时期。明永乐二年(1404年),屯田大兴,渐成集镇。因海河流域的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三河汇集到此,合为一流,故名“独流”。独流木桥位于静海区独流镇兴业大街,建于1936年,长31.8米,宽5米,为木质结构,是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段目前现存唯一的木质结构桥梁,是天津境内具有标志意义的运河遗产之一,反映了南运河天津段交通的历史变迁,2013年独流木桥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n
\n
③石家大院
\n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御河桥西,门前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的南运河,原系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住宅,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为小式硬山做法,有200余间房屋,石家大院建筑设计巧妙,构件精细考究,大量砖木石雕题材多样,雕刻精美。石家原籍山东,祖辈漕运发家后在清乾隆年间定居杨柳青,以后广置田产,家大业大。石家于清道光三年(1823),析产为四大门,分别是福善堂、正廉堂、天锡堂、尊美堂。各堂门均建有一所颇具规模的建筑。其中尤以四门尊美堂治家有道,财丁兴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石家大院即为仅存“尊美堂”宅第。石家大院是我市重要的运河遗产,2006年6月,石家大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被原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n\n
\n
\n
④董家大院
\n董家大院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由董兆荣修建,董氏祖上从明永乐年间迁至杨柳青。董家大院占地面积1200平米,建筑面积686平米。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五间两进双路四合院建筑。整个建筑均采用小式硬山做法,正房为布瓦屋面,清水脊,侧房为马鞍脊。其中,东侧第二进院保存最为完整,室内露明造,角背雕花,后檐心间设一推拉门通向房后过道,所有窗心有木雕花牙,建筑采用青石台明、青石陡板,砖雕透气孔。董家大院是杨柳青镇的传统民居,是民间建造工艺的重要载体。整个建筑充分反映了董家以实用为主,不追求奢华的建筑风格,是杨柳青地区仅存的反应旧时大家族生活的建筑实例。2013年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n
\n
⑤文昌阁
\n文昌阁位于西青区杨柳青十六街,南运河南岸。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楼阁式建筑,阁内原奉祀“文昌帝君”像,因而得名。时移事易,文昌阁历经明、清及近代屡次修复重建,现仅存三层楼阁建筑一栋,文昌阁分上下三层,阁顶呈六角型亭式楼阁,建于高大砖砌基座上,边长5米,高约20米,基座正面出月台,四周有砖栏板,每层出檐,它结构灵巧,造型别致,檐角各坠铜铃,风吹作响。1991年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杨柳青地区人杰地灵,文化发达,其主要载体是文昌阁和崇文书院。崇文书院是津西最早的书院,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文昌阁就位于崇文书院内,有“杨柳青三宝”之称,是杨柳青历史上八景之一的“崇阁朦雨”的物质载体。
\n\n
\n
⑥天后宫
\n天后宫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坐落于天津三岔河口之海河西岸,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正中,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天妃宫之一。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壮观,庙宇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天后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天后诞辰,以天后宫为中心举行大型民间酬神庙会活动,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沿河船户、周边信众亦纷纷到来,各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常,这也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业街——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荣。
\n\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9387},"id":9387,"linkAddress":"302/305/9387.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4.253,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9449989000,"viewCount":2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文物主题游径丨津城胜迹之故里寻踪","columnId":305,"crtHost":"60.27.234.253,10.0.23.143","crtTime":171938876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天津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金、元时 期。至明代,永乐二年(1404 年)设卫, 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南下夺取政权赐名“天 津”。天津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 化底蕴,人文与自然景观风貌独特,拥有 众多珍贵的文物建筑,天津中心城区现存 的宫、阁、文庙、会馆等建筑和文物遗址, 立体而形象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是文化寻根的重要载体。
\n故里寻踪主题路线:①天妃宫遗址——②天后宫——③玉皇阁——④文庙——⑤天津老城博物馆——⑥天津广东会馆——⑦鼓楼博物馆
\n\n
\n
①天妃宫遗址
\n天妃宫遗址位于河东区大直沽中路。遗址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有元、明、清文化遗存。天妃宫为元朝敕建,与天后宫东西相望,形成独特的格局和罕见的祭祀体系。天妃宫遗址是金代直沽寨发展为元代海津镇的标志,在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现遗址上建有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2002年,天妃宫遗址被批准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是天津市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2008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天津集文物收藏、遗址保护、妈祖研究、考古展示为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n\n
图源:网信河东
\n\n
②天后宫
\n天后宫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坐落于天津三岔河口之海河西岸,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正中,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 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天妃宫之一。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壮观,庙宇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占地面积 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
\n\n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n天后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天后诞辰,以天后宫为中心举行大型民间酬神庙会活动,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沿河船户、周边信众亦纷纷到来,各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常,这也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业街——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荣。1986年天后宫开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1982年7月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n\n
③玉皇阁
\n玉皇阁位于海河西岸、古文化街东侧坐西朝东,面向海河。玉皇阁在古代天津是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初期,宣德二年(1427)重建,历经明、清多次重修。阁内外原有旗杆、牌楼、山门、前殿、清虚阁、三清殿、钟鼓楼、八卦亭和南、北斗楼等,现仅存主体建筑清虚阁一座,梁架结构具明代风格,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顶覆绿色琉璃瓦,上层檐下出回廊一周,可凭栏远眺。占地面积 297.14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4平方米,是天津市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楼阁。明、清两代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在此举行“祭星”,重阳节举行登高、攒斗等活动。
\n\n
重阳登高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二九重阳之日,人们佩戴着茱萸,登游山岳楼阁,畅饮菊花美酒,祈颂辟邪长寿。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天津城厢地无山岳,玉皇阁位于三岔河口之滨,地域开阔,自然是登高理想之地,清人鲁之裕有《玉皇阁》诗咏:“直在云霄上,蓬瀛望可通,万帆风汇舞,一镜水涵空”,我们现在仍然可以通过诗人所描绘的场景感受玉皇阁当年的宏伟之势。玉皇阁1982年7月公布为天津市保护单位。
\n\n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n\n
④文庙
\n文庙又名孔庙,位于南开区东门内大街,天津文庙是明清两代天津地方官员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天津学宫所在地。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初建时只有大成殿,明、清增建,形成现在规模,由并列府、县两庙及明伦堂三部分组成。文庙是我国唯一一处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文庙占地面积12107平方米,建筑面积3243平方米,是天津市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府庙大成殿为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七间(26.6米),进深三间(11.74米),单檐九脊歇山顶,上置黄琉璃瓦。殿前设月台,上置白石望柱拦扳,台前设踏跺和御路。明万历年间庙前东西两侧建两柱三楼式过街木构牌楼各一,额题 “ 德配天地 ” 、 “ 道冠古今 ” 。现辟为天津文庙博物馆。1982年7月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n\n
图源: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
\n\n
⑤天津老城博物馆
\n天津老城博物馆位于鼓楼东街,为清末民初英商麦加利银行买办徐朴庵旧宅,建于民国初期。徐朴庵旧宅的建筑门楼坐北朝南,位于大院东南角。大院由中部三进四合院、东西两箭道及东西两跨院构成。整体占地面积1920.5平方米,中部正院正房、厢房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后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厢房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四面檐廊环绕相连。2000年起在此筹建全国首家捐赠博物馆,定名为天津老城博物馆,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
\n\n
\n
图源:南开旅游服务中心
\n\n
⑥天津广东会馆
\n广东会馆位于南开区南门里大街31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等人倡议、旅津广东客商集资修建,作为在津广东同乡会馆。广东会馆融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既体现了中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凝聚着旅居天津的广东人创业的艰辛。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十四日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当时,广东会馆主要是为初来天津的广东商人提供第一时间的落脚之地,并以会馆为平台共谋后续发展。会馆不仅提供基本的住宿等服务,也是商务洽谈、同乡聚会、节日娱乐的场所。
\n\n
广东会馆原占地15000平方米,现占地面积 2768.08平方米,是天津市现存会馆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主体建筑呈长方形,南部为四合院,北部为戏楼,建筑、砖雕、木雕极为精美,且人文内涵丰富。戏楼楼下为茶座,楼上为包厢,楼内中部为天井式,上筑玻璃窗大罩棚,著名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荀慧生曾在广东会馆登台献艺。1985年,天津广东会馆成为中国第一座专门以戏剧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曹禺先生任名誉馆长,邓颖超题写馆名。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n
\n
⑦鼓楼博物馆
\n天津鼓楼博物馆位于老城厢中心,为城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是天津卫三宗宝之首,历经两拆两建。现存鼓楼为2001年重建,连同鼓楼广场占地面积为6561平方米,为国家 AA级旅游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作为博物馆向社会开放。2014年原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开始对鼓楼博物馆进行基础设施和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2016年12月23日,鼓楼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在一、二楼推出《老城遗韵》基本陈列。此外,为丰富展陈内容,鼓楼博物馆还推出了 “ 中西文化的交汇图片展 ” “ 光影留痕——天津老城厢地区历史照片展 ” 等主题展览。三、四层为临时展厅,不定期举办体现天津城市历史及地方文化特色的临时展览。五层正中悬挂复制铜钟一口,钟高2米,下口径1.5米,重3吨,钟声音色清脆、洪亮悠远。重新修建的鼓楼采用明清建筑风格,弥古而不拘古,体积比原来更高大。东西长27米,南北宽27 米,高27米,增加了须弥基座、绿琉璃卷边、汉白玉栏杆,重檐歇山绿瓦顶,脊上飞檐走兽,较前更为美观。基座四面有拱形穿心门洞,四拱门上方恢复汉白玉门额,镌刻有 “ 镇东、拱北、安西、定南 ” 字样。鼓楼博物馆宏伟典雅,与周边的明清风格商业街建筑浑然一体,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新的旅游胜地,成为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n\n\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n
\n
","id":9386},"id":9386,"linkAddress":"302/305/9386.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4.253,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9280924000,"viewCount":3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京津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流会在津举办","columnId":305,"crtHost":"111.163.123.208,10.0.23.143","crtTime":171896595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介武清特色文化,宣传武清优势资源,昨天,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武清区人民政府主办,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承办的京津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流会在武清举办。
\n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作为京津冀一条重要的文化生态廊道,大运河勾连着运河文脉的千年传承,承载着沿岸城市的乡土乡情,更见证着京津冀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历史变迁。交流会上,京津冀运河文化专家学者就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以及武清在京津冀区域内独特的资源优势等内容分享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运河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共同探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n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还走访了东宇顺香油、山珍园、御碑亭、武清区博物馆等文化、非遗点位。他们一致表示,武清区自古即为水路之冲衢、畿辅之咽喉,运河文脉延续千年、奔涌不息,目前正高标准打造京津产业新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高端时尚消费和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必将促进农、工、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助推大运河遗产保护及文脉传承,助力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n来源:今晚报
","id":9385},"id":9385,"linkAddress":"302/305/938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111.163.123.208,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8958234000,"viewCount":1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7月文遗工坊火热招募中~","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168,10.0.23.143","crtTime":171884559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id":9375},"id":9375,"linkAddress":"302/305/9375.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168,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8780400000,"viewCount":2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端午民风,传统游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125,10.0.23.143","crtTime":171816111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9364},"id":9364,"linkAddress":"302/305/9364.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125,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8157600000,"viewCount":2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扇动诗心,夏至文艺坊——非遗手工漆扇","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125,10.0.23.143","crtTime":171815628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9363},"id":9363,"linkAddress":"302/305/9363.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125,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7916400000,"viewCount":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2024年天津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成功举办","columnId":305,"crtHost":"60.27.235.45,10.0.23.143","crtTime":171772492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了充分展现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成效,扩大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民参与力度,围绕“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主办,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承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于6月6日在广东会馆举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波,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于鹏洲,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徐恒秋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相关文博单位负责同志、大专院校师生等70余人参加活动。
\n\n\n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发展城市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的重要行动。活动现场播放“天津四普进行时”短视频,系统梳理介绍了我市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所做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了更好的推动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市四普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各区四普领导小组办公室赠送四普工具书,并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更好的开展实地调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技术和人才支撑。
\n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第三批文物主题游径,共有两大主题六条游径,分别是“京津冀文化一脉”主题——“黎明号角”和“文明探源”两条线路、“中华百年看天津”主题——“兴学育人”“医疗史迹”“巨匠足迹”“意法风情”四条线路。发布文物主题游径的同时“跟着文物游津城”研学活动启动,让公众触摸历史,感受文化,让文物和文化遗产赋能人民美好生活。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现场,还举行了“旺达杯”发现文物之美影像征集大赛颁奖仪式,对2024年度“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进行了推介。
\n\n\n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的重要讲话精神,构建起一座集科研创新、保护实践、利用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天津戏剧文庙管理办公室、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举行了“天津广东会馆——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积极推动广东会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天津广东会馆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清代会馆建筑。活动当天采取沉浸式解读的方式,全方位的介绍了广东会馆的活化利用项目,再次让每一个人都能更真切感受到文物焕发出的古老魅力和现代活力。
\n\n
除主会场活动外,天津市文物局将在遗产日前后组织我市文物系统举办80余项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全面展示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进展新成效。伴随着艺术职业学院师生精彩的戏曲展演,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n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n5月17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学术沙龙(第十三期),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讲座隆重登场。
\n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凯先生重磅开讲,欢迎各界同仁现场参与。
\n","id":9332},"id":9332,"linkAddress":"302/305/9332.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7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5047200000,"viewCount":3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宝塔探秘,传承经典——微型多宝佛塔制作挑战赛","columnId":305,"crtHost":"60.27.232.71,10.0.23.143","crtTime":171556846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9331},"id":9331,"linkAddress":"302/305/9331.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7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4975200000,"viewCount":3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5.158.3,10.0.23.143","crtTime":171333988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中就有清《御游盘山记》拓片、《渔阳盘山少林寺安练魔期三载碑记》等精美的拓片藏品展出。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拓片制作技艺,我馆特别组织开展文遗工坊-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邀请观众到馆实地体验拓片制作的全过程。
\n\n
2024年4月6日上午参与者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拓片有大体的了解。
\n参加活动的学生在教育专员的指导下着手制作瓦当拓片。清洗瓦当、上纸、上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瓦当拓片制作的全过程。活动邀请参与家庭到馆内模拟考古体验区现场制作,近距离感受拓片制作与考古发掘密不可分的关系。
\n\n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瓦当拓片制作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 非遗纸鸢制作活动
\n活动内容:
\n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制作历史悠久。在天津,有百年世家“风筝魏”,放风筝是清明时节备受民间喜爱的活动。
\n\n
活动时间:4月4日上午9:30
\n活动流程:
\n1.活动将首先介绍非遗风筝文化
\n2.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风筝的绘制与拼装
\n3.放飞风筝(视活动当日天气而定)。
\n\n
\n
☑ 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
\n活动内容:
\n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中展出了几张重要拓片,这些拓片体现了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知识,具有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n\n
活动时间:4月6日上午9:30
\n活动流程:
\n1.由宣教老师带领参与者现场制作手工拓片
\n2.通过瓦当拓片的制作感受瓦当纹饰的独特魅力
\n\n
☑ “留住春天”永生花制作体验活动
\n活动内容:
\n永生花又叫“永不凋谢的鲜花”,是使用玫瑰、海棠等品类的鲜切花,经过脱水、脱色、烘干、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加工而成的干花。4月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为了吸引青少年观众走进博物馆,留下美好的春日记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举办永生花制作体验活动,亲手制作永生花环,传递美好祝愿。
\n\n
活动时间:4月21日上午9:30
\n活动流程:
\n1.永生花制作示范及讲解
\n2.挑选花材
\n3.动手DIY制作环节
\n\n
【报名方式】
\n\n
活动仅限线上报名
\n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n咨询电话:022-24313183
\n【活动人数】
\n上限10组家庭
\n【活动地点】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9303},"id":9303,"linkAddress":"302/305/9303.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9152500.pn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711641600000,"viewCount":5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丨“云想衣裳”中国古代服饰剪纸拼图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5.157.169,10.0.23.143","crtTime":171169769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云想衣裳”
\n中国古代服饰剪纸拼图体验活动
\n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的使用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的文化功能。
\n\n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为了吸引观众青少年在春日里走进博物馆,切实感受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源远流长,3月23日,我馆邀请嵩山道小学的30余名学生及家长到馆参加“云想衣裳”中国古代服饰剪纸拼图体验活动,让青少年们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服饰之美。
\n\n
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珍贵文物有大体的了解。
\n\n
第二部分则开始着手制作不同时期的服饰剪纸拼图,首先制作汉代的曲裾长襦拼图,这件拼图比较简单只分为两部分,但可以让参与活动的学生迅速掌握这类拼图的制作方式。而后制作宋代的服饰拼图,这一时期的拼图原型出土地与妈祖林默诞生的福建湄洲地区相去不远,人们心中最早的妈祖形象应该就穿着类似的服装。因为时间有限,其他的服饰拼图就留待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再自主完成了。
\n\n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让青少年们动手实践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服饰之美。
\n\n
扫码关注我们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
\n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中就有清《御游盘山记》拓片、《渔阳盘山少林寺安练魔期三载碑记》等精美的拓片藏品展出。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拓片制作技艺,我馆特别组织开展文遗工坊-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邀请观众到馆实地体验拓片制作的全过程。
\n\n
2024年3月2日,来自天津市河东区嵩山道小学的3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与了本次活动,参与者上午9:30分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拓片有大体的了解。
\n\n
活动第二部分,参加活动的学生在教育专员的指导下着手制作瓦当拓片。清洗瓦当、上纸、上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瓦当拓片制作的全过程。体验活动首次在模拟考古区域举行,旨在使活动参与者更近距离地感受拓片制作与考古发掘密不可分的关系。
\n\n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瓦当拓片制作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流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为了让青少年观众深入了解元宵民俗,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街坊小学的15组家庭到馆参加元宵灯笼手工制作活动,在博物馆里体验节日气氛。
\n元宵佳节万家团圆
\n\n
参与者上午9:30分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了解文物出土及保护的详细过程。
\n\n
活动第二部分,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着手制作鳌鱼灯。头套由pp模纸、两脚钉、暖串灯等部分组成。按照制作说明依次拼接固定,15-25分钟即可制作完成。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合影留念。
\n\n
\n
通过此次活动,观众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元宵灯笼制作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宝塔模型手工拼装活动
\n“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开展以来,宝塔模型手工拼装活动受到了大小观众朋友们的热烈好评,应观众需求,春节期间我们再次邀请观众体验宝塔模型拼装,在手工制作中领会文物魅力,感受古建之美。
\n\n
大年初七上午9:30,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 “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过程,探知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体味天津厚重的文化底蕴,感知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和灿烂辉煌。
\n\n
参观结束后,活动参与者带着对文化遗产传承的感悟,在馆内宣教人员指导下开始体验宝塔模型拼装。首先将零件小心逐一推出,组装前用砂纸把所有粗糙边缘擦平滑,根据立体图解按顺序把零件逐一拼装,拼接时先搭建塔基,在塔基上架好框架,再由下而上层层叠堆塔身,直至塔刹,最后使用胶水把贴合不紧凑的部位粘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框架的搭建需要参与者们互相帮助,整个过程既考验了耐心,又锻炼了参与者们的协作能力。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n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旧等多个步骤。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陶瓷修复这一传统技艺,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大年初四特推出瓷器修复体验活动,邀请到馆参观的观众动手参与瓷器修复的全过程。
\n参与者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对展览中展出的瓷器有大体的了解。
\n\n
