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如笑,柳色新裁
4月5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用暖暖烛光编织了一场春日童话,快来看看这场"指尖上的清明"有多甜~
清明限定打卡地
活动区变身"创意工坊",融化的栀子白蜡上跳跃着层叠的花瓣,随着植物精油的缓缓注入,现场弥漫着艾草与柏枝的清新香气。小朋友们刚进场就"哇"声一片,举着模具喊:"我要做有花香的蜡烛!"
手作温度博物馆
"原来蜡烛会呼吸!"看着蜡液在65℃时变成剔透的琥珀色,孩子们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将完成的沙画蜡烛装入特制琉璃盏中,有的以渐变色呈现"雨润万物"的节气特征,有的用几何图案演绎传统纹样。家长表示:"孩子把亲手制作的蜡烛放在书桌前,说这是'会发光的清明记忆"。
烛光里的清明传统文化
"这盏蜡烛会讲故事呢~"指导老师点亮特制的"记忆烛",娓娓道来清明文化的千年脉络:从寒食禁火的典故,到"火种保存"的古老智慧;从"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双重内涵"的特性切入,梳理了自周代寒食习俗至唐宋踏青文化的演变脉络。
未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将持续以多元形式,活化文化遗产,让千年文脉在指尖延续,于心中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