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田野 埋首书斋 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天津力量
2023年12月19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度重视,多次前往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期间前往梁启超纪念馆,强调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24年2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天津农村、历史文化街区、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给基层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这是对天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作为国内最早组建的冠以“文化遗产保护”称谓的省级机构,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考古、文物保护、考古遗址、博物馆管理等领域牢固树立“大保护”理念,积极贯通考古、文物、博物馆三个学科,初步建构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作格局。
2023年是天津考古70周年,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实际行动向天津考古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在国家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指导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天津人从哪里来、天津文化从哪里来、天津城市从哪里来”的考古人“天津三问”,完成十四仓遗址前期调查与综合研究项目,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提供了考古支撑;在大雪纷飞时节坚守田野,完成青池遗址野外考古发掘,遗址两个发掘区分别揭示出旧石器时代晚期序列地层和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地层及遗存,为探讨天津文化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和考古实证。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完成国内分布面积最广、体量最大的辽代民间石刻造像群——千像寺造像保护工程;完成多宝佛塔出土文物抢救性保护项目,积极推进公共考古,推出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首次全方位、全过程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认真落实增编政策,启动两轮人才招聘,文化遗产保护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中心学术委员会作用,强化京津冀学术交流,密切与国内各高校的专业合作,积极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天津考古(三)》《天津考古资料汇编(1997—2020)》《天津旧石器考古新发现与研究》《盘山摩崖题刻调查报告》等。为向前辈考古人致敬,将20多年前的油印本《天津考古四十年资料汇编(1956—1996)》正式影印出版。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如何把党中央擘画的蓝图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工作,如何为文化遗产的层累传续书写当代人的故事?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例,在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应更加注重理念先行,强化保护这个根本;在事业发展的基层基础上,应更加保持耐心,多做补短板、解难题、利长远的工作;在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上,应更加注重能力提升,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首先,要牢固树立“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穿越千百年的时光出现在我们面前,标识着时间的永恒、历史的久远,是我们为之自豪并赖以自信的宝贵财富。但是,它们“脆弱的珍贵”也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就是最好的传承。没有保护,何来传承?因此,我们要牢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关系,笃定地坚守保护第一的理念。2024年,我们将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重点,积极配合文物行政部门做好普查,摸清天津不可移动文物家底,为做好保护提供基础支撑。继续围绕考古人的“天津三问”,扎实做好重点领域考古,切实加大考古成果转化力度,为增强文化自信,讲好天津故事贡献考古人的力量。在遗产保护项目实施方面,发挥好专业人才密集、业务积淀深厚的智库作用,依法依规做好项目论证等工作。强化天津市首家城市考古遗址博物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的管理运行,保护好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借助这个平台加大公共考古力度,积极推动公共考古教育。
其次,要着力完善符合行业自身特点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格局。与文物资源密集的大省相比,天津考古和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虽然不能等量齐观,但按照行政区划面积和发展脉络来衡量,又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一家涵盖考古、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专业学术机构,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打通不同学科的“壁垒”,以“大保护”为宗旨,以学科融合为方向,优化考古、遗产评估、鉴定、展陈教育等部门的人员设置,通过学术委员会的牵头作用,建立一个贯穿各业务板块的畅通渠道,真正发挥出“大保护”的优势。2023年,我们策划推出的蓟州多宝佛塔出土文物保护成果展,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该展览以天津市蓟州区多宝佛塔和出土文物为展示对象,由考古部门负责考古清理和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由展陈教育部门负责展陈大纲策划和制作,由文物鉴定部门负责文物命名和定级,由遗产评估部门负责相关历史材料整理,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通过“大保护”的实践,在展览中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流程,为观众揭秘了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中心的学术实力,也通过不同部门的磨合,消除了学科“壁垒”。今年,我们将巩固这些做法,形成长效机制。
再次,要强化学术立身,夯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和人才基础。作为一家专业学术机构,扎实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工作十分重要。舍此,就难以承担起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2023年,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明确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天津市唯一一家集考古、文物、博物馆三个学科于一身的文博领域专业学术机构的定位,并得到前辈学人、同业机构和行政部门的认可,在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中心学术沙龙活动,以此为契机,真心实意爱护人才,提供平台和空间,培养一支业务精湛、术业有专攻、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大学术研究力度,推出更多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当好智力库和人才库。在文化遗产保护跨学科趋势愈发凸显的今天,强化与同业机构和高校的交流,建立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合作机制。
文化遗产保护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做好当下,便是我们的无悔追求。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扎根田野、埋首书斋,守护遗产、传承文脉,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收获新成果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