活动第二部分,参加活动的观众在教育专员的指导下着手进行瓷器修复,拼接、补石膏、打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陶瓷修复技艺的全过程。通过此次活动,观众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陶瓷修复技艺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2024年是龙年,大年初一我馆文遗工坊推出“舞龙献瑞”文化传承制作体验活动。舞龙在民俗上与龙有着紧密的联系,常用于庆祝传统节日。活动由馆内教育专员讲解舞龙的来历和不同地方的风俗,带领到馆青少年通过手工制作龙头,认识我国因地域幅员辽阔,民间民俗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n\n
参与者上午9:30分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参观精品临展《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了解文物出土及保护的详细过程。
\n\n
活动第二部分,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着手制作舞龙头套。头套由坑纸、不织布、环扣配件、泡棉胶等四部分组成。按照制作说明依次拼接固定,15-25分钟即可制作完成。
\n\n
通过此次活动,观众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魅力。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二层临展厅欣赏“灵光独耀——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的观众与日俱增。为了将多宝佛塔出土文物更全面、更多样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已于1月30日(本周二)完成了展览部分文物的调陈工作,铜鎏金药师佛坐像、铜漆金释迦牟尼坐像等多件文物将在完成保护修复后首次与观众见面。调陈后,展览在展文物数量将达到5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数量将增加至41件/套,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n\n
明 铜漆金释迦牟尼坐像
\n\n
明 佛教经咒印本
\n此次调陈上新的文物中,以铜鎏金药师佛坐像最受大家关注,许多观众向我们表示,希望能够一睹这尊造像的真容。我们及时响应观众的诉求,这尊造像也将在调陈后与大家见面。
\n\n
明 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n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亦称“大医王佛”等。该造像螺发规整,宝珠顶严。宽额丰颐,弯眉长目,眼睑微垂,高鼻朱唇,双耳宽大,妙相庄严凝重。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边缘处錾刻花纹,胸前饰“卍”纹,内着襦裙系带。台座为双层仰莲座,莲瓣劲挺饱满,层次分明,主瓣间露出下层莲瓣尖角,微微上翘,颇具明宣德朝宫廷造像的艺术风格,其躯体挺直,肩胸宽厚,写实的雕刻手法在人物比例、肌肤质感和衣褶的垂挂感上均作了出色的表现。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旧等多个步骤。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陶瓷修复这一传统技艺,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暑假期间特推出陶器修复体验活动,邀请19名青少年到馆,动手参与陶器修复的全过程。
\n\n下午14:00,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n\n活动第二部分,学生们在馆内教育专员带领下,着手开始修复体验。首先将手套、胶带、胶水、修复石膏、文物修补刀、砂纸等修复工具准备好。然后通过纹饰确定碎片粘合顺序,用胶水和胶带将碎片依次固定。最后用石膏填补缺口,用砂纸打磨干净。
\n\n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体验了陶瓷修复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这个夏天,我们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夏令营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8887},"id":8887,"linkAddress":"302/305/888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815113730.png","updHost":"60.27.234.19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90614000000,"viewCount":11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端午节龙舟竞技立体拼图制作活动","columnId":305,"crtHost":"125.37.181.121,10.0.23.143","crtTime":168852418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id":8840},"id":8840,"linkAddress":"302/305/884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705102804.png","updHost":"125.37.181.121,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7575600000,"viewCount":4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考古夏令营第一期——“本宫的珍宝”手串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9.226,10.0.23.143","crtTime":168716496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为了切实响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合作,结合自身场馆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考古夏令营活动。第一期活动于2023年6月17日在馆内进行,我们邀请来自河东区大桥道小学的20名学生,参与本次“本宫的珍宝”手串制作体验活动。
\n上午9:30分,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n活动第二部分,学生们在馆内教育专员带领下,着手制作手串。首先用挖掘工具将土块中的串珠依次发掘出来,放入水盆中用小刷子清洗。特别要注意清理空隙中残留的石膏,方便之后穿绳;之后用布将串珠擦干净,串上绳子就可以佩戴了。
\n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体验了考古发掘和手工串珠的魅力。这个夏天,我们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夏令营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为了更好地发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5月31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应邀走进老城博物馆进行巡展,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呈现在老城博物馆的观众朋友们面前。
\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红色记忆,凝固历史。天津南开学校、国民饭店、吉鸿昌旧居……一个个天津市民耳熟能详的革命遗迹,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战火峥嵘的年代。我们希望通过“凝固的红色记忆图片展”在全市范围内的巡回展出,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贡献力量。
\n此外,为了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丰富我市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我单位还于近日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图片展送至河北区第一幼儿园进行巡展,提升师生的家乡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n\n
\n
随着气温的转暖, 2023年的盛夏正在向我们走来,炽热的阳光挡不住“我为群众办实事”巡展“七进”工作推进的脚步。5月12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应邀来到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进行巡展,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鲜活地呈现在观众朋友们面前。
\n巡 展
\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送展不辞辛劳,心系市民群众。此次巡展走进盘山烈士陵园,是2023年以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巡展的首次蓟州之旅,刷新了本单位送展距离的新纪录,是积极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 系列实践活动号召的切实体现。截至目前,“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本年度已相继在和平区南营门街西宁道社区、河西区柳林街微山东里社区、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等多个社区、文博场馆开展巡展,有效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了市民群众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博物馆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每年的5.18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官方公布,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为了向市民提供更有文化特色、更具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文化展览活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目标群体,聚焦博物馆在创造构建可持续未来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在博物馆日期间通过一系列展览活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文化福祉,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交隔阂问题,利用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和宣教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n一、馆校共建持续打造文化名片
\n5·18国际博物馆日上午,我单位举行仪式,与河东区教育局继续签署共建协议,推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各中小学之间的进一步深度合作,在河东区教育界打造天妃宫遗址馆文化展览活动名片。
\n\n共建仪式结束后,来自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师生共同参观了我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和“文保近镜头——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图片展”,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n\n\n
二、“云想衣裳”青春不散场
\n共建仪式结束后,我馆宣教老师带领河东区街坊小学的同学们共同开展了“云想衣裳——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互动体验活动”,邀请师生走“进”博物馆,由宣教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国历代各不相同又一脉相承的服饰文化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数套代表性中国古代服饰模型的制作体验,既动手,又动脑,共同度过了有意义的博物馆日美好时光。
\n\n三、“椽檐之韵”文物进校园
\n为了积极响应市文旅局关于推进文物进校园工作的号召,我单位特别选取馆藏文物中能够代表我馆文化特色的“福禄寿纹”瓦当图片至河东区54中学,开展一堂与众不同的文物课程。课上,同学们获得了从图片中近距离细致入微观察出土文物细节的机会。此外,我馆宣教老师还在课上结合“福禄寿纹瓦当”,开展“椽檐之韵——中国古代瓦当拓片制作体验活动”,同学们在宣教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以瓦当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知识,亲自体验了制作瓦当(复制品)拓片的乐趣。
\n\n今后,我馆将继续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观众呈现更多匠心独具的文化特色展陈活动。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为了向广大在校学生提供更有文化特色、更具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文化展览活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响应“文物进校园”工作号召,积极落实、全面推进本馆“文物进校园”宣教活动的筹备工作,2023年5月10日,我馆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之“瓦当赏古韵”互动体验活动走进南大附小,为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古朴而充实的文化盛宴。
\n活动当日,博物馆宣教老师将出土自天妃宫遗址的瓦当精心拍摄成图片,通过“椽檐之韵——中国古代瓦当文化”课件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同学们得以在课上认真观察出土文物的细部特征,了解“瓦当”在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窥一斑而知全豹,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
\n\n课程中,我馆宣教老师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古建瓦当的起源、发展和功能,并精心准备了“瓦当拓片制作体验”环节,将印有不同纹饰图案的瓦当(复制品)发放到大家手中,指导同学们现场制作瓦当拓片:先把边史纸放在瓦当上,刷少量的白芨水固定。接着用喷壶喷水打湿,铺一层塑料薄膜,用小拓包轻拍,保证瓦当上所有纹路都附着在纸上。待纸张稍干,用大拓包蘸取墨汁,再用小拓包蘸大拓包上墨,反复几次保证着墨均匀,将纸揭下,一张瓦当拓片就制作完成。这次特殊的动手体验,既提升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又能通过瓦当拓片的制作感受瓦当纹饰的独特魅力,留存美好的记忆。
\n\n\n
\n
—— 扫码关注我们 ——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id":8577},"id":8577,"linkAddress":"302/305/857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511134145.png","updHost":"218.68.215.40,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3783762000,"viewCount":4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国潮醒狮,文化传承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40.193,120.92.71.182","crtTime":168316416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早在唐代就将舞狮表演与前朝宫廷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盛大的太平乐,也被称为五方狮子乐。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恰逢五一假期,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委合作,邀请来自河东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到馆内参与这场体验国潮醒狮,传承传统文化的制作体验活动。
\n上午9:30分,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n活动第二部分,由馆内教育专员介绍舞狮的种类及各自特点,舞狮有南北之分,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表现扑、跌、翻、滚、跳跃等灵活的动作。南狮又称醒狮,讲究神似,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
\n活动第三部分,学生们在馆内教育专员带领下,着手制作醒狮头套。首先按顺序将醒狮主体部分的卡片安装到位,之后依次安装毛球、铃铛和不织布。每名参与者完成醒狮头套后,可以亲身体验舞狮的乐趣并合影留念,上午11:00左右,活动结束。
\n\n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了解了舞狮的历史传承,还能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舞狮头套体验“雄狮少年”的蓬勃朝气。我馆今后仍将积极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8558},"id":8558,"linkAddress":"302/305/8558.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504092532.png","updHost":"60.24.140.193,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3164168000,"viewCount":4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妃宫遗址馆举办“文遗工坊”——五一劳动节“流体兔”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40.193,120.92.71.182","crtTime":168316258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为了在2023年劳动节到来之际让大家到博物馆体验动手的乐趣,“五一”小长假期间,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文遗工坊——劳动节‘流体兔’制作体验活动”,丰富市民的假期生活。
\n\n
4月30日一早,参与活动的10余组家庭汇聚一堂.活动伊始,大家首先参观了博物馆“风正帆悬过直沽”基本陈列,了解了天妃灵慈宫遗址的前世今生。随后,在宣教老师的带领下,“流体兔”制作正式开始。老师首先为大家展示了制作“流体兔”需要用到的各类材料,并为小朋友们演示了流体兔的制作过程,鼓励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亲自动手尝试,制作出独具匠心、色彩缤纷的流体兔。
\n制作过程中,参与者们首先为“流体兔”选取主要填充颜色,再一点点地浇涂在“兔身”上。根据不同的配色构思,有的小朋友选择用一种配色贯穿始终,有的通过混合搅拌的方式完成色彩的碰撞与融合,实现了色彩的跨越,有的更是给“流体兔”戴上了绚丽的“眼镜”,不一会工夫,大家便分别按自己的想法将“兔兔”装点得五颜六色,绚丽缤纷,此次“流体兔”制作体验活动圆满完成。
\n\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01
\n文物修复知识讲堂
\n活动于2023年4月9日在馆内进行,我馆邀请来自大桥道小学的17组家庭到馆,共同开启天妃宫遗址馆“碎旧重拾·华光重现”文物修复主题活动。上午9:30分,参加此次活动的家庭汇聚一堂,听取文物修复知识,体验文物修复,近距离感受考古的魅力和乐趣,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n\n文物是人类历史生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研究、艺术、科学考古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职业,知识课堂为同学们讲解了多种有关于文物修复的知识,同时也考验了同学们的耐性和顽强的毅力。
\n\n上午9:30活动准时开始,同学们进入馆内,听取讲解员为大家介绍文物修复相关知识,在互动讨论中,讲解员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带领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感受考古魅力。
\n02
\n重重解密寻秘钥
\n在听取完文物修复知识后,讲解员开启挑战环节,邀请同学们参与解密活动。活动现场,每位同学都从“百宝箱”中抽取了一件解密器具:有的同学抽到了“鲁班魔盒”,有的同学抽到了“无中生有拼图”,有的同学抽到了“九连环”......同学们需要解开面前的器具,才能获得文物碎片,参与后续的活动。
\n同学们成功解密后,都获得了文物碎片,大家穿戴好装备后,纷纷来到沙坑遗址,寻找指定文物,扬起的细沙,掉落的汗水以及团队间的合作,无不诉说着同学们对考古的热爱,随着一个个文物在同学们的手中破土而出,大家进一步体验到了考古的乐趣。
\n03
\n文物修复现光明
\n同学们拿到指定文物后,来到博物馆多功能厅进行文物修复。拼接、粘连和石膏修复......一件件文物道具,在同学们手中重现完整。整场活动,既秩序井然,又活泼轻松,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文物修复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互相配合,协作帮助,也在他们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n文物修复的工作日复一日,代复一代的跋涉在时间的长河里,修复着华夏文明的每一件器物。愿这次考古之行能逐渐激发青少年对古代历史和考古文化的兴趣,在一次次探索中汲取精神力量,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为了切实响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合作,结合自身场馆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了“文遗工坊-清明锦鲤纸鱼灯”文化宣教活动,活动于2023年4月5日在馆内进行。我们邀请了来自河东区街坊小学的15组家庭,到馆内参与“体验清明民俗,祈福新年好运”的手工制作活动。
\n\n
上午9:30分,活动参与者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集合。首先参观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了解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兴衰历程,“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直观感受大直沽在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n\n
活动第二部分,先是由馆内教育专员带来清明主题讲座,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及历史沿革,再是在馆内教育专员带领下,着手制作清明锦鲤纸鱼灯。每名参与者完成纸鱼灯制作后,合影留念,上午11:00左右,活动结束。
\n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及相关历史知识;更以寓教于乐地方式体验了清明民俗,锻炼了动手能力。我馆今后仍将积极发挥博物馆的宣传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8540},"id":8540,"linkAddress":"302/305/854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411160552.jpg","updHost":"125.35.135.22,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0857913000,"viewCount":5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考之以古•焕复时光|“感受历史脉络 体验考古乐趣”——文物闯关主题活动精彩瞬间","columnId":305,"crtHost":"125.37.61.80,120.92.71.182","crtTime":168074554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切实响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合作,结合自身场馆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了“文遗工坊-考之以古·焕复时光”系列文化宣教活动。
\n\n
【活动精彩瞬间】
","id":8529},"id":8529,"linkAddress":"302/305/852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30406094451.jpg","updHost":"125.37.61.80,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80604718000,"viewCount":3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考之以古•焕复时光|“感受历史脉络 体验考古乐趣”——文物闯关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125.37.61.80,120.92.71.182","crtTime":168050658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切实响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文物)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的有关要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教育局合作,结合自身场馆文化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了“文遗工坊-考之以古·焕复时光”系列文化宣教活动。
\n文物闯关
\n\n
活动于2023年4月2日在馆内进行,我馆邀请来自河东区54中的15组家庭到馆,共同开启天妃宫遗址馆“感受历史脉络 体验考古乐趣”考古之行。下午14:30分,参加此次活动的家庭汇聚一堂,通过一个个线索,进行文物发掘,近距离感受考古的魅力和乐趣,学习历史知识,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n\n
01
\n初探天妃宫遗址
\n天妃宫遗址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原生点的标志,发掘出元代建筑基址与明、清时期的天妃宫大殿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元、明、清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活动开始后,小考古家们需进入馆内,寻找文物守护者留下的线索,根据线索,进行后续活动。线索藏于馆内展厅的某处,小考古家们需耐心寻找。
\n02
\n重重挑战寻文物
\n一路寻找线索的小考古家们最终找到了文物守护者,但珍贵文物可谓是把守森严,小考古家们需要通过重重挑战,才能得到文物。线索分为真线索和空线索,小考古家要在活动中自行分辨,每名小考古家只需要一个真线索,就可进行后续活动。小考古家根据线索找到文物守护者,完成任务,方可进行后续活动。在知识解密、文物竞答中,文物守护者感受到了小考古家们探索和坚毅的精神,终将包裹的文物交到考古家们手中。
\n\n
03
\n文物修复现光明
\n小考古家们完成文物守护者交付的任务后,可获得盲盒一份。随后,到博物馆多功能厅进行拆箱体验。盲盒款式随机,由文物守护者发放。得到包裹着的文物,小考古家们仔细认真的一点点的进行挖掘,使用多种工具,毛刷、小锤、锯子、钩子等,逐渐将文物挖掘出来,随后巧用毛刷将文物上的灰尘清理干净,让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重现光明!
\n\n随着一个个文物在小考古家们的手中破土而出,考古之行也落下帷幕。通过这次活动,小考古家们近距离感受到考古的魅力,提升了文物保护意识。愿这次考古之行能逐渐激发青少年对古代历史和考古文化的兴趣,在一次次探索中汲取精神力量,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四季欢乐游
\n天津常走走
\n天津市文旅局副局长陈冰
\n带您打卡天津
\n领略津城魅力
\n“天地人和 津彩呈现”
\n天津欢迎您
\n\n
\n
\n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id":8436,"source":"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id":8436,"linkAddress":"302/305/8436.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4.99.3,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77823363000,"viewCount":6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工坊——上元佳节做“汤圆”","columnId":305,"crtHost":"60.24.150.120,120.92.71.182","crtTime":167573843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流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2023年2月5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7组学生和家长参加青少年学生到馆,在参观基本陈列后,手工制作不同“表情包”的汤圆泥塑,共度元宵佳节。
\n\n
观展览
\n\n
参加活动的家庭首先参观了展厅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通过观展,家长和学生们对天妃宫遗址的平面布局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天津大直沽和海上漕运的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
\n听讲座
\n随后,在多功能厅博物馆教育专员秦老师首先给7组家庭做了《上元佳节做汤圆》的课程讲座,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沿革,着重介绍不同地区元宵节的不同美食和娱乐方式。
\n做手工
\n最后,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开始制作手工“汤圆”,准备好所有配件后将超轻黏土搓成汤圆的形状,再充分发挥想象给汤圆做上不同的表情,通过“汤圆”的形状寓意家庭团圆、和睦美满,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2023年春节假期,市文化和旅游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文旅部决策部署,充分挖掘特色文旅资源,拉动全市文旅市场强劲复苏。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极大活跃了春节假期文旅市场,吸引了八方来客汇聚津城。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709.2万人次(其中外埠游客2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2.2%和315.5%,较2019年同期增长36.7%和53.7%,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继元旦假期之后又迎来“开门红”,整体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文明”的目标。
\n一、氛围浓郁,春节民俗游人气攀升
\n春节期间,津味浓郁的民俗文化游最为红火。古文化街、杨柳青古镇张灯结彩,五大道、意风区、水上公园、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人头攒动,天津之眼摩天轮前排起了观光打卡的长队,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众多慕名前来寻找年味的游客市民体会地道的“民俗年”。黄崖关长城景区开设“大明边塞——黄崖关长城新春民俗文化主题乐园”,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古代庙会。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春节鞭炮模型制作”和“灯笼拼图制作”体验活动,烘托新年气氛,增加喜庆味道。此外,全市各景区景点推出一系列兼具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有传统的舞龙、舞狮、秧歌、年画、打铁花等民间文艺节目表演,也有光影秀、美食节、嘉年华等新兴旅游业态,既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了广大市民游客假日出游选择。
\n二、文化过年,文化文艺游火热出圈
\n为了让市民游客度过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新春佳节,全市文博场馆、艺术院团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精品展览和精彩演出。天津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了“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虚实之间·发现长城”、“新年特别活动——年味寻踪记”等展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新春文化盛宴。全市文艺院团纷纷推出拿手好戏,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剧《西厢记》、天津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蓝色多瑙河》、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雷雨》等汇集京剧、评剧、交响乐、话剧、儿童剧、鼓曲、相声等演出在我市各大小剧场轮番上演,既让市民游客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n三、业态丰富,冬季大众旅游成果初显
\n丰富多彩的假日旅游活动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给广大游客带来精彩的假日体验。短距离的近郊旅游和本地休闲倍受追捧,在酒店、民宿里泡温泉品美食、乐享各种设施,让“轻旅游”“微度假”等成为新亮点。蓟州国际滑雪场、盘山滑雪场等各大滑雪场和生态六埠、民园广场等景区纷纷推出滑雪健身惠民和冰雪季、冰雪节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激活了冬季旅游市场。欢乐谷、方特欢乐世界、极地海洋公园、吉姆冒险世界等主题公园打造了“欢乐冰雪节”、“福熊庙会”等集春节游园、美味小吃、游乐互动、刺激体验为一体的新春主题活动,让市民游客体验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的魅力。
\n四、周密部署,丰富假日市场产品供给
\n为做好202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文化旅游市场工作,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各区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打造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提早动手、精心筹划,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供给,突出特色。节日前夕,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措并举提振文旅市场,举办了“天津常走走”京冀游客新年首发团,召开了京津冀旅业同仁新春座谈会,发布了“新春逛津城”6条城市微线路、36条精品旅游线路和6条文物主题游径,加大了春节主题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发布了春节文化旅游活动大菜单,为我市旅游市场复苏创造了良好开局。春节期间,全市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博展陈精品迭出、群文活动热烈喜庆、非遗民俗特色鲜明、旅游活动丰富精彩,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浓郁节日氛围,假日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欣欣向荣。
","id":8334,"source":"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id":8334,"linkAddress":"302/304/8334.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60.27.232.114,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74890801000,"viewCount":7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云工坊——灯笼拼图制作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0.120,120.92.71.182","crtTime":167573795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灯笼又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今天,我们就来制作简易的红灯笼,给您送去兔年的第一份祝福:祝您前兔似锦,大展宏兔!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有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习俗。这个春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观众朋友们线上制作纸质鞭炮,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仪式感,破旧迎新,喜迎兔年新年。
\n\n
制做步骤
\n1.准备好所有配件将配件从卡纸上拆下,需要折叠的凸出部分粘上双面胶。
\n2.先把挂绳从上面的孔穿过,将上半部分折叠粘紧;再把挂绳穿过下半部分的孔,把下半部分粘上。
\n3.红纸卷起用双面胶固定,两头都缠上黄绳用双面胶固定。
\n4.相同的方法多做几个出来,最后串起来就好了。
\n作品展示
\n\n
\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今天是正月初一,我们告别了壬寅虎年,喜迎癸卯兔年的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向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祝愿大家新春快乐,健康平安!
