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深化开展青年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体青年党员学习感悟革命先辈光荣传统与事迹,4月28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文保中心”)开展了“传承·听老战士讲党史”青年党史专题学习活动。活动特邀老战士李肇典同志为青年党员生动地讲述自身入党经历及革命战争故事,重温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引导青年党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李肇典同志出生于1931年,15岁时在家乡山东省黄县参加了民兵组织,冒着枪林弹雨,推着独轮车为前线运送补给。1948年参军后,随部队南征北战,经历了淮海、平津战役,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参加了保卫南京机场、解放舟山群岛、保卫鸭绿江大桥等战斗。
讲座中,九旬高龄的李老身着军装,佩戴军功章,神采奕奕的着重向青年党员介绍自己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回忆起入党时的情景,李老记忆犹新,他是1950年1月填写的志愿书,入党介绍人是连指导员臧政和指挥排长刘永丰同志。60年前的《入党志愿书》是沿用战争年代精致的小本,入党志愿书五个字下方分别是部别、职别、姓名,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等字样,它不仅是战争年代的历史载物,更是第三野战军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在李老的心里,正是这份《入党志愿书》时刻提醒着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是这份精神的“传家宝”为他带来了信仰、精神、追求、操守的宝贵传承。随后李老带领大家回顾了党员“预备期”规定的历史沿革:1923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在新党员“候补期”方面作出新的规定;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候补党员”改为“预备党员”,相应地将“候补期”改为“预备期”。
李老向文保中心党支部赠与了《入党志愿书》复印件,这是一份经历战火岁月洗礼保存60余年的入党志愿书,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奋斗光辉历程的真实见证,是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李老嘱咐青年党员要努力学习党史知识、留住历史记忆、积极奋斗,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随后,李老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份图文并茂的展示资料——《纪念建党100周年特制微型影集展板》,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翔实的文字资料,与大家分享了图片背后的红色记忆和革命故事。青年党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展板前驻足观看聆听,体会着每一幅图片和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深受触动,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讲座最后,李老带领全体青年党员重温了60年前的《入党誓词》,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典歌曲,一同唱响新时代中国“好声音”,抒发爱国爱党的情怀,用歌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共同祝福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美丽富强。
会后,青年党员解家琳同志表示:通过李老朴实真切的讲述为我们带来了一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革命故事”党课。老一辈的革命故事是一份宝贵的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更应当铭记历史,学习和传承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崇高精神,从党史学习中不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在干事创业中有作为勇担当,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