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古新发现

天津考古新成果(七)走近宝坻芮氏家族墓

M4第一阶段清理完毕

        2018年4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接到报告,宝坻区海滨医院东侧工地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有古墓葬暴露,经上报天津市文物局批准后,马上组织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共清理清代家族墓7座,绝大多数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有灰陶双耳罐、酱釉双耳罐、铜镜、铜钱等。由于现场泥泞,地下水位又高,给考古清理带来很大不便。

考古勘探

        2019年开始着手并完成该批墓葬发掘资料的整理,其中4号墓(M4)最有代表性。M4为长方形竖穴多室砖室墓,墓室四壁用青砖相互错缝白灰粘合平砌而成,已数次盗掘,破坏严重。墓顶盖石板,共由四个墓室组成,自西向东依次编号为甲、乙、丙、丁室:

M4墓志铭拓片

        甲室  墓室平面呈梯形,墓室东壁与乙室西壁相接,东壁中下部设有方形孔洞与乙室相联通。该室顶石盖板部分缺失,残存盖板上部自北向南刻有“清故史太孺人墓”7字,未见棺木及人骨。乙室  长方形墓室,西壁、东壁中下部都设有方形孔洞与甲、丙两室相联通。仅发现零星人骨,室顶封盖石板已无存。丙室  长方形墓室,东壁将中下部亦设有方形孔洞与丁室相联通,墓顶石盖板部分缺失,墓内未发现棺木及骨架。丁室  长方形墓室,墓室顶部共铺六块石盖板,北部第一块断裂并有残缺,其余完整,每块盖板上部均刻有一字,自北向南排列为“芮母王氏墓”5字,墓室内残存零星人骨。根据4号墓葬墓室的营建特征、结构可以看出,乙、丙、丁墓室为一次性营建完成,甲室为后期在乙室一侧增建而成。

        M4外部的正南侧、与丙室正对处,出土正方形墓志1合,墓志四周用青砖包砌。墓志文字均为阴刻。志盖外侧楷书“孟白芮公合葬墓誌銘”,志盖内侧篆书,题“皇清乡饮大宾太学生孟白芮公暨配孺人王氏合葬墓志铭”,四周线刻花卉纹带;志铭楷书,共1462字,四周饰花卉纹带,形制与志盖相同。

M4出土墓志

        根据志文知,墓主人为芮陈尧,字孟白,宝坻人,太学生。生于明万历乙亥年(1575年),卒于清順治壬辰年(1652年),终年七十八岁。志文载其颇有才学、正直真诚、为人孝友、审时度势而不愿士进;甲申之变后归隐田园,勤俭治家、耕读教子、轻财好施,其德行令邑人钦佩,常延为乡饮大宾。《宝坻县志》也对其有载。通过志文、墓室盖板所刻铭文结合墓葬发掘可知,M4埋葬的是墓主人芮陈尧及其元配和继配夫人,和四个墓室的对应关系是:甲室--史氏(继配)、乙室--米氏(继配)、丙室--芮陈尧(墓主)、丁室--王氏(元配)。根据志文及墓葬营建次序说明,芮陈尧及元配王氏、继配米氏是同一时间安葬,继配史氏后亡,于乙室西侧二次修建墓室葬入,墓葬埋葬方式属于“夹棺葬”式。

现场清理M4墓室

现场考古绘图

M4墓室石盖板

        此次发掘的7座墓葬属清代早期,并按宗法辈份关系成行排列。M4志文中有“族塟于邑東郭,有明御祭墓制,為歷世累誌”的记述。清乾隆十年《宝坻县志》载,明右都御史芮钊墓位于宝坻城东北一里,并有祭碑,芮钊父芮琦为宝坻芮氏始祖,其后代均葬于此地。当地也一直口述流传的“芮家坟”的位置在宝坻旧城海滨门外东北处,在上世纪80年代曾出土有石羊、石马等遗物。上述记述、讲述与发掘区域基本吻合。因此本次发掘的墓地应属宝坻芮氏家族墓地,当时还应设有神道、祠堂等。

发掘者工作照

        另外,在M4志文中记载宝坻芮氏起源,明初芮琦从溧阳前马(今属江苏溧阳市竹箦镇)迁入宝坻,至芮陈尧已传至七代的过程,与清光绪年间《芮氏族谱》抄本中宝坻芮氏起源及芮陈尧的记述也基本吻合,宝坻区此前也曾出土、采集有与芮氏家族有关的墓志三方。宝坻芮氏为明清时期当地的仕宦大族,出过不少名宦乡贤,本次抢救性发掘为明清时期社会文化及宝坻芮氏家族、世系综合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撰稿:戴 滨)

 

小贴士

夹棺葬:以往在天津考古遇到的同时期夫妻合葬墓中,墓主人排列顺序多为男性居左(东侧),女性居右(西侧);如多妻,则男性居左,女性依正室、次室向右顺序排列。像宝坻芮氏家族M4这种墓主人排列次序并不常见,应属所谓的“夹棺葬”式,即男性居中,其左(东侧)葬正室,其右(西侧)葬次室。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726号

津ICP备2020009454号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