\n为了在2023年春节期间与观众朋友们共同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假期,我馆除正在持续展出的“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以及在室外文化展廊展出的“文保近镜头——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图片展”外,在春节期间还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遗云工坊”春节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在春节假期与您一起感受历史与现实间的交融与碰撞。
\n\n
大年初一早上,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馆长白俊峰向最先到馆参观的三名观众赠送了书籍和特色文创产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认真听取观众朋友们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诉求与期望,在向观众朋友们送上诚挚新春祝福的同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关心和支持,与观众朋友们共同欢度新春佳节。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2023年1月12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天津市住宅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图书馆、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对“张湾2号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进行验收评审。
\n验收组专家听取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做的结项工作预告,实地查看了现场,并进行了质询与讨论。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张湾2号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实施工程中严格遵循国家文物局与天津市文物局相关要求,定制的低氧恒湿气密展柜为古沉船打造“稳定、恒湿、洁净、低氧”的微环境,实现船体防尘防腐、防虫抑菌、防酸化氧化等的目的,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对所做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意通过验收。
\n张湾2号沉船,一级文物,是2012年出土的张湾明代沉船群中,木质保存最好、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艘。为了避免气候因素及空气污染对古沉船的影响,张湾2号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克服整体承重问题,出具加固方案,通过定制大型低氧恒湿气密展柜使船体与外部环境隔绝,维持展柜内部展储环境的稳定,有效地预防船体进一步变形,同时避免微生物、昆虫对船体的损害,延长木质古船本体寿命。
\n(加固施工准备)
\n该展柜为国内首次将低氧恒湿气密技术用于古沉船展陈储藏,真正实现了“展藏合一”,在密封性、容积、温湿度调控、气体洁净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此外,该展柜采用的高显色、照度可调的专用照明也进一步提高了沉船的展示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好地观展体验。张湾2号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大幅提升了古沉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的再一次完善,对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n(施工完毕效果图)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的观展需求,为特殊人群观众创造便捷、舒适的观展体验。近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组织开展文博手语讲解专题培训,旨在提升馆内工作人员的手语技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n\n
手语服务是无障碍服务的一部分,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或者无法言语的人互相交流的一种手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听力存在障碍的人来说,是主要的交流工具。组织开展手语培训,是持续打造特殊观众群体便捷化服务模式,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举措。
\n\n
培训中,专程到我馆为工作人员进行手语培训的和平区聋协名誉主席杨平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手语中关于引导参观过程中的常用表达方式,“欢迎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服务中心在这边”,“上午9点开馆”……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们在反复练习中,不断向老师请教着各类手语中的细节,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观众朋友提供更为准确、贴心的手语服务。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为了庆祝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精心策划制作的“文保近镜头——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图片展”将于11月18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文化展廊开展。
\n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n“文保近镜头——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弘扬传承图片展”分四个单元,从文保成果普惠便民、革命文物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化交流合作共享四个方面,图文并茂地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分布在祖国各地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时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内容进行了全景展示。从北京天坛到厦门鼓浪屿,从良渚文化到仰韶文化,从甲骨文到兵马俑,从运河魅力到丝路传奇……华夏大地上回响着中华民族在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工作中发出的时代之声。
\n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跟随“文保近镜头”,我们既可以尽览数千年悠久历史为美丽中国留下的壮丽画卷,也可以沿着总书记的脚步,丈量一处处或雄奇壮丽、或厚重内敛、或巧夺天工、或辉煌夺目的历史文化遗产。感受近年来我国在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促进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
\n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战略部署,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用心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惠,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统筹好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精心为市民打造更多独具天津特色的文化展览。
\n\n
在此,我们衷心邀请各位市民朋友们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共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览“文保近镜头”!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全国消防日
\n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为了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自救能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河东消防救援支队刘敬云科长为全馆工作人员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n培训中,刘老师通过对公共场所典型火灾案例的分析,对火灾事故发生诱因、灭火器配置使用方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采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家科普了工作生活中易出现的火险隐患、正确的火警报警程序、简易灭火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初起火灾的扑救方式,为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一场生动直观的专业培训。
\n安全无小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为观众提供便捷舒适参观环境的同时,更要时刻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此次消防安全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全体职工对预防和处理应对火灾事故的意识与能力,为实现博物馆全年安全零事故目标,构筑安全和谐的消防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n学习消防知识,预防火灾发生
\n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馆校合作
\n近年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积极探索馆校合作长效机制,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n共育英才
\n为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区六纬路小学签订共建协议,双方将以共建为契机,共同开展参观展览、举办讲座、文化宣讲、流动展览、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搭建馆校协同育人平台,建立教育基地良好稳定长效运行机制。本着资源共享、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立足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们通过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n\n
\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为了在重阳佳节将爱与温情传递给老年朋友们,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于10月4日(农历九月初九)开展了“爱在重阳”主题线上文化活动。邀请小朋友们在重阳节期间为老年朋友们送上节日祝福。小朋友们或发挥灵巧的构思居家手工制作“纸杯画”工艺品,或吟诗诵词,用美丽的图案的吉祥的寓意和温暖的话语在重阳佳节表达对老年朋友们健康快乐、福寿绵长的美好祝愿。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n
重阳节
\n今天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日,浓浓敬老情。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制作纸杯画活动庆祝重阳节,以此表达对老人的节日祝福。我馆还制作了“爱在重阳”微视频节目,以此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
\n纸杯画的具体制作步骤:
\n1准备好所有配件,将纸杯剪成两半,用双面胶粘在底板左下角。
\n2比量一下合适的长度开始做花瓣,对折彩色纸条粘一圈花瓣,中间再粘上星星装饰。
\n3同样方法再做出另一朵花,撕开背胶粘贴重阳主题文字,纸杯画就完成了。
\n视频展示
\n\n
精彩视频一
\n\n
精彩视频二
\n\n
精彩视频三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8074},"id":8074,"linkAddress":"302/305/807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1011102614.jpg","updHost":"117.15.85.135,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64871205000,"viewCount":5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国风”袭来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国风手绘展上新","columnId":305,"crtHost":"117.15.85.135,120.92.71.182","crtTime":166545478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n
\n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近日,伴随着连绵不断的秋雨,津城秋意渐浓。为了满足大家在闭馆期间线上观看特色展览的文化需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加速智慧化博物馆建设,在原有“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手绘国风展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于国庆节期间又上新了第二部分。
\n观众朋友们除了打开本文首图后识别图中二维码的方式外,还可以在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中点击“天妃宫馆”后,选择菜单最下方的“云观展”进入展览;点击页面右上方音符标志左侧“去二层”选项,即可进入展览的第二部分,通过“天妃与天津”的介绍了解“妈祖”林默的生平事迹,以及妈祖到天妃、天妃到天后封号的历史沿革。
\n除了“妈祖与天津”的故事外,展览还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馆藏一级文物张湾明代二号沉船的保护发掘情况,以及近代以来直沽地区百姓生活的变迁史。观看线上手绘条漫国风展时,您可以进入展览页面,左右滑动屏幕查看不同展览场景,点击相关热点区域可以查看相关详细介绍,左滑屏幕即可将整个展览一览无余。展厅内的众多元素按钮都可点击进入,并弹出相关介绍。国风手绘风格,辅以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动画效果连贯流畅,中国风与科技感兼备,让您在国风手绘的画轴中感受天妃宫遗址馆的魅力!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今天是新中国的第73个国庆节,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庆国庆”主题活动,组织青少年在线观看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增强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在家制作国庆主题的贺卡为祖国庆生,并录制视频,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n\n
卡片制作方法
\n1.准备好所有配件,将各部分依次从底卡拆下。
\n2.在卡片背面贴上双面胶,粘在底卡合适的位置。
\n\n
3.粘贴文字时建议先预设各自位置以防贴歪。
\n4.将两个褐色卡片交叉作为底座,放上贴好的成品完成。
\n\n
制作贺卡的部分
\n精彩视频
\n精彩视频一
\n\n
精彩视频二
\n\n
精彩视频三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活动预告
\n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的祖辈、父辈在子女成家立业后,依然是家庭的精神支柱,养老孝老是年轻人的应有之义。
\n今年的重阳节恰处国庆期间,两节双至,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活动庆重阳,邀请青少年为爷爷奶奶制作纸杯画,传递节日祝福,并制作“爱在重阳”微视频节目,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n具体活动安排:
\n活动时间:10月4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录制的视频(我馆将提前把活动物料寄给参与者)。
\n活动人数:20人
\n年龄要求:6—12岁
\n报名方式:022-24313183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n
十一前夕,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积极践行“走出去”的送展模式,进一步扎实开展本单位的巡展“七进”工作。为了喜迎国庆节的到来,让更多市民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9月22日,我单位应邀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送至河北区望海楼街昆云里社区进行巡展。
\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开展首日,社区居民来到宽敞明亮的临时展厅,不时驻足在展牌前,凝神注视着天津南开学校、国民饭店、吉鸿昌旧居等一个个天津市民耳熟能详的革命遗迹。大家认为,在国庆节前夕观看“凝固的红色记忆图片展”,既加深了对天津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认知,又激发了爱国情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观展活动。
\n今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继续面向全市社区居民推出 “点单式”送展服务。截至9月,我单位相继为市内各街道社区、学校送展10余次,弘扬了革命文化,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新中国的第73个国庆节即将到来,在这举国同庆的节日里,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开展“博物馆里庆国庆”主题活动。通过组织青少年在线观看“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缅怀那段不朽的革命岁月,增强青少年的爱党爱国之情。制作国庆主题的贺卡,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祝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n具体活动安排:
\n活动时间:10月1日通过公众号推送活动视频(我馆将提前将活动物料寄给参与者)。
\n活动人数:20人
\n年龄要求:6—12岁
\n报名电话:022-24313183
\n加入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庆生吧!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7月29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河东团区委共同举办的“红领巾直沽文化寻根夏令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营,开营仪式上,少先队员代表为出席此次开营式的领导老师们佩戴红领巾,领导老师们也为少先队员们佩戴校外活动专属的特色徽章。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唐凤红对河东团区委领导、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天妃宫遗址的守护者和宣传者、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感受直沽地区多元深厚历史底蕴、寻觅文化根脉的最佳文博场馆。多年来,博物馆致力于推进与河东团区委、区教育局以及各学校间的合作共建工作,在为属地中小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开展主题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和文化氛围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n伴随着鲜红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和澎湃嘹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此次夏令营活动正式开始。团区委领导为少先队员代表授营旗、大队辅导员老师宣读营规,少先队员代表表态发言、校外辅导员寄语献词……在紧凑而连贯的开营式环节过后,庄重而期待的眼神浮现在每一名少先队员的稚嫩的脸上。
\n随后,大家来到多功能厅,在博物馆宣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椽檐之韵——中国古代瓦当拓片体验”活动,学习聆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知识,亲手制作纹样各异的瓦当拓片,体验动手的乐趣。
\n活动的最后,少先队员们参观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在展览中,大家既可以看到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天妃宫遗址;可以看到古代“天妃灵慈宫”大殿顶上活泼灵动的五脊六兽;可以看到“洛阳铲”等各样形式的考古工具;也可以看到近代直沽先民抗击侵略,“保卫乡闾”英勇事迹的见证。在炎炎夏日中,大家在博物馆中度过了一段与众不同的文化时光,此次夏令营开营仪式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7月8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联合甘肃省博物馆等五家文博场馆共同举办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正式闭展。当日,来自甘肃省文博界的同仁一行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联合做好“彩韵陶魂”展闭展工作的同时,就推动天津、甘肃两地文物工作者互学互鉴,进一步开展好津陇两地文物交流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n座谈会上,来自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的同仁高度称赞了此次由津陇两地六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取得的社会效益,表示“彩韵陶魂”展以彩陶为媒介,为天津、甘肃在今后开展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的文博业务和人才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唐凤红对甘肃省文博界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希望以“彩韵陶魂”展的合作为契机与起点,从文物保护、合作办展、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推动两地文物工作交流。
\n此次“彩韵陶魂”展受到了观众朋友们的广泛的关注与青睐,在近9个月的展期中,共吸引天津乃至全国各地的观众到馆参观,参观量超11000人次。其中,我馆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合开展的“甘博驿”邮寄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最受欢迎的展览配套活动,累计发放免费明信片和邮票近5000张。
\n在其中,更有来自台湾地区的同胞,在父亲节期间通过“甘博驿”向远在台北市的亲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一行行饱含思念的文字、一张张独具特色的明信片,将观众朋友们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寄向远方。此外,还有很多热心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他们观展后的感受,表达了他们对彩陶展的认可与期许。
\n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孕育诞生了多元交融的津沽文化;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甘肃历史文化在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例证。推进天津、甘肃两地考古文物工作交流互鉴及文物展示宣传,既有助于学习甘肃在文物科学性保护和多元化利用方面的有效经验,也可以将天津多元包容“海与河”的文化特色带到甘肃。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甘肃省文博场馆的交流合作,通过精品文物的两地交流完成成果转化,为津陇两地百姓带来更多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文物展览与活动。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n“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自2021年10月开展以来,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欢迎。按照计划,该展览将于近期闭展,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于7月8日(周五)起有序开展二层展厅“彩韵陶魂”展文物的撤展、清点及“风正帆悬过直沽”基本陈列的展线恢复工作。
\n7月8日至10日期间,天妃宫遗址馆二层展厅将暂闭(一层展厅及文化展廊正常开放,观众可从序厅直接到一层展厅观展),届时请观众朋友们妥善安排参观路线及时间。由此给您带来的不变,敬请谅解。
\n特此公告。
\n\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7790},"id":7790,"linkAddress":"302/304/779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0707093316.png","updHost":"218.69.159.215,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57098360000,"viewCount":6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遗云工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彩陶修复”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0.8,120.92.71.182","crtTime":165517290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说起彩陶,你会联想到什么?小口尖底瓶的独特造型?人面鱼纹盆的精美纹饰?彩陶是一种将矿物质颜料涂在陶坯上,经过焙烧而成的带有纹彩的陶器,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史前先民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中,以大地湾为代表的我国渭河流域的先民成功地生产出第一批彩陶,优美的造型、缤纷的色彩、绚丽的图案融汇一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
\n\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目前正在展出的临时展览《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引进了50余件出土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彩陶,从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到距今3000年的沙井文化,时间跨度上长达5000余年。这些文物精品不仅充分展示了甘肃省悠久灿烂的彩陶文明史,更是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走过的百年艰辛历程的闪亮注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推出线上的陶器修复活动,帮助青少年观众领略彩陶艺术的独特魅力。
\n\n
将活动具体流程记录如下:
\n第一步:准备修复用具
\n手套、文物固定胶带、手工酒精胶、文物修复石膏、文物修补刀、砂纸。
\n第二步 :查看整理碎片
\n带上手套,小心取出文物碎片,本次修复的文物为一件目纹彩陶钵,可以根据碎片的边缘及表面纹饰判断拼合的顺序。
\n第三步:胶水由下而上粘贴残片
\n先用文物固定胶带将碎片初步粘连,查看有无碎片遗失情况。再用手工酒精胶由下而上粘贴文物碎片。酒精胶需涂在碎片拼合处,注意控制用量,以免溢出影响文物表面。粘连碎片后需用胶带固定。
\n第四步:石膏填补缺口修复裂缝
\n待酒精胶干透后,用文物修补刀取出适量修复石膏涂抹在碎片空隙及缺失处,石膏不可过量,以免遮挡文物表面纹饰,影响最终效果。石膏根据温度,2小时左右固化。
\n第五步:砂纸打磨石膏至光滑
\n待石膏固化后,取出240目砂纸(较粗糙)打磨石膏不平的区域,再使用800目砂纸细心打磨至文物表面光滑。使用砂纸打磨时需保持耐心,注意不要打磨掉文物表面的纹饰。
\n这样,修复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n作品展示
\n\n
闫艺潇
\n\n
高吴晨曦
\n\n
李相墨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都会有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黄酒等习俗。
\n为了在端午节小长假期间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亲身参与到手工制作中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别推出“文遗云工坊——彩泥龙舟DIY制作活动”,旨在和大家一起去体验、去发现、去传承隐藏在小小工艺品中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共同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假期。
\n制作步骤:
\n1、准备好所有配件
\n\n
2、将龙舟从木板上取出
\n\n
3、黏土使用前请充分揉捏
\n\n
4、用红色黏土覆盖龙舟薄薄一层
\n\n
5、这一步需要一点耐心慢慢来哦
\n\n
6、龙舟上的亭子用另外的颜色装饰
\n\n
7、尾部也加上装饰
\n\n
8、头部的装饰可参考图示
\n\n
9、装饰眼睛和前端
\n\n
10、将龙舟插在盖满橙色黏土的底座上固定
\n\n
11、最后将船桨插上就完成啦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7730},"id":7730,"linkAddress":"302/305/773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0606150134.png","updHost":"60.24.146.185,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54232460000,"viewCount":5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健康码”“接种码”两码联查公告","columnId":304,"crtHost":"60.24.249.21,120.92.71.182","crtTime":165288191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广大市民朋友:
\n您好!
