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思路·方法·碰撞——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十八期学术沙龙

9月27日下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十八期学术沙龙在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由戴滨根据工作研究成果进行了“天津的明清小墓”主题分享。盛立双主持本期沙龙,白俊峰参加。

戴滨通过对天津市西青区明清墓地考古新发现的初步整理和研究,并结合以往相关考古资料,讨论了天津地区明清墓葬的形制特点、随葬品组合、符箓板瓦的识读、家族墓葬排列顺序、明堂及墓地界碑等,归纳总结了随葬品的地区性差异及明清时期的丧葬习俗。

2021年至2024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先后在西青区杨柳青镇、中北镇大运河沿岸发掘清理明清时期墓葬300余座,墓葬主要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少量砖室墓,埋藏较浅,以双人合葬墓居多,随葬品较为丰富,共出土包括陶瓷器、饰品、铜钱、铁器、明器、符咒板瓦等在内的各类文物1000余件。

西青区中北镇高氏家族墓地

明清墓葬分布相对集中,存在多组家族墓地,墓葬按宗法辈分排列有序,但墓地朝向、墓葬排列方式、合葬墓男女相对位置又多不相同。出土随葬品中实用器及丧葬用品各占一定比例,但不同区域占比存在差别。

部分出土随葬品

清代墓葬随葬品组合

明清家族墓地中还发现具有营建选址和祭祀功能的墓地明堂遗迹3处,明堂主体为土圹内青砖搭建的多边形“祭台”,其中1处形制规整,保存完好,其内出土有买地券、石砚、铁器等较为重要文物。该类型遗迹具有特殊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往天津考古仅在宝坻、北辰等地发现过同类型遗迹,且数量极少。明堂遗迹在西青区的首次发现,为进行国内同类型遗迹的考古学研究增添了难得的实物样本。

出土符箓板瓦

另外出土多个石质墓地界碑,界碑呈长条状,露出地表部分横截面近方形,界碑碑首为莲花或柿子造型,单面刻铭文,内容包括家族姓氏及“堂号”,其功能应为标识该墓地四至范围,墓地界碑的出土在该地区尚属首次,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戴滨还介绍了2018年宝坻芮氏家族墓地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及相关问题研究。特别是出土的一合芮陈尧合葬墓志,据墓志铭的记载不仅进一步确认了宝坻芮氏家族墓地的位置,而且有关宝坻芮氏起源和芮陈尧的记载与光绪年间抄本《芮氏族谱》的记载基本吻合,还可修正《芮氏族谱》中的部分错误,为宝坻芮氏家族研究提供了客观翔实的资料。

宝坻芮氏家族墓地出土墓志铭

丧葬之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活动,其墓葬形制、随葬明器等反映了当时经济、文化、风俗面貌。明清时期虽然时间晚近,但戴滨对天津明清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不仅为研究明清时期本地区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观念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为梳理天津筑城设卫和天津地区人群构成等问题拓展了思路。白俊峰、盛立双、王菁、刘佳鑫、张烨等与会者根据戴滨分享的内容就墓志铭研究、买地券研究、墓地明堂修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白俊峰特别指出:戴滨此次分享的主题很有意义,他对天津明清小墓的选题揭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思考工作对象、如何保持对材料的敏锐度、如何看待现有材料,体现了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工作对象、积极思考研究方法并最终摸索出一条可行的研究路径。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时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天津筑城设卫和大力发展也在这一时期,因此做好明清考古成果的整理挖掘和研究阐释,有助于更好地讲述天津故事。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26号

津ICP备2020009454号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