\n为全面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要求,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防护网,构筑坚实免疫屏障,按照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要求,即日起,对进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市民,实施“健康码”“接种码”两码联查(健康码+金盾)。未携带智能手机的健身市民,需出示本人天津市预防接种证及身份证,如未接种者,需出示本人身份证及禁忌证明,非禁忌未接种疫苗人员严控进入。
\n\n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2022年5月18日
","id":7695},"id":7695,"linkAddress":"302/304/769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52881865(1).png","updHost":"60.24.249.21,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52881911000,"viewCount":3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市2021年度博物馆发展报告","columnId":304,"crtHost":"60.27.17.86,120.92.71.182","crtTime":165284177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filePath":"tjwbzx/portal/article/天津市2021年度博物馆发展报告.pdf","id":7692},"id":7692,"linkAddress":"302/304/7692.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0518101635.png","updHost":"60.27.17.86,120.92.71.18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52844279000,"viewCount":3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博物馆的力量”——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主题日","columnId":304,"crtHost":"60.27.17.86,120.92.71.182","crtTime":165284399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博物馆作为本地社区的关键参与者,广泛地为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传播科学信息贡献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以数字化创新及新技术帮助观众理解复杂且精细的概念,贡献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的力量;通过藏品和活动,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关键性的社会架构,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博物馆为塑造一个知情的、可参与的公民社会贡献社区建设的力量。我馆深入挖掘蕴藏在博物馆中更广泛、更具体的精神力量,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着力打造青春与文化力量兼备的系列文博活动。
\n\n
线上陈列展览异彩纷呈
\n我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线上“VR”全景展厅和国风手绘云展厅通过我馆微信公众号持续向观众展出,让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享受线上文博展览资源,足不出户品鉴不同风格的精彩线上展览。
\n\n
“彩韵陶魂”特展引人入胜
\n馆内开放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展出了50余件出土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精品彩陶。甘肃彩陶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一次绽放,观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一同探寻曾掩埋在黄土下的彩色世界,聆听自然笔触与远古色彩的和谐共鸣,感受来自西域彩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观众朋友们还能通过线上观展、听讲解的方式,全面的了解甘肃彩陶的初始、繁荣、鼎盛到余响的发展过程,感受甘肃彩陶的源流和甘肃彩陶艺术的文化价值。
\n\n
\n
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馆将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紧扣博物馆日主题,为观众呈现更多匠心独具的文化特色展陈活动。我们邀请大家与博物馆一起,释放博物馆的力量!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组织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世界上第一个劳动节即在1890年的5月1日。
\n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了我们的一餐一饭。早在古代,重视农耕的先民就留下了许多描绘农事的诗词,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悯农》: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n为了在五一劳动节小长假期间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亲身参与到手工制作劳动中来,向以辛勤耕作的农民伯伯们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致敬,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别推出“文遗云工坊——劳动节创意画手工制作活动”,邀请青少年以做创意画+诗朗诵的方式体验《悯农》中描绘的田间劳作场景。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体验屏息凝神的严谨,制作匠心独具的作品,号召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共同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劳动节假期。
\n制作过程
\n1、准备好背板、麦穗、白乳胶、剪刀、红色米粒、瓢虫配件等材料。
\n\n
2、将白乳胶涂在麦穗上,粘在背板合适的位置。然后重复步骤直至沾满。
\n\n
3、在太阳部分涂满白乳胶,然后沾满红色米粒。
\n\n
4、将瓢虫配件粘贴在合适位置,用剪刀修剪麦秆,最后就做好了。
\n\n
5、制作完成后,三位学生声情并茂的进行了朗读:
\n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n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在这个“五一”劳动节,号召大家珍惜劳动成果,力行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n\n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得到提高,因此逐渐普遍使用。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n造纸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古法造纸就是所谓的土法,只是不用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造纸的原料是麻类、树皮竹子和稻草等这些自然产物。为了让小朋友们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在造纸制作流程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推出古法造纸体验活动。
\n古法造纸的工艺十分繁琐,这次活动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完成。配件清单:水盆、造纸框、纸浆、造纸胶、干花、彩纸、搅拌器、勺子、绘画工具、木夹绳子。
\n\n
1、首先往水盆内加入两升左右的清水,约四瓶矿泉水的量,大概水盆一半不到的高度。然后加入一瓶造纸胶和适量纸浆。使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直至纸浆全部稀碎,并且越细越好。
\n2、将造纸框从一边斜着放入打好纸浆的水里,慢慢的前后左右晃动,使水中的纸浆均匀的铺在造纸框的框网上一层。
\n3、在框网上摆放干花进行装饰,用勺子在干花上再淋一些纸浆用于固定。
\n4、等纸浆完全晾干即可完成作品。
\n\n
作品展示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n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春和景明,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有的地方也有在上巳期间放风筝的民俗,这起源于民间的\"断鹞放灾\"信仰。人们将所有的灾病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高飞之际,剪断风筝线,祈愿所有的灾病都随风筝一一消逝。今年上巳恰逢清明假期第一天,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推出手工风筝制作活动,通过涂色、扎骨架等制作完整的风筝,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同时也寄托美好的祝愿:
\n\n
下面介绍手工风筝的制作过程:
\n1、准备好风筝线稿、油画棒、支撑杆、线轴等材料
\n\n
2、涂色: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对风筝的正面进行涂色,本次制作的均为金鱼主题的风筝,可以充分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
\n\n
3 、支骨架:涂色完成后,将风筝翻到背面,骨架杆一头卡到左端,另一头卡到右端。翻到正面三角处,连接风筝与线轴,完整的风筝就制作完成了。
\n\n
我们将在今后的每期栏目中,与青少年朋友们一同穿梭于古今之间,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体验屏息凝神的严谨,制作匠心独具的作品,并通过镜头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大家交流分享,共同品味工艺美术带来的震撼与乐趣。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开 篇
\n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心灵的震撼,是一代代前人对后人娓娓诉说民族精神的财富,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特有的文化符号。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让大家在中华文明的洋洋大观之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秉传承之初心,彰文化之遗韵,扬青春之风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为青少年群体量身打造了“文遗云工坊”系列体验栏目,聚焦造纸、制陶、扎染等我国传统手工艺术门类,号召广大青少年朋友亲身参与,居家手工制作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学习古老而新奇的工艺技法。在每期栏目中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体验屏息凝神的严谨,制作匠心独具的作品,并通过镜头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微信公众号与大家交流分享。
\n匠心之醇,器物之美,每一门手工技艺的背后,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精美绝伦的瞬间,都凝聚着岁月与人生的坎坷沧桑。十指灵动之间,流淌的是最真挚的坚持与最美丽的梦想;担负的是传承手工技艺、凝聚文化之魂的重任。在未来的时光里,我们将继续与青少年朋友们一同穿梭于古今之间,品味工艺美术带来的震撼与乐趣。让我们带着探寻的目光,一起去体验、去发现、去传承隐藏在小小手工艺品中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吧!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你想成为文物修复师吗?你了解陶瓷修复吗?陶瓷修复技艺其实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黏合碗盏的方法:“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这是最早的关于陶瓷修复的记载。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黏结、釉层、清洗、腻子等都有更好的材料可供选择。为更好地向青少年普及陶瓷修复工艺,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推出青花高足杯修复体验活动。
\n青花瓷是一种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系用提炼精纯的钴料在优质瓷胎上作画,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经过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画面清净,层次分明,色彩翠蓝,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青花瓷的烧造于元代达到成熟,明永宣时期、清康乾时期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馆藏中不乏青花瓷精品,如明代青花花卉纹执壶就是其中一件。该壶为典型的玉壶春式,小撇口,圆鼓腹,细长流,通体饰有蕉叶纹、勾云纹、花卉纹等多种纹饰,瓶的重心在下半部,造型沉稳。
\n\n
这次我们修复的文物是青花高足杯,高足杯又称“马上杯”,有陶瓷、金属、玉石等诸多种材质。《中国陶瓷史》中记载:“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除景德镇烧制的青花与枢府釉器外,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河南钧窑、河北磁州窑与山西霍县窑等都大量生产,成为元代瓷器中的典型器物之一。”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中珍藏了四件元代青釉高足杯,其中有一件器形完整,工艺精美。
\n\n
现将活动具体流程记录如下:
\n01
\n开盒查验物品
\n\n
02
\n准备修复用具
\n手套、文物固定胶带、手工酒精胶、缮金料、文物修补刀、砂纸、记录卡片等。
\n\n
\n
03
\n查看清理碎片
\n修复师戴上手套,小心取出文物标本袋内碎片。用清水清理碎片上残留的泥土,晾干后根据文物碎片边缘初步判断碎片拼合位置,并等按照顺序排列整齐,便于进行下一步操作。
\n\n
04
\n胶带固定残片
\n确认文物碎片位置后,修复师需使用文物固定胶带将文物碎片初步粘连,组成文物外形后,查看有无碎片遗失等情况,以便进行文物修复工作。
\n05
\n胶水由下至上粘贴残片
\n修复师使用手工酒精胶由下至上粘贴文物碎片。酒精胶需涂在碎片拼合处,注意控制用量,以免酒精胶溢出影响文物表面。如涂抹过多,需立即用纸巾、棉签等物将多余部分擦除。粘连碎片后需用胶带固定,以防胶水凝固过程中文物碎片错位。
\n06
\n缮金
\n待酒精胶干透后,修复师使用勾线笔蘸取适量缮金料涂抹在碎片拼合处,缮金料取用应少量多次,避免缮金料堆积,遮挡文物表面纹饰,影响最终效果。如缮金料涂抹过多,需立即用纸巾、棉签等物将多余部分擦除。
\n07
\n砂纸打磨至表面光滑
\n待缮金料风干后,修复师取出砂纸,先使用240目砂纸打磨胶水溢出或缮金料涂抹不平整的区域,再使用800目砂纸细心打磨至文物表面光滑。使用砂纸打磨时需保持耐心,注意不要打磨掉文物表面的纹饰。
\n\n
这样,修复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n\n
\n
\n
\n
“何处闻灯不看来”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喜迎元宵佳节
\n\n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壬寅虎年的元宵节已经到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n\n
唐代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写到:
\n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n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n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n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n\n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千百年来,人们习惯在元宵节这天吃汤圆、猜灯谜、庆团圆,为了更好的烘托节日气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元宵节当天,用喜气洋洋的灯笼装点展厅,延续虎年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与当日到馆参观的观众一同赏花灯、看展览、过元宵、颂祖国。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7310},"id":7310,"linkAddress":"302/305/731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20215145045.jpg","updHost":"125.35.135.22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44907866000,"viewCount":9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和平区南营门街","columnId":305,"crtHost":"60.24.151.42","crtTime":164136346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进一步做好巡展“七进”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让更多市民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近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应邀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送至和平区南营门街进行巡展。
\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开展首日,展览便受到了南营门街居民的关注与喜爱。为了更好的向社区居民普及党史知识,提升大家的观展兴趣和观展体验,我馆还在开展首日选派专业讲解员到社区为观众系统讲解展览内容,帮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追忆峥嵘岁月。
\n2021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依托“津云app”志愿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社区居民推出了“点单式”送展服务。其中,“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作为本单位紧密贴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的精品展览,受到了市内各社区的认同,展览“点单”量居高不下。截至目前,该展览已相继完成了在河东区春华街东盈园社区、河西区越秀路街惠阳里等社区和滨海新区杨家泊镇的巡展,有效激发了市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扎染古称扎缬,是指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被广泛用于汉族妇女的衣着。后广泛流传,如今大理等地依然随处可见扎染的印记。这个元旦假期,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邀请市民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共同体验扎染工艺,感受中华传统工艺的魅力。
\n\n
制作步骤
\n1.准备材料
\n正方形白布、水盆、清水、颜料、皮筋、绣绷、水套、围裙。
\n2.将白布按“蝴蝶结法”折叠
\n将正方形白布对半折叠,再打开向两面反向对折,得到原白布1/4大小的长方形布条。同样的将布条对半折叠,再打开向两面反向对折,得到原布条1/4大小的正方形布块。
\n3.缠绕皮筋
\n将正方形布块沿中心位置对折,再打开向两面反向对折,用皮筋沿中心位置牢牢扎住,可以多绕几圈确保牢固。
\n4.颜料调色
\n戴好一次性围裙和手套,按1:100的比例倒入清水和颜料,搅拌均匀。将缠绕好的布团放入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
\n5.固定染布
\n剪开皮筋,展开染布,固定在绣绷上。
\n注意事项
\n染色前可以先将布团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下,这样染料比较容易上色。其次,颜料的染色性很强,一定要戴好手套,否则不容易清洗干净。
\n\n
教学视频
\n\n
学生制作视频1
\n\n
学生制作视频2
\n\n
学生制作视频3
\n\n
\n
\n
\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随着气温的逐渐转冷,2021年的脚步正在离我们远去。虽然时间已近岁末,但刺骨的寒风挡不住“我为群众办实事”巡展“七进”工作推进的脚步。12月22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应邀来到滨海新区杨家泊镇进行巡展,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和党史知识鲜活地呈现在观众朋友们面前。
\n\n
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详实的图文资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n
为了将展览及时、专业、有温度地呈现给杨家泊镇的村民和学生朋友们,送展人员和讲解员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向目的地进发。到达杨家泊镇后,在镇政府同仁的配合下,工作人员相继完成了在杨家泊小学和杨家泊村两个地点的布展工作,两位讲解员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专业细致地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处处铭刻峥嵘岁月、饱经历史沧桑的革命遗址、遗迹。
\n\n
本次巡展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杨家泊小学。巡展中,讲解员老师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讲述着发生在南开学校旧址、吉鸿昌旧居、觉悟社旧址等凝固在天津的红色遗迹中的革命往事。在仔细聆听讲解、认真观看展览的同时,杨家泊小学的同学们还不时向老师们询问着关于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杨家泊镇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老师不辞辛劳为学生们带来巡展和讲解,让村镇的孩子们也有机会观看主题展览、学习党史知识。
\n\n
此次巡展走进杨家泊镇,是今年以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巡展的首次乡村之旅,刷新了本单位送展距离的新纪录,也实现了一天内完成两个地点巡展、进行两场公益讲解的送展目标,是本单位深入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 系列实践活动号召的切实体现。截至目前,“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本年度已相继完成了在河东区春华街东盈园社区、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河北区望海楼街金兆园等10个社区的巡展,有效激发了市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n\n
\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id":6997},"id":6997,"linkAddress":"302/305/699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227095257.jpg","updHost":"218.68.215.10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40570060000,"viewCount":7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河北区望海楼街金兆园社区","columnId":305,"crtHost":"111.165.140.42","crtTime":163996676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进一步做好巡展“七进”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让更多市民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12月15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应邀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送至河北区望海楼街金兆园社区进行巡展。
\n\n
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n
开展首日,展览便受到了金兆园社区居民的关注与喜爱。为了更好的向社区居民普及党史知识,提升大家的观展兴趣和观展体验,我馆还在开展首日选派专业讲解员到社区为观众系统讲解展览内容,帮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追忆峥嵘岁月。
\n\n
2021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依托“津云app”志愿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社区居民推出了“点单式”送展服务。其中,“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作为本单位紧密贴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的精品展览,受到了市内各社区的认同,展览“点单”量居高不下。截至目前,该展览已相继完成了在河东区春华街东盈园社区、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河西区越秀路街惠阳里等社区的巡展,有效激发了市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12月10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主题文化宣教课程走进河东区街坊小学,在学校“第十届津沽文化日”主题文化活动中向在校百余名学生讲述天妃灵慈宫遗址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通过对馆藏文物历史知识的介绍,系统展示了天妃灵慈宫在古代大直沽地区民俗文化演进中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引导同学们走进文物、了解家乡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n\n
我馆宣教老师通过一系列清晰精美的文物影像展示、活泼有趣的文物故事讲述,图文并茂地将我馆脊兽、瓦当、高足杯等在展文物和它们背后蕴藏的历史知识生动的向同学们进行了展示。授课过程中,宣教老师向同学们着重介绍了“住在”宫殿顶上的“神兽”们的由来,勇猛威严的狮子、入海临渊的海马、张牙舞爪的鸱吻、能辨曲直的獬豸(xiè zhì)……一个个或生活于现实中的动物、或只存在于神话中的瑞兽,仿佛从文物展柜中“跳”了出来,一一活跃在大家面前,吸引着同学们兴奋而好奇的目光。
\n\n
除了活泼灵动的“五脊六兽”外,体现着元代少数民族人民豪放气概的高足杯、体验感与纪念意义兼备的“椽檐之韵”瓦当拓片制作活动也都受到了师生们的热情关注。在宣教老师和同学们关于高足杯文物知识的一次又一次问答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顶点。
\n\n
本次文化宣教课程走进街坊小学,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又一次全新尝试,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殷切嘱托的切实践行。将博物馆中的文物用富有童趣的方式进行讲述,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在校学生文物历史知识科普,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11月26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推出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河西区越秀路街惠阳里社区进行巡展。
\n\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了革命的、英雄的天津在百年党史中留下的红色记忆,歌颂了党的百年艰辛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n为了更好的向社区居民普及党史知识,我馆在开展首日派专业讲解员到社区内为观众朋友们系统讲解了展览内容和相关历史知识,在提升社区居民观展体验的同时,帮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回溯红色记忆,受到了惠阳里社区居民的欢迎。
\n\n\n\n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的策划与展出,为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了助力。今后,该展览将继续依托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信
\n息服务平台(http://wenmingshijian.enorth.com.cn/),面向全市单位提供 “点单式”送展服务,旨在进一步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n\n
\n
","id":6820},"id":6820,"linkAddress":"302/305/682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130141950.jpg","updHost":"221.198.105.7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8253212000,"viewCount":4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河北区望海楼街金田花园社区","columnId":305,"crtHost":"117.14.248.126","crtTime":163754479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为了进一步做好巡展“七进”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让更多市民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11月18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送至河北区望海楼街金田花园社区进行巡展。
\n\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用真实的革命故事和鲜活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在天津留下的红色印记。
\n\n为了让观众更好的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升大家的观展兴趣和观展体验,我馆还在开展首日派讲解员到社区就展览内容为观众进行系统讲解,帮助观众朋友们更好地看展览、学党史、感党恩。
\n\n
今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依托天津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单位推出了“点单式”送展服务。“流淌的历史——天津大运河文化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和“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三个图片展可根据各单位需求送展上门,其中“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作为本单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策划的精品展览,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内各社区的关注。截至目前,该展览已相继到和平区劝业场街福明社区、河东区春华街东盈园社区、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进行巡展,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居民的爱国热情。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n
10月20日,为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举办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精品文物展在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共展出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近60件,介绍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以“初始”“繁荣”“鼎盛”“余响”概括和表达彩陶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为观众认识甘肃彩陶及彩陶艺术的文化价值提供了素材。
\n展览以跨越五千年的时空、黄土高原风格的展陈设计、多彩的文物、浓郁的考古风吸引了诸多目光。既有企事业单位组织的集体参观,也有带着小朋友来学习文博知识、接受历史熏陶的家庭观众。
\n\n\n展览结尾处设置了明信片寄语活动。观众可以在此处选择喜欢的明信片,写下对展览的感受和对远方朋友的祝福,将明信片投递邮寄。许多游客停下脚步,在此写下内心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
\n\n
有的观众朋友在留言簿上留言,表达了观展后的感想和收获。一位观众写到:感谢举办甘肃彩陶展,让我们在家门口看到甘肃文物,希望多举办类似文物展及相关活动。一位退休老先生观看展览后留言:经常路过,未见真颜,今日得见,不存遗憾,文化积淀,源远流长,穿越河流,走向远方。
\n\n
展览是为观众服务的,观众朋友的肯定是我们办好展览的不竭动力。得到观众的认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该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喜欢文博、考古和彩陶艺术的朋友,尤其是想看彩陶而因疫情不能去甘肃的朋友欢迎你们的到来。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id":6637},"id":6637,"linkAddress":"302/304/663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117104947.png","updHost":"60.24.141.155","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7117404000,"viewCount":8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 初始(三)","columnId":304,"crtHost":"221.197.2.199","crtTime":163633420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大地湾遗址一期文化即大地湾文化,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7800-7300年。本期栏目介绍大地湾遗址一期文化陶器。
\n该期陶器除个别小型非实用器为泥质陶外,其余皆为夹细砂陶质;因烧制火候不均,器表颜色不均匀,器物表面多见红、褐斑;陶色以红色、红褐色最多,灰色、灰褐色次之,灰黑色、黑色少见;器类可分为炊器、盛储器和水器三大类;器型大多为圜底器、三足器,还有少量的圈足器、平底器,流行交错绳纹。出土的三足彩陶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批彩陶。
\n\n
彩陶是大地湾文化的显著特征, 天水市博物馆王卓在《大地湾彩陶纹饰赏析》一文中谈到:大地湾遗址发现了35座用于制陶的窑址。大地湾遗址出土的房址和灶坑附近往往会出土较多的陶器和彩陶,这些陶器的种类多为缸、瓮、盆、钵、罐、盘、壶等炊煮器和贮存器,这可以说明最原始的陶器(包括彩陶)是人类生活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品。
\n\n
大地湾一期文化层中出土的器物虽然多以残缺器为主,图案也不太完整清晰,但是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多年。
\n\n
彩陶的制作方法一般分为模具敷泥法和泥条盘筑法,彩陶颜色来自矿物质原料,矿物颜料与陶器同烧,颜色可以经久不变。大地湾的先民充分应用自己的智慧和天然的物质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了灿烂的彩陶文化。
\n\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大地湾先民在农业种植、彩陶、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在数个领域拥有中国考古之最。大地湾遗址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它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栏目介绍大地湾遗址考古之最。
\n一、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业标本
\n出土于大地湾一期文化H398灰坑,米粒近球形,经鉴定,属禾本科的黍。这些标本是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与国外最早发现的希腊阿尔基萨前陶器地层出土的同类标本年代相当。它们不仅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而且表明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黍,而此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北方农作物标本大多是粟,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它们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大地湾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化之一。
\n二、中国最早的彩陶
\n大地湾遗址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还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大地湾遗址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遗址之一。
\n\n
宽带纹三足彩陶钵,
\n口沿内饰红彩条带纹,外饰红彩宽带纹
\n三、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n\n
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这些用红彩在盆、钵器的内腹壁上所绘的连续性线条或单独个体的彩绘符号,种类有13种,比大地湾二期和西安半坡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早1000多年。这些符号有些可能具有记事或表达某种意义的功能,也有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它们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n\n
\n
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大会致信,强调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日前,为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举办的“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
\n为了进一步推动文物、考古知识的科普工作,我馆将以“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展线内容为切入点,为观众朋友们带来多期拓展阅读栏目,栏目将较为详细的介绍考古文化遗存、彩陶艺术等观众朋友们感兴趣的内容,将展线以外的内容通过文章传达给观众。本期栏目介绍大地湾遗址。
\n\n
大地湾文化是我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遗存主要分布在渭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阶地以及与之相连的缓坡山地上,总面积110万平方米。大地湾考古首次揭开了距今约8000-5000年的甘肃东部地区古文化发展的真实面目。
\n\n
(大地湾遗址全景)
\n\n
大地湾文化先民定居在在河边阶地的圆形半地穴房舍,出现种植业,正是这种生活方式催生了彩陶。这时期彩陶种类单纯,绝大多数为三足、圜底的钵形器,纹饰简单,表现出彩陶的原始性。从彩陶的发明、农业的肇始,到大型礼仪性建筑的出现,表明甘肃东部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
\n\n
(大地湾原始村落)
\n大地湾文化是西北地区目前所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地湾遗址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的大量房址、灰坑、窑址和墓葬,生产工具数以千计,还有大批生活用具、武器和装饰品。遗址中有距今7800—7350年之间的一批房址和墓葬,遗迹和遗物揭示出新石器时代早期渭水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先民们的生活、丧葬习俗。
\n\n
大地湾文化时的先民们已经种植粟类作物,并饲养猪、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当时的生产工具以磨制为主,但仍然有不少打制石器和细石器。制陶工艺比较原始,火候低、器类少,彩陶尚处于萌芽阶段。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对于追溯仰韶文化的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id":6459},"id":6459,"linkAddress":"302/304/645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028102115.png","updHost":"60.27.16.41","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5387698000,"viewCount":14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纪念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丨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于10月20日亮相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attribute":"","columnId":304,"crtHost":"60.24.165.33","crtTime":163469704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纪念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
\n彩韵陶魂
\n——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
\n10月20日亮相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n
说起彩陶,你会联想到什么?
\n是古代劳动人民狩猎储粮的辛劳场景?
\n\n
是器物上或写实灵动
\n或抽象素雅的精美图案?
\n\n还是古代先民探索并改造自然的高超技艺?
\n\n
\n
彩陶是一种将矿物质颜料涂在陶坯上,经过焙烧而成的带有纹彩的陶器,彩陶是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史前先民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中,以大地湾为代表的我国渭河流域的先民成功地生产出第一批彩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如果说陶器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发明,那么彩陶便是其中最闪亮的明星。
\n\n
1921年至今,在我国广袤的地域上,出土了众多以植物、动物、河流等自然物象以及人类本身为题材的纹饰各异的精美彩陶。仰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考古学文化,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形成了一部完整的、辉煌灿烂的彩陶发展史。
\n\n
\n
2021年10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合作,共同主办《彩韵陶魂——甘肃出土彩陶文物精品展》,50余件出土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彩陶在天津荟萃一堂,这些文物精品不仅充分展示了甘肃省悠久灿烂的彩陶文明史,更是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走过的百年艰辛历程的闪亮注脚。
\n\n
在展精品文物抢先看
\n\n
展览于2021年10月20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在这个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让我们共聚天妃宫遗址馆,一同探寻曾掩埋在黄土下的彩色世界,聆听自然笔触与远古色彩的和谐共鸣,感受来自西域彩陶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n\n
彩韵陶魂——甘肃彩陶展
\n展览时间
\n2021年10月20日-2022年2月20日
\n博物馆地址
\n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
\n入馆参观
\n所有展览均免费向公众开放
\n请通过“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后
\n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n及津心办二维码(接种码)
\n到馆经身份验证、防疫检查、
\n安全检查后入馆参观
\n开放时间
\n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
\n周二到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n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n\n扫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为了做好本馆新引进特展的展线布设工作,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于10月8日起有序推进二层展厅“风正帆悬过直沽”基本陈列原有在展文物的撤展、清点及新展的展线调整布设工作;10月8日至19日期间,天妃宫遗址馆二层展厅将暂时关闭(一层展厅及文化展廊正常开放,观众可从序厅到一层展厅观展),届时请观众朋友们妥善安排参观路线及时间。
\n由于展厅暂闭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我们将努力策划引进更多精彩的临展,以感谢观众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馆的理解、支持与关爱。
\n\n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id":6431},"id":6431,"linkAddress":"302/304/643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搜狗截图21年10月11日1513_5.jpg","updHost":"221.197.2.23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3755600000,"viewCount":7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缤纷秋日·欢度国庆”——拼接时光碎片,揭秘文物修复","columnId":305,"crtHost":"221.197.2.239","crtTime":163393579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文物修复体验活动
\n\n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片。彩陶的发展在仰韶文化时期达到繁荣,马家窑文化时期达到了鼎盛。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博物馆展出的陶器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国庆假期,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推出线上的陶器修复活动,现将活动具体流程记录如下:
\n#1
\n准备修复用具
\n手套、文物固定胶带、手工酒精胶、文物修复石膏、文物修补刀、砂纸。
\n\n
#2
\n查看整理碎片
\n带上手套,小心取出文物碎片,本次修复的文物为一件目纹彩陶钵,可以根据碎片的边缘及表面纹饰判断拼合的顺序。
\n#3
\n胶水由下而上粘贴残片
\n先用文物固定胶带将碎片初步粘连,查看有无碎片遗失情况。再用手工酒精胶由下而上粘贴文物碎片。酒精胶需涂在碎片拼合处,注意控制用量,以免溢出影响文物表面。粘连碎片后需用胶带固定。
\n#4
\n石膏填补缺口修复裂缝
\n待酒精胶干透后,用文物修补刀取出适量修复石膏涂抹在碎片空隙及缺失处,石膏不可过量,以免遮挡文物表面纹饰,影响最终效果。石膏根据温度,2小时左右固化。
\n#5
\n砂纸打磨石膏至光滑
\n待石膏固化后,取出240目砂纸(较粗糙)打磨石膏不平的区域,再使用800目砂纸细心打磨至文物表面光滑。使用砂纸打磨时需保持耐心,注意不要打磨掉文物表面的纹饰。
\n\n
这样,修复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n教学视频
\n\n
作品展示
\n\n
\n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祖国的第72个生日。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鼓舞爱国热情,天妃宫遗址馆在国庆期间组织线上手工活动,通过制作衍纸天安门的方式,与小朋友们一起欢度国庆。
\n衍纸画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生活艺术,使用专用的工具将纸条一圈圈卷起来,成为一个个“零件”,通过“卷”“捏”“拼”“贴”等技艺将纸条组合成不同形状,结合色彩搭配进行自主创作而成。小朋友们巧手传情,将衍纸条卷成国旗、花瓣、气球等元素,制作出自己心中的衍纸天安门作品,用衍纸画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n此次活动以天安门为主题,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在丰富有趣的手工活动中,树立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为伟大祖国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n衍纸步骤
\n#1
\n■ 打开材料包,检查工具,包括衍纸条、线稿纸、圆卷尺、白胶、衍纸笔、镊子。
\n\n
#2
\n■ 使用衍纸笔,将衍纸条卷成圆柱形。
\n\n
#3
\n■ 选择自己需要的圆圈尺寸,放入尺中,使圆圈蓬松后,用胶水粘牢。
\n\n
#4
\n■ 用镊子取出,填充至对应图形内,底部用胶水粘牢,直至用衍纸填满所有图形。
\n\n
#5
\n■ 花瓣的制作类似,将衍纸条卷成的圆圈一端轻捏,形成一个花瓣。
\n\n
#6
\n■ 制作自己喜欢颜色的花朵和气球,粘贴在线稿图纸上面。这样衍纸天安门制作完成。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
金秋十月,微风送爽。在阖家团圆的中秋假期过后,我们又迎来了举国同庆的“十一”黄金周。为了在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我们对祖国的歌颂与热爱,满足市民体验文物修复工作的文化需求,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精心策划,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开展“缤纷秋日•欢度国庆”系列主题文化活动。
\n那么,我馆今年的国庆节主题活动有哪些亮点,又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n1.“衍纸”天安门,佳礼献国庆
\n活动时间:10月1日
\n活动方式:线上视频录制
\n“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可能是我们童年时代对祖国最初的认知,活动组织小朋友们手工制作天安门“衍纸”画,在收获乐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共迎祖国华诞。
\n\n
2.小小修复师,在家“修文物”
\n活动时间:10月6日
\n活动方式:线上视频录制
\n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如火如荼开展,“文物修复”工作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尝试将有残缺的文物(模型),甚至凌乱的碎片细心拼接成完整精美的器物成品,并完好的呈现出来,成为了许多文物爱好者的心之所念。
\n\n
开馆时间
\n\n
国庆假期期间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常开放
\n10月1日至10月7日
\n(10月4日周一正常开馆)
\n9:00至17:00开馆,16:30停止入场
\n\n
参观咨询电话
\n022—24313183
\n022—24126989
\n\n
预约须知
\n1、请使用真实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件(二代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军官证、士兵证)号码等信息进行预约,每个证件号每天只能预约1次。
\n预约编码当天有效,过期作废。
\n2、特殊情况,可凭预约记录检票,
\n符合防疫要求基础上安检合格后入馆参观。
\n3、到馆后请主动佩戴好口罩,并向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疫苗接种码,接受体温检测。无疫苗接种码的观众请配合做好登记工作。
\n\n
地址及乘车路线
\n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
\n乘车路线:公交92、511、608、665、668、678专线、760、840、860、962到大直沽五号路下车东行30米;642、673到大直沽三号路下车南行100米;地铁5号线、轻轨9号线直沽站下车后步行前往。
\n\n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恭候您的光临!
","id":6426},"id":6426,"linkAddress":"302/304/6426.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011141406.png","updHost":"221.197.2.23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2805200000,"viewCount":7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春华街东盈园社区","columnId":305,"crtHost":"221.197.2.239","crtTime":163393388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9月28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春华街东盈园社区进行巡展。
\n\n
展览选取我市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富强”“扬帆远航”四部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了革命的、英雄的天津在百年党史中留下的红色记忆,歌颂了党的百年艰辛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献礼党的百岁华诞。
\n\n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详实的文字说明,系统梳理了建党百年间凝固在我市革命遗址、遗迹中的红色记忆,为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助力。今后,该展览还将陆续在我市更多社区和学校开展。
","id":6427},"id":6427,"linkAddress":"302/305/642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011141645.png","updHost":"221.197.2.23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2798000000,"viewCount":5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中秋月圆至,人间好时节”—兔灯制作活动","columnId":305,"crtHost":"221.197.2.239","crtTime":163391334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n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n【中秋习俗-玩花灯】
\n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n\n
中秋佳节已至,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诚邀您共同制作兔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n
【兔灯制作】
\n①将材料包打开进行简单的分类。
\n②撑起灯笼,挂上流苏与灯笼杆。
\n\n③用铁丝扭出兔子耳朵形状,将耳朵固定在灯笼上
\n\n④将棉花用胶水粘贴在灯笼上。
\n\n⑤驱一块棉花将做成尾巴。最后,将灯塞进兔子肚子里。
\n\n⑥打开灯的开关,可爱的兔灯就做好了!
\n\n\n
兔灯视频
\n\n
作品展示
\n\n
\n
\n
\n\n\n
\n
","id":6424},"id":6424,"linkAddress":"302/305/642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1011084756.jpg","updHost":"221.197.2.23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2207660000,"viewCount":5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中秋月圆至,人间好时节”—赏月纽扣画制作活动","columnId":305,"crtHost":"221.197.2.239","crtTime":163376140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n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n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n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n——《中秋》李朴
\n\n
中秋节,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n\n
01
\n【中秋习俗-祭月】
\n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月这项习俗逐渐演变为赏月,人们通过赏月祈愿团聚、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n中秋佳节已至,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诚邀您共同制作赏月纽扣画。
\n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n
02
\n【赏月纽扣画制作】
\n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团圆节,时间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有说法称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亦有说法称中秋节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朝时中秋赏月开始盛行。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发展至今已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n【教学视频】
\n\n
【作品展示】
\n\n
\n\n
\n\n\n
\n
\n
END
\n\n\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n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n——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志愿 服务队接待美好里社区集体参观
\n\n
\n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结合实际,从创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入手,着眼于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扎实推进了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9月18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志愿服务队接待了河西区挂甲寺街道美好里社区成员50余人,带领大家集体参观室外连廊展览“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
\n在志愿服务队成员专业的讲解下,社区同志们不时在一幅幅图片前驻足凝视,通过“新生与发轫”“斗争与崛起”“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一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了革命的、英雄的天津在百年党史中印下的红色记忆,追忆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n\n
\n
此次活动充分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理念,将志愿服务贯穿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从多元化视角、不同维度提供志愿服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志愿服务“实”起来,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n下一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开展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文保工程资质管理咨询服务、鉴宝乡村行、巡展“七进”等特色活动,科普文物保护知识,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id":6191},"id":6191,"linkAddress":"302/305/619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21631946748241.png","updHost":"125.37.173.25","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1946757000,"viewCount":4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 走进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columnId":305,"crtHost":"125.37.63.233","crtTime":163125676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9月8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和平区劝业场街百货大楼社区进行巡展。
\n\n
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天津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歌颂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n\n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的策划与展出,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详实的文字说明,系统梳理了建党百年间凝固在我市革命遗址、遗迹中的红色记忆,为我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份生动教材。
\n我馆讲解员为百货大楼社区居民进行了多场讲解服务,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观展体验。今后,该展览还将陆续在我市更多社区和学校开展。
\n","id":6132},"id":6132,"linkAddress":"302/305/6132.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0910145228.jpg","updHost":"125.37.63.23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31256761000,"viewCount":7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 |《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走进和平区劝业场街福明社区","columnId":305,"crtHost":"60.24.141.84","crtTime":163003412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8月26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在和平区劝业场街福明社区巡展。
\n\n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展览送进社区,希望通过观展可以让更多市民铭记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增强人民爱党、爱国热情,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n\n
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留下的珍贵遗址遗迹,歌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n\n
我馆派讲解员对展览进行现场讲解,便于参观的社区居民更好的理解展览内容,提升大家观展体验。今后该展览将陆续走进更多社区和学校。
\n\n
夜幕笼罩下的博物馆有着奇妙的氛围。你可曾想过:在夜深人静时分,博物馆的藏品会纷纷苏醒过来,而画中的人物、玻璃柜里的文物其实也都有着自己的思维和前生故事。如果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成为现实,如果“活起来”的文物传奇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在这个盛夏夜访博物馆,开始一场专属的时空“穿越”之旅……
\n7月28日,我馆邀请10组家庭到馆,共同开启天妃宫遗址馆2021年首次“一夜遇千年,梦回华夏时”奇幻之旅。下午6点整,参加此次活动的家庭汇聚一堂,大家在这个盛夏的夜晚“穿越”回古代天津,齐心协力通过一个个环节,探寻古人的生活轨迹,回溯天妃灵慈宫的前世今生。
\n\n
当时间来到傍晚时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了新的变化:展线尽头的古风灯笼、走廊两侧的茶幌招牌、随处可见的古籍铜币……徜徉在夜晚的天妃宫遗址馆展厅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元明时期的天津市井。此时,换上汉服的“童生”们好奇的往返于各式各样的店铺前,学射御、猜灯谜、做油伞、赚铜币,用闯关的方式收集一枚枚珍贵的闯关印章,完成了全部5枚闯关印章的收集任务,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消失的“天妃灵慈宫”。
\n\n
完成了“古代市集”的挑战后,大家进入了从前的“天妃灵慈宫”,“童生”们化身探险者,必须协力完成天妃宫文物守护者设置的“寻找藏宝图碎片”的考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唤醒文物守护者,找到文物埋藏线索,通过考古发掘找到文物,沟通古今,才能够最终返回“现实”社会,结束此次 “穿越”之旅。
\n\n
在昏暗的宫殿中,大家身着反光背心,头戴探照灯,细心找寻隐藏在宫殿各处的“文物”拼图碎片,拼图重现后,大家一起根据拼图内容找到了“隐藏”在天妃灵慈宫中的文物,并成功唤醒了文物守护者,文物守护者被大家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将最终的文物线索交给了探险者们,大家一同前往文物的最终埋藏位置进行发掘,随着消失的文物重见天日,大家也如愿回到了现实中的天妃宫遗址馆。
\n\n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夜晚的到来,室外的暑气也消散了不少,伴随着徐徐吹来的微风,大家在活动结束后走出了天妃宫遗址馆,回味着惊心动魄又趣味十足的“穿越”之旅的同时,欣赏着不同往日的博物馆夜景。小朋友们与家长一同离馆后,天妃宫遗址馆又恢复了往日的静谧与安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次相聚,一同到天妃宫遗址馆感受与众不同的奇幻“穿越”之旅!亲爱的小伙伴们,虽然时光寒来暑往,愿我们的探险之旅来日方长!
\n","id":6021},"id":6021,"linkAddress":"302/305/602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0730143149.jpg","updHost":"117.15.101.10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27542000000,"viewCount":9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津市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介 | 天妃宫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利用","columnId":304,"crtHost":"218.68.215.70","crtTime":162667972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天妃宫又称天妃灵慈宫,位于河东大直沽地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间,为元代官方所建妈祖庙之一,历经元、明、清三代,屡有扩建及修葺。清朝末期,八国联军侵华时遭到破坏;1950年以后,天妃宫因年久失修,逐渐成为遗址。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市考古部门对天妃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建筑基址和天妃宫明清大殿基址,并出土了大量金、元、明、清各时期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天妃宫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层次清晰,是天津市区内堆积最厚的古代文化遗存,较好地反映了金元以来天津城市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脉络,是研究天津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极其重要的物质资料,被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认定为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
\n\n
一建馆展示,纳入“国保”
\n鉴于天妃宫遗址的重要性,2002年天妃宫遗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成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2006年,天妃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天妃宫遗址采取了除霉、除菌、防潮、加固等措施,天妃宫遗址的保存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n二展陈提升,焕然一新
\n2017年,为更好的保护和展示天妃宫遗址,我市拨专款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馆舍和展览进行了改造和提升。2018年底,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重新开馆以来,以阐释文物价值、发挥社会功能为宗旨,围绕天妃宫遗址扎实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研究、文化宣传、文创开发等各项工作。推出了包括遗址保护、妈祖文化、大直沽历史、漕运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内容的新展览,策划开展了“魅力运河,多彩津门”、“追溯津沽文化之源”等系列研学活动,以及“椽檐撷珍”、“云想衣裳”等以遗址出土文物或遗址相关文化元素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宣教课程,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馆内文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广大青少年学生传播津沽文化、运河文化知识。目前,天妃宫遗址及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已成为市民及国内外游客溯源津沽文化、开启“津”彩生活的重要文化阵地。
\n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随着盛夏季节的到来,学生朋友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暑假生活。为了让大家有机会在假期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文化,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文博”假期, 7月8日上午,我馆与红桥区丁字沽小学联合开展文化夏令营活动,数十名师生一起到馆做瓦当拓片、学考古知识、做志愿讲解,在炎炎夏日享受来自博物馆的别样体验。
\n 在欢快的气氛中,活动正式开始。同学们在博物馆宣教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和最新开展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一段段简明生动的文字介绍,一幅幅清晰鲜艳的照片图像,一方方历经沧桑的红色遗迹,吸引着同学们好奇求索的目光。
\n
\n
\n
\n
参观结束后,大家跟随讲解员老师一起学习了讲解工作的基本礼仪;体验了中国古代瓦当拓片制作的乐趣;共同观看了“踏访历史的印迹——天津重要考古遗产”考古公开课视频。活动的最后,来自丁字沽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才艺展示,此次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n\n
\n
近年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承天津历史文化、开展特色研学教育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阵地作用,先后与我市多所大、中、小学校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成为各校开展校外研学活动的首选场馆。同学们与博物馆宣教老师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教学相长,既丰富了同学们的假期文化生活,也为我馆今后策划开展各类特色宣教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n为了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传承展示红色记忆,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制作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已于“七一”前夕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7月3日,来自天津市第七中学的100名在校藏族学生来到我馆开展研学活动,百余名师生一起看红色展览、赏津沽文化、学考古知识,溯源津城历史,共庆党的百岁华诞。
\n在博物馆宣教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最新开展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和“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参观中,大家被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天津留下的“凝固的红色记忆”所吸引,伴随着一段段简明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有的老师和同学驻足在觉悟社旧址模型前,沉浸在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辈青年时代的峥嵘岁月之中;有的凝视着“大沽灯塔”模型,与宣教老师交流着建国后天津市民的生活变迁。
\n\n
在深入了解过“凝固的红色记忆”后,大家来到多功能厅,共同观看了“踏访历史的印迹——天津重要考古遗产”宣传视频。从距今10万年的旧石器遗存,到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在近40分钟的时间内,同学们跟随天津考古人的脚步,一起探寻朝阳洞、青池、秦城、千像寺造像、十四仓、明长城、天妃宫等考古遗存,翻开尘封于岁月的历史长卷,享受到一堂别开生面的考古公开课。
\n为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记忆,在市文物局指导下,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凝固的红色记忆——天津革命遗址、遗迹“展将于6月30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文化展廊正式开展。
\n\n展览分“新生与发轫”“ 斗争与崛起”“ 解放与统一”“扬帆远航”四个部分,选取我市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革命的、英雄的天津在百年党史中印下的红色记忆,歌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n新生与发轫
\n五四运动爆发后的天津,涌现出了一批研究新思想、接受新思潮的进步青年和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建立社团组织,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探求救国救民之路。新生社、觉悟社、女界爱国同志会、女星社……一个个爱国社团组织,将周恩来、邓颖超、于方舟、安幸生等爱国青年汇聚到一起,犹如闪闪发光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n这些为津沽大地带来红色启蒙的革命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新生社、觉悟社、女星社这些他们曾经活动过的旧址,依然宣示着百年前青年革命者的拳拳热忱,踏访这些凝固的红色记忆,仿佛可以依稀看到发轫于津沽大地的革命之火。
\n
斗争与崛起
\n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和领导社会各阶层,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推动革命事业继续前进。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和进步力量展开血腥镇压,共产党人被迫走上了独立领导革命的道路。在坚持抗战、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党历经磨砺,不断壮大,成长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中坚力量。
\n\n
解放与统一
\n抗战结束后,毛泽东主席亲率代表团赴重庆就国内长久和平问题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以示共产党人的诚意与担当,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然而和平仅是短暂的,不久,蒋介石公开撕毁《双十协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
\n在党中央的正确指挥下,从1947年7月起,解放军接连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n\n扬帆远航
\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新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各条战线的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n\n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id":5942},"id":5942,"linkAddress":"302/304/5942.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25127164675.png","updHost":"60.24.159.11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24780800000,"viewCount":10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活动|端午佳节粽飘香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9.117","crtTime":162512807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n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随着近期气温的逐渐升高,今年的端午佳节也如期而至。为了在节日期间与大家一起庆端午、忆起源、话民俗,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6月14日举办了“端午佳节粽飘香”主题文化活动。
\n\n6月14日一早,来自我市各区的10余组家庭相聚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馆内“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随后,我馆宣教老师在多功能厅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端午佳节粽飘香”的民俗文化讲座,为大家详细讲述了端午节的传说起源、民间习俗、相关诗词和现代意义,并指导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共同制作端午主题手抄报,在亲笔记述端午节起源的同时为手抄报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活动在一片欢笑声中圆满结束。
\n\n参加此次活动的家长朋友们表示,这次端午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大家了解到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民间习俗的历史渊源,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民俗文化知识,又通过制作手抄报加深了孩子们对端午节起源的印象、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n\n
","id":5943},"id":5943,"linkAddress":"302/305/5943.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0701162636.png","updHost":"60.24.159.11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23745618000,"viewCount":1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公益鉴定受追捧,“VR”“AR”齐上阵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60.24.159.117","crtTime":162512620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6月初夏,骄阳似火,在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大家是不是已经开启休假模式了呢?今年的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我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贴合“文物映耀百年征程”活动主题,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贯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提升观众参观体验”的工作宗旨,策划上线了公益文物鉴定、线上“VR”全景展厅、“AR”互动体验项目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与认同。
\n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6月12日上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了公益性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活动。此次文物鉴定咨询活动涉及的文物鉴定范畴包括陶瓷器、玉石器、古书画、金属器、杂项等多个门类,累计为市民鉴定各类文物藏品xx余件,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此类公益文物鉴定工作的开展,对提高民间文物收藏保护利用水平、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n\n为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增强展线的科技含量,为观众朋友创造更舒适、更具科技感的参观体验,我馆分别与天津市超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红恐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加紧完成了基本陈列“VR”展厅和“AR”互动体验项目的设计制作,并于6月12日正式上线。
\n\n我馆“VR”展厅的搭建,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基本陈列在网络上的真实呈现。观众可在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通过文字、图片、三维展示等最新技术,了解在展精品文物及主要展项,用手机上的互动触控、场景旋转等功能,实现现场参观的模拟效果,达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n\n与“VR”展厅一同上线的,还有基于增强现实技术,以天妃宫遗址为核心打造的实景“AR”互动体验项目,该项目以馆藏文物的多元性保护利用为切入点,通过高科技手段让天妃灵慈宫古建筑在观众面前“活起来”,还原天妃宫遗址考古发掘场景,向观众展示真实而严谨的古遗址保护工作现场,增强展线的历史感和互动性。
\n\n如果您是文物历史爱好者,如果您期待在博物馆展厅中获得最新科技体验,如果您还在为如何度过一个文化气息与科技感兼备的端午假期的话,不妨明天就出发,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来感受“VR”全景线上展厅和“AR”互动体验项目的乐趣,在这个假期与我们一起“燃爆”初夏吧!
\n","id":5941},"id":5941,"linkAddress":"302/305/594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10701160551.png","updHost":"60.24.159.117","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23484602000,"viewCount":8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溯源城市历史,领略直沽文化,融入津城生活 ——河东团区委组织留津外来务工人员到馆参观","columnId":305,"crtHost":"218.68.215.73","crtTime":161655035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日前,河东区青志协和团区委工作人员与十余名留津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一起同来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参观原创展览、溯源津城历史、追寻直沽记忆。
\n\n参观开始后,大家很快被序厅中的巨幅 “天妃圣母” 铜质浮雕和展厅中琳琅满目的文物藏品所吸引。在古朴雅致的展线中,一件件或凝聚着市民美好愿景、或承载着直沽历史记忆、或记述着繁忙漕运场景的文物展品,牵引着大家探索的目光。漫步在展厅之中,伴随着时空推移,古代直沽百姓的生活场景仿佛触手可及。
\n\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天妃宫遗址的守护者,在展示漕运文化物质遗存、宣传直沽民俗文化、探寻津城起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参观交流的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团区委、青志协工作人员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参观结束后,河东团区委、青志协的工作人员对我馆在参观过程中提供的各项服务表示感谢,并表示这次参观活动丰富了留津过年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来津务工人员子女对天津城市发展史的认知,更增进了大家与第二故乡——天津之间的情感联系,今后还将继续组织人员到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n\n
团区委、青志协工作人员还为外来务工家庭送上新春福字,并为孩子们购买了国学书籍;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为孩子们提供了精彩的讲解等服务,鼓励他们回到学校后继续刻苦学习,努力实现理想,为热爱大直沽,热爱天津,更好地建设“金创河东,津韵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n","id":5146},"id":5146,"linkAddress":"302/305/5146.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16550474(1).png","updHost":"218.68.216.15","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14128400000,"viewCount":20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回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2020年精彩掠影","columnId":305,"crtHost":"218.68.216.124","crtTime":161640001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有疫情带给我们的紧张;有党中央运筹帷幄、笃定指挥带给我们的信心;有各行各业的积极行动,都为战胜疫情和实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做出努力和奉献。文博界按照统一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恢复开放,为民众的精神生活献上一道道大餐,缓解民众因疫情带来的不安,增强民众战胜疫情和实现正常生活的信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作为天津文博界的重要一员,积极谋划,努力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当担。下面回顾一下天妃宫遗址馆2020年的重要工作。
\n一、推进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防疫和复工开馆工作
\n疫情爆发后,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按照上级部署,迅速反应,于2020年1月24日至3月25日期间暂停对外开放。闭馆期间,在办公区和场馆的醒目位置张贴了防疫公告、宣传海报和横幅标语,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中推送防疫小常识和微讲座等相关信息,宣传防疫知识,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做好防控工作。
\n\n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制定了分阶段恢复馆区对外开放工作的复工开馆计划。3月26日,先期开放博物馆前广场和园林区文化展廊部位,推出《历史的方印——天妃宫遗址馆带您看遗址》。
\n\n\n“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上线“文物系荆楚——湖北省考古新成就”图片展;
\n\n6月13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市主会场活动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行。活动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承办,遗产日主题是“文物赋采全面小康”。结合遗产日系列活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全面恢复开放,并引进了《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这也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自建成开放以来,首次引进的大型原创实物展览,共展出包含各类珍贵文物在内的出土文物154件(套)。
\n\n为了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特别策划制作了《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图片展,于9月初在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前广场文化展廊部位正式开展。
\n\n二、宣教活动丰富多彩
\n1.社教活动持续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社教活动40余场次,累计参与青少年3000余人次。其中既有“明代帆船船模制作”、“趣味模拟考古发掘体验”等线上文博体验活动,也有“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和“寄情中秋月明时”等主题系列活动。
\n\n2.巡展“七进”工作取得新进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先后到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天津市和平区耀华小学、天津市耀华中学、南开区学湖里社区等8个文博场馆、学校、社区开展巡展。
\n\n
3.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扩大。利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送微信文章,全年累计推送线上宣教栏目、馆情动态信息、文物故事赏析等各类公众号文章170余篇。
\n\n4.馆校合作共建工作取得突破。2020年12月,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我馆与红桥区丁字沽小学达成了馆校合作共建共识,签署了“馆校携手、共育英才”合作共建协议,搭建起了馆校协同育人平台,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n\n5.社教活动获得主管部门肯定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椽檐之韵—中国古代瓦当拓片制作体验”项目,在天津市文物局举办的2020年天津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案例推介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案例”。
\n\n
三、继续推进在展文物定级工作。今年8月,经市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共完成馆内321件(套)在展文物的定级工作,其中一级文物1件(套),二级文物3件(套),三级文物19件(套),一般文物298件(套)。
\n\n四、博物馆法人治理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n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公共博物馆章程示范文本>的通知》要求,2020年12月,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选举出了理事长、理事和监事,为有效推进天妃宫遗址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n\n五、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考古与遗址专业委员会
\n中国博协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是由中国博协会员群体中,50多家考古与遗址类博物馆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团体共同发起组成的专业学术组织,为促进考古与遗址类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考古与遗址类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n天妃宫遗址馆为天津市第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承担着展示考古发掘出土的天妃宫遗址与相关文物的重要职能,与专委会职能和宗旨高度契合,加入专委会有助于天妃宫遗址馆的宣传和长远发展。
\n\n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新的一年,天妃宫遗址馆将继续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努力实践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办好展览,积极服务社会,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n","id":5141},"id":5141,"linkAddress":"302/305/5141.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6399985967.png","updHost":"218.68.216.12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12846800000,"viewCount":63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 走进天津耀华滨海学校","columnId":305,"crtHost":"125.36.63.234","crtTime":161594540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进一步开展好博物馆“巡展七进”工作,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之余学习历史知识、了解抗战艰辛,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继续开展“送展览进校园”活动,于12月4日走进天津耀华滨海学校,将《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以临展的方式呈现在师生面前。
\n\n展览分“铁蹄践踏”、“救亡图存”、“抗战烽火”、“抗日名将与天津”四个单元,选取我市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见证了抗战重要历史事件、节点的遗址近40处,分别通过对“抗战遗址”历史样貌、抗战记忆、相关人物的回顾与介绍,再现了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发生在天津的历史事件,用遗迹回溯历史,用记忆讲述抗战时期的天津故事。
\n\n\n
开展首日,天津耀华滨海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井然有序的参观了“御侮见证”图片展。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引导下,同学们带着对历史知识的渴求,跟随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共同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天津的艰辛往事;老师们也不时驻足展板前,品读历史,追思先烈。
\n\n《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是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以展示天津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遗存、助力合作单位开展“四史”教育的专题性展览。除在天妃宫遗址馆文化展廊展出外,还相继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觉悟社纪念馆、耀华小学、文昌宫民族小学进行了巡展,获得了观众和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id":5127},"id":5127,"linkAddress":"302/305/512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5469488.png","updHost":"125.36.63.6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7220000000,"viewCount":433},{"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天妃宫遗址馆举办“魅力运河·多彩津门”运河文化传播主题活动","columnId":305,"crtHost":"125.36.63.234","crtTime":161594523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大运河历史悠久,承载的文化辉煌灿烂,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衰交替,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河段在发挥航运作用,有的河段建成了文化公园,是城市历史的窗口,是人们休息旅游的好去处。天津是南、北运河的交汇地,是京杭大运河至关重要的一段,北接通州,是南方物资抵达京师前的最后一站。为了宣传运河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于运河的认识和保护意识,11月29日,天妃宫遗址馆举办了“魅力运河·多彩津门”运河文化传播主题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10组家庭参加。
\n参加活动的家庭首先参观了展厅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通过观展,家长和小朋友们对天津大直沽和海上漕运的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展厅里的张湾沉船有了直观的感受。
\n在多功能厅,工作人员给10组家庭做了《大运河天津段与张湾沉船》课程讲座。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京杭大运河的辉煌历史、灿烂文化和大运河北辰张湾沉船考古发掘过程,以及一些随沉船出土的文物。
\n大运河灿烂的历史和张湾沉船的考古发掘,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应用于制作帆船拼图。小朋友们认真观看老师的示范,细心观察帆船的船身、帆、桅杆等不同的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尝试,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最终拼凑成一艘完整的帆船。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动手和创作的乐趣。
\n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珍贵的遗产。保护好大运河是既是青少年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一直在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事业,并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践行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积极宣传运河文化,为增强全社会的运河保护意识不懈努力。
","id":5126},"id":5126,"linkAddress":"302/305/5126.html","museumCode":"tjwbzx","updHost":"125.36.63.23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6453200000,"viewCount":20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 巡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 走进天津市文昌宫小学","columnId":305,"crtHost":"125.36.63.234","crtTime":161594487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的《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图片展,已先后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觉悟社纪念馆及天津市耀华小学展出,受到市民及师生的广泛关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n\n为做好“七进”工作,助力学校开展“四史”教育,弘扬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次展览于11月24日走进天津市文昌宫小学,向师生们展示我市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见证了抗战重要历史事件的遗存。学生们通过展览将了解在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发生在天津的历史事件,进一步激发勿忘国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奋斗精神。
\n\n将展览送进学校,是天妃宫遗址馆送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推进巡展工作进校园,开展好四史教育,通过展览增强师生的爱国情怀。
","id":5125},"id":5125,"linkAddress":"302/305/512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4959719.png","updHost":"125.36.63.23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6268073000,"viewCount":22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风正帆悬过直沽” 一楼展厅基本陈列即将复展","columnId":304,"crtHost":"125.36.63.234","crtTime":1615944668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随着“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撤展,天妃宫遗址馆 “风正帆悬过直沽” 一楼展厅基本陈列正在抓紧布展。经过工作人员的连续施工,布展主体工作已经完成,展览将于11月17日正式与观众朋友们见面。
\n天妃宫遗址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为天津市第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妈祖文化遗址博物馆。其建馆缘于大直沽天妃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市考古部门因大直沽平房改造工程对天妃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建筑基址和天妃宫明清大殿基址,出土了大量金、元、明、清各时期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天妃宫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层次清晰,是天津市区堆积最厚的古代文化遗存,较好地反映了金元以来天津城市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脉络,是研究天津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极其重要的物质资料。经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论证认定,大直沽为天津市城市的原生点,天妃宫遗址则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2002年天妃宫遗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成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2006年天妃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23日,天妃宫遗址馆完成提升改造并重新对外开放。
\n\n天妃宫遗址馆大厅陈列有主题为“风正帆悬过直沽”的大型展览,分设“考古天妃宫”、“天妃与天津”两部分展厅,一楼展厅展出的正是“考古天妃宫”。展览以实物、浮雕、场景、图片、壁画、蜡像、文献资料等内容,重点展示了天妃宫遗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重要成果,突出表现了大直沽及天妃宫遗址在天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天妃宫遗址在体现天津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见证和重要作用,再现了天妃宫遗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天津城市近千年的发展历史。展厅还展出了2012年考古发掘出的反映元明时期天津漕运文化的张湾二号明代沉船等300余件文物,是张湾明代沉船发掘并保护处理后的首次展出。为了增强展示效果,展览还增添了模拟考古展区、智能讲解等内容,并通过动画、多功能互动屏等最新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对天妃宫遗址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诠释。
\n\n天妃宫遗址馆是了解天津悠久历史、呈现天津深厚文化底蕴,讲好天津故事的重要文化阵地和窗口。一楼展览的恢复对热爱天津文化,喜欢大直沽历史的观众是一个福音,届时欢迎观众朋友来馆参观,感受大直沽文化的独特魅力。
\n","id":5124},"id":5124,"linkAddress":"302/304/512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4636120.png","updHost":"125.36.63.234","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5312180000,"viewCount":48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 文物展”将闭展","columnId":304,"crtHost":"221.198.104.170","crtTime":161594438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为满足观众朋友们对优质展览的需求,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于6月13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引进“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特展,出土自朝阳北塔的150余件(套)珍贵文物集中亮相,为观众朋友奉献了一道文化大餐。展览获得了我市各类媒体、文博学者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n“龙城瑰宝”特展是天妃宫遗址馆自2002年建馆以来,第一个从外省市引入的包含珍贵文物在内的特展,开展初期便赢得了众多天津市民的喜爱。鎏金银塔、金银经塔、玛瑙舍利罐......无论是花甲古稀之年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孩子,都可以在展线中找到各自喜爱的文物。
\n\n截止目前,“龙城瑰宝们”已经在天津陪伴了我们近5个月的时光。随着闭展日期的临近,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于11月9日起有序开始一层展厅“龙城瑰宝”特展文物的撤展及“风正帆悬过直沽”基本陈列的展线恢复工作。11月9日至16日期间,天妃宫遗址馆一层展厅将暂闭,二层展厅及文化展廊正常开放(每周一正常闭馆),届时请观众朋友们妥善安排参观路线及时间。
\n精美的展览须匹配精彩的宣讲,天妃宫遗址馆充分利用展览资源,在展期内集中发布了30余篇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微信推送稿件,为观众朋友深入了解展览及展览后的历史背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我馆还结合展览开展了“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文博达人邂逅历史、北塔巧遇阳光少年”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社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截止目前,“龙城瑰宝”特展共吸引一万余人参观。观众留言500多条。
\n\n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尽管“龙城瑰宝”特展的闭展日期应观众要求从原定的10月20日延期至11月8日,但小编看着展厅中即将回家的“龙城瑰宝”,心中和各位观众朋友一样舍不得他们离开。我们会将这份不舍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不断提升策展能力与水平,在今后为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的展览!
","id":5123},"id":5123,"linkAddress":"302/304/5123.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4365017.png","updHost":"125.36.63.62","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4800860000,"viewCount":37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将撤展","columnId":304,"crtHost":"221.198.104.170","crtTime":161594366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自6月13日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展以来,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还记得开展时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如今古朴宁静的展线前仍然有很多观众驻足观看。“龙城瑰宝”展以其高规格的上展文物、多种质地的精美展品、多舛沧桑的文物故事,吸引着全国各地文博爱好者关注的目光。观众朋友们通过与这些文物“面对面”“零距离”感受其所蕴藏的文化与精神。
\n\n\n“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将于11月9日撤展,目前距撤展还有最后一周的时间,没看展的小伙伴,抓紧时间了。本展览展期将近5个月,通过观展,观众朋友不仅领略了朝阳北塔出土的珍贵文化瑰宝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也了解了古代文化在朝阳这片土地上曾经创造的辉煌。
\n\n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在“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撤展后恢复原来的基本陈列——“风正帆悬过直沽”。今后我们会适时推出更多优秀的展览,以飨观众。本馆期待您的到来!
\n\n
\n
","id":5122},"id":5122,"linkAddress":"302/304/5122.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943646867.png","updHost":"221.198.104.170","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4109660000,"viewCount":39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巡展|“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展在红桥区巡回展出","columnId":305,"crtHost":"221.198.104.170","crtTime":161578857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articleKeyword":"巡展","content":"
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策划制作了“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专题图片展。展览图文并茂地将抗战时期发生在天津地区的历史画面还原在大家面前,日军铁蹄的践踏,日伪企业的掠夺,先进学生的尝试,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坚守,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建筑,更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n为了在国庆、中秋假期中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服务,我馆秉承“优质特展走出去”的服务理念,与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合作,于9月30日将“御侮见证”图片展送至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展出;10月9日起该展览转至天津市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展出;10月20日该展览将转至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展出。
\n\n\n“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展出
\n展览分“铁蹄践踏”、“救亡图存”、“抗战烽火”、“抗日名将与天津”四个单元,选取我市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见证了抗战重要历史事件、节点的遗址39处,通过对“抗战遗址”历史样貌、抗战记忆、相关人物的回顾与介绍,生动再现了在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发生在天津的历史图景。
\n\n“御侮见证——天津抗战遗址”在天津市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展出
\n此次巡展,是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响应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有关博物馆“七进”工作部署,与兄弟文博场馆及其他社会单位共享优质展览资源的一次有效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御侮见证”图片展的巡展活动,还原天津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的艰辛岁月,与市民群众一同回溯历史、展望未来。
\n截至目前,“御侮见证”图片展在巡展过程中已吸引大量观众参观。下一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加速推进巡展工作进程,展览预计于11月初到天津市耀华小学展出,在助力学校、社区开展好“四史”教育的同时,用巡展的方式培育市民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热忱。
\n对展览有需求的单位可与我馆联系,联系人:郭男平,电话:13012294316。
","id":5119},"id":5119,"linkAddress":"302/305/511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图片11615788537618.png","updHost":"221.198.104.170","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2896400000,"viewCount":31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代钧窑瓷碗","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449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敛口,弧腹,近口处微收,天青色釉,釉面莹润,器型规整,紫红色窑变。钧瓷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出品的瓷器不定性,开创了我国窑变釉瓷器的先河。
","id":3290},"id":3290,"linkAddress":"302/306/329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403(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449000,"viewCount":75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明代八角形青釉碟","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36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天津北辰区张湾明代沉船遗址出土,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藏。形状为等边八角形,浅腹,通体施青釉,平底和腹部均有花卉图案。白色部分为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用石灰修补而成。
","id":3289},"id":3289,"linkAddress":"302/306/328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323(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364000,"viewCount":60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代青釉高足杯","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30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通体施青釉,上为碗形,口微撇;下有中空高足,上小下大,在形体设计上起到了均衡协调的作用,减弱了头重足轻的感觉。元代高足杯俗称“马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
\n","id":3288},"id":3288,"linkAddress":"302/306/3288.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240(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304000,"viewCount":63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脊兽","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23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
脊兽作为宫殿类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构件,通常放置于屋脊上,因为造型独特,常被看作“辟邪之物”,带有神秘色彩。中国民间俗语有“五脊六兽”一词,取其脊兽之神态,形容百无聊赖,忐忑不安的意思。这些脊兽并不是随意装饰的,而是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其数目多少代表了宫殿等级的高低。天妃宫遗址出土了包括鸱吻在内的六样瓦兽,符合其官庙地位,与“五脊六兽”一词极为相符。
","id":3287},"id":3287,"linkAddress":"302/306/328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168(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230000,"viewCount":63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代磁州窑龙凤纹瓷罐","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14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
瓷罐外壁通体白地黑褐色纹饰。肩部绘菊纹,以网格纹填充间隙;肩以下至足部绘龙凤纹,以云形纹填充间隙。
\n元代磁州窑的工匠们常以龙凤为纹饰,体现了当时人民对吉祥如意生活的热切期待与追求。
","id":3286},"id":3286,"linkAddress":"302/306/3286.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2098(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146000,"viewCount":307},{"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张湾2号沉船","columnId":306,"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203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2012年4月,在北辰区张湾村北运河的整治清淤中发现了沉船遗址。2号沉船发现于1号沉船南侧约20米处,结构保存较好,仅两侧舷板有损坏。船体木质坚硬、纹理清晰,呈东西向覆扣在北运河河道上,全长约12.66、船底部最宽处达2.2米,船尾略宽于船头,整体形状为齐头、齐尾、平底,据船底纵向规律分布的九排铁质船钉推测,2号沉船应存在8个船舱。该船修补痕迹明显,在船底扳之间的缝隙处多用类似白灰的防水涂料填补,较大的缝隙则是先用碎瓷片填充,再用白灰涂补。在船体四周散落有大量各种形态的船钉,也见有瓷碗、陶罐、韩瓶、青砖、铜钱、骨簪、竹绳、麻绳及兽骨等遗物。
","id":3285},"id":3285,"linkAddress":"302/306/328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969(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601022033000,"viewCount":342},{"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元明清天妃宫博物馆举行暑期“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培训活动","columnId":305,"crtHost":"218.68.105.8","crtTime":160102176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了解文化遗产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明清天妃宫博物馆开展了两期“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培训活动。
\n首先博物馆宣教人员介绍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和本次培训活动的流程,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了解运河文化、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该展览是我馆从辽宁朝阳北塔博物馆引进的重要临展,此次活动同学们讲解的文物故事均源于这一展览。参观结束后,宣教人员根据学员们的年龄段分发相应的讲解词,通过辅导让同学们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在对讲解词基本熟悉后,走进展馆对照文物进行实地讲解,由宣教人员对同学们进行基础发声和讲解礼仪方面的一对一训练和纠正。
\n通过此次“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培训活动,同学们了解了天妃宫遗址和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的相关知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志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用学习充实自我,用行动回报社会。今后我馆将长期举办此类活动,培养小小传统文化讲解员队伍,以此为“七进”载体,不断开展传统文化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络活动。
\n","id":3284},"id":3284,"linkAddress":"302/305/328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701(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97367100000,"viewCount":25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重修敕建灵慈宫天妃碑记》碑额(残块)赑屭 (碑座)","columnId":306,"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407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n
《重修敕建灵慈宫天妃碑记》为明代任天祚所撰。碑文记载了明代朝廷重新修建大直沽天妃宫的经过。
","id":2038},"id":2038,"linkAddress":"302/306/2038.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848(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96265273000,"viewCount":3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龙城瑰宝——朝阳北塔出土重要文物展(临展特展)","columnId":304,"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9073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类型:特展
\n展期:2020.6.13-2020.10.20
\n简介: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这是一方非同寻常的宝塔,这是一段神秘多舛的岁月。历经三燕、北魏、隋、唐、辽五个朝代,跨越近800年的历史光阴,朝阳北塔像矗立在“龙城”之上的巨人,饱经岁月风霜,却始终屹立不倒。
\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此次与朝阳市北塔博物馆合作,引入包含鎏金银塔、金银经塔在内的总计150余件/套出土自朝阳北塔的珍贵文物,通过“朝阳北塔的历史变迁”和“朝阳北塔考古出土文物”两个单元,系统展示朝阳北塔“五世同体”的厚重历史底蕴,用金属、玉石、玻璃、砖瓦等质地各不相同的文物描绘“龙城”数百年间的沧桑巨变。我们希望通过引进这一展览,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佛教文化在朝阳这片土地上曾经创造的辉煌,领略朝阳北塔出土珍贵文化瑰宝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
\n","id":3508},"id":3508,"linkAddress":"302/304/3508.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01118171129.jp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94429200000,"viewCount":49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巧手益智园”——“我心中的天妃宫”画笔活动","columnId":305,"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239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开展了以“我心中的天妃宫”为主题的画笔活动,天妃宫博物馆提供画纸、画板,让孩子们绘制自己心中的天妃宫和妈祖的形象。由于我馆尚未开放馆内区域,孩子们首先通过线上参观了解天妃宫的大体形制,感受妈祖的生平事迹,然后通过画笔表现出来。通过开展此次画笔活动,小朋友们既发挥了自己的绘画特长,又对天妃宫和妈祖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发挥我馆优势,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期待下次与大家见面!
\n","id":2034},"id":2034,"linkAddress":"302/305/203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532(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90981000000,"viewCount":43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巧手益智园”——线上模拟考古体验活动","columnId":305,"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0813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
传国玉玺、翡翠玉白菜……当这些频繁出现在《盗墓笔记》等热播考古题材影视剧中的“明星文物”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学生朋友可以在自家体验文物考古工作的趣味与艰辛,充满神秘色彩的考古发掘工作会与创造力和活力兼备的学生们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n我馆于“5·18”前夕举办的趣味模拟考古体验活动给出了答案。Max小朋友在模拟考古发掘中不骄不躁,主动思考发掘受阻的原因,在处理“文物”细节部位时采取不同工具,保证了模拟考古发掘的成功。王心悦同学发挥女孩心灵手巧的特点,在“文物”被完全揭露以后用软刷反复清理文物上残留的“沙土”,最终将“玉玺”的全貌完美呈现出来。
\n","filePath":"","id":2033},"id":2033,"linkAddress":"302/305/2033.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1358(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89789213000,"viewCount":29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文物系荆楚——湖北省考古新成就展(展览回顾)","columnId":304,"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9086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类型:图片展
\n展期:2020.5.18-2020.9.2
\n简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微博上发起了“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接龙活动,在声援疫情阻击战的同时用文物传达对湖北同胞的敬意与支持。为充分展示疫情爆发前湖北文物工作者在考古工作战线上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公众解读湖北省近些年重要的考古发现,让天津市民近距离感受考古工作的魅力,我馆积极与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所)联系,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引进《文物系荆楚——湖北省考古新成就》特展。特展于5月18日至9月2日期间在馆内文化展廊展出,将荆楚大地上“三苗与南土”的故事用专业而优美的笔触和细腻精美的考古图片娓娓道来。
\n","id":3509},"id":3509,"linkAddress":"302/304/3509.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01118171345.jp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89767260000,"viewCount":77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巧手益智园”——明代帆船船模制作活动","columnId":305,"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246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scription":"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detail":{"articleKeyword":"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content":"
我国造船业历史悠久,在元明时期达到顶峰,沿海及内河航运中均有沉船发现。2012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辰区张湾北运河的整治清淤中发现了明代时期沉船3艘,其中2号沉船保存较为完好,修复后作为我馆展出体量最大、保存相对完整的运河出土文物与观众见面。
\n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更多的了解帆船的相关知识,感受古代漕粮运输的艰辛,我馆举行了明代帆船船模制作活动,对照图纸用铅笔将拼图板上的部件编号。编号后将零件依次拆下,按顺序摆放整齐。然后按照图纸所示将零件进行船帮的拼接、固定大帆布和小帆布;最后帆布完成后,我们模型的制作就完成了。
\n","id":2035},"id":2035,"linkAddress":"302/305/203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1020695(1).png","updHost":"117.10.190.128","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88491267000,"viewCount":26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历史的方印——天妃宫遗址馆带您看遗址(展览回顾)","columnId":304,"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9097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类型:图片展
\n展期:2020.3.26-2020.5.17
\n简介: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一个个或如恒星烛照千年、或似流星一闪即逝的文化族群,为我们留下了璨若繁星的丰厚文化遗产。1961年至今,国家文物局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后公布了8批(共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n天妃宫遗址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栏目中将以普及知识为目标,以遗址保护为视角,带您线上走访我国30个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化遗存,探索它们在历史进程中或独一无二、或闻名遐迩的文化特色。希望能够让大家在了解我国珍贵古代文化遗存的同时,在不久的将来到全国各地文化遗址上进行实地走访,探寻更多被掩埋在时间和尘土下的历史奥秘。
\n","id":3510},"id":3510,"linkAddress":"302/304/3510.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01118171536.jp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84943320000,"viewCount":790},{"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风正帆悬过直沽——海上丝绸之路京畿终点的历史见证(常设展览)","columnId":304,"crtHost":"36.106.237.160,120.92.71.182","crtTime":1596294051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n
类型:基本陈列
\n展期:常设展览
\n简介:天津,作为河、海交汇枢纽和首都的海上门户,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早在元代,天津(时称直沽)就已经成为国内海上漕运的终点和经海路通往东北亚,尤其是高丽的起点,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行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此期间,著名的海洋文化——天妃信仰,跟随“连樯集万艘”的海船涌入津门,在大、小直沽等处落地生根。经过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的不断演变、积淀,妈祖崇拜最终成为天津海洋文化的最显著标志。
\n作为天妃信仰登陆进门后最初落脚地的大直沽,是元代海上漕运的北方管理中心,其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早于天津城的兴建,由此形成了“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历史格局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直沽”一名至今都被民间视为天津的别称。
\n展览分设《考古天妃宫》、《天妃与天津》两部分展厅。展览以实物、浮雕、场景、图片、壁画、蜡像、文献资料等内容,重点展示了天妃宫遗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重要成果,突出表现了大直沽及天妃宫遗址在天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天妃宫遗址在体现天津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见证和重要作用,再现了天妃宫遗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天津城市近千年的发展历史。
\n","id":2037},"id":2037,"linkAddress":"302/304/203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01118170904.jp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3052451000,"viewCount":81},{"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交通指南","columnId":303,"crtHost":"60.208.61.18,120.92.71.182","crtTime":1595224494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交通指南
\n1、大直沽三号路站
\n665、673、860、608、642、668、678、92
\n2、河东体育场站
\n185、621、643、656、676、806、856、905
\n3、田庄站
\n840 、760
\n4、小刘庄站
\n97、186
\n5、地铁
\n5、9号线直沽站
\n","id":1474},"id":1474,"linkAddress":"302/303/147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1605688049.png","updHost":"218.67.216.29","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96494000,"viewCount":826},{"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参观须知","columnId":303,"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88335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n
1、周二至周日9:00—16:30开放(16:30停止入馆);
\n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n2、观众请经票务预约或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馆扫“津门战疫”码后到票务中心经验证、换票、测温、安检入馆参观;
\n3、博物馆实行预约制,总量控制的限流措施,共分4个时段(9:00-11:00、11:00-12:30,12:30—14:30、14:30-16:30)每时段入馆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
\n4、本馆提供如下服务项目:咨询、语音导览、雨伞、轮椅和常备急救药品等。
\n","id":3504},"id":3504,"linkAddress":"302/303/3504.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7135924.jp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82520000,"viewCount":828},{"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注意事项","columnId":303,"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88822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1、参观前,请仔细阅读观众须知和注意事项;
\n2、观众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自觉维护遗址本体和文物展品安全;
\n3、观众须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未成年人参观须由家长带领;老年观众、行动不便者及身患疾病的观众参观须由亲友陪同;
\n4、入馆须衣着整齐,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
\n5、入馆后请到存包处存包,请勿将包带人展厅,禁止携带危险、易燃易爆品及宠物入馆;
\n6、请勿大声喧哗,严禁吸烟;建议将您的手机调到关闭或震动状态,以免影响他人参观;
\n7、请勿在博物馆内出现攀爬、躺卧、追打、跨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请勿触摸、损坏博物馆内的展品和公共设施,凡对本遗址及博物馆内的公共设施及文物展品造成损害的应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责任;
\n8、如遇观众高峰期或紧急情況,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有序进场、退场;
\n9、馆内禁止使用闪光灯、三脚架等拍照录像设备;
\n10、禁止在馆内倒卖传播反动淫秽书刊、画册、图片、音像磁带、严禁赌博、聚集搞封建迷信等活动。
\n","id":3505},"id":3505,"linkAddress":"302/303/3505.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71359241711520516636.jp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82220000,"viewCount":659},{"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票务信息","columnId":303,"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89036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1、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制度。
\n2、您可通过关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预约参观门票。
\n3、网上预约请注意使用真实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件(二代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军官证、士兵证)号码等信息进行预约,每个证件号每天只能预约1次。预约编码当天有效,过期作废。如发生身份证消磁或者持身份证以外证件(如: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军官证、士兵证、户口本等)入馆等特殊情况,可凭预约记录检票,安检合格后入馆参观。参观当天凭预约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验证入馆参观,一人一证,身高1.3米(含)以下儿童凭预约填报信息,直接与家长一同入馆。
\n","id":3506},"id":3506,"linkAddress":"302/303/3506.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71359241711520578085.jp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81200000,"viewCount":734},{"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1,"articleTitle":"联系方式","columnId":303,"crtHost":"218.67.216.29","crtTime":1605689187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content":"
电话:022-24313183 022-24126989
\n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
\n邮编:300170
\n","id":3507},"id":3507,"linkAddress":"302/303/3507.html","museumCode":"tjwbzx","thumbnails":"tjwbzx/portal/article/微信图片_202403271359241711520652153.jpg","updHost":"60.25.157.169,10.0.23.143","upd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updateTime":1571880205000,"viewCount":515},{"approveStatus":"unapprove","articleSort":2,"articleTitle":"1","columnId":305,"crtHost":"111.161.153.40","crtTime":1625124060000,"crtUser":"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detail":{"id":5939},"id":5939,"linkAddress":"302/305/5939.html","museumCode":"tjwbzx","updateTime":1625124060000,"viewCount":6}]}
《西青元宝岛:明清至民国时期墓地发掘报告》近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著名考古学家陈雍先生为该书做序,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资料性与研究性俱佳的“明清小墓”发掘报告
——《西青元宝岛:明清至民国时期墓地发掘报告》序
近二十年来,天津建设工程考古发现的明清民国时期墓地越来越多。这类墓葬都是小型土坑竖穴墓,俗称“明清小墓”,因其年代晚、规模小、等级低、数量多,在业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004年和2005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连续两年发掘蓟州区桃花园墓地,揭露出100多座“明清小墓”。在工地上,我们看着成片的“明清小墓”,寻思着如何提升研究这类小墓的学术含量,挖掘出更多的价值。当时想到的是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为此请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李法军教授,对桃花园墓地200多个个体人骨标本综合研究。同时建立了天津古代人类骨骼标本库,目前已经收集天津地区出土的古代人骨标本1000多个个体,正在按墓地进行研究。
2020年以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在西青区南运河沿岸揭露出元宝岛墓地、文化小镇墓地、大梁庄墓地,在北辰区北运河沿岸揭露出李嘴墓地。这些墓地的年代均为明代至民国时期,都是所谓“明清小墓”。我和遗产保护中心朋友多次交谈,“明清小墓”考古资料应当怎么整理研究,发掘报告应当怎么写才算得上好。
后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发了我对天津南北运河沿岸“明清小墓”的看法,[1]李法军教授也参加了讨论[2]。基于“乡土社会”这个概念,我将天津南北运河沿岸的这些“明清小墓”称为“乡土墓葬”。我提出,研究“乡土墓葬”特别需要加强墓地形态研究与人骨研究的结合,探讨以人骨为本位,以父系家族为重心,以村落墓地为单元的研究方法。李法军认为,从地域空间上,特别是从大运河沿岸来考虑家族墓地的确是一个突破口,这是一个极富建设性的视角。这个提法直接将有关明清时期墓葬的考古学分析引向了社会史研究,给了我们较大的学术提升空间。我们的这些想法,希望在以后的考古资料整理与发掘报告编写中得以探索。
依照南北运河沿岸墓地发掘的先后顺序,西青元宝岛墓地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最先提到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日程上来,要求在2024年内出版。
前面提到的明清小型墓葬研究方法,其前提条件是保存较好的成片有规律埋葬的墓地。元宝岛墓地遭到后代严重破坏,保存现状很差,成片有规律埋葬的墓葬数量不多,墓地布局与蓟州桃花园墓地、北辰李嘴墓地有所区别,研究这个墓地几乎无法做到“以父系家族为重心,以村落墓地为单元”。想要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掘报告,最稳妥做法是按墓葬发表考古资料,这种发掘报告在业内已有先例,元宝岛墓地报告这么编写并无不可,然而负责元宝岛墓地发掘的尹承龙没有这么做。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边做田野考古及其他工作,一边整理研究元宝岛墓地资料。报告脱稿后,他虚心向多方请教,反复修改、补充,校样出来后还不断修改,最终写出了天津考古第一部资料性与研究性俱佳的“明清小墓”发掘报告。夏鼐先生特别强调,发掘报告的编纂是每一个发掘工作的最后一环节,只有发掘报告写成后,负责发掘的人才可算是完成了他的工作,主持发掘工作的团体,应该负担起推动编写报告和出版报告的任务。[3]夏先生提出的要求,负责元宝岛墓地发掘的尹承龙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
《西青元宝岛:明清至民国时期墓地发掘报告》主体部分由六章组成,第一、二章为资料部分,包括概述、墓地与墓葬;第三、四、五、六为研究部分,包括出土器物与墓葬年代研究、丧葬习俗研究、鉴定检测与研究报告、墓地研究。报告的第一至第六章记录了元宝岛墓地获取、分析、阐释考古遗存的完整过程。这里提请注意的是,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没有把人类遗存鉴定研究与金属人工制品检测研究作为考古报告的附录,而是作为报告的主体部分。
考古界长期以来,把田野发掘所获的人类遗存与自然遗存,作为田野考古报告的附录,是相当不妥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考古遗存,包括文化遗存、人类遗存、自然遗存三大类别,它们彼此之间不存在主次关系。因此在田野考古报告里,这三个类别的研究都应当属于考古报告的主体部分。[4]
《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5]是中国考古学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虽然距今已经90年了,但是对于今天考古报告编写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城子崖报告的体例结构是:第一章“城子崖遗址及其发掘之经过”,第二章“城子崖地层之构成”,第三章“建筑之遗留”,第四章“陶片”,第五章“陶器”,第六章“石骨角蚌及金属制器”,第七章“墓葬与人类、兽类、鸟类之遗骨及介类遗壳”;附录“城子崖与龙山镇”;图版目录,插图目录,表目录。这部考古报告将遗址所在地的历史沿革作为附录,遗址出土的墓葬与人类、兽类、鸟类之遗骨等则作为报告主体部分。从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的视角看,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的写法是田野考古报告的正确回归。
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通过墓葬丧葬习俗与墓地布局两个方面,推定出该墓地的属性类型。报告第四章“丧葬习俗研究”,把墓葬棺内发现的钱币、禅杖形簪、钮扣、材头钉及棺底草木灰和白灰,棺外发现的陶瓷罐、文字符箓砖瓦,以及二次葬,全部放到墓葬的“考古情境”里考察,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元宝岛墓地所反映的入殓、下葬、浮厝等丧葬习俗做出了复原,并且归纳出墓地的葬俗特点。这章的写法颇有意思,每一类遗物、遗迹先是叙述发掘所见,接着列举文献记载,最后将考古遗存及其现象结合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进而复原有关葬俗。这么写,考古遗存及其现象就是“经”,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犹如“注”,报告做出的讨论仿佛“疏”,三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加强了报告论证的说服力。
报告第六章“墓地研究”,把元宝岛墓地揭露的120座墓葬全部放到墓地的“考古情境”里,考察墓葬的空间位置、墓葬朝向、埋葬方式、葬具种类、随葬品组合等,由此推测出元宝岛墓地为若干未经规划墓群的组合;在考虑到元宝岛墓地主体年代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认为元宝岛墓地不见典型家族墓葬,其主体可能是清代至民国时期杨柳青中心城镇周边的一处中下层居民的义冢和攒柩(亦即浮厝)之所。
所谓“考古情境”,是一种认识与解释“过去”的方法或过程。这种研究方法或过程,通过提供一个多维框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考古遗址或墓地内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去理解过去的事物和现象,以达到复原社会历史的目的。这种研究方法或研究过程,在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里有较好的呈现。
元宝岛墓地发掘与研究属于历史时期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发掘用的是考古学方法,这是毫无疑义的。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涉及到大量历史文献,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确是个问题。我见到一些历史时期的考古案例,发掘用的是考古学方法,研究用的是历史学方法,好像京剧梆子两下锅的一出戏。是用历史文献辅助研究考古遗存,还是用考古遗存印证补充历史文献?从论证的角度来说,考古遗存与历史文献,谁是内证,谁是外证,学界有不同的认识与做法。
我认为,历史时期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方法都应当是考古学的,它是一种更综合的方法,将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按主次结合起来使用,更全面地认识与解释社会历史。这样的考古学或可称为文本辅助考古学(Text-aidedarchaeology)。文本辅助考古学研究特别强调文本与考古情境互映,文本存在于考古情境之中,考古情境也有赖于文本呈现与活化。
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认为,该墓地主体可能为“义冢和攒柩之所”。这是区别于传统父系家族墓地的另一属性墓地,对于研究天津“明清小墓”具有积极意义。我在发掘现场跟尹承龙说,这片墓地的分区,可以参考清道光年刊印的《津门保甲图说》,看看墓地能否与地上村落对应。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头脑里有父系家族墓地的想法,这个先入为主的想法给尹承龙以后的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扰。但是他没有被先入为主的概念束缚住,而是从考古材料出发,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至于这个墓地是否属于“义冢和攒柩之所”,还有研究空间。
我没发掘过也没见过古代义冢,关于中国古代义冢的知识来自文献。客死他乡或贫困者往往被埋葬于义冢,古代义冢的社会功能是对传统家族墓地的补充。一般认为,真正意义的义冢最早始于宋代,分为官方与民间两大类。晚明以降,民间义冢形成了不同种类,大体分为会馆建的同乡义冢、会所建的同行义冢、宗族建的同族义冢、慈善组织和个人建的贫民义冢。
按照晚明以来不同种类义冢反观元宝岛墓地。该墓地共揭露出120座墓葬,据人骨可以明确为男女同穴合葬墓39座,占总数32.5%,其中一男二女合葬墓4座。该墓地使用单棺墓60座,占总数50%;双棺墓49座,占总数40.83%;三棺墓葬8座,占总数6.67%;有棺墓葬共117座,占总数97.5%;无棺墓葬3座,占总数2.5%。该墓地随葬的首饰以银质为主,大部分表面可见鎏金处理,铜质首饰仅占少数,未见主体材质为金的首饰,部分发簪的簪头和簪杆为两种合金成分。仅据以上三个方面情况来看,元宝岛墓地可以排除贫民义冢,但是究竟是同乡义冢,还是同行义冢,或者是同宗义冢,均无从判断。
我们在探讨义冢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M73、M85、M90为二女性合葬墓,M84、M97为三女性合葬墓。M81出土印文:古柳王氏;M83出土砖文:登仕郎王公讳富德;M84出土瓦文:王母陆太君,出土另一瓦文:皇□例赠孺人王母太君;M85出土砖文:王母安太君,出土瓦文:清封孺人王二公讳廷杰继配□□。这些都是用“义冢”无法解释的。
受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的启发,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晚明以降,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与成规模人口流动,较发达地区城市(镇)的墓地,除了家(宗)族墓地、各种义冢,是否出现了城镇居民的公共墓地?这种墓地与近代城市(镇)的公墓不同,殆有近似的社会功能。
尹承龙在发掘报告的“后记”里,反思了因田野考古工作疏忽造成的信息丢失。由此体现出,通过考古资料整理与考古报告编写对于田野考古发掘认识方面的提高。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发掘报告对出土文物、人骨的研究尚存在着某些不足,报告的文字表述还可以仔细打磨。
读完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我高兴地看到天津考古年轻一代的成长与进步,我很愿意将这部资料性与研究性俱佳的发掘报告推荐给更多的青年朋友。
陈 雍
2024年9月19日
[ 1 ] 陈雍:《天津南北运河沿岸的乡土墓葬》,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2021 年 8 月 9—11 日。
[ 2 ] 李法军:《关于天津明清小型墓葬研究的一点看法》,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2021 年 8 月 22 日.
[ 3 ] 夏鼐:《田野考古方法》,《夏鼐文集》(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
[ 4 ] 陈雍:《考古何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 年。
[ 5 ] 傅斯年、李济等:《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 年。
《西青元宝岛:明清至民国时期墓地发掘报告》近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著名考古学家陈雍先生为该书做序,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资料性与研究性俱佳的“明清小墓”发掘报告
——《西青元宝岛:明清至民国时期墓地发掘报告》序
近二十年来,天津建设工程考古发现的明清民国时期墓地越来越多。这类墓葬都是小型土坑竖穴墓,俗称“明清小墓”,因其年代晚、规模小、等级低、数量多,在业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004年和2005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连续两年发掘蓟州区桃花园墓地,揭露出100多座“明清小墓”。在工地上,我们看着成片的“明清小墓”,寻思着如何提升研究这类小墓的学术含量,挖掘出更多的价值。当时想到的是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为此请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李法军教授,对桃花园墓地200多个个体人骨标本综合研究。同时建立了天津古代人类骨骼标本库,目前已经收集天津地区出土的古代人骨标本1000多个个体,正在按墓地进行研究。
2020年以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在西青区南运河沿岸揭露出元宝岛墓地、文化小镇墓地、大梁庄墓地,在北辰区北运河沿岸揭露出李嘴墓地。这些墓地的年代均为明代至民国时期,都是所谓“明清小墓”。我和遗产保护中心朋友多次交谈,“明清小墓”考古资料应当怎么整理研究,发掘报告应当怎么写才算得上好。
后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发了我对天津南北运河沿岸“明清小墓”的看法,[1]李法军教授也参加了讨论[2]。基于“乡土社会”这个概念,我将天津南北运河沿岸的这些“明清小墓”称为“乡土墓葬”。我提出,研究“乡土墓葬”特别需要加强墓地形态研究与人骨研究的结合,探讨以人骨为本位,以父系家族为重心,以村落墓地为单元的研究方法。李法军认为,从地域空间上,特别是从大运河沿岸来考虑家族墓地的确是一个突破口,这是一个极富建设性的视角。这个提法直接将有关明清时期墓葬的考古学分析引向了社会史研究,给了我们较大的学术提升空间。我们的这些想法,希望在以后的考古资料整理与发掘报告编写中得以探索。
依照南北运河沿岸墓地发掘的先后顺序,西青元宝岛墓地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最先提到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日程上来,要求在2024年内出版。
前面提到的明清小型墓葬研究方法,其前提条件是保存较好的成片有规律埋葬的墓地。元宝岛墓地遭到后代严重破坏,保存现状很差,成片有规律埋葬的墓葬数量不多,墓地布局与蓟州桃花园墓地、北辰李嘴墓地有所区别,研究这个墓地几乎无法做到“以父系家族为重心,以村落墓地为单元”。想要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掘报告,最稳妥做法是按墓葬发表考古资料,这种发掘报告在业内已有先例,元宝岛墓地报告这么编写并无不可,然而负责元宝岛墓地发掘的尹承龙没有这么做。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边做田野考古及其他工作,一边整理研究元宝岛墓地资料。报告脱稿后,他虚心向多方请教,反复修改、补充,校样出来后还不断修改,最终写出了天津考古第一部资料性与研究性俱佳的“明清小墓”发掘报告。夏鼐先生特别强调,发掘报告的编纂是每一个发掘工作的最后一环节,只有发掘报告写成后,负责发掘的人才可算是完成了他的工作,主持发掘工作的团体,应该负担起推动编写报告和出版报告的任务。[3]夏先生提出的要求,负责元宝岛墓地发掘的尹承龙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
《西青元宝岛:明清至民国时期墓地发掘报告》主体部分由六章组成,第一、二章为资料部分,包括概述、墓地与墓葬;第三、四、五、六为研究部分,包括出土器物与墓葬年代研究、丧葬习俗研究、鉴定检测与研究报告、墓地研究。报告的第一至第六章记录了元宝岛墓地获取、分析、阐释考古遗存的完整过程。这里提请注意的是,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没有把人类遗存鉴定研究与金属人工制品检测研究作为考古报告的附录,而是作为报告的主体部分。
考古界长期以来,把田野发掘所获的人类遗存与自然遗存,作为田野考古报告的附录,是相当不妥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考古遗存,包括文化遗存、人类遗存、自然遗存三大类别,它们彼此之间不存在主次关系。因此在田野考古报告里,这三个类别的研究都应当属于考古报告的主体部分。[4]
《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5]是中国考古学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虽然距今已经90年了,但是对于今天考古报告编写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城子崖报告的体例结构是:第一章“城子崖遗址及其发掘之经过”,第二章“城子崖地层之构成”,第三章“建筑之遗留”,第四章“陶片”,第五章“陶器”,第六章“石骨角蚌及金属制器”,第七章“墓葬与人类、兽类、鸟类之遗骨及介类遗壳”;附录“城子崖与龙山镇”;图版目录,插图目录,表目录。这部考古报告将遗址所在地的历史沿革作为附录,遗址出土的墓葬与人类、兽类、鸟类之遗骨等则作为报告主体部分。从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的视角看,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的写法是田野考古报告的正确回归。
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通过墓葬丧葬习俗与墓地布局两个方面,推定出该墓地的属性类型。报告第四章“丧葬习俗研究”,把墓葬棺内发现的钱币、禅杖形簪、钮扣、材头钉及棺底草木灰和白灰,棺外发现的陶瓷罐、文字符箓砖瓦,以及二次葬,全部放到墓葬的“考古情境”里考察,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元宝岛墓地所反映的入殓、下葬、浮厝等丧葬习俗做出了复原,并且归纳出墓地的葬俗特点。这章的写法颇有意思,每一类遗物、遗迹先是叙述发掘所见,接着列举文献记载,最后将考古遗存及其现象结合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进而复原有关葬俗。这么写,考古遗存及其现象就是“经”,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犹如“注”,报告做出的讨论仿佛“疏”,三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加强了报告论证的说服力。
报告第六章“墓地研究”,把元宝岛墓地揭露的120座墓葬全部放到墓地的“考古情境”里,考察墓葬的空间位置、墓葬朝向、埋葬方式、葬具种类、随葬品组合等,由此推测出元宝岛墓地为若干未经规划墓群的组合;在考虑到元宝岛墓地主体年代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认为元宝岛墓地不见典型家族墓葬,其主体可能是清代至民国时期杨柳青中心城镇周边的一处中下层居民的义冢和攒柩(亦即浮厝)之所。
所谓“考古情境”,是一种认识与解释“过去”的方法或过程。这种研究方法或过程,通过提供一个多维框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考古遗址或墓地内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去理解过去的事物和现象,以达到复原社会历史的目的。这种研究方法或研究过程,在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里有较好的呈现。
元宝岛墓地发掘与研究属于历史时期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发掘用的是考古学方法,这是毫无疑义的。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涉及到大量历史文献,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确是个问题。我见到一些历史时期的考古案例,发掘用的是考古学方法,研究用的是历史学方法,好像京剧梆子两下锅的一出戏。是用历史文献辅助研究考古遗存,还是用考古遗存印证补充历史文献?从论证的角度来说,考古遗存与历史文献,谁是内证,谁是外证,学界有不同的认识与做法。
我认为,历史时期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方法都应当是考古学的,它是一种更综合的方法,将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按主次结合起来使用,更全面地认识与解释社会历史。这样的考古学或可称为文本辅助考古学(Text-aidedarchaeology)。文本辅助考古学研究特别强调文本与考古情境互映,文本存在于考古情境之中,考古情境也有赖于文本呈现与活化。
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认为,该墓地主体可能为“义冢和攒柩之所”。这是区别于传统父系家族墓地的另一属性墓地,对于研究天津“明清小墓”具有积极意义。我在发掘现场跟尹承龙说,这片墓地的分区,可以参考清道光年刊印的《津门保甲图说》,看看墓地能否与地上村落对应。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头脑里有父系家族墓地的想法,这个先入为主的想法给尹承龙以后的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扰。但是他没有被先入为主的概念束缚住,而是从考古材料出发,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至于这个墓地是否属于“义冢和攒柩之所”,还有研究空间。
我没发掘过也没见过古代义冢,关于中国古代义冢的知识来自文献。客死他乡或贫困者往往被埋葬于义冢,古代义冢的社会功能是对传统家族墓地的补充。一般认为,真正意义的义冢最早始于宋代,分为官方与民间两大类。晚明以降,民间义冢形成了不同种类,大体分为会馆建的同乡义冢、会所建的同行义冢、宗族建的同族义冢、慈善组织和个人建的贫民义冢。
按照晚明以来不同种类义冢反观元宝岛墓地。该墓地共揭露出120座墓葬,据人骨可以明确为男女同穴合葬墓39座,占总数32.5%,其中一男二女合葬墓4座。该墓地使用单棺墓60座,占总数50%;双棺墓49座,占总数40.83%;三棺墓葬8座,占总数6.67%;有棺墓葬共117座,占总数97.5%;无棺墓葬3座,占总数2.5%。该墓地随葬的首饰以银质为主,大部分表面可见鎏金处理,铜质首饰仅占少数,未见主体材质为金的首饰,部分发簪的簪头和簪杆为两种合金成分。仅据以上三个方面情况来看,元宝岛墓地可以排除贫民义冢,但是究竟是同乡义冢,还是同行义冢,或者是同宗义冢,均无从判断。
我们在探讨义冢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M73、M85、M90为二女性合葬墓,M84、M97为三女性合葬墓。M81出土印文:古柳王氏;M83出土砖文:登仕郎王公讳富德;M84出土瓦文:王母陆太君,出土另一瓦文:皇□例赠孺人王母太君;M85出土砖文:王母安太君,出土瓦文:清封孺人王二公讳廷杰继配□□。这些都是用“义冢”无法解释的。
受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的启发,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晚明以降,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与成规模人口流动,较发达地区城市(镇)的墓地,除了家(宗)族墓地、各种义冢,是否出现了城镇居民的公共墓地?这种墓地与近代城市(镇)的公墓不同,殆有近似的社会功能。
尹承龙在发掘报告的“后记”里,反思了因田野考古工作疏忽造成的信息丢失。由此体现出,通过考古资料整理与考古报告编写对于田野考古发掘认识方面的提高。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发掘报告对出土文物、人骨的研究尚存在着某些不足,报告的文字表述还可以仔细打磨。
读完元宝岛墓地发掘报告,我高兴地看到天津考古年轻一代的成长与进步,我很愿意将这部资料性与研究性俱佳的发掘报告推荐给更多的青年朋友。
陈 雍
2024年9月19日
[ 1 ] 陈雍:《天津南北运河沿岸的乡土墓葬》,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2021 年 8 月 9—11 日。
[ 2 ] 李法军:《关于天津明清小型墓葬研究的一点看法》,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2021 年 8 月 22 日.
[ 3 ] 夏鼐:《田野考古方法》,《夏鼐文集》(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
[ 4 ] 陈雍:《考古何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 年。
[ 5 ] 傅斯年、李济等:《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 年。
10月25日下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十九期学术沙龙在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由张烨根据工作研究成果进行了“大运河天津段的历史与保护利用”主题分享,白俊峰主持本期沙龙。
张烨首先介绍了大运河的历史沿革,进一步梳理了大运河天津段的基本情况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成果。
大运河包含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是中国东北和中东部平原的巨大内河航道,自北京延续至浙江省,共流经8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分段建设,在隋朝首次作为国家统一的交流手段,是工业革命前世界上最大、最广泛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
大运河天津段北起武清区木厂闸,南至静海区九宣闸,属京杭大运河南、北运河段。全长182.6公里,包含北运河88.6公里、南运河88.5公里、海河2公里、子牙河3.5公里,流经七个区,在红桥区汇合后流入海河。其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河段共71公里,北起筐儿港减河与北运河连接处,南至杨柳青镇镇区。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天津段具有独特的科学、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承载了中国古代北方平原地区科学的运河规划思想,是人类水资源利用和土木工程建设的杰出范例。运河不仅促进了天津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兴盛,也是天津历史和社会变革的见证。
三岔河口周边功能分布
大运河遗产包含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除运河河道外,还包含水工遗存、附属遗存以及与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城镇等。天津段纳入《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的遗存点共19处,纳入《大运河天津段遗产保护规划》的遗存点共28处,其中水工遗存18处、附属遗存4处,相关遗存12处。
近年来,天津市在大运河保护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规划和部门决定。对河道及岸线进行整治,实施“清河湖”专项行动和“健康大运河”专项行动,治理黑臭水体;在运河沿线进行绿化种植,建设文化公园;对周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开展运河相关考古发掘,对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宣传;建设西青元宝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使大运河生态及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运河文化资源利用方面,天津部分区也做了一些尝试,如红桥区首次利用运河桃花节推出IP“俏桃桃”试水文创,并以熊猫玩偶游览大运河的形式宣传运河;河北区开发天美艺术街区,将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北辰区尝试开发运河沿线民宿及庞咀村五颗榆艺术馆,带动地区发展。
此外,张烨还结合近期的调研成果,对天津周边运河沿线省市优秀的保护利用案例进行了介绍,如:沧州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百狮园,山东的大运河南旺水利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临清运河钞关等,解析并参考这些大运河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进一步探讨今后天津市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可行性方案。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外景及展馆内复原天津运河场景的泥塑
大运河南旺水利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山东济宁)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回望这十年,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不断有新进展,古老的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也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张烨此次的主题分享正好站在申遗成功十周年这一节点,回顾了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白俊峰、王珏、郭男平、杨新、郭洧等与会者根据张烨分享的内容就天津运河起源、河道变迁、天后宫位置考证、运河保护要求、运河遗产保护成果展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
申遗成功十周年,对古老的大运河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大运河是线性的、活态的、流动的、在用的文化遗产,加强天津段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全方位保护,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是我们要交给未来的答卷。
10月25日下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十九期学术沙龙在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由张烨根据工作研究成果进行了“大运河天津段的历史与保护利用”主题分享,白俊峰主持本期沙龙。
张烨首先介绍了大运河的历史沿革,进一步梳理了大运河天津段的基本情况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成果。
大运河包含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是中国东北和中东部平原的巨大内河航道,自北京延续至浙江省,共流经8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分段建设,在隋朝首次作为国家统一的交流手段,是工业革命前世界上最大、最广泛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
大运河天津段北起武清区木厂闸,南至静海区九宣闸,属京杭大运河南、北运河段。全长182.6公里,包含北运河88.6公里、南运河88.5公里、海河2公里、子牙河3.5公里,流经七个区,在红桥区汇合后流入海河。其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河段共71公里,北起筐儿港减河与北运河连接处,南至杨柳青镇镇区。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天津段具有独特的科学、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承载了中国古代北方平原地区科学的运河规划思想,是人类水资源利用和土木工程建设的杰出范例。运河不仅促进了天津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兴盛,也是天津历史和社会变革的见证。
三岔河口周边功能分布
大运河遗产包含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除运河河道外,还包含水工遗存、附属遗存以及与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城镇等。天津段纳入《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的遗存点共19处,纳入《大运河天津段遗产保护规划》的遗存点共28处,其中水工遗存18处、附属遗存4处,相关遗存12处。
近年来,天津市在大运河保护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规划和部门决定。对河道及岸线进行整治,实施“清河湖”专项行动和“健康大运河”专项行动,治理黑臭水体;在运河沿线进行绿化种植,建设文化公园;对周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开展运河相关考古发掘,对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宣传;建设西青元宝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使大运河生态及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运河文化资源利用方面,天津部分区也做了一些尝试,如红桥区首次利用运河桃花节推出IP“俏桃桃”试水文创,并以熊猫玩偶游览大运河的形式宣传运河;河北区开发天美艺术街区,将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北辰区尝试开发运河沿线民宿及庞咀村五颗榆艺术馆,带动地区发展。
此外,张烨还结合近期的调研成果,对天津周边运河沿线省市优秀的保护利用案例进行了介绍,如:沧州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百狮园,山东的大运河南旺水利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临清运河钞关等,解析并参考这些大运河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进一步探讨今后天津市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可行性方案。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外景及展馆内复原天津运河场景的泥塑
大运河南旺水利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山东济宁)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回望这十年,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不断有新进展,古老的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也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张烨此次的主题分享正好站在申遗成功十周年这一节点,回顾了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白俊峰、王珏、郭男平、杨新、郭洧等与会者根据张烨分享的内容就天津运河起源、河道变迁、天后宫位置考证、运河保护要求、运河遗产保护成果展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
申遗成功十周年,对古老的大运河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大运河是线性的、活态的、流动的、在用的文化遗产,加强天津段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全方位保护,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是我们要交给未来的答卷。
近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著,尹承龙执笔的《西青元宝岛:明清至民国时期墓地发掘报告》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著名考古学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陈雍研究馆员为该书作序。
基本信息:
编著: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版次:1
ISBN:978-7-5563-1006-7
内容简介:
元宝岛墓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南运河畔,2020 年 9~11 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该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明清至民国时期平民墓葬 120座,出土陶、瓷、紫砂、银、铜等不同质地文物四百余件。本书是元宝岛墓地考古发掘报告,以墓葬为单位,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本次考古发掘成果,并对墓地属性、葬俗等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明清至民国时期天津南部地区的墓葬形制与丧葬习俗,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历史、文物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近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著,尹承龙执笔的《西青元宝岛:明清至民国时期墓地发掘报告》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著名考古学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陈雍研究馆员为该书作序。
基本信息:
编著: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版次:1
ISBN:978-7-5563-1006-7
内容简介:
元宝岛墓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南运河畔,2020 年 9~11 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该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明清至民国时期平民墓葬 120座,出土陶、瓷、紫砂、银、铜等不同质地文物四百余件。本书是元宝岛墓地考古发掘报告,以墓葬为单位,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本次考古发掘成果,并对墓地属性、葬俗等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明清至民国时期天津南部地区的墓葬形制与丧葬习俗,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历史、文物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58号 联系电话:022-2310920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